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岩屑图像解释符合率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影响岩屑录井的因素分析
影响岩屑录井的因素分析岩屑录井是指对与钻井液一起返到地面的地层岩石的碎块和砂样进行录取和分析的一种作业。
通过岩屑录井技术在石油钻井过程中可以系统的采集岩屑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对地层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性进行直接鉴别,所以岩屑录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钻井录井方法。
本文简要分析了岩屑录井的技术特点及影响岩屑录井的各种因素。
标签:岩屑;录井;影响因素1.引言随着录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岩屑录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教于岩心录井来说,岩屑录井更为经济有效,岩屑录井对钻进速度影响小,能降低钻井成本。
通过岩屑录井也可以直接有效的判断地层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性。
通過建立地层岩屑剖面图,可以了解地层的构造,探索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之间的关系,所以,岩屑录井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依靠岩屑录井资料可以建立钻遇地层的岩性剖面,地质学家根据岩屑录井资料可以判断油气水层,分析油层的有效厚度等,为后期油井开发过程中各种施工措施提供地质依据。
2.岩屑录井的技术特点岩屑录井是固定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的捞取钻井过程中被钻头破碎后随泥浆返出井口的岩屑和砂样,然后对其进行描述和分析,同时利用测井资料使其归位并且建立地层的原始岩样剖面图的过程。
岩屑录井虽然成本低,但是获取的资料经过分析处理后是连续的,可以及时的了解井下地层的情况。
岩屑录井的诸多优点使其在石油勘探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岩屑录井包括三个主要的步骤,即样品捞取、样品描述和解释归位。
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岩屑样品的捞取。
岩样捞取的关键是保证捞取岩样的深度准确可靠。
而判断岩屑深度的方法通常用计算迟到时间来确定。
所谓的迟到时间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迟到时间的测算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理论计算法、实测法和特殊岩性法。
岩屑录井取样一般用取样盆在振动筛前连续捞取,取出的岩屑要用清水缓缓冲洗掉上面包裹的泥浆以便观察,冲洗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岩样的特点。
岩屑冲洗完后还要注意后期的晾晒和分装,并按照描述用的岩屑和挑样用的岩屑等进行详细的分类和记录。
岩屑床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四、结论及建议
4、 主动定期清除岩屑床的作业是大斜度定向井建 井过程中多数情况下的必须作业,却要花费很多时间在起 下钻作业上,影响了钻进的效率。
四、结论及建议
5、 将若干个EHCDP接于旋转钻进的相对于大斜度井段
(或易形成岩屑床的井段) 的钻具上,实施“融钻进与清除岩
屑床为一体”的作业,不失为良策。
向井底方向滑动,是井眼净化的危险区。
四、结论及建议
2、 保持井径规则以及井 眼轨迹平滑,避免形成段长 且厚的岩屑床,应是大斜度 定向井设计和施工中十分关 注的课题。
四、结论及建议
3、 条件允许时,调整钻井液泵量、改变井眼与钻具 的尺寸配合及调整钻井液性能的综合考虑,使大斜度井段 环空钻井液呈现紊流状态,是防止岩屑床带来麻烦的关键 因素。
一、形成岩屑床的因素
7、其他因素 下部钻具外径、井眼规矩以及机泵的最大排量对 岩屑床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形成岩屑床的因素
二、岩屑床可能造成的危害
三、解决的途径及措施
四、结论及建议
二、岩屑床可能造成的危害
1、起钻严重困难 由于在40~60度的井斜角的井段容易形成岩屑床, 因此,起钻时钻头和扶正器在钻具提升的过程中象活塞 一般将在井璧上的岩屑“携带”上来,被“携带”上来 的岩屑达到一定数量时,岩屑于井璧之间就形成较大的 阻力,进而引起起钻的严重困难。
二、岩屑床可能造成的危害
2、卡钻 一般情况,在有岩屑床的情况下起钻存在困难时,尚可通 过活动钻具的办法来解决。但是,在岩屑床比较严重的情况下 起钻,尤其是存在有直径大小不一岩屑时,起钻时被携带上来 的岩屑就会形成这么一种“结构”:
二、岩屑床可能造成的危害
2、卡钻 较大的岩屑作为该结构的“框架” ;中等直径的岩屑形 成“中间结构” ;而细小的岩屑则填满整个“结构”的空间, 形成有相当结构力的“岩屑柱”。在此情况下如果还继续起钻, 则必然卡死钻具。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裸眼井段,也可发生在
试析岩矿测试中的误差来源及如何提高结果准确度
101CITYGEOGRAPHY试析岩矿测试中的误差来源及如何提高结果准确度房宏伟(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北地质勘查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摘要:岩矿测试的最终要求是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要做到准确,首先需要精密。
如果把所有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都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就可使测量做得精密;如果又同时控制了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或校正了系统误差,就可以得到既精密又准确的测量结果。
本文对误差的种类、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小消除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做了介绍。
一、误差的种类按误差的性质分类,一般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1、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
它是由测量过程中某些经常原因造成的,只要检测条件不变,重复测量时会重复出现出来,其大小、符号都不变。
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较为固定。
