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境内之陶器遗存与黑陶文化散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域的原始居民,学会了烧制陶器。 齐
齐哈尔博物馆藏有金朝前的为数较多
的黑陶瓶、黑陶罐。
绥化位于黑龙江省中部, 辖望奎、
绥棱、北林区等 10 个县市区。 据《望奎
图7
记事》(中华书局 1993 年 8 月 版 )记 载 ,
该县境内发现过一座辽金时代的石棺。
1982 年,黑龙江省考古勘察分队深入现 和 黑 陶 。 1994 年 ,日
本学者小岛芳孝发表 《关于中国东
北地 方 的 渤 海 陶 器— ——大 川 遗 址 出
图5
土的黑色陶壶》一文,对渤海陶器研究现
状、器型变化与年代分期等进行探讨。 从
这些信息中可以推断,泥质黑陶在当时是
有一定生产量的。
十世纪初叶,契丹人建立辽朝,开发
村, 口径 7.5 厘米、 通高 20.2 厘
米,直口,腹部仿鸭身,两侧各有
一小扁方板耳,象征双翼,腹下有
三个实心足,遍身红衣。 有研究者
认为,鸭形壶可能是礼器。 黑陶因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图 2 藏族黑陶壶
声名鹊起,而黑陶遗存则遍及祖国大地。 黑陶作为陶器大家族
中重要一员,在黑龙江境内有史可查的最早的一件制品是“黑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分布广泛, 陶器制作几乎遍 布中华大地,品种十分丰富。 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在 6000 年前出现了陶器制作。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黑龙江开发较 晚,似乎是文化上的沙漠地带,实则不然。 从历史文献和考古 发现中,均可见证黑龙江、松花江流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 化。 幅员辽阔的东北大地包括黑龙江地区,很早就有古人类活 动。 黑龙江省历史学者干志耿指出,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即 距今两万年以前,黑龙江地区已经有了远古人类活动。 在龙江 大地上,最早见于文献的是肃慎族。 《后 汉 书·东 夷 传 》、《山 海 经·大 荒 北 经 》中 均 有 关 于 肃 慎 人 的 记 载 ,其 后 出 现 了 东 胡 人 和岁貊人。 有了人也便有了文化、有了文明。 在 1300 多年前, 土肥水美的黑土地 出 现 了 文 明 发 展 史 上 的 第 一 个 高 峰— ——海 东文明,即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唐朝地方政权渤海国,成为黑龙 江古代最灿烂辉煌的时期。 12 世纪初,继“海东盛国”后,黑龙 江古代文明又呈现一大 亮 点— ——金 源 文 化 。 女 真 人 一 度 入 主 中原,盛极一时。 渤海国与金源文明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 样,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撇开历史文化这条线 索不论,仅以龙江境内陶器遗存状况,特别是黑陶遗存情况为 观照点,可同样印证上述认识。
笔者在《黑陶文化源流、嬗变与现代传承》一文中曾论及, 自龙山文化后,黑陶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实际上,黑陶的 制作一直延续不断, 只不过未产生象龙山文化那样的轰动效
* [收稿日期]2012-02-20 * * [作者简介]周全(1963—),绥化学院科技处处长,研究员。 ***[基金项目]2008 年度黑龙江省哲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阶 段 性 成 果,项 目 编 号 :08E058;黑 龙 江 教 育 厅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资 助 项 目 阶 段 性 成 果 ,项 目 编 号 :11552353。
仿桦树皮陶罐(图 1)。 口径 7.8 厘
米,底径 8 厘米,高 10 厘米。 外流仿桦
树皮器皿,仿桦树皮间的缝合针孔清晰
可见,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 杨永
善教授在《黑龙江原始陶器的造型与纹
饰》一文中指出,“这是最具地方特点的
‘土生土长的陶器’”; 并认为,“可以这
样断言,在这里桦树皮制作的用具早于
其附近发掘出土了方格纹黑陶片口沿
等陶器,确认该石棺为辽金时代的古墓
