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韵》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切韵》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切韵》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
隋陆法言撰。
成书于隋仁寿元年(601)。
原书已散佚。
二十世纪初以来,在敦煌千佛洞石窟、新疆吐鲁番一带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地陆续发现三十余种唐、五代《切韵》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
隋陆法言撰。
成书于隋仁寿元年(601)。
原书已散佚。
二十世纪初以来,在敦煌千佛洞石窟、新疆吐鲁番一带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地陆续发现三十余种唐、五代和宋初韵书的写本和刻本,其中有陆法言原书写本的残页,也有唐长孙讷言笺注本残卷,又有唐王仁昫的刊谬补缺本、唐裴务齐的正字本等,而以故宫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为全本。
这些韵书的影印件都收录在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一书中,部分抄件也见于北京大学出版的《十韵汇编》和姜亮夫《瀛涯敦煌韵辑》二书。
陆法言(生卒年不详),名词,又名慈,以字行。
隋魏郡临漳(今属河北省)人,音韵学家。
祖先是鲜卑人步陆孤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步陆孤氏汉化而改姓“陆”。
其父陆爽在隋文帝时官太子洗马。
陆法言敏学有家风,官承奉郎。
开皇二十年(600)因其父替废太子勇之子改名事,被屏黜。
据《切韵序》,隋开皇九年(589)某日,有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原、薛道衡和魏彦渊八人,同诣陆法言家中,聚会饮宴,并论及音韵之事。
以为“古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韵书的取舍,
亦复不同,于是众人评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精切,除削疏缓”,而由陆法言“烛下握笔,略记纲记”。
十一年以后,法言罢官,屏居山野,交游阻绝,“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音,定之为《切韵》五卷”。
《切韵》共五卷,平声字多,占一、二两卷,上、去、入声各一卷。
《切韵》的收字,据封演《闻见记》,“凡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八字”;而《式古堂书画汇考》载孙愐《唐韵序》云: “今加三千五百字,通旧为一万五千字”,《唐韵》是就《切韵》加字编成的,则《切韵》原本收字当为11500字,与封演所记不同。
本书分韵193韵,其中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
根据唐人抄本《切韵》残页、唐人增订本《切韵》和其他文献资料,可知陆法言《切韵》的体例有以下特点:1.平声54韵序号一连到底,不象《广韵》那样上、下分断。
2. 《广韵》的真与谆、寒与桓、歌与戈合为一韵。
3. 覃、谈二韵在歌、麻二韵之后,蒸、登二韵在盐、添二韵之后,去声霁、祭、泰、卦的次序作泰、霁、祭、卦;入声次序也和《广韵》不同。
4. 书首列韵目表,每一韵目前,大多有一个数字标明韵目次第。
5.多韵之中的字按同音关系分成不同的小韵,各小韵首字下先出训释,后注反切,再出字数。
6. 韵字的注释十分简单,有的根本没有注释;注释一般不注出处。
7.不正字形。
陆法言《切韵序》云: “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文路是指创作诗文的用韵,知音是指语音方面的审音和正音,所谓“切韵”,正是指切正语音。
又对于《切韵》一书“多
所决定”的颜之推曾批评“阳休之造《切韵》,殊为疏野”,“王侯外戚,语多不正”。
( 《颜氏家训·音辞篇》) 由此可知,《切韵》一书的编撰目的,一方面是为诗文创作中的选韵检字之用,另一方面又是为语音的辨正和研究之用。
由于这两个目的,所以陆氏等人把当时的读书音作为标准音,依照标准音来评判各家韵书,依照标准音来进行分韵。
这样,凡是主元音和韵尾不同的读音,必定分入不同的韵,而凡是主元音和韵尾相同的读音,不管韵头如何,也必定合并在一韵之中。
