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文学复习提纲
一、宋词
“婉约词”与“豪放词”:
明人张綖《诗馀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豪放词与婉约词的不同点:
一是在内容上,豪放词题材广阔,婉约词词境狭窄。
二是在抒情方式及艺术风格上。
豪放词直抒胸臆,豪迈奔放,体现出壮美的美学特征。
婉约词以赋为词,讲究铺叙,大都含蓄蕴藉,曲折见意,给人以优美之感。
三是在词与音乐关系上,豪放词以表情达意为主,不拘格律;婉约词严格遵守词的音律,典雅协乐,婉约词人多妙解音律,审音度曲,能自创词调。
婉约词代表人物如温庭筠、柳永、李清照、秦观、周邦彦、姜白石。
豪放词代表如苏轼、辛弃疾、张孝祥、张元干、陈亮、刘过、刘克庄、陆游、刘辰翁、文天祥等。
俚词:
指与雅词相对的俚俗之词,宋代某些词人在词创作中使用市井流行口语,如柳永的《定风波》“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俚词使人感到亲切,但有世俗尘杂气息,审美情趣不高。
晏殊就看不起柳永的一些俚词。
晏欧、二晏
宋代词坛初期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是花间派词风的延续。
晏元献《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抒发时光流逝、春光难留的惆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抒发卫国与思乡的矛盾心情。
“燕然未勒归无计”点明未建功业无法回家。
“张三影”“贺梅子”“张孤雁”“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祁)
柳永的突出贡献是大量创制长调慢词和将铺叙手法发展为填词的规范。
屯田家法柳永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所谓屯田家法,就是柳永词的风格。
柳词以赋为词,用慢词铺叙、白描手法写景状物,言情叙事皆直抒胸臆,运用通俗化语言表现世俗化市民生活情调等
为什么苏轼说“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不减唐人高处?
所谓唐人高处,指盛唐诗所表现出阔大的气象,情景交融所形成的壮美诗境。
柳永这几句词出自《八声甘州》,所写为残秋萧杀气象,关河尽收眼底,秋风凄凉劲吹,夕阳西下,余晖照在楼头。
词人视线由远及近,词景开阔,词情悲凉,给人以悲壮的审美体验。
与唐人那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境异曲同工,所以苏轼高度评价柳永此词。
“柳七郎风味”与苏轼词风格之别:
苏轼作词有意识与柳永相区别,《与鲜于子骏书》:“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即指《江城子·密州出猎》
1、语言风格上苏词与柳词的主要差异,是柳永追求通俗化,市井引
俚俗语入词;而苏轼则力图将词雅化、诗化,士大夫化。
2.题材内容上,柳永词多写艳情及失意漂泊,着意于男欢女爱,表现市井人生理想;而苏轼词多写豪情逸兴,内容丰富多彩,兴象高远,豪放旷达。
所谓柳七郎风味须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苏轼词的创作特点
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花间词风的差异?
苏词上片对月抒怀,抒出世之想而结以人间之乐,下片望月怀人,伤手足离别而归以美好祝愿。
全词情景理交融,意境瑰丽阔大,情感深沉旷达。
充分显现出词人个性,是“坡仙化境”的很好体现。
(所谓“坡仙化境”就是指情感执著投入后又忽然回转放开。
)
花间词多以女性为观照对象,亭台楼阁,相思离别,情思拘限于较小的时空,体现出“词为艳科”“侑酒佐欢”的抒情格局。
而且泛泛言情缺少词人个性。
苏轼词集为东坡乐府。
苏轼词打破了诗庄词媚传统的界限。
苏轼较典型的婉约词是《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秦观词一向被视为婉约正宗,语言清丽淡雅,周邦彦得其丽而为典雅富丽,李清照得其清而更本色自然。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少游被苏轼批评为沾染了“柳七郎风味”的作品是《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饮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倖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心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秦观写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名句
秦观的诗风格纤巧精致细密,故其诗被金人称为“女郎诗”。
柳永词与周邦彦词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
柳永与周邦彦均以赋为词,长于铺叙,但柳词多平铺直叙,呈现出时空序列性结构;如《雨淋铃》。
周词变直叙为曲叙,表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
如《兰陵王》。
柳词以市井语入词,以俗为美,雅俗并陈。
柳永将民间词和文人词二个系统结合起来,因而雅俗共赏。
因其通俗故能流行于天下,因其协律故能雅致。
多用口语如“恁”、“怎”、“伊”、“阿谁”等。
如早年写的《定风波》。
周词语言浑成自然,精致工巧一方面善于化用典故和前人词句,能把它们融化在全篇中,显得天衣无缝,不留痕迹。
《西河·金陵怀古》隐括了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两首七绝和古乐府《石城乐》,却写得完整流贯。