2、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是不可测的。
是由测量过程中多种因素的随机变动引起的。
重复测量时,其大小、符号都是随机的,但多次测量时,它出现的概率呈正态分布:正负偏差出现的几率大致相同,大偏差出现的次数小,小偏差出现的次数多。
3、粗大误差:重复性条件下测得的一组数据中,测量值与无限次测量的平均值之差明显超出规定的条件下预期,这种误差被称为粗大误差。
当判断出某个测量值含有粗大误差时,处理的办法就是剔除。
本文重点讨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二、误差产生的原因1、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过程中的固定因素引起的。
a.方法的缺陷,称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度不够小,滴定分析中反应进行得不够完全,滴定终点与理论终点不一致。
b、仪器未校准,包括分析天平或玻璃量器未校准等。
c、试剂不够纯,如去离子水中有杂质、试剂纯度不够,或试剂失水、吸水、吸附二氧化碳等。
d、操作者个人习惯误差,如滴定管读数时习惯性偏差,滴定终点时对指示剂变色的观察偏差。
2、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过程中多种因素的随机波动引起的,如:环境温度、湿度、压力的波动;电源不稳、电压波动;仪器噪声、本底波动;操作者判断波动。
提高随钻岩屑剖面符合率的方法总结
场随钻岩屑剖面符合率。
定位:可做为刚顶岗的现场地质员和工作时间短(1-3年),相关经验不足的
地质员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材料。
第一节常规钻井条件下提高岩屑剖面符合率的方法
1.常规岩屑录井 2.建立准确岩屑剖面的关键要素(四要素)
◆ 钻具井深 ◆ 迟到时间 ◆ 岩样代表性 ◆ 岩性定名与分段
区域致密层
高钻时,致密层
经验与教训:钻具井深是所有资料的基础,在随 钻过程中尤其要管理好钻具,注意钻具的动态变 化,要做到钻具不清不钻进。
钻时对应砂层底
注:按规范全井井深误差值须小于1‰。
电测对应砂层底
4.剖面符合率低的常见原因分析与实例
xx井随钻岩屑剖面与电测曲线归位对比图
xx井完井电测后进行归位时原始岩屑剖面出现如 下错误: a.砂层厚度与电测不符,T1s砂层底界比电测深 6m左右,导致随钻分层T1s底界深度出现误差。
上部地层掉快假岩屑特点:在井内滞留时间长,与井 壁有较多的磨擦,往往个体较大而圆滑,棱角不分明, 色调不新鲜,含量变化大。
真假共存湿样
2.建立准确岩屑剖面的关键要素
区分砂、泥岩的一些特殊方法 (1)碎屑岩中有时小砾石(破碎严重,砾径一般小于2mm)与泥岩直接肉眼观察容 易混淆,现场可采取“牙咬”、硬物敲击等方法来区别,或直接挑样用水浸泡。
2.建立准确岩屑剖面的关键要素
迟到时间反校实例
迟到时间不准, 造成错位
校正后卡准了 煤及砂层。
以煤作为特殊岩性进行反校。
2.建立准确岩屑剖面的关键要素 岩样代表性 (1)捞取岩屑时要保证振动筛处出砂连续性,以保证岩屑代表性。
(2)岩屑清洗时根据岩性的特殊性选择清洗方式。岩屑烘烤注意温度的控
第七章 遥感图像岩性解译及地层分析
二、沉积岩的解译
(一)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 对于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岩石风化面的颜色 是最关键的因素。一般情况下,以浅色矿物为主,岩石风化面颜色 较浅的岩石,其反射率偏高,色调较浅;以暗色和杂色矿物成分为 主,三价铁胶结物较多,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深的岩石,其反射率偏 低,色调较深。 (二)沉积岩的图形特征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特征是成层性,具有层理,因而在各种遥 感图像上,普遍呈现为条带状、条纹状。即为深浅不同的色调、水 系、地貌的直线形-曲线形的相似(平行)形条带。 (三)沉积岩岩性解译
五、地层分析
(一)地层解译的工作程序 1、在前人资料或野外踏勘基础上,选择标准解译地层剖面 ① 层序完整、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清楚,岩性组合和厚度具有代 表性并少覆盖的地段 ② 影像清晰,解译标志明显 ③ 有航空像片像对,以便进行立体观察。建立影像地层单位时, 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分层、立体观察 ④ 尽量有野外实测剖面资料。最好所选择的影像地层剖面位置, 与野外测制的地层剖面位置一致,减少野外地层剖面测制的工作量 2、室内建立地层影像标志 3、野外验证,反复对比,进行修正 4、进行区域地层解译,最后勾绘地层界线,完成区域地层解译图
第七章
遥感图像岩性解译 及地层分析
一、影响岩性影像特征的主要因素
(一)岩石成分和结构构造因素 (二)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因素
1、岩石的颜色 2、岩石的可溶性和粗糙度 3、岩石的湿度 4、岩石的透水性 5、岩石抗侵蚀性
(三)岩石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四)地形和水系类型因素 (五)植被和表土覆盖情况
① 灰岩、白云岩风化后,残留的粘土层较薄,且重酸性,植物 不甚发育 ② 砂岩风化后形成砂土,多生长灌木和针树 ③ 页岩风化后形成粘土,植被发育,有利于阔叶树生长 ④ 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土壤贫瘠,加之含有较多的稀有元素,植 被一般不发育 ⑤ 中酸性岩浆岩风化后形成亚粘土或粘土,土壤肥沃,植物茂盛
水平井岩屑录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在其 他条 件 如钻 井 液密 度 、 层 特性 、 泡 时间 地 浸
等相 同的情况 下 , 由于水平 井 井 眼 四周应 力不 平 衡 , 上侧 井壁 容 易坍 塌 , 塌 下来 的地 层 碎块 , 钻井 液 坍 经 冲刷 和钻 具碰 撞 、 研磨 , 与新 钻开 地层 的岩屑 混杂 在
由于井 壁 坍 塌 造 成 的井 眼不 规 则 , 时 井 径 扩 有 大 至钻 头直 径 的几 倍 。 这 种 井 径 极 不 规 则 的现 象 ,
在水 平井 段表 现 得 尤 为 突 出 。 即岩 屑 上 返 过 程 中 ,
即 : 当井斜 角 小 于 3 。 , ① 0 时 只要 钻井 液上 返 速 度 合
适, 岩屑 就 可 以被均 匀输 送 , 屑上 返机理 与普 通 直 岩
在井 眼不 规则 处 速度 降低 而滞 留 , 可造 成 上 、 也 下地
层 的岩 屑混 杂 。 1 3 岩 屑 多次破 碎 . 水 平井 岩 屑 不 仅 比直井 混 杂得 多 , 而且 比直 井 岩 屑细 得多 。直 井 岩 屑 多 数 只 经 过 钻 头 一 次 破 碎 , 上返 过 程 中再次 破碎 的机会 少 , 而水 平井 由于井 身
一
水平井岩屑录井的影响因素
1 1 岩屑 沉 积床 的形成 .
