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的意义和仪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活节的意义和仪式
【篇一:西方节庆礼仪之复活节】
复活节的由来和日期
复活节,基督徒认为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
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西方信基督教的
国家都过这个节,公元325年尼西亚宗教会议规定,复活节那一天,是经由三个历法(分别是西历、中国阴历、星期)合并出来的,定于
每年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为复活节。

其日期是不固定的,
通常是要查看日历才能知道。

在西方,在德国,复活节是仅次于圣
诞节的重大节日。

棕榈星期天(palmsonntag)
棕榈星期天是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日子。

据“新约”,耶稣骑着一头
驴子进入耶路撒冷。

居民们认定他是救世主,欢呼着夹道欢迎,把
他们的衣服和棕榈树叶、橄榄树枝铺在他经过的路面上。

但后来,
也是这些居民,强烈要求把耶稣作为叛徒钉上十字架。

从公元4世纪开始,按拜占庭的宗教仪式,人们开始以宗教队列行
进方式来纪念耶稣进城。

公元7世纪,爱尔兰人在棕榈星期天举办
宗教队列行。

直到公元11至12世纪,这种仪式才进入德国。

由于德国没有棕榈树,教徒们便用黄杨等的树枝来取代。

在棕榈星
期天的宗教仪式中,人们表演着从耶稣进城到钉上十字架的整个过程。

参加仪式的信徒们在仪式结束后把带来的树枝带回家去,放在
烛台后,据称可以辟邪。

在德国新教的农村教会里,棕榈星期天同时是坚信礼星期天。

在诺
伊堡的帕德波伦宫,圣餐伺童们绑扎棕榈树干,参加弥撒的信徒们
带来扎着黄杨等树枝和幽默内容的带子。

绿色星期四(gruendonnerstag)
大约从1500年开始,基督徒们开始纪念绿色星期四。

在这个日子,人们纪念耶稣那顿最后的晚餐。

这是耶稣在他受难的前夜与他12名
弟子共进的晚餐。

这一天既是告别耶稣,同时也是基督教信仰的开端。

在那天,尽管有犹大的出卖和弟子们的反对,耶稣还是把所有
的罪过归于自己。

耶稣要求他的信徒们今后继续庆祝这顿晚餐。


此就有了后世基督徒在这个日子的晚餐之举。

在有些教区,神父为12个男人洗脚,以此纪念当年耶稣为12个弟
子洗脚的行为。

颂歌过后,教堂的风琴全部进入沉默期,教堂的钟
声也不再敲响,直到复活节。

这一天的弥撒后,花饰和蜡烛全部移开,这象征着即将到来的耶稣遇难给人带来的悲痛。

在许多教区,
教会人士敲打着木锣等,召唤信徒到教堂去。

至于为什么叫“绿色星
期四”,有好几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这一天的教会颜色是绿色,这
一天教会人士都穿绿色;中世纪时,罪犯们平时不得参加教堂仪式,
而只有在这一天,他们可以进入教堂,并须用嫩绿色来装扮自己。