葬。
上述事实足以说明,黑龙江、松花
图8
江、嫩江流域,自古及今,陶器遗存丰富,黑陶文化绵延不绝。
包括陶文化在内的黑龙江古代文明是我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
部分,并以其区域特色自立于世界文明史、文化史。 目前,对陶
系的研究,尤其对边远省份和少数民族地区黑陶文化的研究,
还远远不够。 汉代以后的陶器史、 黑陶发展史在工艺美术史
上,更是语焉不详。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这是需要学
人面对和回答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俞 伟 超.中 国 早 期 的 “模 制 法 ”陶 器[A].文 物 与 考 古 论 集
碗、瓶、盆、蛊等。 从出土陶器的图片看,不乏黑陶的身影。
渤海国的陶器制造业比较发达, 陶器是渤海人主要的生
97
活用具,也是其重要的随葬品。 陶器之于渤海人,特别在普通
平民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是任何质料的其他生活用具都无
法替代的。 据目前研究,渤海陶器的
制作技法有两种,即手制和轮制。 渤
海手制的陶器多为夹砂灰陶, 轮制
文 章 编 号 :2095-0438(2012)02-0096-03
我国最早的陶器制作源于何时,尽管说法不一,但一般认 为, 陶器的发明和使 用 可 上 溯 到 距 今 约 10000 年 左 右 的 新 石 器时代。 约 7000-8000 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陶器,是黄 河流域早期文化类型的典型代表之一; 而江西万年仙人洞与 吊桶环,浙江余姚河姆渡和广西桂林甑皮岩手制陶器的发现, 则证明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都是中华远古文化较为发达地 区。 目前,中国境内发现 的 距 今 9000 年 以 前 的 陶 器 或 陶 器 残 片,多达十几处。 这些地点出土的陶器残片,以桂林市庙岩遗 址的陶片测定年代最早,距今 15000 年。 而器型则以临桂县大 岩二期出土的捏塑陶 制 品 为 最 原 始 , 其 年 代 约 在 12000 年 以 前。 迄今为止,考古学界 认 为 ,中 国 陶 器 起 源 于 距 今 15000 年 前后,应是可信的。
距 今 2200 年 至 1700 年 的 凤 林 古 城
遗址,位于黑龙江友谊县七星河流域。 据
考古专家考证, 凤林古城在历史年代上
约当于中原地区的汉魏时期, 早于渤海
古 国 、 金 上 京 会 宁 府 至 少 800 至 1200
图4
年。 凤林古城出土了大量器物,尤以陶器居多。 经研究,陶器主
要为生活容器,以夹砂黑陶、灰褐陶为主,器类有罐、钵、豆、
建设黑龙江地区。 其陶瓷制品独具特色,
陶器造型简单,古朴实用。 (辽代黑陶)黑
龙江博物馆陈列的辽代黑陶瓶、 黑陶罐,
图6
黑色度纯正,浑然天成,后人难以企及,呈
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嫩江流域是我国
北方渔猎文明的一个摇篮。 嫩江两岸,
胡汉杂处,戎狄交融,农耕文明与游牧
文化共生。距今 7000 年前,居住在嫩江
***第 32 卷第 2 期 Vol. 32 No.2
绥化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2012 年 4 月 Apr . 2012
黑龙江境内之陶器遗存与黑陶文化散论
周全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摘 要:黑陶因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闻名于世。地处东北边陲的黑龙江境内,包括黑陶在内的陶器遗存丰富,遍及松花江、嫩
陶器的制作,并对以后的陶器造型的发
图1
展,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事实上,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猎、游
牧民族,如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均无制陶历史。 他们的
生活器具主要是桦树皮制品,桦树皮器皿在其生产和生活中,
代替了陶器和瓷器,体现了森林狩猎民族的文化特色。
鸭 形 壶 (图 2),鸭 形 陶 壶 出
土于齐齐哈尔市三道乡三家子
陶鬲”,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官地 图
墓葬出土。 官地墓葬位于杜蒙官地
3
村,年代距今 约 3000 年 。 另 一 件 代

