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倒装句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知识归纳(2)全面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知识归纳(2)全面版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你太不聪明了!
练一练
指出下列各句为何种倒装:
1. 惟利是图
宾语前置
2. 尝射于家圃
状语后置
3. 通计一舟,为பைடு நூலகம்五,
定语后置
4. 韩告急于齐
状语后置
5. 何以战
宾语前置 (介词的宾语前置)
翻译: 1. 微斯人,吾谁与归? 2. 子将安之? 3.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4. 开小门于大门之侧 5. 杀人以梃与刃
翻译: 1.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2.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5.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详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详解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专注下一代成长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详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详解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幺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定语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最新5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最新5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最新5篇)介词短语倒装句篇一(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3)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采草药》)(4)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崤之战》)(5)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介宾短语“于富者”置于谓语“语”之后)(6)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状语和补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篇二在现代汉语中,作状语的介词结构总是放在谓语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但在古汉语中,经常把这个作状语用的介词结构安置到谓语后面(即现代汉语的补语位置),而实际上起的又非补语作用。

这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①“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都后置,如“战[于长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等;只有少数例外。

②“以”组成的介词结构,多数后置,如“何不试之[以足]”;少数不后置,如“[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

例如: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赤壁之战》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才于世高《张衡传》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南亩之农夫多《阿房宫赋》④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以帷幕裹(之) 《赤壁之战》⑤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之) 《张衡传》文言文倒装句分类及例句篇三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主语后说)(1)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信陵君窃符救赵》(3)“汝之不惠”和“公子能急人之困”是主语,“甚矣”和“安在”是谓语。

主语先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篇四(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指句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通常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词语而颠倒原有语序。

根据倒装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完全倒装谓语前置:主语+谓语+宾语例如: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问说》)宾语前置:(宾语)+谓语+(主语)+名词性偏正结构例如: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者例如:村中少年好事者。

(《聊斋志异·促织》)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后置:动词+以+宾语例如:战于长勺。

(《左传·庄公十年》)2.局部倒装定语前置:形容词性词语+之+名词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前置:之+以+名词(短语)例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3.特殊倒装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例如: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宾语省略句: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状语后置:在介词结构作状语的句子中,介词结构放在句末,状语放在动词之前。

例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定语后置:在“之者”结构中,“之”起结构助词作用,没有实在意义,“者”起辅助性作用,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即定语后置。

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4.固定结构中的倒装现象在古汉语中,有些固定结构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如“是以”结构(因此)、“虽然”结构(虽然)、“即使”结构(即使)等。

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唐雎不辱使命》)/ 即使一人誉之,一人毁之,然终于无誉无毁。

(《进学解》)这些倒装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已经逐渐消失,但在古汉语中却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掌握这些倒装句式对于理解古文的意思和文意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常见的倒装句式外,还有一些较为少见的倒装现象,如主谓之间有停顿的句子、省略句、判断句等,也需要适当了解。

中学文言文倒装句大总结

中学文言文倒装句大总结

中学文言文倒装句大总结中学文言文的倒装句主要有四种:【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介宾结构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①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②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文言文倒装句(共五则范文)

文言文倒装句(共五则范文)

文言文倒装句(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文言文倒装句句式倒装古今汉语句法成份的位置基本相同。

在正常情况下,汉语句子成份是有一定顺序的。

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前,宾语在后;修饰限制语在中心词前,补充成份在谓语后。

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充当句子成分时,与现代汉语的位置顺序不一致。

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谓语前面,定语可以放在中心语的后面,甚至有时候谓语还可以放到主语的前面等。

常见的倒装有以下的五种:1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 3状语后置4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宾语在一定的语境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这是古代汉语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语序现象。

一般地说这种前置是有条件的。

其类有三: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提前。

① 大王来何操?② 沛公安在?③臣实不才,又谁敢怨?④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⑤ “许子冠乎?”曰:“冠。

”曰:“ 奚冠?”曰:“冠素”。

⑥ 吾谁欺,欺天乎?上解中疑问代词“何”、“安”、“谁”、“孰”、“奚”,都是用作宾语而置于谓语的前边的。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要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有:不、母、无、未、、弗、勿、莫等。

• 例如:•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 ②臣未之闻也(未闻之)•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无诈尔…)• ④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莫欺之)• △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格式,在上古汉语中相当严格的。

