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6第二节 消化系统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

它由多个器官组成,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本文将对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一、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通过咀嚼和混合食物,使其细碎并与唾液混合。

口腔的主要器官包括牙齿、舌头、唾液腺等。

牙齿负责咀嚼和切割食物,舌头则用以推动食物向咽喉进食道。

唾液腺分布于口腔内壁,它们产生唾液,含有消化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二、食道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它的作用是将食物从口腔顺利运送到胃部。

食道的壁由平滑肌组成,具有蠕动能力,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推送到胃部。

三、胃胃是位于腹部的一个扩张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混合食物,并分泌胃液来消化食物。

胃的内壁具有许多褶皱和小凸起,称为胃贲门,它们能够增加胃壁的表面积,以便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

胃贲门内分泌胃酸和消化酶,通过激素的调节,胃液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杀灭细菌。

四、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其内壁有许多细长的绒毛,称为肠毛。

肠毛能够增加吸收表面积,提高食物的吸收效率。

小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与胃相连,是胆汁和胰液进入小肠的通道。

空肠和回肠则负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

五、大肠大肠是小肠之后的一段肠道,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被吸收的残余物质转化成粪便。

大肠内壁上有很多微生物,它们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和其他无法被人体消化的物质。

六、肛门肛门是消化系统的末端,负责排泄大肠中形成的粪便。

肛门周围有肛门括约肌,能够控制粪便的排泄。

排便是通过肛门括约肌的松弛和收缩来完成的。

总结: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口腔用于咀嚼和混合食物,食道将食物从口腔送至胃部,胃负责储存和消化食物,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大肠吸收水分并转化成粪便,最后通过肛门排出。

消化系统的功能配合默契,确保食物能够被充分消化和吸收,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养分。

消化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消化系统(生理学)ppt课件
• 排泄废物:食物残渣和部分水分在大肠内被进一步吸收后,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同时,大肠内的细菌对食物残渣进行发酵和腐败作用,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物 质,如维生素K和一些短链脂肪酸等。
• 维持内环境稳定:消化系统通过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废物,维持人体内环 境的稳定。例如,肝脏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进行调节,维持血糖和血脂 的稳定;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参与血糖的调节。
释放,从而抑制食欲和胃肠运动。
03
神经-激素调节的整合作用
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在消化系统调节中具有相互补充、相互协同的作用
。它们共同维持消化系统的内环境稳定,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
06
消化系统的疾病与保健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及其症状
胃炎
胃黏膜炎症,表现为胃痛、胃胀、恶心 、呕吐等。
胃溃疡
胃黏膜深层破损,形成溃疡,表现为餐 后上腹痛、反酸、嗳气等。
神经-激素调节的相互作用
01
神经对激素的调节
神经系统可通过控制内分泌腺体的活动和激素的释放,间接影响消化系
统的功能。例如,应激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刺激肾上腺
髓质分泌儿茶酚胺,进而抑制胃肠运动和分泌。
02
激素对神经的调节
激素可作用于神经系统,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和传导功能。例如,胰岛
素可降低血糖浓度,同时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内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合成和
04
大肠与直肠
大肠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大肠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 是消化道的最后阶段。
功能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 贮存和排泄粪便。
肠道菌群的作用
03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消化作用
肠道菌群可以合成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 营养物质,供人体吸收利用。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胰腺 一般 结构 • 被膜:薄层结缔组织
• 胰腺小叶
• 实质分为:
外分泌部:含多种消化酶
内分泌部(胰岛):含激素
第二节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
消化:是指食物经过消化道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
物质的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切割、 磨碎,与消化液混合,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液的作用,将食物中的营 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静息电位→慢波电位→阈电位→动作电位→平滑肌收缩。 慢波本身与平滑肌的收缩并无一定的平行关系,但慢波电
位是起步电位并决定平滑肌收缩的节律、方向、速度的大小。 慢波电位控制引起肌肉收缩的动作电位的出现
动作电位与肌肉收缩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二、消化腺的分泌 人的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6~8L/天 消化腺的分布: 消化管外和消化管内 消化液的作用: 1. 分解营养成分 2. 提供适宜PH环境 3. 稀释食物, 使其等渗, 利于吸收 4. 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刺激损伤 消化腺的分泌过程: 复杂的主动过程 摄取 合成 贮存 分泌
十二指肠激素对胃排空的抑制
(四) 呕吐
呕吐是将胃及肠容物从口腔强力驱出的动作。
是一种反射性活动,具有保护性的防御反射。
1. 胃液成分和作用
纯净的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pH 0.8-1.5, 正
常成人分泌量约1.5-2.5L/天,包括无机物(HCl、
Na+、K+、Cl—等)和有机物(粘蛋白、消化酶等)
副交感N:延髓背核→壁内神经丛节细胞→节后纤维 (迷走N和盆N) →腺细胞、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运动 增加,分泌增加。 粘膜下N丛:整合来自上皮细胞的感受信息,调节局 部的分泌、吸收、粘膜下肌肉收缩等

消化系统课件

消化系统课件

消化系统课件消化系统课件一、引言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本文将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功能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关联。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1.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包括牙齿、舌头和唾液腺。

牙齿用于咀嚼食物,舌头则帮助推动食物进入食管。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含有消化酶,可以开始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2.食管: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推入胃部。