另一方面对事物的观察很细腻,对意象的选择很讲究,所以语言的表现力很强,如《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以《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为例,说明辛弃疾词中比兴和用典。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
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
围绕惜春、留春、怨春的感情变化,寄托自己年华虚度、志不得伸的感慨。
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愤恨小人当道,国势风雨飘摇。
词中连用了陈阿娇、司马相如、杨玉环、赵飞燕等典故,委婉而清晰的抒发了对朝廷消极抗金、投降派嚣张的不满和忧虑情绪。
又善于运用比兴手法。
在此词中,惜春实是痛惜一度出现的全国上下齐心收复失地的大好形势悄悄溜去;“长门事”句,用陈皇后本来可以复得汉武恩宠,终因有人作梗而未成的典故,来比喻自己的抗金计划因有人进谗言而作罢。
用一时得宠的杨玉环赵飞燕来比喻当朝排斥他的权臣。
词末的“斜阳”也有寓意,比喻国事衰微。
辛派词人: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何谓“易安体”?举例说明。
善于塑造主人公多愁善感、缠绵悱恻的自我形象。
词中所写全是女词人自我的感受和体验,是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选材。
善于表现情感的微妙变化,传达细腻的内心活动。
以浅俗之言,发清新之思。
像《武陵春》的下阕,先说双溪春好拟泛舟,接下来又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委婉曲折的笔调写出了复杂的心情。
《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七对叠字,不仅很讲究声音之美,而且内涵丰富。
《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朴素平淡,含蓄但并不隐晦,引人寻思。
简述李清照的论词观。
李清照的词学观点,特别强调了词在艺术上的独特性,即词“别是一家”,与诗歌相区别;特别重视词的声律形式;在语言上要求典雅而又浑成。
批评了苏轼、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秦观,(惟一未被批评的是周邦彦)认为作词应铺叙、协律、高雅、浑成、典重、故实、有富贵态等。
《词论》强调词的本色而过于拘泥传统,对词的种种新变持反对态度,反映出李清照词学观的保守倾向。
但作为宋代第一篇词学论文,且是女性作的文学批评的第一篇专文,其地位应予特别重视。
就语言风格上说,苏词与柳词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就语言风格上说,苏词与柳词的主要差异,是柳永追求通俗化,市井化,引俚俗语入词,以俗为雅;而苏轼则力图将词雅化、诗化,士大夫化。
《扬州慢》艺术特色。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的基调是悲怆沉痛的。
但作者却不直白道出,而用“荠麦青青”来暗示城池荒芜,用“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来暗喻“人何以堪”,用最喜欢在扬州作诗风流的才子杜牧,来假设他“重到须惊”,用红药盛开,二十四桥仍在,却无人欣赏,来反衬经过浩劫的扬州何等荒凉。
真所谓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辛词的艺术成就
释“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出典。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第一句张翰思乡典故出自《晋书》,说张翰见秋风起,想起吴中家乡鲈鱼莼菜便弃官归乡。
辛弃疾用“休说”表示自己有家难回。
第二个典故出自《三国志》之《陈登传》,说国家大乱之际,许汜求田问舍,被陈登冷落。
刘备更瞧不起许汜。
辛弃疾以此表示不愿为小我谋私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宋文帝元嘉时期未作好充分准备就北伐,意图建功立业,结果大败,北望追来敌军惊惶失措。
含义:表示对韩侂胄用兵伐金的担忧。
张孝祥的词《念奴娇·过洞庭》与苏轼《前赤壁赋》意境相似,异曲同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刘过在词中以林逋、苏轼、白居易西湖诗句组成对话以成奇篇。
《沁园春》“斗酒彘肩”
二、宋诗
结合《荔枝叹》《明妃曲》《登快阁》概括宋诗不同于盛唐诗的特点。
苏轼《荔枝叹》: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贬惠州时作。
作者把荔枝作为祸根,从汉唐统治者贪图享受、骚扰人民的历史,联系现实,指名揭发当时的官员如丁谓、蔡襄、钱惟演等人争相向朝廷进贡茶叶、牡丹花的无耻行为。
首先,盛唐诗如李杜、王孟、高岑之作多情景交融,以景寓情。
情思浓郁,以情动人,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而宋诗以议论为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往往将自己的心得以议论、哲语形式直接道出。
如王安石“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苏轼《荔枝叹》中“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邪!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同样题材的杜甫咏王昭君,即使批评汉元帝和毛延寿,也
只是含蓄委婉的说“画图省识春风面”。
