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精选模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精选模拟
一、选择题
1.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列强对华大规模资本输出开始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近代史上掠取我国领土最多的列强是()
A.英国B.美国C.日本D.俄国
3.北京和南京都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在1853年的中国有两个对峙的政权,除了以北京为都城的清王朝,还有一个以南京为都城的( )
A.黄巢起义B.太平天国C.中华民国D.黄巾起义
4.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科技技术,于是开始了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5.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
”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民主思想B.政治制度C.军事技术D.风俗习惯
6.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A.割地赔款B.开埠通商C.协定关税D.设立工厂
7.甲午中日战争后,各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美国正忙于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为了维护其在华权益,1899年9月,美国向英、俄等六国提出了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
以上内容反映了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
A.背景B.内容C.结果D.影响
8.如图所示刊物宣传的共同思想是
A.师夷长技B.维新变法C.革命思想D.扶清灭洋
9.与下图所示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D.辛亥革命
10.下图是1901年发表的漫画。
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民、提勺—官、漏斗—政府、壶—外国。
其寓意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洋人的朝廷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阻
C.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破坏
11.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昂首通过东交民巷,洗刷了四十多年来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
与该耻辱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2.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师感叹:军阀“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他从中得到的最深刻教训是()
A.要广泛发动群众 B.要进行武装斗争
C.要建立自己的武装 D.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13.下图所示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大学毕业材料,该材料显示的公历年份是()
A.1927年B.1925年C.1926年D.1934年
14.与下图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湖北军政府
A.安庆起义B.萍浏醺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
15.下列文章中,最有可能在《民报》上发表的是:
A.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B.梁启超《幵明专制论》
C.陈独秀《文学革命论》D.鲁迅《狂人日记》
16.1918年,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李大钊B.黄兴C.鲁迅D.胡适
17.“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
”“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是指五四运动()
A.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18.“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这表述的是新文化运动A.背景B.过程C.性质D.意义
19.“犹如一把利刃,插向敌人心脏,威胁南京和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军的压力。
”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
A.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解放了东北全境
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解放了华北全境
20.下列珍贵的史料反映了中华民国建立、发展到败亡的历程,将它们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
21.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
日本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上日军的总和。
这反映出
A.日本倾巢出动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B.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C.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D.国民政府一直没有获得国际的支持22.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
A 1935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
A.A B.B C.C D.D
23.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然而中国军队却于1938年3月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共歼敌1万余人,振奋了民族精神。
该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B.武汉会战C.万家岭战役D.台儿庄战役2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全国性抗战局面形成
D.国民党军队基本上扭转了战局
25.下表为不同报刊对西安事变的报道。
据此可知()
A.张杨倡导联共抗日B.日本的报道更为可信
C.西安事变扭转时局D.报道叙述受立场影响
26.1934年12月18日,党中央在贵州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
会议指出:“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新的根据地应是川黔地区。
”黎平会议为
A.中共成立做好准备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做好准备
C.南昌起义做好准备D.遵义会议召开做好准备
27.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
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2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南昌起义的爆发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武昌起义的爆发
29.小明学完《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后,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特点进行总结,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总的来说比较落后B.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C.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D.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30.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
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4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迅速②官僚资本控制民族工业③多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④集中分布在沿江沿海的大城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3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和民族屈辱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
——摘自百度文库(1)谁领导了材料一中的“禁烟运动”?马士所说的“战争果然就到了”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发动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材料二: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
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
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
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2)材料二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对中国领土有何规定?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材料三: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3)材料三的情况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4)综上所述,你认为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的根源在哪里?
32.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材料一 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1)依据材料一,说出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背景事件和编著目的。
材料二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
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
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2)材料二中的“改良运动”和“暴力革命”分别指哪一具体事件?材料认为“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暴力革命”的果实虽然被“断送”,但仍有哪些积极意义?