3.胃:胃是一个位于腹部的器官,具有储存和消化食物的功能。

胃分泌胃液,其中包含胃酸和消化酶,可以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颗粒。

4.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

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地方,内壁有许多细小的绒毛,增加了吸收表面积。

5.大肠:大肠是小肠后的一段,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将未被吸收的物质转化为粪便。

6.肝脏:肝脏是消化系统中最大的器官,位于腹腔内,具有多种功能。

其中包括产生胆汁,帮助消化脂肪;分解有毒物质;储存和释放营养物质等。

7.胆囊:胆囊是肝脏的附属器官,储存胆汁并将其释放到小肠中,以帮助消化脂肪。

8.胰腺:胰腺是一个位于腹腔后部的腺体,分泌胰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可以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三、消化系统的功能1.消化:消化系统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颗粒,以便身体更好地吸收。

这个过程包括物理消化(如咀嚼和胃蠕动)和化学消化(由消化酶完成)。

2.吸收:吸收是指将消化后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中,以供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使用。

主要在小肠中进行,通过细小的绒毛吸收营养物质。

3.排泄:消化系统通过大肠将未被吸收的物质转化为粪便,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有助于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四、消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联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通过控制消化器官的蠕动和分泌,调节消化过程。

例如,食物进入口腔时,神经系统会向胃部发送信号,促使胃液的分泌。

2.循环系统:循环系统通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消化器官,维持其正常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消化腺
(一)肝
肝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活体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其大部位于 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在左季助区。上邻隔,下面左叶邻胃。 方叶下面接触幽门,右叶邻右肾上腺,右肾、十二指肠、结肠右 曲等。
肝可分为上、下两面和前后两缘,肝上面隆起贴于膈又称隔面,其 表面借肝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
皮(保护功能) 胃肠——单层柱状上皮(利于消化吸收) 小肠——肠绒毛
2、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小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 3、肌层: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处的基层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 4、环膜:纤维膜和浆膜。
纤维膜(薄层结缔组织)——食管、大肠末端 浆膜(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皮)——胃、大部分小肠与大肠。
结肠呈方框状包围于空、回肠周 围,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 肠和乙状结肠。
直肠的下段管径明显扩张,粘膜形成图像官腔的3条半月形横皱襞,称直肠横壁。 环形肌增厚,有承托粪便的作用。
肛管上接直肠,下止于肛门,长3-4cm。周围有肛门括约肌包绕,控制粪便排泄。
(二) 消化管的组织学构造
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4层。 1、粘膜层 口腔、咽、食管、肛门——复层扁平上
肝固有动脉——肝的营养血管,血量占1/4 肝静脉——出肝的血管。
门V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叶间V → 肝血窦 → 中央V → 小叶下V → 肝V →下腔V →肝A →小叶间A
输胆管道
分为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肝内胆道:胆小管、小叶间胆管等。肝外胆道:左和右肝管、 肝总管、胆囊与胆总管。左 右肝管由小叶间胆管逐渐汇合而成,出肝门后两管汇合成 肝总管 。
肝门右前方有胆囊窝,容纳胆囊。梨形囊状器官,末端变细成胆囊 管,与肝总管合成胆总管。

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
第二狭窄: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
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 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
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
管癌的好发部位.

14
第一狭窄
第二狭窄
第三狭窄 贲门 胃
第四节 胃
胆囊管
螺旋襞
胆总管
肝总管 肝固有动脉
肝门静脉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围成,内有胆囊动脉通过.
27
二肝管与肝总管 胆囊管 肝胰壶腹Vater壶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
三胆总管 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 肝胰壶腹
或称Vater壶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 或称Oddi括约肌
28
内脏学
第二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肝 胰
1
消化系统
口腔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腮腺
舌下腺
•消化管
口腔→ 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 →大肠盲肠、阑尾、结肠、
直肠和肛管 →肛门
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 下颌下腺
12
咽鼓管咽口
咽扁桃体 咽隐窝 咽鼓管圆枕 鼻咽 软腭 腭扁桃体 口咽
会厌 喉咽
三喉咽 梨状隐窝
鼻咽 口咽 喉咽
13
鼻中隔 下鼻甲
软腭
腭垂 舌根 会厌
梨状隐窝
第三节 食管
一、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气管
在第6颈椎高度起于咽,穿过
膈后续于胃贲门.

