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惯性》教案及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惯性》教案及教
学反思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掌握物体惯性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物体在无外力作用
下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的原理;
3.能够利用第一定律智慧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汽车刹车或刹车失灵后的漂移现象等;
4.提高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物理的能力,进一步认识
科学。
教学要求:
1.熟悉物体惯性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2.能够准确理解并娴熟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
3.具备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4.克服知识得分不高、思维扩展不足等惯性思维。
二、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会了解到:
1.惯性是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特性;
2.物体惯性的表现形式;
3.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4.如何利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步骤一:热身
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物体
惯性的学习状态。
步骤二:导入
1.让学生关注一个问题:做一个钢球和塑料球混合在
一起的弹簧弹射枪,为什么同样的力所发射的钢球比塑料
球发射距离要远;
2.询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利用这个问题向学生引入惯
性的概念和特性。
步骤三:让学生分析惯性对物体的影响
1.在讲解时,通过周围的实验和具体案例分析:牛顿
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对牛顿运动状态的变化造成影响,阐述物体惯性的涵义与本质特性;
2.借助日常生活的例子,让学生分析,为什么靠在车
窗上的人会被甩出去、遇到突发刹车时接触进口的车头会
飞起来等。
步骤四:利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1.通过实验,呈现一些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安排一些牛顿第一定律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
例如汽车失控、踩刹车过急的问题等;
3.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
确性。
步骤五:关注学生的反馈
依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反馈和调整,让
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物体惯性特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步骤六:结束课堂
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对本堂课的内容和重点进行简要
回顾。
三、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学习效果突出,
具体表现为自主获取惯性知识和探究物体惯性基本特性。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物体惯性解释不清等,需要笔者进一步研究课堂教学方法,调整应对策略,持续地提高惯性理解和应用水平。
同时,要注意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即学生及时反馈对教学的掌握程度及其期待的课堂教学内容,减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采取多种方式和角度,帮助学生克服惯性思维的局限性,更好地探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