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10课《土壤里有什么》【创新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里有什么》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土壤的一些特性。
2、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形成会进行一般科学探究的技能。
3、增强学生记录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通过本次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与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收集到证据以后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挖土壤;
分组材料:一袋土壤、一根玻璃棒、一只昆虫盒、一只方形盘、一张报纸、一张记录表、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课前,我们分小组到几个地方去挖了土壤(板书:土壤),下面就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挖到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汇报。
3、讲述:看来,大家对土壤了解得还真不少啊!老师这儿也有一位小朋友,她去研究了土壤以后,还写了一首小诗呢!小朋友,你们想听吗?好,那就送给大家吧!
4、学生欣赏小诗:土壤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是孩子有的很小,很小,有的却很大,很大;从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树,从黑色蚂蚁到白象、红马,世界上亿万个生命,在他温暖的怀抱里长大!
5、师解“土”字。
“土”字这里有两横,这表示土壤是一层一层的,植物把
根这样深深地扎进肥沃的表层土里,吸收着营养,显示着勃勃生机!(教师书“土”)[导入部分设计的意图是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意识地牵引过来,因为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线性的,新的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因此,我们在课前增加了一个挖土壤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还使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土壤,呼吸到了泥土的气息,获得了真切的生活感受。
这一部分还把土壤与生命紧密地结合起来了,特别是解“土”字。
]
二、新授:
1、预测:
学生预测我们挖来的土壤里有什么。
[预测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了预测后,才会有目的地去探究,这里也是为了煅炼学生的科学预测能力。
]
2、观察:
①讲述: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来观察观察土壤,观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观察事物的好方法呀!②提问:小朋友,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呢?小组商量一下。
③请一个小组来说。
如说得不完整可以请其它小组来补充。
④讲述:刚才大家想到了用多种感官、用多种方法来观察土壤,为了使大家的研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这儿还有两条建议:A、观察的时候要仔细,如发现有活的东西,请小心地放入昆虫盒内,因为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其它东西可以放在方形盘里。
B、大家一定要分工合作,并作好记录!每一小组要把你们从土壤发现的属于同一类的物体名字写在同一个方框里。
[这里的实验要求交代是必要的,这里其实交代了这些内容:观察的习惯(要仔细);珍爱生命教育;实验步骤(先观察,再把观察到的东西拿出来分类,然后进行记录。
);合作教育;有效的实验(作好记录)。
]
⑤、学生观察土壤。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这里我们给学生提供了有结构的材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放心地放手让他们去动手。
]
3、交流:
①请一组派一个代表来交流。
(在学生开始交流前,提醒学生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尊重别人。
对于第一个上来交流的同学要及时表扬。
)把学生带
上来的记录表进行实物投影。
学生汇报结束后问: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植物) 这些物体为什么又要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动物) 这些物体又是属于哪一类的?(板书:动、植物遗留物) 还有这些呢?(板书:杂物)
②还有哪一组也要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发现呢?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分成这样四块呢?
③请没有汇报的小组再进行集体交流。
[对上来交流的学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肯定。
因为新的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时机应全程化,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适时对学生作出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是必要的。
]
④讲述:大家观察得非常投入,从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东西,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在这些东西中,哪些是土壤里本来就有的呢?是呀,土壤本来就是小动物们和植物们的家嘛。
⑤讲述:在土壤里,有本来就居住在里面的小动物和植物,还有一些外来的东西,是哪些东西呢?它们是怎么来的?所以,我们也把杂物叫做垃圾。
我们抛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呀,如果我们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太多了,会怎样呢?
⑥讲述:是呀,如果我们乱抛弃废物的话,土壤妈妈还会生病的呢?为了使土壤妈妈的身体能够健康,我们应该为她做些什么呢?
⑦总结:大家说得多好啊,土壤妈妈有了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一定会很高兴的,而且会越来越美丽的,这样,我们就能和小动物们、植物们一起在土壤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生活了。
[交流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交流获得对土壤的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小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
[整个新授部分是按“问题、预测——探究——寻找证据——总结交流”的环节设计的。
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科学地进行预测以及探究的能力。
因为根据小学生科学推理技能的发展顺序,三年级要继续培养观察辨认事物属性的能力,还要发展学生寻找证据认出模式和循环的能力。
]
三、巩固:
1、讲述: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土壤里有什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土壤里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里面有许多秘密呢!这堂课,我们研究得开心吗?老师看到大家研究得……津津有味更加开心。
今天,我们研究了土壤以后,如果你也有什么感想,也可以写成小诗或写一段美文,同学之间在课后可以互相交流体会。
2、提问:关于土壤,你们是否还想知道一些其它问题呢?
3、学生提问。
4、总结:现在大家的头脑里又产生了许多小问号,说明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而且对我们周围的土壤世界非常关心。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带着问题去研究事物,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发现,课外,你们可以去自由研究下其中的一两个小问题,行吗?
[总结延伸部分主要是这样设计的:学习了这一课后,让学生提一些你还想知道的有关土壤的问题。
进一步去引导学生关心我们周围的土壤世界,以及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
再说,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再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因为下课铃声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课的结束。
]
【板书设计】
土壤里有什么
植物、动物、动、植物遗留物、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