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茶叶有哪些主要虫害?如何科学防治?
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在低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5—6月及9— 10月;高山茶区该虫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7—9月。

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

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

(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 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

(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1000---1500倍。

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

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3、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

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

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

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

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 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4、茶跗线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

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

芽叶萎缩。

该螨年发生20--30代,以雌成螨在残留芽叶、鳞片、叶柄。

缝穴及杂草上越冬。

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有利其发生。

一般夏秋茶发生较危严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橙瘿螨。

5、茶叶瘿螨: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被害叶片失去光泽呈古铜色,叶面沿叶脉密布白色尘埃状蜡质蜕皮壳,叶脆易裂,严重时大量落叶。

该螨年发生10多代,以成螨在茶树叶背越冬。

高温干旱季节有利发生,全年以7--10月发生最盛。

防治方法:参考茶橙瘿螨,但分批多次采摘对其无效。

6、茶短须螨:以成、若螨刺吸成叶或老叶汁液,致使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常有紫色斑块,主脉及叶柄变褐,后期霉烂,引起大量落叶。

该螨年发生10代左右,主要以雌成螨群集在土下1—6厘米茶树根颈部越冬,少数在叶背、腋芽及落叶中越冬。

茶园中多数为雌螨,行孤雌生殖,主要栖息叶背危害。

全年以7--9月份高温干旱季节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1)做好茶园抗旱工作,清除茶园落叶及杂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逆力。

(2)秋茶结束后,害螨越冬前喷施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3)在害螨发生高峰前喷 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3000倍或73%克螨特2000倍或25%喹硫磷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7、咖啡小爪螨:该螨以成若螨吸食危害成叶,被害叶局部变红,后呈暗红色斑,失去光泽。

露水未干时叶面上可见一层细蛛丝,手捏螨数多处叶片即见指染血迹小红点,细看叶上有红色虫体爬动,螨体附近有许多白色蜕皮壳和卵壳。

年发生10---20代,世代重叠。

多栖息叶面危害。

卵散产于叶正面且以主、侧脉两侧及凹陷处为多。

早期、秋冬季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短须螨。

8、茶蚜:我市茶园常见但易防治害虫。

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且常以芽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危害,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

一年发生20代以上,全部以卵或无翅蚜在叶背越冬,早春虫口多在茶丛中下部嫩叶上,春暖后渐向中上部芽梢转移,炎夏虫口较少,且以下部为多,秋季又以上中部芽梢为多。

防治方法:(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

(2)药剂通常选用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喷施,尤要喷湿叶背。

9、黑刺粉虱:在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

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发生。

被害枝叶发黑,严重时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产质量。

该虫年发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次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羽化。

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10月上旬至12月。

成虫产卵于叶背,初孵若虫爬后,即固定吸汁危害。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结合修剪、台刈、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其发生。

(2)生物防治:应用韦伯虫座孢菌菌粉0.5—1.0公斤/亩喷施或用挂菌枝法即用韦伯虫座孢菌枝分别挂放茶丛四周,每平方米5--10技。

(3)化学防治:根据虫情预报于卵孵化盛期喷25%扑虱灵800倍或25%天王星1000倍或50%辛硫磷1000倍,注意务必喷湿叶背。

10、茶丽纹象甲:又名茶小黑象鼻虫。

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

幼虫在土中食须根,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致使叶片边缘呈弧形缺刻。

严重时全园残叶秃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陆续化蛹,4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出土,5—6月间为成虫为害盛期。

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

防治方法:(1)耕翻松土,可杀除幼虫和蛹。

(2)利用成虫假死性,地面铺塑料薄膜,然后用力振落集中消灭。

(3)于成虫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菌粉,亩用菌粉1--2公斤拌细土施土上面。

(4)成虫出土高峰前喷施2.5%天王星800倍或98%巴丹800倍或与 871菌粉0.5—1.0公斤/亩混用。

11、茶卷叶蛾:群众俗称“包叶虫”、“卷心虫”,幼虫卷结嫩梢新叶或将数张叶片粘结成苞,多达4--10叶,幼虫潜伏其中取食危害。

严重时大大降低茶叶品质和产量。

该虫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虫苞中越冬。

各代幼虫始见期常在3月下旬、5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旬、11月上旬,世代重叠发生,幼虫共六龄。

