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一个有骨气的 人,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民族的气节,你能举出几个与之类 似的例子吗?
(1)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3)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
(4)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
(5)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翻译:我历尽辛苦,遇到朝廷选拔入仕,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从起兵抗元至被俘已是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①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②雨打萍:比喻自己身 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翻译:国家危在旦夕,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 覆灭;(我)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文天 祥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辛弃疾的爱国诗词,今天,老 师带着大家认识另一位爱国名将,文天祥,他的一首 词《过零丁洋》一直为后世广为传颂,他的爱国情怀 也鼓励着后人。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01 朗诵、背诵古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02 理解、赏析诗歌精炼概括的语言
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气节和赤诚的爱
(6)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 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 致,但在最后却由悲而壮、由抑而扬, 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 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
过 叙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①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 往广东。②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翻译: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我 又孤苦无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丹心:红心,比喻忠心。②丹心照汗青:忠心永垂史册。 ③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
表层义: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 只留下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 深层义:表现诗人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 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尾联,写诗人捐躯报国的决心。 笔势一转,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修辞上,运用反问,抒发了诗 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决心抱负。 “取”“照”两个字,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诗人 的英雄气节与生死观,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写法上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视死如归、 忠贞不屈的英雄气节。诗人生无所愧,死无所患,一片丹心,矢志不渝, 所以才有这光辉的诗句。
03 国情感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 自号文山,南宋民族英雄。他以忠名传后世, 1278年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 监狱里被关押了三年。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 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 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 三杰”。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 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具有音韵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 去根基,即将覆灭;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痛。
故事五
1277年,文天祥军队被元军打败,从惶恐滩一带撤退。惶恐滩,激流 险恶,水势湍急,人们乘船渡过都惊恐害怕。他前临惶恐滩,后有追 兵。每谈及危难历程,仍惊恐不安。
故事一:
1256年,文天祥刚满20岁便高中进士,宋理宗被文天祥的真情和文采 征服,赞赏不已,当即钦点其为状元。24岁的文天祥入仕担任了宁海军 节度判官一职。
故事二: 1275 年正月,元军大举进攻南宋京城临安(杭州)。南宋王朝灭亡在即, 39 岁的文天祥正任赣州(江西)知府,他弃文从武,响应太后的勤王号召 (“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地位受到内乱或外患的威胁而动摇时,臣子发兵救 援),他捐尽家中钱财,招兵买马组织起义军。在作战中,很多官员隔岸观 火,他几乎全军覆没,仅逃出4人。1276年,太后执意投降。文天祥被调 任丞相出城议和。谈判中,文天祥毫不惧怕,痛骂元军,被扣留。后逃出, 继续组织部队与张世杰等人对抗元军。1278年12月,因寡不敌众,战败 被俘,这期间正好是四年。
国家危难 命运艰辛 比喻
追忆抗元经历, 表现忧国之痛
零 丁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
和以死明志、 对偶 为国捐躯的豪
洋
抒情
舍生取义
情壮志
名垂青史
这首诗是作者在第二年正月经过零丁洋
言志诗
时写的,里面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当时元军的都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
信招降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宋朝将领张世
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用了《过零丁洋》
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意境雄浑,气势豪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体感知
1.跟随范读朗读诗词,标注读音、划分节奏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词意,勾画重点字词。
故事四
在抗元斗争中,文天祥出生入死,一次被扣,两次被俘,写此诗之时他已 家破人亡,老母被俘,妻女被困,大儿丧亡。他赖以生存的国破了,他自 己的家也亡了,自己身陷敌手,命运就像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无所依靠。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颔联,总写国破家亡和身世坎坷。国家的 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 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象 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局势,抒写了国 破家亡的悲哀。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包围南宋都 城临安,文武官员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 派他出城与元军谈判,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被扣留。谢太 后见大势已去,只好向元军投降。元军占领临安后,但江南、 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控制。元军诱降文天祥投降,文天祥宁 死不屈,元军只好将他押解北方。
过零丁洋
féng
gē liáo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xù
píng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huáng líng dīng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d丹ān心/照汗q青īn。g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①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②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 通过科举考试得官。③干戈:两种兵器,后泛指武器,也比喻 战争或动武。④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⑤四 周星:四周年。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首联,介绍诗人出身和四年抗元斗争。自叙生 平,思今忆昔。 提出“入仕”和“勤王”两件大事:一是个人 角度,诗人因科举而走向仕途;二是国家角度, 诗人在朝廷危难之时,起兵抗元,在频繁的战 斗中度过了四年。
故事三 这四年间,文天祥历尽艰辛,但是仍未挽回局势。最终,谢太后带领小皇 帝宋恭宗投降,临安失守,朝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人拥立端宗皇 帝,但端宗皇帝在逃亡的路上受惊吓得病而死,大家又拥立八岁的小儿为 帝,行朝暂设崖山海中,从此南宋王朝成了流亡中的政府,国家局势就如 同风中柳絮,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事实上,就在文天祥写此诗之后约二 十天,宋军的船队被元军冲散,张世杰战亡,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含泪 水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残余的宋军,官员及家眷也纷纷跳海殉国(史载 有数万之众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前三联饱含沉痛悲凉,叙述了诗人的身世遭 遇和国破家亡的苦痛,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 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了极致。
●最后两句诗人由悲而壮、由抑而扬,向元军 剖心明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分析此句中“丹心”的 含义。
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 此句作简要分析。
比喻,丹心,红心,这里比 喻忠心。生动形象地表现诗 人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 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直抒胸臆,表现诗人忠贞为国、视死如归 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 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 借物抒情、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四种。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颂 的名句,影响深远,请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解。
故事六:
1278年12月,文天祥不幸在五岭坡被俘。1279年1月,元军率兵追击皇帝,文天祥被 押解前行。元军主帅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仍在崖山坚持抗敌的张世杰。此时,随同他 的将士多数已战死,军队溃散,家破人亡,只身被俘,远渡零丁洋,更感孤独无援。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思考:“惶恐”“零丁” 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一语双关,既指地名,又指 心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 势的险峻和处境的危苦,表 现诗人忠贞为国、视死如归 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颈联,写诗人艰险的战斗生活和不幸被俘。 上句追忆自己兵败江西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慨 叹眼前,写出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用双关的修 辞,借“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 势的险恶和自身境况的危苦,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局势 的惶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这里“风飘 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 ,信手 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 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躲避一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 忠心映照史册。
诗词赏析
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 逐句赏析艺术手法
体会作者蕴藏的思想感情
初读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 中包含了文天祥艰难曲折的人 生经历。为了能更加深入了解 本诗,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故事 片段。
●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翻译,思考:这些故 事与哪些诗句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