起 , 加 了岩 屑 描 述 的难 度 。尤 其 是 在 裸 眼 井 段 增
较 长时 , 这种 因素 的影 响更 为 明显 。
根据 T mrn等 的研 究 , 同 的井 斜 角 , 屑 上 o e 不 岩
影响石油地质录井剖面岩电差、符合率因素浅析
影响石油地质录井剖面岩电差、符合率因素浅析作者:曹友亮魏列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9期摘要:石油地质录井工作,是石油开发工作中的基础工作,是发现油气的前沿工作,它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其后的认识、评价、开发。
影响石油地质录井剖面岩电差、符合率的因素,从井深、迟到时间和钻时录井间距及岩屑录井间距几个方面切入,结合录井工作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利用列举、对比的方法做了一些简单地分析。
记录井深与实际井深的误差、录井岩屑迟到时间与岩屑迟到时间的误差,都影响着录井剖面的岩电差;钻时录井间距和岩屑录井间距的大小,影响着录井剖面的符合率。
关键词:石油;录井;剖面;岩电差;符合率;因素1. 井深井深对录井质量影响至关重要。
一切数据、信息、结论均是以井深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没有正确的井深,一切均无从谈起。
而正确的井深则取决于正确无误的钻具。
录井井深与实际井深的误差大小影响着录井剖面岩电差的大小。
录井井深大于实际井深时,录井剖面地层滞后实际剖面地层出现;录井井深小于实际井深,录井剖面地层超前实际剖面地层出现。
钻具的准确受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1.1 倒换钻具在钻进施工中,由于工序的改变、钻井事故等原因,经常需要倒换钻具。
如果钻具管理不到位,即实际入井钻具与钻具记录中钻具不一致,则录井井深与实际井深必不相符。
记录钻具长度或大于实际钻具长度或小与实际钻具长度,二者皆有可能。
举例,在井深1000米处,当记录钻具长度大于实际井深2米或小于2米时岩屑录井剖面岩电差如表1所示。
1.2 卡钻时钻具的改变钻具在卡钻事故中,其长度的拉伸量是非常惊人的。
当然,这里所说的钻具主要是指钻杆。
曾遇到一口井在处理卡钻事故后,丈量一根钻杆长度,其长度是11.20m之多,而原来在入井时,其长度是9.50m,仅就一根钻杆就拉长了1.70m。
而且,通过一一丈量,在该钻杆附近的部分钻杆其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拉伸。
所以,在处理事故后,如果要使用这些钻杆(当然,不包括那些在事故中已严重扭曲变形,不再适合使用的钻杆),在入井前,不重新丈量这些钻杆,那么,井内钻具的实际长度必然大于原来记录表的长度。
岩屑图像采集影响因素及图像采集标准
套岩 屑 图像 的采 集参 数标 准 。
l 岩 屑 图像 采 集 影 响 因 素分 析
I I 白平 衡 的 影 响 .
图 1 采 集 图像 颜 色 偏 青
白平衡 对 白炽灯 下岩 屑 图像 采集 和紫 外光 下岩
屑荧 光 图像 采集 均有较 大影 响 。物体 颜色 会 因投射
光线颜 色 的不 同而 发生 改 变 , 谓 白平 衡 就是 无 论 所 环境光 线如何 , 采集 仪器 默认 一个标 准 的“ 让 白色” , 让其 能正确 地 识 别 白色 而 平 衡 其 他、 色 在 有 色 光 颜
因此 ,在 图像 采集 时应 根据 不 同颜色 的பைடு நூலகம் 屑采 用手
用 中原油 田地 质录井 处 自行 研制 的 Z YS一 Ⅱ型 图像
分 析仪 , 通过对 不 同样 品的上万 次试 验 , 入分 析 了 深
岩 屑图像 采集 影响 因素 , 准 确识 别 岩 性 及 含 油岩 为 石提 供真 实 、 晰 、 统 的 基础 图像信 息 , 结 出一 清 系 总
线 下 的色调 , 从而 在采 集 到 的图像 中 正确 地 以“ 白”
为基 色来还原 其 他 颜 色 。在 同 一光 源 下 , 以不 同颜 色的 白纸为“ 标准 白” 出 的 自动 白平 衡 差 异 较 大 , 作 选 用不 同程度 的 白纸 进 行 仪器 自动 白平 衡 校 正 , 在 其 他条件 相 同 的情 况下采 集 同一包 岩屑 图像 ,其颜
影响岩屑图像解释符合率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岩屑荧光 图像分析应用效果 ,一是 指应用单幅荧光 实性 。 图像 识别技术判别含油岩屑 、油质与地质 录井描述 、 分
析、 解释结论 的吻合性 ; 二是指应用多幅荧光 图像系统解
3 提高岩屑图像解释符合率的方法
. 释油层 、油质与测井解 释的一致性 即岩屑图像解释符合 31 样 品质 量 要 过关 样 品质量主要包括岩屑的粒径、 存放时间 、 干燥方式 率。岩屑图像录井解 释符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岩屑图
像技术的全面推广与应用 ,而在实际应用 中影响岩屑图 等, 中岩 屑的粒径主要影响 白炽灯下岩屑岩性 图像 的 其 像解释符合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 面 : 采集, 而存放时间 、 干燥方式等主要影响紫外光 下岩屑荧 光图像 的采集。 ①岩屑粒 径的大小 。同一包岩屑的颗粒大小差别很 岩屑样品质量是控制荧光图像质量 的关键 , 也是整 个 图像技术最基础 的原始资料因此岩屑 图像的采集 方法 大, 粒径由 00 m 2m 不等 。 . m ~ m 2 由于太大或太小的岩屑
以及 分 析 时 选择 正确 的判 断含 油 岩 屑 的 参数 等 解 决 方法 。 分 析表 明 , 除 这 些 实 际 应 用 当 中对岩 屑 图像 消
