如何通过通识哲学课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通过通识哲学课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大学生走出校园,要想在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就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对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思辨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各项技能,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大学哲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的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哲学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第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其次,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第三,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第四,教师要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表達自己的观点。
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多的是为了培养“人才”。作为教育一部分的高等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成人”,大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就要求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以培养科学知识、技能、能力为目的的专业教育,同时也要注重以提高人的基础综合知识为目的的通识教育,将专业教育和通知教育有机结合,做到“俩手都要抓,俩手都要硬”。
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技能,而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努力培养“全人”。通识教育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以我所见,通识教育应该注重于培养学生有效的思辨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等等,而在这些的能力当中,学生的有效的思辨能力尤为重要。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些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地满足着人们的各种需要,同时也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学生缺乏很好的分辨能力,对于很多信息进行思考、分辨、处理的能力不够,面对问题不能够很好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这些都对学生走向社会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我国历来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论语》中孔子曾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改革开放后国家越来越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各大高校的教学设置中,也往往以专业教育为主,主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近年来随着各种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通识教育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哲学课作为通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课的精髓不在于传授各种哲学知识,而在于通过了解各位哲学家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传递哲学的思辨精神。
哲学作为的人类最具有智慧的学问,始于思辨。可以说哲学就是起源于惊讶、好奇。哲学家是那些“爱提出令人烦恼的问题,并给出稀奇古怪回答的人”。人们未必能够同意这个“稀奇古怪”的定义,但它传达出的哲学应当让人“惊讶”的信息,则是人们必须充分注意的。
研究哲学需要惊异。惊异不同于被事物外部表象所吸引的好奇心,而是为事物深层奥秘所激起的思辨。柏拉图认为,哲学根源于惊异。亚里士多德说:“由于惊异,人们不仅现在,而且一开始的时候,就去进行哲学研究。”在社会实践
基础上,哲学思想起于对问题的“惊异”,进而以让人感到“惊讶”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必然能起到“惊醒”世人的作用。“惊讶”的核心是思辨。面对问题(新问题和老问题),敢想前人之未想,敢做前人之未做,“不以平常眼光看待问题,不以平常思维考虑问题,不以平常语言谈论问题,不以平常方式解决问题”。思辨精神是哲学的核心,而在大学通识哲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辨别能力,是我本论文要研究的问题。
要想在通识哲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我在此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从教师的重视、教学内容的挖掘、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建构思辨的哲学课堂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基本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的哲学教师往往只传授知识不注重学生思辨的能力的养成,以至于出现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很难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通识课的哲学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哲学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思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哲学课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通识课的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转变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探究问题,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当学生开始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辨能力会有所提高。
其次,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自身的思辨能力。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和设置者,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思辨能力很大一部分上影响学生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通识课的哲学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从事教学工作。教师自身要有广博的知识,通识课的哲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外国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还要注重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包括:哲学与宗教学、哲学与伦理学、哲学与政治学等,老师自己要首先做到通识,要有广博的知识。通识课哲学教师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观察、思维、创造以及教学实践能力。哲学教学中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教师掌握这些思维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教师在授课时不要以讲述为主,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归纳、分析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再次,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思辨。思辨始于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出视实物、图片、模型等向学生展示与实际生活相矛盾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两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冲突,在分析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例如,在古希腊哲学探讨万物本原的过程中,每位哲学家的观点都截然不同,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那么万物的本原到底是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课堂中要设置讨论部分,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表达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最后,哲学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