成虫有趋光性,卵呈块多产在叶面。

防治方法:(1)随手摘除卵块、虫苞,并注意保护寄生蜂。

(2)灯光诱杀成虫。

(3)掌握1、2龄幼虫期喷药防治。

可选用80%敌敌畏1000倍或2.5%天王星或25%喹硫磷800倍。

12、茶枝蠊蛾:又名蛀梗虫,分布我市各茶区。

幼虫蛀食枝条常蛀枝干,初期枝上芽叶停止伸长,后蛀枝中空部位以上枝叶全部枯死。

该虫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蛀枝中越冬。

次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化蛹盛期,5月中下旬为成虫盛期。

成虫产卵于嫩梢二、三叶节间。

幼虫蛀人嫩梢数天后,上方芽叶枯萎,三龄后至入枝干内,终蛀近地处。

蛀道较直,每隔一定距离向荫面咬穿近圆形排泄孔,孔内下方积絮状残屑,附近叶或地面散积暗黄色短柱形粪粒。

防治方法:(1)在成虫羽化盛期,灯光诱杀成虫。

(2)秋茶结束后,从最下一个排泄孔下方5寸处,剪除虫枝并杀死枝内幼虫。

13、苔藓和地衣:苔藓是高等绿色植物,生活在阴湿之地,地衣是菌和藻的共生体,据外形分为叶状、壳状、枝状地衣,它们都能自茶树根茎部向上蔓延,致使茶树树皮褐腐,长势逐渐衰弱,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春季阴雨连绵或梅雨季节,生长最快,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停止生长。

防治方法:(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农闲季节,可在雨后用竹片等工具刮除并随手将其清除出园。

保持茶园清洁,合理施肥,培养旺盛树势。

(2)用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喷射,效果可达90%,冬季用草木灰浸出液加以煮沸浓缩涂上,也有很好效果。

二、茶树主要有哪些病害?如何科学防治?
1、茶白星病:
(1)症状: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

初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小病斑,直径小于2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周围有褐色隆起线。

后期病斑散生黑色小粒点,一张嫩叶上多达百多个病斑。

(2)发病规律: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

以菌丝体在病枝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当气温升至l0℃以上时,在高湿条件下,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幼嫩芽梢。

低温多
雨春茶季节,最适于孢子形成,引起病害流行。

高山及幼龄茶园容易发病。

土壤瘠薄,偏施N肥,管理不当都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②在春茶萌芽期喷药保护,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0倍,隔7天左右再喷一次。

2、茶饼病
又名茶叶肿病,常发生在高海拔茶区,危害嫩叶、嫩梢、叶柄,病叶制成茶味苦易碎。

(1)症状:初期叶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小斑,后渐扩大成淡黄褐色斑,边缘明显,正面凹陷,背面突起成饼状,上生灰白色粉状物,后转为暗褐色溃疡状斑。

(2)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或越夏。

温度15— 20℃,相对湿度85%以上环境容易发病。

一般3—5月和9—10月间危害严重。

坡地茶园阴面较阳面易发病,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肥不当、遮荫茶园也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①茶饼病可通过茶苗调运时传播,应加强检疫。

②勤除杂草,茶园间适当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可减轻发病。

③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摘除病叶,可有效减少病菌基数。

④采摘茶园于发病初期喷用70%甲基托布津或20%粉锈宁1000倍,10—15天再喷一次。

3、茶炭疽病
⑴症状:主要危害成叶或老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产生,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圆形,后渐扩大或呈不规则形大病斑,色泽黄褐色或淡褐色,最后变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

病斑上无轮纹,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明显。

(2)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次年当气温升至 20℃,相对湿度80%以上时形成孢子,借雨水传播。

湿度25— 27℃,高湿条件下最有利于发病。

全年以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发生最盛。

扦插茶园、台刈茶园,叶片幼嫩,水分含量高,有利于发病。

偏施N肥茶园发病也重。

(3)防治方法:①加强茶园管理,增施P、K肥,提高茶树抗病力。

②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或百菌清 500—800倍。

4、茶云纹叶枯病
主要危害老叶,嫩叶、果实、枝条上也可发生。

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叶缘,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转褐色,其上有波状轮纹,形似云纹状。

最后病斑由中央向外变灰白色,上生灰黑色小粒点:沿轮纹排列。

该病在高温(20℃以上)高湿 (相对湿度80%以上)条件下发病最盛。

树势衰弱、管理不善,遭受冻害、虫害的茶园发病也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炭疽病。

5、茶轮斑病
以成叶和老叶上发生较多,先从叶尖、叶缘产生黄绿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

病斑褐色,有明显的同心圆状轮纹,后期中央变灰白色,上生浓黑色较粗的小粒点,沿轮纹排成环状,病斑边缘常有褐色隆起线,该病菌从伤口侵入茶树组织产生新病斑,高温高湿的夏秋季发病较多。

修剪或机采茶园,虫害多发茶园发病较重。

树势衰弱、排水不良茶园发病也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炭疽病。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