解 释 符 合 率 的 影 响 因 素 的条 件 下 , 屑 图像 解 释 符 合 率 能 够更 加 准确 、 岩 更加 真 实 。 关 键 词 : 屑 图像 ; 释符 合 率 ; 品 质 量 ; 数 选 择 岩 解 样 参 中图 分 类 号 : 6 1 P 3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0 6 83 (00 0 — 15 0 10 — 9 7 2 1) 6 00 — 2
1 岩屑图像分析技术的特点
中原 油 田地 质 录 井 处 所 研 制 出 的 Z S H 型 岩 屑 图 Y—
快速钻井条件下提高岩屑录井准确性的措施
EXCHANGE OF EXPERIENCE 经验交流摘要: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钻井技术得到了显著提高,各种高质量钻头的投入使用,对于钻井技术的革新产生了显著影响,多样化的复合型钻井技术的诞生使得钻井速度得到显著提高。
在多种背景因素的影响下,如何保证岩屑录井准确性成了新的难题,论文将根据快速钻井的条件,提出提高岩屑录井准确性的措施。
关键词:快速钻井;岩屑录井准确性;具体措施一、快速钻井条件下提高岩屑录井准确性的措施(一)加强针对不同深度不同岩屑的捞取以及机械的清洗工作。
钻头的更新和钻井技术的调整导致钻井速度的加快,从而使得在钻井过程中破坏了内部地质结构,出现岩屑体积过小而从挡泥板脱落等现象,技术人员难以收集到足够数量的岩层碎屑,起不到勘探岩层内部数据的基础作用。
针对这一现象,在岩屑录井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调整钻头的工作频率,对要开采的整体深度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按照规律进行均匀深度划分,并对钻头的工作进展进行详细的记录分析,在钻头进展到划分好的一个区域后,适当停止钻头的持续作业,对挡泥板上存在的岩屑进行收集采样工作。
在采样过程中,要选取较为新鲜的岩屑样品,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完成采样工作后,根据实际情况开放钻头作业,并按照制定好的深度分布图,有序地对特定深度进行岩屑采样工作,等钻头工作到达指定深度后,技术人员对采集到的岩屑进行整理分析工作,避免因快速钻井而造成的岩屑收集不足的情况出现[1]。
挡泥板是在岩屑录井过程中对于岩屑收集的主要设施,而想要根据不同作业深度收集较为新鲜且完整的岩屑,就需要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针对不同地质情况不断地调整挡泥板的位置,以期达到能够取样到合适、新鲜的岩屑的目的;而对于挡泥板的定期清理,则是保障岩屑录井工作稳步进行的基础保障,在长期的岩屑收集过程中,挡泥板积累了不少的杂质,影响了岩屑的收集,致使整个录井工作的延误。
(二)加强对采样岩屑的辨别能力。
在岩屑录井开展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岩屑进行正确的数据分析有利于提高录井工作的准确性。
岩屑录井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
油气开采
Oil and Gas Production
第42卷第5期
2016年 5月
岩屑 录井的影响 因素及处理措施
孙 玉娇 (大庆钻探 工程公 司地 质录井一公 司 ,黑龙江大庆 163000)
分析地层含油性 ,对储层物性进行 评价 。
越 明 显 。
岩 屑录井 在 油气勘 探开发 中发 挥重 要的作 用, 因此其录 3 消除影响岩屑录井 因素 的措施分析
取 的准确 性及 可靠 性显得 尤为重 要 。在 实 际工作 中,岩屑录 3.1 提 高 岩屑 采集 的准 确 性与 可靠性
井 工作受 到影 响因 素较多 。钻井 过程 中受到井壁垮 塌 及井 眼 3.1.1 校 正好 迟到 时 间
Key words :cu ̄ings logging ;influence factors;treatment measures
1 岩屑录井现状
钻井 液性 能在岩 屑上 返过程 中起重 要作 用 ,其 粘度、切
岩 屑录 井是 录井 工作 的重要 内容 ,录取第 一手 油气地 质 力影 响钻井 液携 带岩屑 的效 果,钻井液上 返速 度影 响岩屑 的
2.1 真假 岩屑 的 影 响
能较 大 ,落 在岩 屑挡板 时滚 动较远 ,易分 布在挡 板外侧 ;较
假岩 屑 的生成 影响 了岩 屑样 品 的代表 性,造成 岩 屑混杂 小 的岩屑 颗粒 动能小 ,往往 贴着振动 筛布 流 下,分布在挡 板
的原 因有地 质原 因 ,也 有钻井工 程 原因 ,并且 岩屑 在上 返过 中间 。为 了提高岩屑 的代表 性,现场采 集岩屑 要使用二分法 ,
细碎岩屑的成因分析及如何保证细碎岩屑的地质录井数据质量
细碎岩屑的成因分析及如何保证细碎岩屑的地质录井数据质量作者:杨强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9年第03期摘要:随着近年来钻井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钻井成本增高,提高钻井生产效率的新工艺、新技术在钻井现场生产中已得到普遍使用,但是,这些钻井新技术的现场广泛使用,使得井筒返出的岩屑非常细小,从而给地质录井资料的质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如何在现有的地质录井技术下,有效地减小这一影响因素,保证地质录井工作的顺利进行已经是摆在钻井现场地质人员共同面临难题。
笔者就近年来在现场录井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及处理方法,结合钻井现场实际问题提出细碎岩屑地质录井的解决方法,供我们现场地质录井中参考。