消化系统结构及机能ppt课件

消化系统结构及机能ppt课件

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层:有毛细血管网、淋巴管和免疫细
胞,第一道免疫防线。
粘膜下层:有食管腺(粘液性)
肌层:上1/3---骨骼肌,中1/3---混合
下1/3---平滑肌
外膜:纤维膜
8
一、消化管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一)消化管的解剖学构造
4、胃
胃有上下2口、大小2弯和前
后2壁。
胃可分贲门部、胃底、胃体
18
二、消化腺 (一)唾液腺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下颌下腺分泌70%,腮腺分泌25%,舌下腺分泌5% 唾液的成分和功能:
水、粘液-润滑口腔 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 溶菌酶、干扰素-抵抗细菌、病毒 sIgA(可溶性免疫球蛋白A)-浆细胞和腺细胞协同分 泌,有免疫保护作用
19
二、消化腺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蠕动:是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由平滑肌顺序舒缩 引起,舒张波在前,收缩波在后,逐步向前推进。
41
一. 口腔内的消化
第三节 食物的消化
3、唾液的化学性消化及其分泌调节
◆唾液淀粉酶(狗、猫、马等的唾液中无此酶)可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最适ph 为7.0,食物进入胃后,唾液淀粉酶还可继续使用一段时 间,直至胃内容物变为pH约为4.5的酸性反应为止。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包括非条件和条件反射两种。
腹膜和腹膜腔特点 腹膜分脏壁 二层夹一隙 女性通体外 男性是密闭
30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三、腹膜-----腹膜形成的结构 (一)网膜:
网膜形态特点 小网膜,似餐巾 小弯向上围肝门 大网膜,象围裙 大弯向下横连襟
(二)韧带

消化系统组织学

消化系统组织学

消化系统组织学第⼆章消化系统学习任务消化管壁的⼀般结构;⾷管⾄⼤肠的主要结构及功能特点;唾液腺的⼀般结构,三种唾液腺的结构特点;胰腺的结构及功能;肝⼩叶的微细结构及其功能;门管区的结构特点。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消化⾷物,吸收营养物质。

第⼀节消化管消化管由⼝腔、咽、⾷管、胃、⼩肠和⼤肠等管道构成。

除⼝腔和咽外,其管壁结构由内向外⼀般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

⼀、消化管壁的⼀般结构(⼀)黏膜黏膜(mucosa)是管壁的最内层,由上⽪、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图2-1)。

1.上⽪衬在管腔的内表⾯,胃、⼩肠和⼤肠为单层柱状上⽪,以消化和吸收功能为主。

消化管的两端(⼝腔、咽、⾷管和肛管的下1/3)为复层扁平上⽪,以保护功能为主。

2.固有层(lamina propri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细⾎管、神经、散在的平滑肌纤维、⼩消化腺和⽑细淋巴管。

胃肠此层有⼤量的腺体和淋巴组织,以及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

3.黏膜肌层(musclaria mucosa)由薄层平滑肌束组成,其收缩可促进腺体分泌物的排出,有利于物质的吸收和转运。

图2-1消化管⼀般结构模式图(⼆)黏膜下层黏膜下层(sabmucos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管、淋巴管和黏膜下神经丛。

黏膜和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纵⾏或环⾏的皱襞(plica),有扩⼤黏膜表⾯积的作⽤。

(三)肌层肌层(laminamusclaris)除⼝腔、咽、⾷管上1/3和肛管下1/3为⾻骼肌外,其余均为平滑肌。

肌层⼀般分为内环、外纵两层。

有些部位环⾏肌局部增厚形成括约肌。

(四)外膜外膜(tunicaadventitia)为纤维膜或浆膜。

纤维膜(fibrosa)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与邻近器官相贴,与周围组织⽆明显界限。

浆膜(serosa)见于胃、⼤部分⼩肠与⼤肠,由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组成,具有湿润、光滑的特点,有利于胃肠的蠕动。

第二章消化系统--正常人体解剖学

第二章消化系统--正常人体解剖学

第二章消化系统--正常人体解剖学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概述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

1.消化管是从口腔至肛门粗细不等的弯曲管道,长约9m。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又分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和大肠等部分。

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到肛门的一段,称下消化道。

2.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

包括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两种。

大消化腺是肉眼可见、独立存在的器官,如大唾液腺、肝、胰等。

小消化腺则是散在于整个消化管壁内的无数小腺体,如唇。

腺、颊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

二、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作为机体活动的来源和生长发育的原料,并将剩余的糟粕排出体外。

此外,口腔、咽等还与呼吸、发音和语言等活动有关。

三、消化管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各段的形态和功能不同,其构造也各有特点,但从整体来看,却有类似之处。

消化管大部分的管壁,由内向外可分为黏膜、黏膜下组织、肌织膜和外膜四层。

四、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内脏大部分器官在胸、腹、盆腔内占据相对固定的位置,为了从体表确定内脏各器官的正常位置,通常在胸腹部体表,画出若干标志线和分区,这对描述内脏的正常位置、临床诊断和病理检查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胸部标志线l.前正中线沿身体前面正中线所作的垂直线。

2.胸骨线沿胸骨最宽处的外侧缘所作的垂直线。

3.锁骨中线经锁骨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4.胸骨旁线经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

5.腋前线沿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6.腋中线沿腋窝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7.腋后线沿腋后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8.肩胛线经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

9.后正中线沿身体后面正中线(通过椎骨棘突)所作的垂直线。

(二)腹部分区一般用两条垂直线和两条水平线,将腹部划分为9个区。

两条水平线,一是通过左、右肋弓最低点(第10肋的最低点)的连线;二是通过左、右髂结节之间的连线。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颈部、胸部、腹部

三个狭窄部:
第一、食管起始处 第二、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第三、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
胃 stomach

