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声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本文选自苏教版“笔落惊风雨文以气为主”板块,这个板块有两篇文章,另一篇是已教课文《滕王阁序》。
都属于教学课文范畴。
这个板块的文章,文体上都有古代骈赋的特点。
学习这两篇文章,意在理解散文的文气。
这两篇文章,在内容的理解上,学生是有明显困难的,我们这一类学校虽然是属于江苏省四星级高中,但农村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不足,加上本身学语文的态度就不是十分主动积极,所以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内容的理解上,教学的基点也就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体会。
初步形成一点鉴赏能力。
目标与要求:
1、了解作者及有关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容,体悟文章深刻的立意;
2、品味语言,朗读并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3、欣赏、理解并学习本文对抽象事物描写的手法。
4、背诵名句。
教时设置:2教时
第1教时
要点: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理解1、2段。
过程:
一、导入
二、简介作者和背景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金石刻一千卷,《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由兄长带大。
仁宗天圣八年(1030)欧阳修成为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
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秋声赋》作于嘉祜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 3岁,这年春天他刚刚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
这时的欧阳修,在政治上早已经历了多次贬官,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正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在《秋声赋》中,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三、朗读
1、注意读音
悚然淅沥萧飒砰湃鏦鏦铮铮皎洁噫嘻烟霏栗洌寂寥缛渥然槁木
(sǒng xī lì xiāo sà 同“澎湃”péng pài cōng cōng zhēng zhēng jiǎo yī xī fēi lì liè jì liáo rù wò gǎo mù)
黟然唧唧
(yī jī
2、听配乐朗读
3、自由朗读
四、疏通积累第1段字词
1、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字词意思
悚然——淅沥以萧飒——砰湃——鏦鏦铮铮——衔枚疾走——皎洁——明河
(害怕的样子。
淅沥,象声词;以,而;萧飒,形容风声。
同“澎湃”。
象声词,金属撞击声。
嘴里衔着枚快步行走。
洁净明亮。
天上银河。
)
2、交流
3、同学间互相翻译
4、指名翻译。
(欧阳子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大海上)
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铮铮,好像金属相击。
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听到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
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
五、疏通积累第2段字词
1、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字词意思
噫嘻悲哉——胡为而来哉——秋之为状——烟霏云敛——
天高日晶——栗洌——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草拂之
而色变——摧败零落——余烈——刑官——于时为阴——
兵象——于行为金——义气——以肃杀而为心——春生秋实——故其在乐——商声——夷则——律
(噫嘻,叹息声。
胡为,为什么。
为,成为;状,情状。
霏,很盛的样子;敛,收,聚。
晶,亮。
寒冷。
呼号,喊叫;奋发,极力昂扬。
丰,丰茂。
拂,掠过。
摧毁树木使其零落。
余威。
负责刑狱的官。
在时令上属阴。
征伐之象。
在无行上属金。
行义之气。
心,核心。
生,生发;实,结果实。
乐,音乐的属性。
音乐的一种乐音。
音律。
)
2、交流
3、同学间互相翻译
4、指名翻译。
(我感叹道:“哎呀,原来这是秋天的风声呀,真令人伤感,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总是这样:它的色调凄凄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
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
秋风未起时,绿草如毯,丰美繁茂,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它一旦来临,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
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
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核心。
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
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代表西方的一种声音,而七月的音律是‘夷则’。
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
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极盛期,自当都会走向衰败。
)
六、朗读背诵名句。
第2教时
要点:继续3、4段,整体理解和赏析,作业
过程:
一、朗读全文
二、指名翻译已教课文
三、疏通积累第3、4段字词
1、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下列字词意思
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争荣——念谁为之戕贼——莫对——助予之叹息
(是万物的精灵。
感,使动,使感伤。
劳,使动,使劳伤;形,身体。
触动。
摇,损伤;精,精气。
更何况想自己能力不能达到的事情。
忧心自己智慧不能解决的问题。
宜,当然;为,变为;渥然丹者,红润的脸色;槁木,枯槁的脸色。
黟然,乌黑的样子;星星,点点白发。
荣,荣盛。
念,想想;戕贼,残害。
对,回答。
助,附和。
)
2、交流
3、同学间互相翻译
4、指名翻译。
(“呜呼,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
人为动物,是万物的精灵。
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
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
人非金石,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仔细想
想吧,伤害自己的到底是什么,又怎么可以去怨恨这秋声呢?”
童子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却听得四壁虫声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
三、整体理解和赏析
1、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展开思路的?(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引出和童子的对话,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
第二段是继续对秋声进行描绘和对秋气进行议论。
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
第四段是全篇的结束,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静夜,只有秋虫和鸣,衬托着作者悲凉的心境。
)
2、秋声,是很抽象的,作者是怎样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的?(文章中有两段文字写秋声。
先通过“听”的角度写秋声,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秋声比作“波涛夜惊”、“风雨骤至”、“纵锹铮铮”、“金铁皆鸣”和“衔枚疾走”的人马声,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
再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从而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当然,文章最后的秋虫声也可以认为是秋声。
总之,作者运用诸种手段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十分形象。
)
3、作者从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联想到了什么?得到什么感悟?你怎么评价他的这种感悟?
(作者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联想到人生之秋,联想到生命受到的摧残。
可贵的是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悲哀的层面上,而是顿悟出淡泊无为的人生态度。
这种顺其自然的道家的超然情怀,看上去是襟怀旷达,而实际上是历尽沧桑后的心历教训,也是士大夫们从入世到出世的先儒后道的人生经验的总结。
)
四、自写学习小结。
五、背诵、作业。
(课堂翻译练习:
1、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绿草如毯,丰美繁茂,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
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
3、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核心。
)4、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
5、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
6、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仔细想想吧,伤害自己的到底是什么,又怎么可以去怨恨这秋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