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冲刺复习经典易错知识点总结与例题剖析7 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及方式含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点07 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及方式
1.细胞呼吸的场所及过程
①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
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②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不需要O2,只有第三阶段需要O2。
2.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或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蛔虫等,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一些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进行有氧呼吸。
1.为了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置如图两个装置,两组的葡萄糖—酵母菌悬液浓度、活性完全相同,放置相同的时间后,甲装置有色液滴向右移动,乙装置红色液滴向左移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瓶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B.乙瓶酵母菌只进行了无氧呼吸
C.甲装置液滴移动的距离取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
D.该实验不能证明液滴移动的距离完全是由酵母菌呼吸作用决定的
2.在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活化的酵母菌和少量葡萄糖溶液,密闭瓶口后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传感器分别测定瓶内溶解氧和CO2的含量,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100s时,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
B.200s后,丙酮酸分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300s后,CO2含量上升减慢与培养液酒精度过高有关
D.400s后抽取培养液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
3.下列关于生产和生活中的措施或方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松软的“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
B .通过合理增施农家肥来提高温室大棚中作物的产量
C .剧烈运动会导致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乏力
D .在无氧、零下低温条件下储存新鲜的蔬菜水果
4.如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三装置中种子的质量相等)。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h C > h
B > h A
B .当种子中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温度计读数装置
C 最高
C .若取适量的幼胚研碎,滴加少量的DCPIP (一种染色剂,被还原后为白色),一段时间后DCPIP 颜色逐渐变白,原因是种子在呼吸过程中产生还原剂[H]
D .A 、B 两装置有色液滴右移的距离不一样
5.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时间氧气不足时,植物无氧呼吸会消耗更多的有机物,易引起植物受伤死亡
B .玉米种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化分解等量葡萄糖产生CO 2的体积比为3:1
C .植物细胞有氧呼吸产生水的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D .甜菜块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产生的ATP 数量的比值为15:1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2.(1)反应式 ①有氧呼吸:C 6H 12O 6+6O 2+6H 2O――→酶6CO 2+12H 2O +能量。
②无氧呼吸: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少量能量;
C 6H 12O 6――→酶2C 3H 6O 3+少量能量。
(2)相关物质间量的比例关系
①有氧呼吸:C 6H 12O 6∶O 2∶CO 2=1∶6∶6。
②无氧呼吸:C 6H 12O 6∶CO 2∶C 2H 5OH =1∶2∶2或C 6H 12O 6∶C 3H 6O 3=1∶2。
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O 2和产生的C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有氧呼吸需要的O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之和=3∶4。
3.结合O 2浓度影响细胞呼吸的曲线分析:
(1)O 2浓度在2.5%~10%之间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O 2浓度在10%以上时,进行有氧呼吸。
(2)O 2浓度为C 时,AB =BC ,此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不是(填“是”或“不是”)一样多,理由是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可以看出: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 2量相等时,二者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
(3)在保存蔬菜、水果时,应选择R 点对应的O 2浓度,理由是此时总CO 2释放量最少,有机物的损耗最少。
(4)低氧环境下,有机物消耗少的原因在低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到抑制强度较弱,有氧呼吸因氧气不足强度也比较小,故总的CO 2释放量少,呼吸强度弱。
④产生等量的CO 2时消耗的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无氧呼吸∶有氧呼吸=3∶1。
1.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阶段A 为需氧呼吸第一阶段,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物质①
B.阶段B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该过程产生大量ATP
C.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和A TP
D.阶段C为需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
2.(不定项选择)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亚洲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
在百米赛跑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员百米赛跑中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出CO2的量大于消耗O2的量
B.运动员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运动员肌细胞无氧呼吸过程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D.ATP是运动员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主要来自于自身的有氧呼吸
3.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甲、乙中a~f所示装置,(呼吸底物是葡萄糖)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能够验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按顺序表示),可用图丙中的
_______________ 过程表示(用标号表示);如果将d装置内的酵母菌换成乳酸菌,并与b连接,b中的现象及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乙可用来检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及呼吸速率。
如果e的液滴左移,f的液滴不动,此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丙是酵母菌的呼吸过程,产生物质B的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 ,物质E可用