形态及分部(2弯2壁2口4部) 大、小弯,前、后壁,入、出口。 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第六节小肠
贲门切迹
胃底
贲门 胃小弯 角切迹 胃大弯 胃体
幽门
胃 的 位 置 和 毗 邻
空肠和回肠有什么区别?
空肠jejunum
占上2/5,位于膜腔左上部,肠壁厚、管 径大、血供丰富、肠系膜内血管弓少、粘 膜环状襞(bi)高而密、绒毛较多,有散在 的孤立淋滤泡。
回肠ileum
占上3/5,位于膜腔右下部,肠壁薄、管径 小、血供稍差、肠系膜内血管弓多、粘膜环 状襞低而疏、绒毛较少,有孤立淋滤泡和集 合淋滤泡。
(二)胆汁
1.胆汁的性质和特点: 刚分泌的透明澄清,金黄色、偏碱性,固体成分较 少;储存的胆汁颜色变深,呈弱酸性,固体成分较 多。呈持续分泌、间歇排放的特点。 2.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1)胆盐(结合的胆汁酸形成的钠盐): 促脂肪消化 促脂肪吸收 促脂溶性Vit吸收 促胆汁的自身分泌 (2)胆固醇: 正常时,胆固醇与胆盐的浓度呈一定的比例 (3)胆色素:
3.蠕动: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
作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 特殊方式:
①蠕动冲:蠕动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
②逆蠕动:在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出现一种与蠕动方 向相反的运动。 肠运动时,产生的声音称为肠鸣音。肠蠕动亢进 时,肠鸣音增强;肠麻痹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四、 大肠内消化
“H”形沟:左右纵沟、横沟 下腔静脉 肝门静脉 静脉韧带裂
左叶
肝固有动脉
尾 状 叶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消化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在临床工作中,通常把从口腔到小肠的起始部(十二指肠)称为上消化道;其余部分则称为下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大唾液腺、肝、胰以及散在于整个消化管管壁上的小腺体,它们的分泌物均借排出管排入消化管腔内。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出糟粕。

是保证机体新陈代谢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功能系统。

第一节口腔掌握口腔的境界及分部:口腔的境界;前壁和侧壁——上、下、唇及颊。

上唇中线有人中;上唇与颊之间有鼻唇沟,上、下唇内面正中线处有上、下唇系带。

上壁——硬腭(占前2/3,由上颌骨的腭突及胯骨水平板构成,表面覆以粘膜)和软腭(占后1/3,其后部向下后倾斜,称为腭帆,腭帆的后缘游离,中央有一突起称腭垂或悬雍垂,自腭帆向两侧各形成二条弓形皱襞:前方为腭舌弓,后方为腭咽弓)。

下壁——封闭口腔底的肌肉、粘膜和舌。

分部口腔借上、下牙弓分成两部:口腔前庭位于牙弓的前外侧部,经口裂与外界相通。

固有口腔位于牙弓的后内侧部,向后借咽峡与咽交通。

当上、上牙列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相通否?掌握咽峡的组成——咽峡由腭垂、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掌握牙的形态及构造:牙是人体内最坚固的器官,嵌在上、下颌骨的牙槽内,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四种。

形态每个牙均可分为:牙冠露在口腔内的部分。

牙根嵌在牙槽内的部分,牙根与牙槽骨之间有牙周膜。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部,外包牙龈(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三者组成牙周组织)。

牙腔牙中心的空腔,内有血管、神经及结缔组织共同构成的牙髓,发炎时→剧痛。

构造牙主要由牙质组成。

牙冠部表面覆以釉质,牙根部及牙颈表面覆以粘合质。

出牙、换牙和牙式——人类一生中,先后有两组牙齿发生。

第一组乳牙,共20个,在出生后约六个月开始萌出,至3岁时全部出齐。

另一组叫恒牙,共32个,约6岁开如换牙,至20岁左右完成。

消化系统PPT课件

消化系统PPT课件

5. 小肠 (1)形态位置 小肠长5~7 m,位于腹腔中下部,上接幽门下续盲肠。 (2)分部 小肠全长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①十二指肠 a. 上部 起自幽门,指向肝门。起始处称十二指肠球,黏膜平滑,是溃疡好发部位。
②口咽 软腭与会厌平面之间,前借咽峡通口腔,在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隐窝内有腭扁桃 体。 ③喉咽 位于会厌上缘与第六颈椎下缘之间,前对喉,借喉口与喉腔相通,下续食管。
咽的分部与沟通口诀 鼻咽口咽和喉咽 鼻口喉腔相通连 咽鼓管口通中耳 六颈下缘续食管 3. 食管 (1)食管形态、位置和分部 食管为一肌性管道,长约25 cm,沿脊柱前方下降,上续咽,下接胃的贲门。食管 可分为颈、胸和腹三部。
二、 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为了从体表确定内脏各器官的正常位置,通常在胸、腹部体表画出若干标 志线和分区,这对描述内脏的正常位置,临床诊断和病理检查都有重要的实用 价值。 1. 胸部标志线 (1)前正中线 沿身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直线。 (2)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直线。由于此线正通过男性乳头,故也称为乳头线 。 (3)腋前线 沿腋窝前缘(腋前襞)向下所作的垂直线。
③牙的名称及排列 a. 乳牙的排列
右上颌 Ⅴ Ⅳ Ⅲ Ⅱ Ⅰ Ⅰ Ⅱ Ⅲ Ⅳ Ⅴ 左上颌 右下颌 Ⅴ Ⅳ Ⅲ Ⅱ Ⅰ Ⅰ Ⅱ Ⅲ Ⅳ Ⅴ 左下颌
Ⅰ——乳中切牙 Ⅳ——第一乳磨牙
Ⅱ——乳侧切牙
Ⅲ——乳尖牙
Ⅴ——第二乳磨牙
b. 恒牙的排列 右上颌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左上颌 右下颌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左下颌
食管的狭窄及意义口诀 食管全长三处狭 异物肿瘤最好发 首在食管起始处 次于左支相交叉 三过食管裂孔处 侧算距离到切牙 前俩十五二十五 最末四十才到达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消化道
一消化道的解剖学构造 二消化道的组织学构造
二、消化腺
一肝 二胰
三、腹膜
一、消化道
一消化道的解剖学构造
1.口腔 2.咽 3.食管 4.胃 5.小肠 6.大肠
二消化道的组织学构造
1.黏膜层 2.黏膜下层 3.肌层 4.外层
1. 口腔
口唇 颊 腭 牙 舌
口腔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以骨性口 腔为基础表面覆以粘膜上皮和固有层 无粘膜肌层
3.作用:保护、消化、稀释作用
四、小肠的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维持基础压力、位置和形状
2.分节运动:图 小肠特有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舒缩运动
意 义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 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吸收
挤压肠壁有利于血液与淋巴液的回流
3.蠕动:推送食糜图
小肠蠕动
第六节 大肠的功能