表性作品 是 “黑 陶 罐 ”,出 土 于 牡 丹


江宁安市东康遗址, 年代距今约

1900 年。 此外,在早期铁器时代,绥


滨县同仁遗址出土过一件“黑陶罐”

(黑龙江省博物馆有出土器物的展
江流域;自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官地墓葬出土的黑陶鬲始,黑陶制作技艺已有 3000 年历史,黑陶文化绵延不绝。至现代,绥
棱、勃利成为我国民间黑陶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绥棱黑陶、勃利黑陶自成体系,地方特色鲜明。
关 键 词 :龙江陶艺;遗存;文化;讨论
中 图 分 类 号 :K876.3
文 献 标 识 码 :A
黑龙江早期文化遗存以密山市新开流文化、 齐齐哈尔昂 昂溪和宁安市莺歌岭遗址较有代表性。 新开流文化分布在黑 龙江省东部,遗址位于兴凯湖畔,是黑龙江最早的文化遗存之 一,年代距今约 6000 年。 新开流遗 址 出 土 的 陶 器 ,纹 饰 繁 缛 , 陶器中已现黑陶踪迹。
已知的黑龙江境内代表性的陶器遗物主要有: “鬲”,出土于肇源县白金宝遗址,年代距今约 3500 年,口 径 36 厘 米 ,高 34 厘 米 ,厚 唇 高 裆 袋 足 ,遍 身 饰 绳 纹 , 手 制 炊 具。 研究者认为,白金宝文化“鬲”等陶器上的仿青铜器纹饰, 明显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证明黑龙江地区与中原文化交融的 历史悠久。
96
应而已。 在黑陶的发展史上,夏商时,陶器虽然让位于青铜器, 但制陶工艺成就还是相当高的;这一时期常见的陶器有黑陶、 灰陶、印纹硬陶等。 从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陶器来看,在西周的 生活用陶中,还生产泥质黑陶。 战国时期中山王墓磨光压印暗 纹黑陶,多制作精致,或磨光或着色,似乎是追求仿髹漆的效 果。 著名作家、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先生,在其《中国古代陶 瓷》一文中谈及,在河南辉县发现过一些战国时期的黑陶鼎, 北京郊外也发现过一些汉代黑陶朱画杯盘, 可以认为是古代 黑陶的近亲。 汉代以降,瓷器技术趋于成熟,瓷取代了陶的地 位,但陶器包括黑陶在内的生产和制作并未间断。 在民间,它 是作为日常用器保留下来,特别是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一直 有黑陶的烧制。 尽管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对西周后的黑陶沿 革历史记载很少,给人以断代之感,但无论是出土文物,还是 现代的民间陶瓷生产,都证明了黑陶作为陶系的重要一脉,一 直存在着发展着。 因此,有人认为,黑陶自龙山文化后,销声匿 迹、沉寂了几千年或断代之说,显然是不成立的。 各地的所谓 “现代黑陶发祥地”、“中国现代黑陶第一窑”之论,也就失去意 义了,这是在学理上需要澄清的一个问题。

示名录,但不见实物)。 东宁县大城子遗址出土过一只黑灰陶
罐。
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东北地区相当于中原地区夏商时期的
一种文化类型。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陶器,陶质以砂质灰陶与棕
色陶居多,并有少量彩绘或不彩绘的黑陶与红陶。 一些彩绘陶
器,是在陶尊、陶豆、陶罐、陶鬲等细泥质
磨光黑陶表面用朱红和白彩绘制出各种
精美的图案。
陶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人类迈入文明社会的第一步。 如 果说人之所以为人还有什么身份标志的话, 或者说由动物进 化为人的“拐点”出现在哪里,笔者以为,学会制作陶器确是人 之为人的“身份”标识之一。 因为,人类使用工具无疑要早于制 作工具,而人区别于其他动物除了会使用工具,更重要的是学 会了制作工具,制作工具要远比使用工具复杂得多。 学会制作 工具,人类才从动物群中与其它种类相分离并脱颖而出,成为 地球的真正主人。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因应了原 始农业生产的出现和定居生活的需要。 就陶器而言,仰韶文化 以红陶和彩陶为特征,河姆渡文化以红、黑陶兼杂为特征,良 渚文化、龙山文化以较高工艺成就的黑陶为特征。 可见,黑陶 自河姆渡文化始,即已走进人类社会的生活中。 稍有文化常识 的人,一提起黑陶,首先想到的是龙山文化,以为城子崖龙山 黑陶出现最早并且成就最高。 殊不知, 环太湖流域的良渚文 化,在年代上要早于龙山文化,其黑陶文化成就也丝毫不逊色 于龙山文化。 毋庸置疑,龙山文化黑陶制作工艺相当精湛,其 中 一 件 蛋 壳 高 柄 杯 高 26 厘 米 ,重 量 不 足 一 两 ,常 被 举 证 为 龙 山黑陶文化成就最高的代表性器物。 在发掘历史上,亦曾多次 找到过良渚文化蛋壳陶。 1955 年良渚镇荀山附近的水塘中发 现了可堪与龙山文化蛋壳陶相媲美的黑皮陶壶等器具, 器壁 最薄的仅 0.15 厘米。 1989 年以来进行 6 期发掘的庙前遗址出 土各种黑陶器及陶片达上千件之多, 其中便有大量薄型黑皮 磨光陶。 薄型黑皮磨光陶是良渚文化陶器的代表,也达到了制 陶工艺的高峰,质、型、格调均不同凡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