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下,怎样上好初中美术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新课标”下,怎样上好初中美术课
建昌县药王庙初级中学
孟凡强
《在“新课标”下,怎样上好初中美术课》一文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课堂上师生角色转变,及怎样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美术学科双基知识的传授,另外还从怎样合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去阐述,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课堂教学气氛。
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孕育着教育的深刻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使传统美术课堂教学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使每一位美术教师,美术的教育工作者,都在这场大的变革中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实现美术教学的新突破。
从目前众多的美术教育论文和正在进行的一堂堂生动的美术研导课,我们不难看出投身“新课改”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们,用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不断推陈出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这几年的初中美术研导课,美术优质课评比中。
这些课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新颖而独特。
从多方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了美术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同时展示了新形势下美术教师的风采,可谓“新课”。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味求新、求趣,要求课堂气氛要热烈。
但教学目的颇为含混,不能实现制定的教学目标,一句话,学生学得轻松,但收获甚微。
这些问题制约了“新课改”的推进。
而且隐藏在师生欢快的课堂气氛之中,很难被我们发现。
为此,我从教学目的、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科双基知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等几方面,谈谈本人在“新课标”下,怎样上好初中美术课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是教学总目标
课堂教学好比作登山。
登山者的登山目的是不尽相同的。
有人视登山为一种休闲、旅游方式,也有人则看着为一种锻炼。
因而,不同目的的人会选择不同的路径和方法实现自己的登山目的。
有人跟着多数人走较为平顺的水泥石板路,还有人选择乘坐缆车穿山越谷。
他们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局外人是不能轻易评判是非的。
这种对课堂教学的恰如其分的比喻值得我们深思:美术教学活动是一个美术素养的内化过程,它最能凸现教育者的智慧和创造性,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和登山者的登山意图颇为相似,如何最优化,省时省力的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一个教师必须且经常思考的问题。
就美术教学而言,有其独特的学科性,教学的过程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广大美术教师正尝试着从美术学科的认知、技能、情感等各方面,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身份在课堂中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充分自由的向着美术教学目标迈进。
然而,在实践探索新课改教学模式方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颇现象: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该强调的美术学科知识不讲,对学生认知上的错误不予指正,课堂流程上自由散漫,教师缺乏对其过程进行调控和必要的指点,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多花费了“探究”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教学进程和学习效果,最终自然无法实现即定的教学目标。
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美术教学应遵循的规律和原则,决定了教学的模式和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组织的各种美术活动应该为教学目的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应该有
助于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了解。
只有这样,美术活动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真正的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服务,成为美术“新课改”过程中创新教学的主旋律。
二、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1、促使教师改变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客体的观念根深蒂固。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引入“新课标”之后,教师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力,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确认在实际的教学中,多媒体能取代老师的许多工作,比如在欣赏建筑、雕塑作品时,没有实物就只能靠老师口述;上制作课时老师只能演示一两种方法或其中的一两步操作,既费时费力,还不能介绍的全面具体。
这些问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解决,这样老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考虑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如何进行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环节,而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余地空间更大,从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变为自觉主动学习探究的“主体”,变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变为意义学习、自主学习。
老师不得不改变以前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来应对新课程新设施下的教学。
2、促使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长久以来,老师都是高高在上的,在学生面前,老师永远都是管理者、领导者、指挥者,学生是被管的对象,在这种气氛下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置疑都不敢,哪里还能提创造呢。
而在运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象一个组织者,引领者和主持人。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组织课堂,帮助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三、学科双基知识不容忽视
美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有其自身的认识规律,因此美术学科就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知识体系。
美术教育就担负着向学生传授学科双基知识的使命。
“新课标”改变了原来强调美术技能、技巧训练为主的双基要求,把对美术学科双基知识的传授提升到新的层面,把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了解、认识作为新的学科双基内容。
然而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只注重创新课堂形式,而忽视了学科双基知识传授的课例,如:将一堂《中国古代雕塑欣赏》雕塑设计课上作历史课等;这类课的课堂气氛十分不错,我们也能看出执教者在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着实下了一翻工夫。
我也多次被这类课堂中学生的积极参与的热情所打动,自己也曾经尝试,但是,当我在反思这类课时,却发现它们失去了学科特色,学生在课堂中吸收的美术知识甚少,显然课堂乐趣毕竟不能代替雕塑学科价值。
没有课堂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技能的支撑,学生所谓的自由作业也只能是留
与表面的一种“无意识”的活动。
所以认为只有在掌握一定美术学科知识后进行的自由作业才更具创造力、生命力,更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新课改”过程中的忽略“新课标”要求的双基内容的美术教学,实质就削弱了美术教学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因此“新课改”过程中教学形式的创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等,最终都应体现美术基础教育的价值,落实在美术双基教学的基础上。
四、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新形势下的教师在研究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正在不断学习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其中最让人瞩目的就是——多媒体的运用。
可以肯定的说,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大丰富了美术课堂教学,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给基础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是实现“新课改”的重要手段。
但巧妙的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新的保障。
然而,有些教师在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问题一: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教师过于在教学手段上标新立异,没有深思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促进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有些教师展示新课改理念的公开课时,似乎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就不能上课。
课堂教学中滥用多媒体,课堂上充斥着各种影视动画文件,连老师示范都用录像播放,教师几乎没有讲解没有指导,学生的
课堂作业也没有了时间的保证。
这些都说明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观念上没有创新,仅仅注意到教学手段上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手段上,更主要的体现在教育理念上。
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何从谈教育的现代化?
问题二:“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声音越发减少。
“新课标”强调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双向交流,主张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一种互动,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出发,教师是学生通往知识的一座桥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动作、语言(甚至语调)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以为有了多媒体,就实现了新课改。
教师成为普通的放映员。
课堂教学中缺少了老师的讲解和指导,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难以想象的,这就削弱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问题三:大量的“多媒体”知识信息量,淡化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美术教学同样应该有建立在教学目标基础上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使大量的学科知识更易展示,是实现课堂目标的一种保障。
然而多媒体的运用也是一柄双刃剑。
如果媒体带来的太大知识量或教师对大量的知识信息不加归纳、筛选、整理直接抛给学生,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就会有问题,出现信息采纳的偏移,最终使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被忽略。
总之,教育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1世纪教育应更加注重质量和人才素质的培养,
注重人才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教师教育能力。
教师在参与新课改时,要正确定位新课改的内涵,切实研究实施新课改的有效途径,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方法,先实现自身的教育现代化,从而培养出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全新的合格人才。
我们今天所开展的教育改革基础课程改革所做的努力将为作明天教师教育事业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