第二节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
概念
1.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
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absorption: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
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通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 1.机械性消化 2.化学性消化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肌肉组织的共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肝门的右前方有胆囊窝容纳胆囊
胆囊为梨形的囊状器官末端变细成胆囊管与 肝总管合成胆总管
胆囊的功能:储存和浓缩胆汁
2.肝的组织学构造
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每个肝小叶的中央贯穿一条小静脉称中央静脉 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形成板状 结构称肝板 肝板之间是肝血窦窦壁有肝巨噬细胞能吞噬异物 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经肝血窦流向中央汇入中央静脉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肝固有动脉——肝的营养血管,血量占 1/4
肝静脉——出肝的血管。
门V → 小叶间V → 肝血窦 → 中央V → 小叶下V → 肝V →下腔V →肝A →小叶间A
·
18
输胆管道
分为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肝内胆道:胆小管、小叶间胆管等。 肝外胆道:左和右肝管、肝总管、胆囊与胆总管。左 右肝管由小 叶间胆管逐渐汇合而成,出肝门后两管汇合成肝总管 。
肝可分为上、下两面和前后两缘,肝上面隆起贴于膈又称隔面,其 表面借肝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左叶小而薄,右叶大而厚。
肝门右前方有胆囊窝,容纳胆囊。梨形囊状器官,末端变细成胆囊 管,与肝总管合成胆总管。
·
16
肝的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并富有弹性纤维, 被膜表面大部有浆膜覆盖。肝门处结缔组织特别发达, 并随肝门管道(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伸入肝实质 内构成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并将肝实质分为几十万个 小叶,称肝小叶。肝小叶呈多角棱柱体,中轴贯穿中央静
20
肝细胞 → 胆小管→ 小叶间胆管→ 左右肝管 → 肝总管 → 胆囊管→ 胆囊→ 胆囊管→ 胆 总管→ 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胰壶腹
·
21
胰是人体中重要的腺体,位于胄的后方,相当 于第1、2腰椎高度,横位于腹后壁,呈长棱状 状,可分为头、体、尾三部,头被十二指肠所 包绕,尾与脾接触。
胰有分泌胰液的腺泡,其导管汇入一条横贯胰 腺全长的胰管。胰管经胰头穿出,与胆总管汇 合,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
11
全长1.5m。分盲肠、 阑尾、结肠、直肠 和肛管5部分。
回肠以回盲口开口 于回肠。回盲口表 面覆以回盲瓣。
结肠呈方框状包围 于空、回肠周围, 分为升结肠、横结 肠、降结肠和乙状 结肠。
·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环行皱襞——粘膜 + 粘膜下层 • 绒毛——上皮 + 固有层 •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胞膜 + 少量
细胞质 三级突起扩大肠表面积600倍
小肠绒毛

示 环 行 皱 襞 )
回 肠 纵 切 面 光


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光镜像 杯状细胞:分布于吸收细胞间, 分泌粘液,保护和润滑作用。
• (二)肝的组织结构
• l.肝小叶: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多面棱柱体,长约2mm, 宽1mm,成人肝约有5O~10O万个肝小叶,
• 肝板,肝细胞索,肝血窦,胆小管。
• 2 门管区 出入肝门的 三个主要管道(门V、 肝A和肝管)外包结缔 组织,总称肝门管。
• 3 肝的血循环
• 门V 小叶间V 肝血窦 中央V 小叶下V 肝V 下腔V • 肝A 小叶间A
起步电位,控制平滑肌收缩节律,并决定蠕动 的方向、节律和速度。
特点:频率慢(胃3/min;回肠末8/min),波 幅小(10-15mv),持续时间长(10秒左右)。
3)动作电位(快波)
• 特点(与骨骼肌): 时程较长,幅值较低 锋电位上升慢、持续长; 锋电位幅度低(20mv----100mv),大小不一 • 机制:去极化相由慢钙通道介导的内向离子 流(Ca2+)引起,复极是由于K+ 的外流 • 意义:频率越高,平滑肌收缩幅度越大
• 4.胆汁的排泄路径
• 肝细胞
胆小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总管
小叶间胆管 十二指肠
左右肝管
(三)肝的功能
①分泌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成年人每日输出胆汁500 ~ 1000ml
②参与代谢,身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的分解和合成都在肝 内进行,并可贮存在肝内,当机体需要时,再将这些物质释 放到血液中以供利用。