关键词:地质录井;岩屑;PDC钻头;细碎岩屑;气测录井1 钻井现场形成细碎岩屑的原因分析从现场录井观察中可以发现,形成井筒返出的岩屑细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1地层地质因素是形成岩屑细小的内部原因这一原因形成岩屑细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地层地质成岩作用相对比较差,岩性胶结主要为松散颗粒状态,从而造成钻井返出的岩屑细小;二是地层的岩性相对比较致密,并且埋藏还比较浅,造成钻进现场中井筒返出的岩屑比较细碎。
1.2 钻井过程中的工程因素是形成岩屑破碎的外部原因这也是主要原因,而这一原因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2.1 钻头类型和尺寸的影响不同尺寸和类型的钻头对于岩屑的破碎机理是不同的。
现场常用的钻头主要是三牙轮和PDC钻头两类,对岩屑影响最大的是PDC钻头,因为PDC钻头是通过剪切刮挤的作用,加上PDC钻头的高强度长时间的寿命等优点使得PDC钻头在现场钻井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采用的螺杆加上转盘以及低钻压的复合钻进方式,明显的提高了钻井的效率,但是PDC钻头的齿头特别小,因此对现场地质录井的影响也最大。
1.2.2 钻井液性能的影响在现场钻井中,开始在钻表层的时候,钻进速度比较快,钻岩屑特别细,因为表层的成岩作用相对较差,地层相对松散且数量众多,而且很多井队为了节约成本,一开钻井都采用了低密度、低粘度的板土钻井液来钻进,这使得后期录井过程中井壁不稳定,形成掉块在井筒中来回摩擦,从而形成假岩屑,混在真岩屑一起,很难识别细小岩屑是否是新地层的东西。
细小岩屑成因分析及在现有条件下如何确保地质录井资料质量
细小岩屑成因分析及在现有条件下如何确保地质录井资料质量时间:2002-12-17 21:15:29 作者:陈万辉随着钻井工艺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节约钻井成本,提高钻井生产时效和速度的钻井新工艺、新技术在钻井生产中得到普遍使用,其中,高转速、低钻压加PDC钻头的使用就是一例。
然而,这些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钻出的岩屑极其细小,给地质资料的录取质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如何在现有录井技术装备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小这一影响程度,确保钻井地质录井工作的顺利进行?已经是摆在钻井地质界有识之士共同探讨和面对的难题。
如何在新的钻井工艺技术条件下,确保地质录井资料质量,笔者就多年来现场录井工作中观察遇到的情况及处理方法,从造成岩屑细小的原因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探讨解决细小岩屑录井的方法,以供我们现场地质录井中借鉴参考。
一、形成钻井岩屑细小的原因分析:从现场录井观察中不难发现,造成钻井岩屑细小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地层因素:地层因素是造成钻井岩屑细小的客观因素。
这一因素造成岩屑细小又分两方面;首先是所钻地层岩层成岩作用较差,岩性胶结成松散颗粒状,造成钻井岩屑细小。
例如:本区成岩作用较差的明化镇组、馆陶组地层,胡状集地区的沙三段储集层等,钻井返出至地面的岩屑均为分散状矿物颗粒,岩屑直径特别细小。
其次是所钻地层岩性特别致密,而且埋藏又较浅,钻进中返出的岩屑也比较细小;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陕甘宁盆地富县地区的中富1至中富5井在延长组地层的钻进中发生的,该区延长组地层属于湖盆三角洲沉积,储层砂岩体特别致密,钻进中返出的岩屑特别细小。
(二)钻井工程因素:钻井工程因素是造成岩屑破碎细小的外部因素,也是主要因素,这一因素又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影响钻井岩屑的颗粒大小:1、钻头类型的影响。
众所周知,不同的钻头类型钻进破碎岩石的机理也不同。
钻头大致分为刮刀、三牙轮、和PDC钻头三大类,其中,刮刀钻头适宜于钻松软地层,其破碎岩石的机理主要为剪切刮挤力,钻出的岩屑颗粒较大,多呈块状,但因其使用寿命短、耐磨性差、适用地层少现已基本被淘汰。
岩屑图像采集影响因素及图像采集标准
岩屑图像采集影响因素及图像采集标准
邓明霞;汤彬;吴宝军;李朝晖;林丽
【期刊名称】《录井工程》
【年(卷),期】2007(018)002
【摘要】岩屑图像录井技术的岩屑采集环节直接关系到对岩性和含油岩石的准确识别,针对PDC钻头普遍使用及空气钻井技术推广应用所造成的录井岩屑细小甚至呈粉末状的状况,通过对岩屑图像采集过程中自平衡校正、岩屑的粒径及其存放时间以及钻井液添加剂水膜等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制定出岩屑图像采集参数标准,通过实施岩屑图像采集的标准化、规范化,为准确识别岩性及含油岩石提供真实、清晰、系统的基础图像信息.在四川盆地普光构造、东濮凹陷文留构造的应用表明了该标准在空气钻井条件下对岩性识别及现场快速识别油气层的作用.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邓明霞;汤彬;吴宝军;李朝晖;林丽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中原油田地质研究院;中原油田地质录井处;中原油田地质录井处;中原油田地质录井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4
【相关文献】
1.岩屑数字图像采集分析技术应用研究 [J], 阎治全;张丙生;钱文博;刘青;赵新颖;刘伟刚;刘海越
2.岩屑荧光数字图像采集技术开发与应用 [J], 冯杏芬;刘志刚;张峰;邓明霞
3.岩屑图像采集分析技术在海拉尔盆地的应用 [J], 杨彦红
4.线阵CCD在岩屑图像采集中的应用 [J], 丁明明;亓夫军;李文东;慈兴华;孙政;郑荣儿
