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_景阳冈》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
习卷(9)
一、基础练习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挑三拣四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
B.损兵折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
C.抱头鼠窜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D.晴天霹雳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2. 读拼音,写汉字。
王五又jī________又渴,便走进路边茶馆。
要了一壶茶,一dié________小菜,他听到茶馆里的人都在议论官府张贴的bǎng________文﹣﹣因为有大虫,所以行人不得独自过景阳gāng________。
3. 给画线部分换一种说法,注意不改变意思。
例:箍了一碗酒。
(斟)
(1)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________。
________
(2)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________。
________
(3)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________。
________
(4)你________不肯卖酒与我吃?________
(5)我见你走都不问人,________送了自家性命。
________
(6)请________自误。
________
4. (《景阳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重点讲了武松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故事情节,分别可以看出武松
________和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便有大虫,我也不怕”这句话是对________说的,表现了武松________的特点。
5. 读句子,完成练习。
A.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B.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2)动作描写往往能表现人物的某个特点,请你用动作描写表现同学的“快”。
________
二、培优训练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
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
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
那山冈也动。
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词语。
(2)这一段文字是写________的场面。
“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
《水浒传》中的108条好汉,个个都有绰号,试着为下面的绰号找主人。
(填序号)
①时迁②晁盖③宋江④吴用⑤鲁智深⑥花荣⑦史进⑧张青⑨顾大嫂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
习卷(9)
一、基础练习
1.
【答案】
D
【考点】
拼音
景阳冈
【解析】
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
A.读音不同,挑:[tiāo]选择。
[tiǎo]用细长的东西的一头把东西举起或弄起。
“挑三拣四”的“挑”应读tiāo,“挑着”的“挑”应读tiǎo;
B.读音不同,折:[shé]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
亏损。
[zhé]断;弄断。
“损兵折将”的“折”应读 shé,“折做两截”的“折”应读 zhé;
C.读音不同,“抱头鼠窜”的“窜”应读cuàn,“撺将下来”的“撺”应读cuān;
D.读音相同;
2.
【答案】
饥,碟,榜,冈
【考点】
看拼音写汉字
景阳冈
【解析】
考查了看拼音写汉字,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
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
答案为:
饥碟榜冈
3.
【答案】
吊睛白额大虫,白老虎
理会,料理
一二十遭,一二十次
如何,为什么
枉,白白
勿,不要
【考点】
近义词,反义词
景阳冈
【解析】
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
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
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
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
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
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
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解答】
这几句话出自课文《景阳冈》,句子都是半文言的,结合课内的学习可知它的现代汉
语意思。
4.
【答案】
喝酒,打虎,豪放,勇武
酒家,勇敢
【考点】
课文理解,课文背诵
景阳冈
【解析】
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
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解答】
《景阳冈》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课文重点讲了武松喝酒和打虎这两个故事情节,表现了武
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文中句子“便有大虫,我也不怕”这句话是武松对酒家说的,表现了武松勇敢的性格特点。
5.
【答案】
A轮劈B揪按体会到了武松武艺高强、力大无比。
下课铃一响,我的同桌就从座位上弹起,连续闪过几个同学,一眨眼就溜出了教室。
【考点】
现代文阅读
景阳冈
【解析】
本语段选自《武松打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武松在岗下喝醉酒,上景阳冈,门上有
一告示警告人们不要上山,景阳冈上有老虎。
他本来想回去,但怕老板笑话所以就上
了景阳冈。
可是真遇见了老虎,武松只好赤手空拳把老虎打死。
打虎这一整段过程,
表现了武松为人豪爽,武功高强,勇敢胆大的性格。
【解答】
考查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根据原文内容本语段横线上应填写动
词如下:
A.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B.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从语段中所填写的动词“轮、劈、揪、按”可体会出武松武艺高强、力大无比。
考查对知识的拓展。
通过本语段中武松打虎的动作“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
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
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表现出了武松临危不惧、机智勇敢、武艺高
强的特点。
我们也可用一段话描写出同学“快”的特点,如:下课铃一响,我的同桌就
从座位上弹起,连续闪过几个同学,一眨眼就溜出了教室。
二、培优训练
【答案】
扑闪闪掀掀闪闪霹雳剪闪;
武松打虎,一扑,一掀,一剪,闪,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猛虎的锐气。
从而
表明了武松是有勇有谋的,突出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无畏的英雄性格
【考点】
现代文阅读
景阳冈
【解析】
本语段选自《武松打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武松在岗下喝醉酒,上景阳冈,门上有
一告示警告人们不要上山,景阳冈上有老虎。
他本来想回去,但怕老板笑话所以就上
了景阳冈。
可是真遇见了老虎,武松只好赤手空拳把老虎打死。
打虎这一整段过程,
表现了武松为人豪爽,武功高强,勇敢胆大的性格。
【解答】
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通过阅读课文原文,本语段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那个大虫
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武松被那
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
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闪,闪
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把这铁
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
通过阅读本语段,语段主要写的是武松打
虎的场面,从文中的这些内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
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
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闪,闪在一
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把这铁棒
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可看出“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闪,这样的好处是:这“三闪”,消耗
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猛虎的锐气。
从而表明了武松是有勇有谋的,突出表现了武松
机智、勇敢、无畏的英雄性格。
【答案】
⑧张青,⑨顾大嫂,⑦史进,③宋江,⑤鲁智深,④吴用,⑥花荣,②晁盖,①时迁
【考点】
现代文阅读
景阳冈
【解析】
考查了名人名著作品及相关文学体裁的积累,平时多读书,熟读书,增加自己的文学
修养。
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知识的累积,一种智慧的累积。
【解答】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写宋江起义的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