因此《切韵》的分韵要比当时其他粗疏的韵书细密得多,其193韵实在是当时实际语音的忠实描写。
《切韵》在汉语音韵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切韵》如实记录了一个内部一致的语音系统,使后人能够据以考证出隋代和唐初的汉语语音系统,并以此为基础,上溯汉语上古音,下推汉语近代音。
2.从《切韵》出发,可以说明现代汉语各方言的语音变迁和方言之间的语音关系。
除闽方言部分语音现象外,几乎所有现代分歧巨大的方言,甚至包括日语吴音、汉音、高丽译音和汉越语这些域外方言,都可以合理而系统地从《切韵》推导出它们的演化轨迹。
3. 利用《切韵》可以纠正《广韵》等韵书的讹误。
如《广韵》梵韵“剑、欠、俺”三字反切下字与本韵其他字不相系联,陈澧《切韵考》以互见法并为一类,而在《切韵》中此三字并在去声严韵,可见此三字与梵韵本不同类,《广韵》误植。
4.《切韵》影响了包括《唐韵》、《广韵》、《集韵》、《五音集韵》和《平水韵》在内的一大批韵书,形成了整整一个系列的韵书,并在音韵史上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被称
为“正统韵书”。
《切韵》的研究对于《唐韵》以下诸韵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切韵》虽是一部极有价值的韵书,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 1. 分韵欠精密。
如《切韵》无上声广韵、去声严韵,后由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补足。
2. 收字归韵尚有错误。
如“恭、蚣、枞”三字当属鍾韵,《切韵》误入冬韵。
3. 训释和反切有误。
如“蕃”为草盛,误训为蕃屏;“��”为火戈反,又希波反,《切韵》误漏反切。
4. 许多韵字没有训释或训释过简。
历史上关于《切韵》性质的讨论,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 从唐代至清代乾嘉学派以前,讨论内容主要集中在《切韵》是不是吴音的问题上。
如唐李涪《刊误》以晚唐洛阳音与《切韵》音比较,认为陆法言所记为吴音,与中州音不合,而苏鹗《苏氏演义》则认为陆氏本鲜卑族子孙,非吴郡人,《切韵》所记为当时的正声雅音。
2. 从清乾嘉学派开始到章炳麟、黄侃为止,讨论内容主要集中在《切韵》分韵的问题上,如戴震认为《切韵》是“有意求其密,用意太过,强生轻重”,陈澧则认为陆氏分韵,“非好为繁密也,当时之音,实有分别也”。
3. 从高本汉以后至今,讨论内容主要是: (1)《切韵》是单一音系还是综合音系?《切韵》是不是一时一地方音的记录?(2)如果《切韵》是综合音系,那末它有没有基础音系?基础音系是什么?(3) 《切韵》与现代方言之间的关系如何?主要代表如高本汉、周法高认为《切韵》代表了隋唐时代的长安方音;王力认为《切韵》代表当时文学语言的语音系统,这个系统是参照古音和方音来规定的;罗常培认为《切韵》是各
地方音的最小公倍数,只要当时或前代某地的语音有别,《切韵》就从分不从合;王显、邵荣芬认为《切韵》以洛阳音为基础方言,并吸收了金陵话的特点;周祖谟认为《切韵》具有严整的体系,音系基础是公元六世纪南北士人通用的文学语言,即读书音系统。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切韵》的研究受到了汉语音韵学界极大的重视。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利用韵书、韵图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整理出《切韵》的音类系统,又参照现代汉语各地方音和中外译音,成功地构拟出《切韵》的音值,从而使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轨迹重现在世人面前。
以后许多卓越的中国学者,如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王力、陆志韦、董同和等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高说进行修订和补充。
其中讨论最为集中的问题是:1. 喻化声母;2. 重纽;3. 介音;4. 重韵;5. 唇音字; 6. 元音的数量; 7. 纯四等韵有无i介音等。
到目前为止,虽然学者们的许多分歧意见仍然存在,但是作为中古音代表的《切韵》的语音面貌已经基本搞清。
普遍的认识是《切韵》有35个左右声母,110个左右韵母,4个声调,10个左右元音,2个介音,3个塞音韵尾,3个鼻音韵尾和2个元音韵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