33.中国精神的凝聚传承离不开时代时人的推动。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精神的青春果敢。
据材料甲,分析宣言出现的历史背景,该宣言最能体现北京学生何种斗争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前后革命性质的变化。
甲:……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我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2)“红船精神”的与时俱进。
下图中这艘游船曾见证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的诞生,成就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请写出此大事的名称。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乙中这些年轻人为“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所制定的奋斗目标。
乙:一大的十二个代表……这些年轻人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一心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土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长征精神的振奋人心。
长征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请指出其走向成熟的标志及时间。
据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丙中“红军是英雄好汉”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综合上述材料,写出你如何凝聚发扬中国精神的做法。
丙: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依据“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见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主要是指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内容,它使得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开始遭到破坏,因此标志中国开始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正确;列强对华大规模资本输出开始与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有关,A排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有关,B排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于1901年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有关,D排除。
故选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近代掠取我国领土最多的列强,故选D,排除ABC。
解析: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近代掠取我国领土最多的列强,故选D,排除ABC。
3.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永安封王之后,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北上,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故B符合题意;黄巢起义最后失败了,没有以南京为都城建立政权,故A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故C不符合题意;黄巾起义发生在184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洋务运动,故A符合题意;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BC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5.C
【分析】
【详解】
根据提干可知,李鸿章的感叹说明他认识到了中国与西方在军事上的差距,反映了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达到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ABD均于题干无关。
故选C。
【点睛】
通过分析题干李鸿章感叹的相关内容,结合洋务派的主张,分析得出答案。
6.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工厂,这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资本输出,D项正确;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这均是商品输出阶段的典型特征,排除ABC三项。
选D项。
7.A
根据所学和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后,各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美国正忙于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
为了维护其在华权益……”可知,这是在介绍门户开放的背景,故A符合题意;内容是机会均等,结果、影响是使中国成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统治的国家,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图片都是都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纸。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B正确;“师夷长技”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思想,A排除;辛亥革命时期宣传革命思想,C排除;“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D 排除;故选B。
9.C
【详解】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其具体内容是政治上: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经济上: 发展农工商业;文化教育上: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军事上: 训练新式陆海军。
图示内容是戊戌变法。
故C 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排除A;公车上书是1895年,排除B;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王朝,时间是1911年。
排除D。
故选C。
10.A
【详解】
根据漫画可知,漫画展现了中国官员和政府,通过从人民那里榨取民脂民膏,来满足外国侵略者的需求。
结合“1901年”的时间信息可知,1901年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充分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已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选项A符合题意;漫画中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排除B;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排除C;漫画中没有涉及领土主权,排除D。
故选A。
11.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00—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战败,1901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因此在1901年后,中国人不能住在东交民巷,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与该耻辱相关的条约是《辛丑条约》,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D。
12.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护法运动中孙中山幻想借助西南军阀的力量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而西南军阀表面上支持孙中山,实际上是利用孙中山的声望和北洋军阀对抗,后来南北军阀互
相勾结,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让孙中山彻底认清了军阀的实质,认识到要建立自己的武装进行革命,故C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3.D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被称为民国元年,民国23年就是1912+23-1=1934年,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时间都是错误的,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D
【详解】
本题考查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
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
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与如图所示政府成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武昌起义。
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D。
15.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建立同盟会,这是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陈天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其文字最有可能在《民报》上发表,故A符合题意;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陈独秀、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文章不可能在《民报》上发表,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民报》”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讲演和论文,阐述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热情宣扬马克思主义,成为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A符合题意;黄兴参与辛亥革命,排除B;鲁迅和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都不是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排除CD。
故选A。
17.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同辛亥革命相比,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彻底的革命运动,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排除;BD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
故选C。
18.D
【详解】
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
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方面起到的作用,因此属于“意义”,D项正确;综合以上分析,ABC项错误。
故选D项。
19.A
【详解】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
解析:A
【详解】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A符合题意;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B排除;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排除;淮海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D排除。
故选择A。
20.C
【详解】
根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被迫解散;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1945年8-10月,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
解析:C
【详解】
根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被迫解散;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1945年8-10月,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据此可知,三者先后顺序为③②①,C项正确;其他选项均顺序错误,排除ABD三项。
故选C项。
21.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上日军的总和。
这反映出A”可知,这体现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故C符合题意;七七事变后,日本倾巢出动
解析: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上日军的总和。
这反映出A”可知,这体现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故C符合题意;七七事变后,日本倾巢出动发动了对中国的体面侵略战争,故A不符合题意;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体现出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故B不符合题意;苏联援华航空队和美国
飞虎队体现出国民政府获得了国际支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0年,八路军进行了百团大战,成果巨大,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D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1936年12
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七七
解析: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0年,八路军进行了百团大战,成果巨大,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D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七七事变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排除ABC三项。
选D项。
23.D
【详解】
依据题干“然而中国军队却于1938年3月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的一场胜仗”,结合所学知识,1938年春,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灭日军1万多人,这是全
解析:D
【详解】
依据题干“然而中国军队却于1938年3月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的一场胜仗”,结合所学知识,1938年春,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灭日军1万多人,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仗,D正确;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9月,是全民族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A排除;武汉会战的时间是1938年6月-10月,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排除;万家岭战役发生在1938年9月-10月,C排除。
故选D。
24.C
【详解】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
解析:C
【详解】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 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故C项正确;“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