5.基于QT/E和指纹识别模块的岩屑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 [J], 曾杰;吴晓红;吴小强;何小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岩屑描述的控制点
浅谈岩屑描述的控制点岩屑描述是地层岩性实物反映的第一手资料,是分层综述等工作的前期准备。
岩屑描述的准确性是我们保质保量完成每一口井录井任务的“基石”。
一、要准确捞取岩屑:(1)好钻具,丈量方入,确保井深准确无误;(2)按规定的时间距实测迟到时间,并随时进行迟到时间校正;(3)按迟到时间捞取岩屑,保证岩屑的连续性及代表性;(4)钻时过高时多次捞取累积成样,并及时清理捞砂盆。
二、剔除(非正钻层位)的假岩屑:非正钻层位岩屑掉块色调模糊,棱角不明显,个体较大,目数量少,岩屑中百分含量明显减少时说明地层已换。
特别是胶质疏松的砂岩PDC钻头下易成散粒或碎末状,沉在岩屑盘底。
三、岩屑描述前仔细研究区域地质资料,熟悉邻井地层剖面及油气显示情况。
步骤是:先大段推开,剔除泥皮,掉块等假岩屑,目估各种岩屑百分比。
参考钻时,大套观察,分包定名,上下对比,细心描述的原则。
具体情况摊开一、二十包岩屑,粗略观察颜色、岩性、含油性的变化,并进行初步分岩性段。
然后逐包仔细观察,找出新成份,目估百分比,根据新成份的出现和百分含量的增减,结合本地层区构造特征进行逐包定名并记录在册。
当所摊开的岩屑全部描完后,应留下最后下包岩屑,以便与再摊开的岩屑进行对比观察,其余对号装袋入入标签备存。
最后一种情况是岩电不符,需要进行岩屑复查:一是与电性特征相符的岩性在岩屑中数量很少,描述时未注意而漏描了。
二是描述有误,定名有误。
三是经过反复查找,仍未找到与电性相符的岩性。
对前两点可采用复查时找到的岩性,进行补充描述,后一种需仔细分析电测资料、邻井资料,并与上下邻层电性特征比较,采用与邻层相似或一致的岩性进行解释。
也有经过多次复查证实原描述是正确,而电测曲经特征未能反映出来,在证物确凿时仍采用所描述内容。
描述过程中现场药品及工具要充分发挥作用,如盐酸区分胶、结物成份、四氯化碳和系列对比定性含油荧光等等。
提高岩屑剖面符合率
心层位缺少有针对的具体措施扣 1 分;
3、坏钻具记录中记录的坏钻杆数量与实际不符,
2
SL118 桩 148-斜 1 李华伦 钻台立柱各单根长度无记录内容扣 2 分;
89.5
4、在震动筛前可以放盆的情况下,未按规范要求
进行放盆捞取岩屑扣 5 分;
5、岩屑描述无原始文字草描记录扣 3 分。
1、地质预告图 S3 与 Mz 误为整合接触扣 1 分;
结论:要因
要因确认(5)
5、技术标准宣贯力度不够
近两年来,分公司由于工作总量的做大,为缓解录井一线人员的紧张局面先后分两批招聘了部 分员工,他们普遍缺乏对公司企业技术标准的学习和认识,从而在岩屑捞取过程中不能规范操作。
结论:要因
要因确认(6)
6、施工现场无充足水源
目前大部分钻井队在震动筛附近都安装了供水设施,并能积极给予配合给录井队提供充足水源 冲洗岩屑。
岩屑剖面符合率各主要因素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了统计:
(表四)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合计
岩屑描述分层与定名不准
121
2
321
1
13
不按规范要求进行放盆及捞取岩屑 9 10 8
7
9 11 3
2
59
迟到时间不按标准实测或理论计算 7 8 6
5
782
2
45
岩屑冲洗不干净
结论:要因
要因确认(3)
3、岩屑颗粒太细影响描述的符合性
PCD 钻头的使用是不可控因素,岩屑颗粒过细确实对描述的符合性有一定的影响,但施工现场 通过借助双目镜、放大镜等辅助工具,可减少其对描述符合性的影响。
结论:非要因
要因确认(4)
提高合成基钻井液情况下岩屑采集准确率探讨
提高合成基钻井液情况下岩屑采集准确率探讨摘要:本文结合Z4侧井现状,针对现场迟到时间不准确,误差较大,不能提供准确岩屑剖面的数据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找出了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以实现在合成基钻井液情况下岩屑采集准确率达到100%指标的目的。
关键词:地质录井;岩屑采集准确率;合成基钻井液目前,随着油田内外部勘探、开发,合成基钻井液为主的井较多,岩屑采集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准确校正岩屑迟到时间,如何准确采集岩屑,为甲方提供更为准确录井剖面、为钻井施工提供指导,是摆在录井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实践、资料搜集、总结,结合现场经验,着力于在合成基钻井液情况下准确采集岩屑,提高岩屑录井剖面符合率、提高录井质量,更好的为甲方服务,在合成基钻井液情况下岩屑采集准确率达到100%指标。
1.Z4侧井现状振动筛返出玻璃纸后,C2滞后玻璃纸20-30分钟气侧才显示,实物玻璃纸和气侧误差较大(原因:玻璃纸在油基钻井液中携带更好,井眼中运行更快,返出快;碳化钙在油基钻井液中反映慢,井眼中运行滞后。
实物玻璃纸和气侧迟到时间不匹配),由于现场迟到时间不准确,误差较大,不能提供准确岩屑剖面的数据。
2.原因分析由于捞砂人员未按标准进行岩屑捞取,岩屑细小影响岩屑描述的准确性及岩屑观察;合成基钻井液中,未考虑玻璃纸运行快、碳化钙反映慢的问题;未及时总结油基钻井液情况下迟到时间校正、计算方法。
导致迟到时间运用不准确,岩屑采集受到影响。
从上述因素分析看,关于捞砂人员未按标准进行岩屑捞取,实际情况是值班人员在岩屑捞取过程中无分包现象,能够准确按标准完成,不会对岩屑落实造成影响。
关于现场技术人员不熟悉迟到时间的计算方法,实际情况是录井队部分仪器工程师对迟到时间计算方法不熟悉,尤其是新增仪器工程师该方法的不熟悉,业务素质满足不了准确校正、计算迟到时间的要求。