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置于动词前面的,并不那么严格,先秦古籍中就有一些后置的情况。

例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宾语后有结构助词“是”、“之”等• 为了突出宾语而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用上“是”或“之”,构成“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 例如:• ① 宋何罪之有?• ②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③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④ 我周之东迁,晋郑依焉。

• ⑤ 王贪而无信,唯蔡是感。

(感通憾怨恨)• ⑥ 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责备你)• 其各例意思分别是:宋有何罪、说的是虞虢、将灭虢、依晋郑、感蔡、过尔。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倒装句类型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包括以下几种:
1. 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例如在《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

2. 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例如在《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

3. 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 状语后置或者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此外,还有谓语和宾语同时前置的倒装句式,例如在《陋室铭》中的“吾谁与归”。

除了上述几种倒装句式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倒装句式,如语气词前置的倒装句式等。

这些倒装句式丰富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让文言文更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这些倒装句式对于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至关重要。

此外,还有被动句式。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式通常通过使用“被”、“为所”等词语来表达。

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另外,文言文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省略句、连动句、兼语句等。

这些句式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借助上下文和语境,对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同样至关重要。

总之,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倒装句式和特殊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含义和深层意思,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文言文倒装句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倒装句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倒装句的用法归纳一、什么是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将原本应该位于主语之后的谓语动词或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改变了正常语序的一种句式。

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通过改变语序增加了修辞效果。

二、倒装句的基本用法1. 谓语动词提前倒装句中,谓语动词可以提前到主语之前。

例如:“忽闻周公谓黄帝。

”(《尚书·洪范》)“晨兴起,炷香灯。

”(《子夜歌》)2. 助动词提前在倒装句中,助动词也可以提前到主语之前。

例如:“宁我负人不人负我。

”(《荀子·杂说》)“曷为乎哉?”(《论语·微子》)三、表示与正常顺序有所区别的情况1. 被强调部分提前倒装句可将需要被强调的部分放在主要成分之前。

例如:“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楚辞·屈原》)“今者父母皆委至,雠侮并至。

”(《战国策·赵策一》)2. 表示条件、让步或假设倒装句可以用来表达条件、让步或假设。

例如:“行行己所由,不由人所使。

”(《庄子·逍遥游》)“虽闻其声,未见其人。

”(《论语·微子》)四、表示目的或结果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经常被用来表示目的或结果。

例如:“为天下成仁者,必以平⼼验于世。

”(《荀子·劝学》)“岂独当宗东京口耶?”(《滕王阁序》)五、其他特殊用法1. 非谓语动词提前倒装句中,非谓语动词也可以提前到主语之前。

例如:“黄溢之乐类鸟光矣。

”(《庄子·外物》)“伏念旧事方难拂,朝归空接白云寻。

”(杜牧《秋夕即事》)2. 短语或副词提前倒装句也可以将短语或副词提前到主语之前。

例如:“举座皆惊骇而无言。

”(《左传·昭公十八年》)“至于高始陵,则眇凝于葱茏之间。

”(《文选·王安石韩明直辞》)六、结论总的来说,倒装句在文言文中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改变语序增强了表达的语气和效果。

它可以用于表达条件、目的或结果,并且可以突出强调某个成分。

掌握好倒装句的基本用法和特点,对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义以及提升阅读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倒装句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倒装句是一个重要且有趣的知识点。

掌握倒装句,对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那什么是文言文倒装句呢?简单来说,就是句子的语序与我们平常说的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

文言文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宾语前置句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比如“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这里把宾语“何陋”放到了动词“有”的前面。

再比如“忌不自信”,正常应该是“忌不信自”,意思是邹忌不相信自己。

还有定语后置句。

像“马之千里者”,正常语序是“千里之马”,“之……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把定语“千里”放到了中心语“马”的后面。

状语后置句也不少见。

“战于长勺”,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于长勺”是状语,被放到了动词“战”的后面。

主谓倒装句相对少见一些。

比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

那么,为什么文言文中会有倒装句这种现象呢?这和古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语法规则以及韵律节奏等都有关系。

从表达习惯来说,古人在语言表达上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倒装句能够突出强调某些内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语法规则方面,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语序上的差异。

而韵律节奏方面,倒装句有时能让句子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朗朗上口。

那我们在学习文言文倒装句的时候,要怎么去理解和掌握呢?首先,要多读多背经典的文言文篇章。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这样在遇到倒装句时,能够更容易地察觉和理解。