另一种解释是,“gruen”(绿色)可能来源于古德语的“grunen”一词(哭泣)。

第三种解释是,此时正值春天到来,天地间一片绿色。

耶稣受难节(karfreitag)
据传,这个“忧伤星期五”是耶稣受难的日子。

据考证,耶稣受难的
时间大约在4月7日或4月3日下午3点左右。

这个星期五如今成
了基督教一个重要节日。

在德国,这个期间只有这一天和紧接着的
星期一(复活星期一)是正式放假的
节日。

耶稣受难的日子是个悲伤的日子,这一天教堂里的气氛也格外低沉,没有蜡烛,没有鲜花,没有钟声。

许多教区在早晨或下午三点举办
十字架行或耶稣受难日行。

在十字架行这种仪式中,人们表演耶稣
受难的14个过程,从宣判耶稣死刑直到把耶稣的圣体沉入墓穴。

在这一天,人们普遍吃鱼。

鱼在希腊文里叫“ichthys”,相当于“耶稣.基督,上帝的儿子,救世主”这几个词的缩写。

此外,按基督教习俗,这一天不允许吃“天上和地上动物”之肉,那么人们也只能吃鱼了。

忧伤星期六(karsamstag)或复活星期六(ostersamstag)
耶稣受难日之后的这个星期六是墓地寂静的日子。

这一天,教堂里
不办任何宗教仪式。

这一天本来就是犹太人的休息日,是不允许工
作的,因此耶稣的遗体必须在星期五入土。

星期六,耶稣墓前守备
森严,防止盗墓。

这一天也是耶稣复活的前夜,在星期六至星期天的这个晚上,基督
徒们重新聚集在一起,迎接耶稣圣驾。

星期四晚上开始陷入沉默的
教堂钟声在这个夜晚全体重新鸣响。

复活节的意义
一如圣诞节是庆祝耶稣的诞生,复活节则是庆祝耶稣从死里复活,
并给全人类带来永生的盼望。

复活节的来历包括耶稣被处死、埋葬、及复活三部分,而其中的复
活最为重要。

耶稣从死里复活的经过最权威的记载是四部福音书:耶稣死后第三天,最先是几个女人发现他的坟墓空了,接着耶稣在她们及耶稣的
门徒们面前显现,并和他们同吃、同谈话。

其中一个门徒不相信这
真是复活的耶稣,非将手指探入耶稣十字架上的钉痕不可。

在下面
的四十天中,更有数以百计的人目击了复活的耶稣,直到他升天。

耶稣被处死前应许跟随他的人得永生。

如果他的故事到死为止,那
他和其他终得一死的宗教人物没有二致。

因着他的复活,耶稣显示
了他有胜过死亡的能力。

也只有通过他,人类才有永生的盼望。


稣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
致灭亡,访得永生。

复活节食物复活节彩蛋
十二世纪时,人们在复活节节庆中加入鸡蛋,此蛋多涂以红色,也
有绘成彩色。

故一般称之为“复活节彩蛋”(easter egg,一般也称
为复活蛋)。

蛋的原始象征意义是为“春天—新生命的开始”。

彩蛋
能带来健康、美貌、力量和富足。

这是由于彩蛋与俄罗斯传统的宗
教习俗有关,它是一些宗教节日的必备之物,尤其是复活节时教徒
们的重要庆典器具。

人们对彩蛋像对待圣像、保护神一样把它
保存在家中。

俄罗斯人还以彩蛋来迎接新的小生命。

基督徒则用来
象征
“耶稣复活,走出石墓”。

复活节彩蛋是复活节里最重要的食物象征,意味着生命的开始与延续。

如今的彩蛋花样繁多,形式各异,如镂空的蛋雕一般亦可归入广义
的彩蛋之列。

复活节彩蛋制作
复活节彩蛋
关于复活蛋的起源,第一个传说是:描述圣女玛利亚玛达肋纳在泪
光中,忽然看见有两个人穿著耀眼的衣服,站在她们的身边,她回
家的时候,把所见的异像彩绘在复活蛋上,然后才给耶稣的门徒。

门徒也利用鸽子把这讯息传扬开来。

第二个的传说是:圣德范被敌
人用石头砸死,为纪念他所留下来的。

另一个传说是:替耶稣背十字架的那个人,他是销售鸡蛋的商人,
有一天,他看到篮子里有很多漂亮的彩绘复活蛋,于是他就把这样
的讯息传给人们。

《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
中国彩蛋
远在明清时期,民间在喜庆婚娶、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为图吉
祥如意,就有了赠送红鸡蛋的习俗。

当时在京城一带更是流行此风,而且用量也相当可观。

于是就有一部分人摆摊设铺,专门卖红色染
过的鸡蛋,称其为“彩蛋”。

后来,商贩们又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以图生意兴隆。

经过多年演变,彩蛋工艺逐步提高,最后,终于形成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蛋雕艺术品。

蛋雕作品种类繁多,有人物肖像、花鸟鱼虫、京剧脸谱、诗文字画,主辅相衬十分得当,惟妙惟肖斗艳争芳。

例如“人物肖像”蛋雕,从
古代帝王将相到现代名人,个个形象逼真,活龙活现;在“奔马图”
蛋雕中,色调鲜明栩栩如生,酷似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画呈现在您
的面前,使您如醉如痴;在“花鸟鱼虫”蛋雕中,蝈蝈鼓翅飞鸣,花
草迎风滴露,花香鸟语,金鱼戏水,定会使您心旷神怡;在“诗文字画”蛋雕中,正面刻有诗人肖像,背面刻有妙语诗文,又将书法融汇
其中,可谓人物、诗文、书法融于一炉,如贮百宝,使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时间在国外很多地方,每年春分过后,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
日就是“复活节”。

许多西方人小时候会在当天玩一种找彩蛋的游戏,而彩蛋里面也会藏一些小礼物,找到彩蛋的人会很兴奋,所以彩蛋
是“复活节”最典型的象征,代表了惊喜与另藏玄机。

除了鸡蛋外,
还有面包,有的还是巧克力。

象征耶稣是“永生的活粮”。

面包上绘
有耶稣基督的字样,或十字架,或兔子的图样。

发展
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历史长河中,几乎都可以找到蛋文化
的痕迹,并多与岁时节令有关,其中传承至今且影响最大的莫过于
以复活蛋为标志性符号的基督教蛋文化。

复活节是纪念耶稣死后三
天复活的基督教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关于复活节的来历,中西方史学界都有“复活节可能出自古埃及的闻
风节(亦称“踏青节”、“春节”,古称“夏摩”,为“万物复苏”之意)”
的推测,约公元前十三世纪,闻风节由逃离埃及前往“迦南美地”的
希伯来人传播至由巴勒斯坦一带,并从此衍变成了犹太教的逾越节。

