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2.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3.防空洞中的谈话
表现的精神
1.英勇顽强,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2.爱心、责任心、勇敢无畏
3.忠诚、坚定、永垂不朽
第二课时
一、复述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1、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因为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战斗中不畏艰险、英勇顽强,许多战士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2、本文选取了哪三个典型事例?各表现了什么精神?
松骨峰战斗表现了英勇顽强,不畏艰险,奋不顾身的精神;马玉祥火中救小孩表现了爱心、责任心、勇敢无畏的精神;防空洞中的谈话表现了忠诚、坚定、永垂不朽的精神。
二、研究表达方式:
1、记叙方式:用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过程。
2、描写方式:通过描写人物、环境、感情等来表现事物
的特点。
3、议论方式:通过论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抒情方式:通过感情的表达来表现情感。
三、细节理解:
1、松骨峰战斗中,战士们为什么要把肉留给伤员?
因为伤员需要营养,而战士们自己可以忍饥挨饿。
2、马玉祥火中救小孩时,他为什么要把小孩扔出去?
因为小孩比较轻,可以被其他人接住,而他自己太重了,无法被其他人托起。
四、词语理解:
1、巍峨:高大而壮丽。
2、淳朴:纯真而朴素。
3、闷闷不乐:心情沉闷,不开心。
4、掐住:紧紧地抓住。
五、品味语言,仿写段落:
原文:松骨峰战斗中,战士们的肉被烤得又黑又硬,可他们却把这些肉留给了伤员,自己只吃了几口干面条。
改写:在松骨峰的战斗中,战士们的肉被烤得像炭一样黑,却没有吐出一句怨言,他们把这些肉留给了伤员,自己只吃了几口干面条,因为他们知道,伤员更需要这些营养。
这种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不已。
原文:马玉祥火中救小孩时,他把小孩扔了出去,自己却被烧伤了。
改写:在火海中,马玉祥毫不犹豫地把小孩扔了出去,让他落在了安全的地方。
而他自己,却因为托起小孩的重量太大,被火烧伤了。
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原文:在防空洞中的谈话中,一名战士说:“我是中国人
民志愿军的一员,我爱我的祖国,我为我的祖国而战斗!”
改写:在防空洞中的谈话中,一名战士挺起胸膛,毫不畏惧地说道:“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我深爱我的祖国,
我为了我的祖国而战斗!”他的话语坚定而铿锵,充满了忠诚和。
第1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个人感受和思考,引出了本文的主题和选材原则。
起到引导读者的作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3、第2段中,“事例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是什么意思?它们是文章的主题吗?
这些都是文章中的主题和思想,是作者选材的依据和核心。
它们代表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是文章的重要内容。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
1、第四自然段中,“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是什么
意思?为什么要讲故事?
这句话是引出事例的过渡句,意思是作者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主题。
讲故事可以更具体、生动地表达思想和情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2、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提到了自己曾经写过一篇通讯,
里面写了二十多个例子,但最后只选择了几个例子。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说明了作者在选材上非常讲究,追求最本质的东西,而不是堆砌大量的例子。
只有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
本质的东西,才能让读者更清楚明白地理解和领悟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三、阅读第九自然段:
1、第九自然段中,“我们的战士……深厚感情。
”是什么
意思?它们与文章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是对志愿军战士的赞扬和肯定,强调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这与文章的主题密切相关,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是文章的重要内容。
2、第九自然段中,“对敌人的狠”和“对朝鲜人民的爱”是
什么意思?它们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个概念分别代表了志愿军战士的侧重点和思想基础。
对敌人的狠是指打击侵略者、保卫祖国的决心和行动,对朝鲜人民的爱是指对朝鲜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这两个概念在文章中起到了突出和强调的作用,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阅读第十然段:
1、第十然段中,“谁都知道……怎样想的呢?”是什么意思?它们与文章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是引出事例的过渡句,意思是作者要通过另一个故事来说明志愿军战士的思想和精神。
这与文章的主题密切相关,
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是文章的重要内容。
2、第十然段中,“防空洞中的谈话”是什么意思?它在文
章中有什么作用?
这个故事是通过防空洞中的谈话揭示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和对朝鲜人民的爱的根本原因,即来源于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
这个故事在文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了读者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领悟。
时间:志愿军撤退前夕;地点:朝鲜;人物:马玉祥、小孩、朝鲜人民;事件:马玉祥火中救小孩;起因:小孩被困火中;结果:小孩获救,朝鲜人民感激志愿军战士。
2、将第10段分为三层,并说出这样分层的理由。
一)到“我不禁泪流满面”。
二)到“他们在这里打了三年多……”。
三)到段尾。
按情感起伏、事件发展来分层。
3、用一个词概括“火中救小孩”的主题。
人道主义。
4、分析句子:“我一把抱起小孩,把他放在地上……他哭了,我也哭了。
”
1)指出上面这个句子的主干。
我把小孩放在地上。
2)为什么“他哭了,我也哭了”?
这是因为马玉祥和小孩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表现出志愿军战士的人道主义精神。
5、第11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夹叙夹议。
通过朝鲜人民的感谢,突出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质,表现出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感情。
6、阐述“火中救小孩”与“松骨峰战斗”在主题上的联系。
两篇文章主题都是表现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和高尚品质,展现出他们在战争中的壮烈和人道主义精神。
同时,两篇文章都突出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感情和感激之情。
祖国的未来是那样的美好。
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期盼,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课时
一、阅读《防空洞中的谈话》第13段,其中的两问两答
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质。
第一问“怎么能不觉得?”,回答“不觉得苦吗?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的最大的幸福。
”表现了他们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精神。
第二问“有什么要求?”,回答“什么也不要……想要一枚朝鲜解放纪念章。
”则
展现出他们的无私奉献和高尚情操。
魏巍在谈到这一段写作的成功时提到,“写战士怎样才写
得生动?我觉得不仅应写战士的英雄行为,还要写出战士的思想感情。
”他认为只写表面行为会让读者感到战士像一个机器,没有灵魂。
因此,只有写出战士的思想感情,才能让读者真正感受到他们的崇高和美丽。
二、阅读《防空洞中的谈话》第15段结尾部分。
其中六
个“你”分别指向工人、农民、学生、干部、父母、夫妻或情侣。
这种运用第二人称的修辞手法,使语句整齐,语气酣畅,气势增强,感情强烈,感染力强。
通过表现祖国人民的和平幸福生活,突出志愿军战士的可爱和伟大,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这种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总结了三个事例,赞扬战士
可爱,引起读者共鸣,彰显出乐于为祖国人民吃苦的幸福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通过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情感,突出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
文章选材精心,组材巧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议论、抒情,突出中心。
同时,文章也妥当选用了人称、词语、句式、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击侵略者、保卫国门的战斗中,成功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也保障了新中国的安全。
这场战争不仅是为了山河无恙,更是为了家国安宁。
随着时代的变迁,最可爱的人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从抗洪一线的子弟兵,到灾难面前的逆行者,再到直面疫情的白衣天使和志愿者,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值得我们研究和追随的人。
作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我们应该像苟利国家生死以一样,不因祸福避而选择逃避。
我们需要研究和追随这些最可爱的人的身影,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事迹,背诵课文第1-3段和第15段,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