其次,要学会分析句子的成分和结构。

搞清楚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这样就能准确判断句子是否倒装以及倒装的类型。

再者,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有时候,单独看一个句子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其倒装的情况,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就能更清晰地把握句子的意思。

学会了文言文倒装句,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它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在初中文言文的学习中,句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倒装句更是常常让同学们感到困惑。

掌握倒装句,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句子中某些成分的顺序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同。

通过改变句子成分的顺序,来强调或突出某些内容,或者是为了满足韵律、节奏等方面的需要。

二、倒装句的类型1、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比如:“微斯人,吾谁与归?”正常语序应为“微斯人,吾与谁归?”,这里的“谁”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了。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忌不自信。

”正常语序是“忌不信自”,“自”是代词,作宾语,前置了。

(3)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像“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之”在这里起到了宾语前置的作用。

2、状语后置在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会后置。

比如:“战于长勺。

”正常语序应该是“于长勺战”,“于长勺”是表示地点的状语,后置了。

3、定语后置(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正常语序是“求可使报秦者人”,“可使报秦者”是后置定语。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

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正常语序应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利”和“强”分别是修饰“爪牙”和“筋骨”的定语,后置了。

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比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为了强调“甚矣”,将其前置,造成了主谓倒装。

三、倒装句的作用1、强调突出通过改变语序,将需要强调的内容放在更显眼的位置,让读者或听者能够更加关注。

2、符合韵律在一些诗词歌赋中,为了满足韵律和节奏的要求,会采用倒装句。

3、丰富表达使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增加了语言的魅力。

四、如何识别倒装句1、积累常见的倒装句式通过学习和积累,熟悉各种类型的倒装句,形成语感。

2、结合上下文根据句子所处的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判断语序是否合理。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用法推荐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用法推荐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用法推荐第1篇: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用法推荐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第2篇:文言文中倒装句用法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第3篇:文言文句式中的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文言文倒装句

文言文倒装句

文言文倒装句在文言文中,倒装句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结构,它与现代汉语有着明显的区别。

倒装句可以通过改变主语和谓语的位置来达到强调、修辞或者节奏感的效果。

下面以几个例子来说明文言文倒装句的用法。

例句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个例句中,“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原本的语序应为“留丹心照汗青”,但为了增加句子的效果和强调,将谓语部分提前,形成了倒装结构。

例句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个例句中,“气蒸云梦泽”和“波撼岳阳城”都是倒装句。

原本的语序应为“云梦泽蒸气”和“岳阳城波撼”,但为了表达出气势磅礴和场景感,将谓语部分提前,形成了倒装结构。

例句三: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楼台。

这个例句中,“天上白玉京”和“十二楼五楼台”都是倒装句。

原本的语序应为“白玉京在天上”和“五楼台在十二楼”,但为了表达出景色壮美和韵律感,将谓语部分提前,形成了倒装结构。

例句四: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例句中,“独立寒秋”和“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都是倒装句。

原本的语序应为“寒秋独立”和“湘江北去,到了橘子洲头”,但为了表达出孤独和动态感,将谓语部分提前,形成了倒装结构。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运用广泛,能够增加句子的效果和修辞,使句子更具表达力和韵律感。

倒装句不仅可以用于描述景物、表达感情,还可以用于叙述历史、强调观点等方面,给读者带来不同的体验。

总结起来,文言文倒装句是一种独特的语法结构,有着丰富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通过倒装句的运用,可以使文言文更具表现力和韵律感。

倒装句在文言文中的灵活运用是提高写作水平和增加文学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在学习和写作文言文时,我们要注重倒装句的运用,努力掌握其规律和技巧。

这样一来,在写作时,我们就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倒装句,使文章更加出彩。

【学习实践】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句式

【学习实践】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句式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句式课件www.5yk 文言文令很多中考考生头疼,有很多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需要大家掌握,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句式】,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从而复习好这些知识点。

.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例:吟鞭东指即天涯“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也”。

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有标志词语,“为”表被动。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有标志词语,“为……所……”。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有标志词语,“于”表被动。

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3,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知识重点知识点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知识重点知识点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知识重点知识点【技法指津】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倒装句主要有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高考试题一般不考查名词术语,而是通过翻译文言语句来考查我们是否掌握有关文言句式的语法知识。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以现代汉语规范的语序为参照的。