“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以景抒情,以景寓理。
其次,盛唐诗多豪情壮语,气势壮大,有一种潇洒浪漫气息。
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宋人诗很少有唐人那种天马行空、气冲斗牛的昂扬气概,读宋诗很容易感受到才学、意理、细密、深沉等特征。
如黄庭坚《登快阁》:“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借典故抒发失意无聊、与世隔绝、隐居自乐的情怀。
(参见《教程》276页)
白体诗:从五代一直延续到宋初的诗风。
宗尚白居易诗,代表者为李昉、徐铉等台阁诗人。
唱和赠答,诗风流易,缺乏盛大的气象。
成就最高的是王禹偁。
(王作品集为《小畜集》)
西昆体
得名于《西昆酬唱集》,是宋初宗尚李商隐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为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其特点是内容空虚,思想贫乏,堆砌典故,追求辞藻,讲究韵律,粉饰现实,只在形式上模仿了李商隐。
语言典丽,组织细密,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技巧。
晚唐体:"晚唐体"是宋初一个诗歌流派,诗作学习姚合、贾岛诗风,其特点是刻意苦吟、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但题材狭窄,才思贫弱。
代表诗人有林逋、九僧等。
荆公体
是针对王安石后期的诗歌风格而言。
王安石晚年因变法失败而退居江宁,创作了许多抒情小诗,记述山川风物和闲适生活。
这些小诗修辞巧妙,雅丽精绝,深得唐人风味,被人称为“半山体”或“王荆公体”。
荆公晚年绝句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诗派的先驱。
王安石《明妃曲》哲理名句。
王安石《明妃曲》议论精警,其中“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尤其深蕴哲理。
“意态”句从大家公认的王昭君太漂亮因此是难以画出其神韵的,推理到杀毛是冤枉的,很有新意;“君不见”句把陈阿娇的遭遇与昭君作对比,认为出塞的昭君未必比选在君王侧的得宠女子更不幸。
这种说法比只是看到昭君不幸要深刻得多。
结合王安石的《明妃曲》苏轼的《题西林壁》谈谈宋诗不同于唐诗的特点。
从王安石的《明妃曲》苏轼的《题西林壁》我们可以看出,宋诗虽有形象描写,但尤重直白的、精警的议论;如王安石“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同样题材的杜甫咏王昭君,即使批评汉元帝和毛延寿,也只是含蓄委婉的说“画图省识春风面,”。
宋诗虽有抒情,但更重哲理的阐发。
如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也有感慨,却是以议论形式写的,而且重点在于后面直接揭出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就很不同于唐人的以景抒情,以景寓理。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做河伯妇”出自何人何篇?其义如何?
此二句出自苏轼的《吴中田妇叹》,其义为朝廷连年用兵,王安石行新法
增加了百姓负担,百姓受天灾虐政双重灾难,不如投河自尽。
龚黄,指龚遂、黄霸,汉朝两个著名的好官。
苏轼此处用来讽刺朝廷官员借新法以害民。
河伯妇,战国时魏国邺地为免水灾,每年将一女子投进河水,为河伯娶妇,以免他来淹。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在杭州作《吴中田妇叹》。
诗中借江南田妇的语气,写农民受到天灾虐政的双重灾难。
当时赋税沉重,谷贱伤农,对外岁币的负担也都压在农民身上,他们千辛万苦收获了粮食,也难以对付官府的征敛:“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吴中田妇叹》)
乌台诗案:北宋迫害苏轼的文字狱。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七月,苏轼在湖州以诗文讪谤新政的罪名被拘捕,押到汴京后关在御史监狱,十二月结案出狱贬往黄州。
因汉代的御史府树上多乌鸦,御史府又称“乌台”,故人们把苏轼遭受的这场文字狱称为“乌台诗案”。
苏黄诗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苏黄向来被视为宋诗的代表,宋诗中的苏轼黄庭坚宛如唐诗中的李白杜甫。
首先在内容上:苏轼取材广泛,揭露现实,同情民生疾苦;敢怒敢骂,主题深刻。
抒写仕宦沉浮的感慨,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黄庭坚诗的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喜爱吟咏书画作品、亭台楼阁以及笔、墨、纸、砚、香、扇等物品。
黄诗反映现实的力度和深度均不及苏轼。
其次在风格上:苏轼诗象李白,天才豪放,挥洒自如,变化不测,以文为诗,以理见长,善于取喻,语言清新脱俗,富于表现力。
而黄庭坚崇尚杜甫,无一字无来历,锤炼字句,求新求变,诗风生新瘦硬。
江西诗派
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于是文坛上有了“江西诗派”这个名称。
这一诗人群体具有较为严格的宗派色彩,受黄庭坚影响,他们在诗学观点和写作风格上大体一致。
倡导字句有来历,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到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又提出所谓“一祖三宗”之说,即把杜甫算作江西诗派的祖师,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算作三大宗师。