消化系统教材

消化系统教材

消化系统教材
消化系统教材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消化系统的概述:介绍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消化器官的位置和组成。

2. 口腔和咽喉:介绍口腔和咽喉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牙齿和舌头的作用,以及吞咽和咀嚼过程。

3. 食道:介绍食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食物通过食道进入胃的过程。

4. 胃:介绍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胃液的分泌和胃肠激素的作用。

还可以讲解胃内消化的过程和胃酸的功能。

5. 小肠:介绍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和小肠内的消化酶的作用。

6. 大肠:介绍大肠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水分吸收和粪便形成的作用。

7. 肝脏和胆囊:介绍肝脏和胆囊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胆汁的分泌和胆固醇代谢的作用。

8. 胰腺:介绍胰腺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胰液的分泌和内分泌功能。

9. 消化系统的调节机制:介绍神经和激素调节消化系统的过程,包括迷走神经和胃肠激素的作用。

10. 消化系统的相关疾病:介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和炎症性肠病等。

教材可以通过文字、插图、示意图和实例等形式来解释和说明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相关的生理和病理知识。

同时,教材也可以包含一些实验和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消化系统知识的理解。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副交感N
ⅦⅨ
交感N NE
ACh
M受体
IP3释放
β 唾液腺
Ca2+释放
受 体
cAMP
.
睡眠 疲劳 失水 恐惧
分泌增加 肌样上皮收缩
血管扩张 代谢增加
33
二、咀嚼和吞咽 (一)咀嚼 粉碎、搅拌、混合 (二)吞咽 吞咽过程分三期:
第一期:口腔→咽部(随意动作) 第二期:咽→食管上端(反射动作) 第三期:食管→胃(食管蠕动) 蠕动:是空腔器官平滑肌前面舒张、后面收缩,向前 推进的波形运动。是消化道运动的基本形式。
十二指肠位于上腹部,紧贴腹后壁,长 约25cm左右,呈“C”形,包绕胰头。
空肠和回肠迂曲盘旋于腹腔中下部,借 肠系膜固定于腹后壁,二者间无明显界限。 空肠比回肠的管径大,管壁较厚,粘膜环状 皱襞和绒毛结构较多。
.
12
6.大肠
消化管的末段,长约1.5m,起自 右髂窝,止于肛门。
分部:盲肠,阑尾,升、横、降、乙 状结肠,直肠,肛管。
腹膜有分泌功能,因此腹膜腔内含 有少量浆液,名腹膜液,有滑润腹膜、 减轻摩擦的作用,有利于胃、肠等器官 的蠕动。此外,腹膜尚有吸收功能,使 腹膜腔内的浆液在不断更新。
.
20
第二节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
消化(digestion) 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解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吸收(absorption) 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
1个牙根
牙的形态:分为牙冠、牙根、牙颈、牙
冠腔、牙腔、牙根管。
牙组织:分为牙质、釉质、牙骨质、牙
髓。
.牙周组织:分为牙周膜、牙槽骨、牙龈。6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47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1.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
质 创融商贸
2.为各种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3.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有利于吸收 4.通过分泌黏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黏
膜免受理化因素的损伤
48
第三节 口腔内消化
创融商贸 以机械消化为主
唾液主要由三对 大唾液腺分泌的混合 液
创融商贸 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粘膜下层有开口于粘膜 表面的肠腺,分泌肠液。胰 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酶,可 分解蛋白质、糖和脂肪。
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和吸收。
23
6.大肠
大肠是消化道的末段,分为 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盲肠和结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
创融商贸 结肠带
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而成, 有3条,汇集于阑尾根部。
入肝的血管有两套
创融商贸 肝门静脉:肝的功能性血管,主要由来自胃肠
的静脉汇合而成;肝门静脉的血液最后流入肝血窦。 主要功能:将胃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输送入肝供
肝细胞代谢和转化
肝固有动脉:肝的营养血管,最后连接至肝
血窦,将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导入肝血窦,营养干细
胞。
39
出肝的血管只有一套,即肝静脉。 肝血窦的血液从肝小叶周边流向中央 静脉,再汇合成小叶下静脉,最后汇集成 肝静脉出肝入下腔静脉
舌下腺
腮腺 导管 腮腺
咀嚼肌 颌下腺 导管 颌下腺
49
唾液的作用
①湿润、溶解食物
创融商贸 ②水解淀粉:淀粉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③清洁、保护口腔: 水、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50
第四节 胃内消化
创融商贸
51
一、胃液的分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牛奶治疗的问题