_______________ 试剂检测,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4)图丁是酵母菌在不同氧浓度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氧浓度为b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_______________ 。
1.买罐头食品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的字样。
引起盖子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A.好氧型细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
B.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
C.乳酸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和C3H6O3
D.高温使罐头内气体膨胀
2.东戴河周围果园密布,秋季水果丰收,果农将水果贮藏于冷库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4~5 个月之久;某研究小组通过对冷库的追踪,探究一定温度条件下,氧气浓度变化对绿葡萄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欲测定绿葡萄的呼吸作用强度时,一定要遮光处理,防止光合作用的影响
B.B点时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C.贮藏绿葡萄时,宜选择R点对应的氧气浓度,且能控温在1~5 ℃,贮藏时间会更长
D.C点以后限制氧气吸收量的外部因素可能是温度、酶等因素
3.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的两套实验装置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为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A瓶吸收完全,可在B瓶前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B.实验中发现C瓶先变浑浊后又澄清了,说明实验成功
C.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D瓶中物质会出现灰绿色
D.C瓶和E瓶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观察到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红
4.如图表示人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其中N表示葡萄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只有①③④过程需要酶催化才能正常进行
B.成熟的红细胞仅发生④过程,而没有①②③过程
C.①过程的发生需要mRNA、tRNA、rRNA共同参与完成
D.③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②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5.以下有关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A.包扎伤口选用透气的纱布以防止厌氧菌繁殖
B.晒干的种子在低温、低氧环境中不进行呼吸作用
C.食品包装上的“胀袋勿食”是指微生物乳酸发酵产气
D.提倡“有氧运动”是指爬山、游泳、一百米冲刺跑等运动
6.下图表示萌发小麦种子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速率和CO2生成速率的变化,假设呼吸底物为糖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各O2浓度下,小麦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都有[H]和ATP的生成
B.萌发小麦种子在O2浓度为e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C.在O2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速率相等
D.O2浓度在小于b时.小麦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7.电子传递链是一系列电子载体按对电子的亲和力逐渐升高的顺序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其所有组成成分都嵌合于生物膜中。
下面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链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生物膜可能是线粒体内膜
B.图示中的H+来自葡萄糖的分解
C.图示过程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D.图中膜蛋白参与了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
8.下列对生产措施或生活中所涉及的细胞呼吸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提倡慢跑,可防止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乏力
B.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的过程中,pH发生变化是其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C.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D.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主要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呼吸
9.(不定项选择)下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条件X时,丙酮酸产生酒精的过程伴随ATP的合成
B.条件Y时,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H2O
C.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可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
D.物质a是否产生,可作为判断酵母菌呼吸方式的依据
10.图1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
图2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过毒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产生物质B的过程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C、D、E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细胞呼吸的中间代谢过程①③④均有能量释放,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图2实验装置乙中,
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不动,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
______________;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右移,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为校正装置甲、乙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应如何设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有关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并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正好为红细胞细胞膜面积的两倍。
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可通过________(“有氧”或“无氧”)呼吸产生ATP,当红细胞缺乏ATP时,会导致Na+进入多于K+排出、Ca2+无法正常排出,红细胞会因___________________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3)氟中毒会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代谢。
科学家用含不同浓度NaF的饮水喂养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培养并测量小白鼠红细胞代谢产热及细胞内的A TP浓度,分别获得产热曲线和细胞内的A TP浓度数据如下,请回答:
①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及结果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细胞产热量及ATP浓度:B组产热量峰值和A TP浓度均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低浓度的NaF 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NaF ___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同时,由于损伤了细胞膜结构,细胞为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消耗更多___________。
易错点07 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及方式
1.细胞呼吸的场所及过程
①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
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②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不需要O2,只有第三阶段需要O2。
2.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或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蛔虫等,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一些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进行有氧呼吸。
1.为了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置如图两个装置,两组的葡萄糖—酵母菌悬液浓度、活性完全相同,放置相同的时间后,甲装置有色液滴向右移动,乙装置红色液滴向左移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瓶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B.乙瓶酵母菌只进行了无氧呼吸
C.甲装置液滴移动的距离取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
D.该实验不能证明液滴移动的距离完全是由酵母菌呼吸作用决定的
【答案】D
【分析】1、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且吸收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
2、酵母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甲瓶酵母菌同时发生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了吸收的氧气,所以液滴右移,A错误;
B、乙瓶中的氢氧化钠会吸收二氧化碳,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的话,液滴不移动,乙瓶中进行有氧呼吸或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液滴左移,B错误;
C、甲装置液滴移动的距离取决于酵母菌O2消耗量与CO2释放量的差值,C错误;
D、该实验缺乏对照,不能排除温度等环境变化会使装置中的有色液滴移动,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对于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要注意设置对照组,将酵母菌换成等量的死亡的酵母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以排除物理因素引起的液滴移动。
2.在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活化的酵母菌和少量葡萄糖溶液,密闭瓶口后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传感器分别测定瓶内溶解氧和CO2的含量,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100s时,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
B.200s后,丙酮酸分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300s后,CO2含量上升减慢与培养液酒精度过高有关
D.400s后抽取培养液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
【答案】B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其在有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可利用1分子葡萄糖和6分子的氧气和6分子水分在酶的作用下生产12分子水分和6分子二氧化碳,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以利用1分子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生产2分子二氧化碳和2分子酒精。
【详解】A、由图可知:100s时,O2的吸收量为1个单位,CO2的释放量为10个单位,A错误;
B、200s后,O2的吸收量不变,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丙酮酸分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
C、300s后,CO2含量上升减慢与有氧呼吸减弱有关,C错误;
D、400s后,无氧呼吸已经将葡萄糖消耗殆尽,抽取培养液与斐林试剂反应,不变色,即仍然呈蓝色,D错误。
故选B。
3.下列关于生产和生活中的措施或方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松软的“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
B.通过合理增施农家肥来提高温室大棚中作物的产量
C.剧烈运动会导致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乏力
D.在无氧、零下低温条件下储存新鲜的蔬菜水果
【答案】D
【分析】有氧呼吸原理的常见应用有,作物栽培要及时松土透气,利用根系的有氧呼吸,促进水和无机盐的吸收;稻田需定期排水,否则会因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而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使根腐烂。
提倡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剧烈运动将使细胞无氧呼吸积累过多的乳酸而使肌肉酸胀无力。
无氧呼吸原理的常见应用有,选用"创可贴"、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为伤口创造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利于伤口愈合。
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或食醋。
所以生产中,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生产各种酒食醋等。
【详解】A、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松软的“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是为了避免伤口部位因不透气滋生破伤风杆菌等病菌,A合理;
B、通过合理增施农家肥,可使农家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来提高温室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继而提高温室大棚中作物的产量,B合理;
C、剧烈运动会导致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乏力,C合理;
D、储存新鲜的蔬菜水果应在低氧、低温环境储存,D不合理。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是本题的主要目的。
4.如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三装置中种子的质量相等)。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h C > h B > h A
B.当种子中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温度计读数装置C最高
C.若取适量的幼胚研碎,滴加少量的DCPIP(一种染色剂,被还原后为白色),一段时间后DCPIP颜色逐渐变白,原因是种子在呼吸过程中产生还原剂[H]
D.A、B两装置有色液滴右移的距离不一样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小麦种子的消毒情况和种子的类型,因变量为液滴的移动情况。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条件下,不同种子的呼吸速率。
【详解】A、花生种子含油脂较多,小麦种子含淀粉较多,等质量的这两种种子,由于油脂的碳氢比例高,耗氧多,故C装置液滴移动的距离最大,A装置的小麦种子消过毒了,则B装置比A装置多了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耗氧量较多,因此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h C > h B > h A,A正确;