关于岩屑细小影响岩屑描述的准确性及岩屑观察,实际情况看通过侧面了解工区情况,均采用PDC+螺杆的钻井方式,导致岩屑细小不易观察,这种钻井方式致使无法准确校正迟到时间,岩屑描述受到影响。
浅谈岩屑录井的控制点及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浅谈岩屑录井的控制点及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在地质录井中,岩屑录井是反应地层岩性实物的第一手资料, 是判识油层的可靠资料之一,对油层的确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施工的区块内,曾不止一次的出现测井解释结果没有油层,根据录井结果试油之后获得了工业油流的现象发生,这足以说明岩屑录井的重要性,因此岩屑的录取与描述是我们地质录井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因为市场化的需要,油田公司引进了大量的录井队,这些队伍中,一部分人员技术素质低、责任心不强,操作不规范,不执行标准,捞取的岩屑反应不了实际层位,失去了岩屑录井的作用。
为了杜绝以上问题的发生,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录井工作中,把好岩屑的捞、洗、晒、装、描等关口。
一、严把岩屑捞取关地质录井中,砂样是最直观反应所钻地层的岩性及特性的,因此,关系到岩屑捞取的井深、迟到时间、捞取方法、清洗的干净程度等都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要扎扎实实的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地质技术员要加强钻具管理,及时丈量方入,校验录井仪井深,确保捞样井深准确无误。
在现场录井中,一是个别地质技术员不参与钻具管理,没有正规的钻具记录,未进入录井段或者钻井队在起下钻、处理井下复杂、钻修及机修等工况下,录井人员不值班或不认真值班,导I致钻井队调整钻具后录井队无记录,特别是个别民营钻井队钻具管理也比较粗放,使录井队无可靠井深可查;二是有的录井队从不校验录井仪井深,导致累计误差过大。
因为以上原因造成井深方面的误差,从而导致岩电差超过标准规定。
)按规定的时间间距实测迟到时间,并利用钻时较明显的(2 煤层、炭质泥岩等明显的标志层进行迟到时间校正。
监督过程中在迟到时间的利用方面不灵活。
发现绝大多数民营录井队做不到,有的录井队只用塑料片实测迟到时间,也就是只测得钻井液的吃到时间,没有实测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因此迟到时间的测量,必须要选用质量、体积大小与岩屑接近的瓷片做。
按捞样时间及时捞取岩屑,保证岩屑的连续性及代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岩屑图像解释符合率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针对PDC 钻头普遍使用所造成的录井岩屑细小甚至呈粉末状的状况,岩屑图像分析技术正逐渐普及应用,而岩屑图像解释符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岩屑图像技术的大力推广,在实际应用技术的过程中发现岩屑的采集方法不恰当、钻井液添加剂的加入、及岩屑图像含油性评价参数的选择不当为影响岩屑解释符合率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文章提出了确保岩屑样品的质量、含油图像的采集方法要准确以及分析时选择正确的判断含油岩屑的参数等解决方法。
分析表明,消除这些实际应用当中对岩屑图像解释符合率的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岩屑图像解释符合率能够更加准确、更加真实。
关键词:岩屑图像;解释符合率;样品质量;参数选择
1岩屑图像分析技术的特点
中原油田地质录井处所研制出的ZYS-H型岩屑图像分析仪具有五大技术特点分别是:①地质原始信息数字技术化采集存储;此技术有效的解决了岩屑—荧光图像同仪器、同视域、全对应采集的现场实用性关键技术难题。
②录井现场形象化发现油层;岩屑荧光图像智能化识别技术成果,充分应用专家知识、神经网络技术,开发了适用于细岩屑含油性智能化识别的荧光图像分析技术。
③含油特征自动化分析解释;充分应用地质录井、图像录井综合信息,开发了计算机技术实时、自动解释油层、油质新技术。
④分析成果图像化共享应用;此技术成功设计、开发了岩屑荧光图像分析成果报告、岩屑荧光图像录井综合成果图。
从根本上改变了地质成果描述性、经验性、人工性的传统技术模式。
2岩屑图像分析技术应用中的误差原因分析
岩屑荧光图像分析应用效果,一是指应用单幅荧光图像识别技术判别含油岩屑、油质与地质录井描述、分析、解释结论的吻合性;二是指应用多幅荧光图像系统解释油层、油质与测井解释的一致性即岩屑图像解释符合率。
岩屑图像录井解释符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岩屑图像技术的全面推广与应用,而在实际应用中影响岩屑图像解释符合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2.1对岩屑的采集方法不恰当
岩屑样品质量是控制荧光图像质量的关键,也是整个图像技术最基础的原始资料因此岩屑图像的采集方法若存在不恰当之处则会影响岩屑图像的分析及观察,岩屑不应密闭烘烤,也不宜过度清洗等,反之则会使岩屑的含油性受损,进而影响岩屑图像的采集。
2.2钻井液添加剂的加入
在钻井过程中往往会添加一些钻井液添加剂,有些添加剂亦具有荧光特征,在紫外灯下和油气的荧光显示相似,如在钻井过程中经常会添加某些添加剂如玻璃球、堵漏剂等物质,在荧光灯下和油气的荧光很相似,此种现象亦会影响岩屑图像的判断,使判断失误,降低岩屑图像的解释成果符合率。
2.3岩屑图像含油性评价参数的优选
荧光图像提供的含油岩屑地质分析信息主要有色彩三原色、色调、含烃饱和度、亮度、色均度等图像要素及其分布、产状特征。