以往认为,牛奶可作为溃疡病饮食的基本食物,因它可 中和胃酸。但近来发现食用过多牛奶,其刺激胃酸分泌 作用大于中和胃酸的功能,同时有些人不能耐受牛奶。 但也有研究证明,牛奶中前列腺素E2的浓度较高,可防 止溃疡形成与促进溃疡愈合,而且牛奶营养丰富,应为 溃疡病患者的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的食品。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与营养

胃肠道、肝、胆、胰 与营养物质的消化、 吸收、利用及代谢有 密切的关系。
合理的饮食结构 及良好的饮食习惯 对于消化系统疾病 可起到预防和辅助 治疗的作用。
一、胃炎 二、消化性溃疡 三、胆囊炎与胆石症 四、肝硬化 五、胰腺炎
一、胃炎
胃炎 (gastritis) 是指各种病因所导致的 胃粘膜炎症。按病程分为:
营养护理

加强营养健康教育。 对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
为 因果 互
同 时 存 在
三、胆囊炎(cholecystitis)与胆石症(cholelithes)
急性胆囊炎发 病急,有发热、 恶心、呕吐、 右上腹阵发性 剧痛,并向右 肩背部放射。
细菌感染、胆囊管阻塞或化学
性刺激等均可引起胆囊粘膜发 炎。 胆石症是指胆囊内或胆管内发 生结石,引起结石的原因主要 有胆囊因素、胆道感染、饮食 营养因素,等等。

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
应避免原汁浓汤,采用煮 过的鱼虾、鸡肉、瘦肉等 烹饪菜肴如烩鱼片等。并 可食用鲜牛奶、豆浆、带 碱的馒头干、苏打饼干等 以中和胃酸。
过少或缺乏者: 可给予浓肉汤、浓鸡汤、 蘑菇汤等富氮浸出物的食 物,或带酸味的纯果汁、 糖醋食物刺激胃酸分泌。
营养护理

加强营养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饮食对胃分泌功能的影响:某些食物及调味品如肉
汤、胡椒、大蒜、辣椒、咖啡、浓茶、酒精等能引起强 烈的胃酸分泌。

饮食对胃粘膜屏障的影响:某些食物和饮料对胃粘
膜可起到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作用。此外,不规则进餐 可破坏胃分泌的节律,削弱了胃粘膜的正常屏障作用。

吸烟和酗酒对胃有不良影晌。
使胃粘膜血管收缩, 间接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
以上食谱提供能量7 480kJ(1781kcal), 蛋白质67g,脂肪37g,碳水化合物298g。
营养护理

加强营养健康教育。 对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
四、肝硬化
(cirrhosis of liver)
通过对饮食脂肪和胆固醇进行控制,辅以适量 碳水化物、蛋白质,维持机体热能需要,消除促 进胆石形成和引起疼痛的因素,减少诱因,增加 机体抵抗力。
胆囊炎急性发作时


暂时禁食,由静脉补充营养,多饮水及瓜果汁. 疼痛缓解后:清淡流质饮食(米汤,果汁,藕粉等) 低脂半流质(米粥,薄面片等) 低脂少渣软饭(软米饭,面条,鱼片等)
的蛋白质和碳水化物的食品为主,如牛奶、豆浆、米汤、 蛋花汤、藕粉、豆腐脑、菜水等。通常牛奶及豆浆加5% 的蔗糖以防胃酸分泌增加,并注意咸甜相间隔。
消化性溃疡Ⅱ期膳食——少渣半流质饮食
(1)适用病情:病情已稳定,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
失的患者。
(2)膳食安排:每天5~6餐,饮食以纤维少、细软、易
消化的半流质为主。在Ⅰ期膳食基础上,增加能量及各 种营养素,如可用大米粥、蒸鱼、鱼丸汤、馄饨、面片、 碎嫩菜叶等,仍禁食含纤维多的蔬菜,避免过咸。

营养护理
营养知识讲解 待患者病情稳后, 应主动与患者交谈,了 解患者的发病原因,讲 明治疗期间饮食调理的 重要性,使患者自觉遵 循膳食调理计划。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
胃肠道疾病的多种 发病因素,重视预 防,防止“病从口 入”。
(二)慢性胃炎
(chronic gastr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s)
各种剌激因素长期或 反复作用所致的慢性 胃粘膜炎症。
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营养治疗原则

低脂肪(30-40g/d。严格限制动物脂肪 ) 低胆固醇(300mg/d以内 ) 适宜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高维生素(VA,VK,VC,B族) 高纤维饮食,多饮水(1000-1500ml/d) 少量多餐、合理烹调
饮食注意


避免摄入过量肉类。适量瘦肉类、鱼虾、豆制品(消石作 用)。 多摄入蔬菜、水果。新鲜水果、绿叶蔬菜、胡萝卜、莴苣、 土豆等(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洋葱、大蒜、香菇、 木耳等(具有降脂作用)。 少量多餐。少量进食可减少消化道负担,多餐能经常刺激 胆道分泌胆汁,防止胆汁淤积而有利于疾病恢复。 其他:少用刺激性的食物和调味品如辣椒、芥末、咖喱、 烈性酒、浓茶、咖啡等。不宜进食山楂、酸梅、醋等过酸 食物,以免诱发胆绞痛。
胆囊炎或胆石症 低脂、低胆固醇软饭参考食谱