现代汉语中句子成分的规范语序是“(定)主+(状)谓+(定)宾”,即“宾语”在“谓语”之后,“状语”在“谓语”之前,“定语”在“主语”“宾语”这些中心语之前。

如果“宾语”放在“谓语”之前,就是“宾语前置”;如果“状语”放在“谓语”之后,就是“状语后置”;如果“定语”在中心语之后,就是“定语后置”。

牢记“(定)主+(状)谓+(定)宾”这个公式,是熟练掌握倒装句的基础。

一、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将宾语移到谓语之前的现象,包括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两种。

1.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凡句中带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代词“莫”的句子叫否定句。

如:而莫之夭阏者。

(《逍遥游》)代词“之”作“夭阏”的宾语,“莫之夭阏”应理解成“莫夭阏之”,翻译为“没有什么阻碍它”。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其他还有“谁、孰、安、焉、恶、奚”等。

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代词“何”作“操”的宾语,“何操”应理解为“操何”,翻译为“大王来时拿什么东西呢”。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之”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应调整为“不知句读,不解惑”,翻译为“不会读书,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前者去请教老师,后者却不去”。

2.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

这些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有时放在介词前,这也是宾语前置。

如: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应调整为“以何知之”,翻译为“凭什么了解他呢”。

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倒装句

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倒装句

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倒装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文言文倒装句—状语后置

文言文倒装句—状语后置

文言文倒装句—状语后置在文言文学习中,文言句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在中高考中,文言文句式是必考项,尽管讲解的无数遍,但遇到具体问题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

文言文句式,也叫特殊句式,在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主要分: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前三种句式相对简单,后一种倒装句比较难。

今天讲倒装句的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1.副词作状语,比如“轻轻地”、“明目张胆地”这些;2.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比如“明天”、“校园里”这些;3.介词结构常做状语,比如“用手”、“在教室里”这些所谓状语后置,指的是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多为由介词“于”、“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往往会置于谓语后。

所以在分析状语后置中,最重要的是“介词”的变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谓语+介词(于)+名词— 1 —举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于晋”和“于楚”构成介词结构短语,作状语,两个虚词“于”都是“表对象”(指出对象,可以翻译成“对……”)的用法。

此时“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翻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举例:不能喻之于怀。

(王羲之《兰亭集序》)分析:“于怀”构成介词结构短语,作状语,“于”表示“在……”,此时“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不能于怀喻之。

翻译:不能在心里明白(表达感受)。

类似于:不能释怀。

二、谓语+介词(以)+名词举例: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分析:“以孝悌之义”构成“以+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以”是“把、将”的意思。

“以”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以孝悌之义申之。

翻译: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举例:具告以事。

(鸿门宴》)分析:“以事”构成“以+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以”是“把、将”的意思。

【K12学习】X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倒装句

【K12学习】X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倒装句

X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倒装句文言文令很多中考考生头疼,有很多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需要大家掌握,下面xx为大家带来XX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汇总【倒装句】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从而复习好这些知识点。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句式解析:倒装句

【初中语文】文言文句式解析:倒装句

【初中语文】文言文句式解析:倒装句文言文句式解析:倒装句,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古典汉语句型分析: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置。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它被置于句首以加强感叹句或疑问语气。

你怎么了。

整个句子都是“你怎么了”。

你太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后定语。

在古代汉语中,定语有时放在首词之后以突出修饰语。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送礼被称为菊花,这种花也是与世隔绝的。

“花隐士”是“花隐士”的翻版。

具有隐逸气质的花朵。

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后定语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初中的学习方法,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在今天的翻译中,由介词“一”组成的介词宾语短语通常前面有一个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对于祭坛和联盟来说,祭祀魏头:“祭祀魏头”是“祭祀魏头”的翻版。

中介客体结构置于“祭祀魏头”之后,可以翻译为“祭祀魏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倒
装句

件www.5y
文言文令很多中考考生头疼,有很多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需要大家掌握,下面xx为大家带来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汇总【倒装句】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从而复习好这些知识点。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介宾结构后置
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
聪明了”
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
“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

“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其他,表示强调。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

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三、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
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介宾结构后置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汇总【倒装句】是xx为大家带来的,这些文言文知识点都是考试经常考察的,
希望大家能够下功夫去记忆,这样中考就能取得好的语文成绩。


件www.5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