含油岩屑因其所含烃类物质的属性差异、饱满程度、分布、产状变化,通常呈现亮黄色、黄色、绿黄色荧光,一般色泽鲜亮、饱和度高、亮度大;而非含油岩屑则呈现出棕褐色、灰褐色、黑褐色。
通常情况下,色调>38,饱和度>30,亮度>110可判断为含油岩屑,可见含烃饱和度为判断含油岩屑的重要依据,而含烃饱和度的计算与含烃面积呈正比关系,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所计算的含烃面积主要是含油砂岩占所有岩屑的百分比,而经过这样计算我们所得出的文13-227的解释成果率为88.1%、文38-56的解释成果率85.0%、文72-408的解释成果。
5率90%,云9-7井的解释成果率为85%,濮深16井的解释成果率为93.3%等等,可见解释成果符合率并不高,可见用此方法所计算出的含烃饱和度并不具有真实性。
3提高岩屑图像解释符合率的方法
3.1样品质量要过关
样品质量主要包括岩屑的粒径、存放时间、干燥方式等,其中岩屑的粒径主要影响白炽灯下岩屑岩性图像的采集,而存放时间、干燥方式等主要影响紫外光下岩屑荧光图像的采集。
①岩屑粒径的大小。
同一包岩屑的颗粒大小差别很大, 粒径由0.02 mm~2 mm 不等。
由于太大或太小的岩屑代表性差,建议用在洗样过程中,以8目与180目筛清洗最佳,在筛样过程中则以20目与40目筛最佳。
但若遇到砂样不易清洗或细小的情况则可具体挑选筛子,但所筛选的砂子粒径一般应大于0.05 mm,此时岩屑能在荧光图像上有较好的反应,易于观察。
②存放时间的长短。
未经清洗且密封存放的岩屑,短时间内对油气层荧光图像的采集影响不明显,含轻—中质油岩屑一般可存放7~10 d ,含重质油岩屑一般可存放15~20 d 。
样品一旦清洗干净,则需尽快进行图像采集,以免由于油气逸散造成荧光消失,影响荧光图像的采集效果。
③岩屑的干燥方式的选择。
严格采取自然晾干的方式,因为大量的实验表明,对同一包岩样采用自然烘干和晾干两种不同干燥方式对比试验表明,自然晾干的干燥方式能减少油气散失,对后期荧光图像采集有利。
3.2含油图像采集方法
通过对混有可发出荧光特征钻井液干、湿岩屑样品采集分析发现,湿的岩样中钻井液添加剂荧光显示明显,岩样晾干后添加剂荧光显示基本消失,湿样中由于水膜的存在也容易对油气的荧光显示造成干扰。
因此,建议选用新鲜干样或近干样(无水膜) 采集荧光图像。
针对不同钻井条件、不同岩屑类型、不同目的,对岩屑图像采集时机、方法、技术进行不同的选择。
①现场描述用湿样(颗粒表面无积水)。
实现实时采图、描述、处理、分析。
图像真实效果较好。
但岩屑表面水膜对荧光图像色泽及图像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
②图像分析、处理存储用干样(颗粒表面无水膜反光)。
保证图像清晰、新鲜,采集图像质量最好;批量采集用干样,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物性较好,岩屑颗粒极小(粒径为0.05~0.1mm)的岩屑,一般应用60倍以上的放大倍数,不仅保证不漏掉油层,而且保证细粒含油岩屑的精细分析。
3.3含油图像的分析方法
在含油岩屑的分析中,主要是通过对荧光图像的处理、分析,提取含油岩屑、非含油岩屑标准荧光色谱及各类岩屑色调、亮度、饱和度等属性特征、分布特征、产状特征,建立专家知识库,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用于含油岩屑荧光图像分析、识别的地质模型,进而实现含油岩屑的自动化、只能花识别。
①常规的判断依据。
含烃饱和度为判断含油岩屑的重要依据,而在实际计算中我们主要以含油面积占所有岩屑的百分比所确定的含烃面积大小作为判断含烃饱和度大小的主要依据,经过查阅2007~2009年的岩屑图像分析的资料,对文13-227、文38-56、文72-408、文72-420、文181-1、濮深16、新16、云9-7等13口井的调查发现以此方法做为判断依据,油气层解释符合率平均只达到88.4%实践证明,这一判断依据存在误差。
②参数的选择。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与统计,我们确定以含油面积占同类砂岩面积的百分比作为判断含烃饱和度大小的主要依据,以此判断方法通过对濮深16井、云9-7井、濮浅3井、濮深17井、文269-34井、卫349井等10口井的调查与统计,油气层解释符合率平均只达到91.7%,可见选择正确的判断含油岩屑的参数对岩屑分析技术是极为重要的。
3.4其他不利因素
岩屑图像的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方面的影响,采集图像时选用不同的光圈,会使镜头具有不同的景深,将直接影响所采集图像的清晰度。
仪器的放大倍数与采集视域成反比,放大倍数增大时,采集视域变小,清晰度提高。
图像采集环境对图像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湿度偏大,则图像清晰度偏低,因此,岩屑图像采集应尽量在湿度较小的环境中进行。
4结语
通过对岩屑图像解释符合率低的分析不难看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岩屑的采集方法不恰当、钻井液添加剂的加入、岩屑图像含油性评价参数的选择不当等,而解决这些问题也一定要做到严把岩屑样品质量关,对岩屑的粒径、存放时间、干燥方式要严格把关,含油图像的采集方法一定要准确,现场描述用湿样、图像分析、处理存储用干样;在分析时选择正确的判断含油岩屑的参数以含油面积占同类砂岩面积的百分比作为判断含烃饱和度大小的主要依据;同时对于其他一些不利因素我们也应当尽量避免,以使岩屑图像解释符合率更准确、更真实。
参考文献:
[1] 冯杏芬,刘志刚.岩屑含油性特征数字图像分析评价[J].技术开发与应用,2006,(10).
[2] 邓明霞,汤彬.岩屑图像采集影响因素及图像采集标准[J]. 录井工程,2007,18(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