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看作者的审美趣味。
出自黄庭坚《登快阁》。
(《教程》276页)上句说时无知音,孤单寂寞。
下句言失意无聊,只有见美酒才开怀。
从这两句诗来看,黄庭坚的思想情趣主要在于恪守雅俗界限,坚持高尚的处世标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宁可孤独傲世,也不降格混世。
黄庭坚《寄黄几复》名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纯粹以名词性意象对映,在一寒一暖的景象中写出往年相聚的快乐和别后的孤单。
放翁体
放翁是陆游的号,有人攻击陆游放纵自己,陆游索性以之为号,后来人们称陆游诗歌风格为放翁体。
陆游热情奔放,神采飞扬,把在现实生活中无
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
放翁体一般指陆游那种狂放热情或雄快斩截的诗歌风格。
诚斋体:
中兴四大诗人:南宋中期四位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四大诗人富有独创精神,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
江湖诗派:南宋后期形成的诗歌流派。
当时杭州书商陈起刊行《江湖集》《江湖》前集后集续集等诗歌集,其中收录了姜夔、戴复古、刘克庄、刘过等人的作品,后遂称所收作家为“江湖派”。
此派中人,多是一些考取功名未第的落魄之士,浪迹于江湖之间。
其实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并不完全相同,只有以江湖相标榜,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由于部分人表明了对朝政的不满,对当权派有所讥讽,诗集亦因之终遭禁。
代表人物刘克庄、戴复古。
永嘉四灵:南宋后期在永嘉地区出现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
每人的字中都有“灵”字,故名“四灵”。
他们以贾岛、姚合为宗,诗境清幽,诗风枯淡。
赵师秀、翁卷二人成就较高。
文天祥代表作《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还有一类著名的“集杜诗”。
文天祥前期诗歌学江西诗派,后期诗作情感变得深沉厚重,语言凝炼。
《过零丁洋》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好问:金代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诗论家。
他存诗一千四百馀首,以写于金亡前后的“丧乱诗”最著名。
元好问的“丧乱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他国破家亡的现实,具有诗史意义。
《论诗绝句》三十首
三、宋文
文赋
文赋是赋体的一类,是受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反俳赋、律赋在骈偶、用韵方面的限制,而接近于古文,也就是说趋向于散文化。
文赋吸收了古文的章法气势,在行文中偶尔用骈偶句,用韵则较为自由,其缺点是喜欢说理。
所谓“文赋尚理,而失于辞”。
著名的文赋如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举例谈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记叙文更加注重抒情,情文并至。
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露、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
又如《朋党论》,针对保守势力诬蔑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的言论,旗帜鲜明地提出“小人无朋,唯君子则有之”的论点,有力地驳斥了政敌的谬论。
史论文言简意深,富于哲理,如《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欧阳修散文的语言简洁流畅,娓娓而谈,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
例如《醉翁亭记》的开头一段: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思想意义。
或《醉翁亭记》所言之“乐”,有何深意?
《醉翁亭记》通过对醉翁亭周围山水景色及其间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官民同乐的图画。
文中多处言乐,其意在于:1、强调在滁州政绩颇佳,治理有方,民生安乐,所以游人乐;2、暗示自己是个得人心的好官,能与民同乐,民乐从太守而游;3、很自豪自己的风雅气度及写作才能。
在宋代散文六大家中,以行文峭拔奇崛的是王安石,深于《孟子》《国策》、长于策论、纵厉雄奇的是苏洵,曾巩最富于淳儒、学者风格。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的主题是提倡自得与自适。
以《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为例简述王安石文风。
王安石散文讲究实用,提倡有补于世,行文不枝不蔓,简洁峻切,峭拔奇崛,短小精悍。
极度的简洁和周密的说理相结合,形成了“瘦硬通神”(《艺概》)的独特风貌。
如史论文《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
王安石注重散文的实用价值,这对古文的发展是有益的。
但他过于注重逻辑说服力,而对艺术感染力重视不够。
例如他的游记名篇《游褒禅山记》,议论透辟精警,但写景寥寥数笔,形象性稍嫌不足。
《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