早餐: 加餐: 中餐: 加餐: 晚餐:
大米粥(大米50g),花卷50g,酱豆腐20g 面包50g,西红柿100g 软米饭100g,蒸罗非鱼100g,炒莴苣150g 藕粉20g,白糖15g 小米粥(小米50g),面条50g, 炒油菜(瘦猪肉50g,油菜100g),豆腐100g 全日烹调用植物油10g

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 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 暖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浅表性胃炎症状较 轻。 萎缩性胃炎症状较 重。(胃酸减少) 部分患者可伴有营 养性贫血。
营养治疗的目的
限制对胃粘膜有强烈剌激的饮食。 利用饮食以减少或增加胃酸分泌,调节胃功能, 促进炎症的消除。

营养治疗原则
粗糙 生冷 酸辣 硬质
不同疾病阶段的膳食调配
一般将溃疡病分为3个阶段,即Ⅰ、Ⅱ、Ⅲ期。 消化性溃疡Ⅰ期膳食——流质饮食 消化性溃疡Ⅱ期膳食——少渣半流质饮食 消化性溃疡Ⅲ期膳食——胃病5次饭
消化性溃疡Ⅰ期膳食——流质饮食
(1)适用病情:消化性溃疡急性发作时,或出血刚停止后
的病人。
(2)膳食安排:每天6~7餐,选用无刺激性,富含易消化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抑酸 加强保护胃粘膜 控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

营养治疗:其目的是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 贫血。
营养治疗原则
1、营养全面合理,做到质好、量少、平衡。 2、少量多餐,定时定量。(5~6次/日) 3、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细嚼慢咽。 4、避免机械性和化学性剌激。 5、注意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爆炒、醋溜、冷
拌等方法。制作时要尽量切细、煮烂)
饮食注意

机械性剌激:生冷、坚硬、粗糙及含纤维多的食物。 化学性剌激:如咖啡、浓茶、烈酒、肉汤、酸的水果等。 避免过热的食物,食物温度一般保持在物40-45℃为宜。
(以免胃内血管扩张,充血,引起出血)
产气过多的食物:葱、蒜、萝卜等; 产酸的糖类甜食品:地瓜、过甜点心及糖醋食品等; 避免强刺激胃酸分泌的食品和调味品,适当控制一般调 味品。(饮食不过鲜,过酸,过甜,过咸,盐3~5g/日 )
定时定量 细嚼慢咽 不暴饮暴食等
1.去除病因。戒烟、酒,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食物及药物刺激。
2.增加营养。(优质蛋白质、纤维含量少的蔬
菜、水果,贫血者尤应注意)
3.少量多餐。以减轻胃的负担。 4. 注意烹调方法。蒸、煮、炖、煨等,禁用
油炸食品及未发酵食品,饮食不可过咸。
5.正确选择食物。
饮食选择

浅表性胃炎
急性胃炎反复发作
(胃粘膜充血水肿、或伴有渗 出物及糜烂、出血等)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长期服用对胃有剌激的药
萎缩性胃炎
(胃粘膜皱襞平滑、粘膜 层变薄、腺体大部分消失)
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吸烟过度 营养素缺乏(蛋白质、B族)
临床症状
本病病程迁延,反复 发作,中年多见,表现为:
争议

患者是否应终生食用无刺激性的饮食 关于少量多餐和有规律进餐问题 关于牛奶治疗问题
患者是否应终生使用无刺激性的饮食


近来研究认为,传统的溃疡病治疗膳食所要求的无机械 性和化学性刺激并无充分的科学依据。实际上,膳食纤 维经充分咀嚼后,唾液大量分泌,唾液中的碳酸氢盐可 中和部分胃酸,对胃粘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关于食物的化学性刺激问题,可因饮食习惯而有较大差 异。一般来说,无并发症的患者可自由选择食物。有研 究表明,自由选择食物的患者与严格限制膳食的患者比 较,在其症状改善和愈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因此关键 是要弄清患者不能耐受的食物,并予以避免。而酒精、 咖啡等已证实能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应严格控制。
消化性溃疡Ⅲ期膳食——胃病5次饭
(1)适用病情:适用于病情稳定,溃疡基本愈合并逐渐康复
的患者。
(2) 膳食安排:除流质和少渣半流质可用的食品外,可食
软米饭、馒头、包子、水饺、碎菜、鱼、肉、肝片等,注 意补充含纤维较少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仍禁食冷、含粗纤 维多、油煎炸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每日5餐,除3餐外,增 加2次点心。
2.缓解期
易消化及无剌激的 少渣半流质饮食。 如大米粥、肉末 粥、蒸蛋羹、薄面片 等(咸味)。
3.恢复期
少渣软饭
如软米饭、汤面 等。另外可食用鱼 类、炒嫩瓜果、纤 维细软的蔬菜与瘦 肉末等。
饮食注意
急性期如果伴有肠炎、腹泻、腹胀,应尽量少 用产气及含脂肪多的食物,如牛奶、豆奶、庶糖 等。 少食多餐,每天5~7餐,每餐<300ml,以减轻胃 的负担。
是指胃肠与胃液 接触部位的慢性 溃疡。
二、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溃疡部位主要在
胃和十二指肠,故 又称胃和十二指肠 溃疡。
其形成和发展与 胃酸、胃蛋白酶 的消化作用有密 切关系,因此得 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