B、由于油脂的碳氢比例高,耗氧多,释放的能量多,因此温度计读数装置C最高,B正确;
C、种子呼吸过程产生的[H]具有还原作用,能够将染色剂还原为白色,C正确;
D、A、B两装置中产生的CO2都被NaOH溶液吸收,因此装置中会因O2的消耗而导致气压的下降,所以液滴会向左移动,D错误。
故选D。
【点睛】该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等质量的脂肪和淀粉氧化分解时的耗氧情况。
5.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时间氧气不足时,植物无氧呼吸会消耗更多的有机物,易引起植物受伤死亡
B.玉米种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化分解等量葡萄糖产生CO2的体积比为3:1
C.植物细胞有氧呼吸产生水的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D.甜菜块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产生的ATP数量的比值为15:1
【答案】D
【分析】有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约2A 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约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约34ATP)
无氧呼吸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约2A TP)
第二阶段: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 →2C2H5OH(酒精)+ 2CO2或
2C3H4O3(丙酮酸)+4[H] →2C3H6O3(乳酸)+ 2CO2
【详解】A、植物无氧呼吸提供的能量较少,长时间氧气不足时,植物无氧呼吸消耗更多的有机物以弥补无氧呼吸释放能量不足的问题,有机物大量消耗容易引起植物受伤死亡,A正确;
B、根据分析,有氧呼吸消耗一个葡萄糖产生6个二氧化碳,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消耗一个葡萄糖产生2个二氧化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化分解等量葡萄糖产生CO2的体积比为3:1,B正确;
C、有氧呼吸产生水在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C正确;
D、根据分析,消耗1个葡萄糖,甜菜块根有氧呼吸产生38个ATP,无氧呼吸产生2个ATP,产生A TP比值应为19:1。
故选D。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2.
(1)反应式
①有氧呼吸:C 6H 12O 6+6O 2+6H 2O――→酶6CO 2+12H 2O +能量。
②无氧呼吸: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少量能量;
C 6H 12O 6――→酶2C 3H 6O 3+少量能量。
(2)相关物质间量的比例关系
①有氧呼吸:C 6H 12O 6∶O 2∶CO 2=1∶6∶6。
②无氧呼吸:C 6H 12O 6∶CO 2∶C 2H 5OH =1∶2∶2或C 6H 12O 6∶C 3H 6O 3=1∶2。
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需要的O 2和产生的C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有氧呼吸需要的O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之和=3∶4。
3.结合O 2浓度影响细胞呼吸的曲线分析:
(1)O 2浓度在2.5%~10%之间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O 2浓度在10%以上时,进行有氧呼吸。
(2)O 2浓度为C 时,AB =BC ,此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不是(填“是”或“不是”)一样多,理由是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可以看出: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 2量相等时,二者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
(3)在保存蔬菜、水果时,应选择R 点对应的O 2浓度,理由是此时总CO 2释放量最少,有机物的损耗最少。
(4)低氧环境下,有机物消耗少的原因在低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到抑制强度较弱,有氧呼吸因氧气不足强度也比较小,故总的CO 2释放量少,呼吸强度弱。
④产生等量的CO 2时消耗的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无氧呼吸∶有氧呼吸=3∶1。
1.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阶段A 为需氧呼吸第一阶段,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物质①
B .阶段B 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该过程产生大量ATP
C .阶段A 和阶段B 为阶段C 提供[H]和A TP
D.阶段C为需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阶段A为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阶段B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阶段C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图中物质①为CO2,物质②为水
【详解】A、阶段A为需氧呼吸第一阶段,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H]、A TP,物质①为CO2,A错误;
B、阶段B产生少量ATP,B错误;
C、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不提供A TP,C错误;
D、阶段C为需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D项正确。
故选D。
2.(不定项选择)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亚洲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
在百米赛跑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员百米赛跑中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出CO2的量大于消耗O2的量
B.运动员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少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运动员肌细胞无氧呼吸过程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D.ATP是运动员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主要来自于自身的有氧呼吸
【答案】CD
【分析】1、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因此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只来自有氧呼吸;
2、人体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且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乳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
【详解】A、运动员百米赛跑中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因此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只来自有氧呼吸,那么释放出CO2的量等于消耗O2的量,A错误;
B、运动员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 TP中,B错误;
C、人体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且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乳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C正确;
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CD。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注意人体无氧呼吸是产生乳酸,没有二氧化碳的释放。
3.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甲、乙中a~f所示装置,(呼吸底物是葡萄糖)请据图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