公元三世纪初,随着源自犹太教的基督教影响的不断加深,逾越节
在基督徒中又衍变成了基督教的复活节。

复活蛋节俗是西方蛋文化
所属岁时节令的主要节俗,源头或许是古埃及闻风节的“彩蛋节俗”,
其主要内容就是“涂蛋”、“赠蛋”、“食蛋”、“比蛋”,因年代久远、
地域各异、信仰不同等因素产生差别。

词义来源
英文“复活节”一词写做“easter”,源自美索不达米亚的自然与丰收
女神“ishtar”(中文译作“伊什塔尔”)的名字,早期英文版圣经中“easter”一词即指“逾越节”。

一说“easter”一词是西亚异教神明巴力的妹妹兼情妇“亚斯塔路”的名字,相传亚斯塔路在某年春分月圆后
的第一个星期日(也就是复活节)降生于一枚天鹅蛋中。

“绘蛋”之举在欧洲何时开始的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始于四世纪,
有考古
发现为证;有人说始于六世纪,有史料记载为据;公认的说法是始
于十二世纪,并于十五世纪形成了风靡整个欧洲大陆传统习俗。


据可以采信的证据可以确认,早在中世纪的欧洲,伴随着基督教的
传播,鸡蛋因含有“新生”之寓意就已经成为复活节必备的节令食品
和馈赠礼物。

公元十二世纪时,有人开始在禽蛋上染色,随后又有
人在禽蛋上绘画,著名的复活蛋(easter egg,有的资料译成“复活
节彩蛋”、“幸运蛋”)从此诞生。

再后来,逐渐形成了复活节“绘蛋”、“寻宝”等宗教习俗并一直延续至今。

每当复活节来临,亲朋好友之
间要互赠复活蛋以示祝福,从民间到皇家,复活蛋成了必不可少的
东西,以复活蛋为标志性符号的基督教蛋文化进而发展成了当今世
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蛋文化。

关于复活蛋的起源还有很多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讲的是:圣母玛
利亚去告知罗马帝国皇帝提庇留耶稣死后复活的消息,那时是不允
许不带礼物去觐见皇帝的,她只有一枚鸡蛋可拿,而恰巧鸡蛋又含
有“新生”之寓意。

她高兴地告诉提庇留说:“耶稣复活了!”,提庇
留听后不禁哈哈大笑,嘲笑她说:“这完全不可能,如果是真的,那
你的白鸡蛋也会变成红色的了!”。

话音刚落,奇迹出现了,玛利亚
手上的白鸡蛋果然变成了红色。

这一传说在欧洲民间广为流传,为纪念耶稣复活,基督徒纷纷在复
活节将禽蛋染成象征着耶稣鲜血的红色。

约从公元十二世纪起至公
元十五世纪止,逐渐形成了复活节制作、馈赠、食用、争斗彩蛋的
宗教习俗。

最初的复活蛋是单一红色的禽蛋,其后从单一红色拓展
到各种颜色,最后又从各种颜色拓展到彩色图案,人们把这些采用
染色、彩绘手段加工而成的禽蛋称之为“彩蛋”。

根据史料考证,欧
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前及初期,所有的复活蛋都是通过染蛋技艺和蛋
绘艺术加工而成蛋工艺食品。

创新
从历史的轨迹来看,从蛋工艺食品中派生出蛋壳工艺品是必然的结果,其动因就
【篇二: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心灵的意义、力量与支
撑】
《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心灵的意义、力量与支撑》
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仪式令人们有所依傍
仪式帮助我们处理生活中的窘境
仪式唤醒我们心中的美好情感
仪式是心灵的港湾和力量的源泉
作者简介————————————————————————————洛蕾利斯?辛格霍夫
在大学里主修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

最初从事社会和教育行业的
工作,随后在出版社做了多年的编辑,在拉文斯堡出版社曾主管健
康与家庭部门。

曾与家人在坦桑尼亚生活过一年半的时间,参与女性和儿童项目的
建设。

目前是一名职业作家,生活在匈牙利。

女性、儿童、家庭以及健康
是她写作的重点。

内容介绍————————————————————————————
仪式是什么?仪式也许就是:
??每天清晨闭目静思的那几分钟。

想象自己站在山头,俯瞰今天的
所有工作,一切都清晰可鉴,顿时充满斗志和力量。

??每天与您的伴侣一起刷牙的那个时刻。

一个眼神,几句言语,就
能增进彼此间的熟悉感和亲近感,化解之前的矛盾。

??每天下班后的半小时运动时间。

这个过程中,抛洒的不仅是汗水,还有工作压力和烦恼。

??每天晚上给孩子讲的两个故事。

不管故事的内容是什么,这段与
父母共处的时刻都让他们摆脱白天的杂乱,获得休憩和安稳,准备
进入甜美的梦乡。

??每天临睡前的一小段札记或思考。

今天要感谢什么呢?是与老朋
友相遇,还是可口的午饭?是与家人愉快的谈话,还是顺利的工作?仪式,关乎美好,感恩,意义,珍惜。

良好的习惯能使我们心灵安稳,处事泰然,能更好地面对生活提出
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呵护仪式。

借助这本小书,您将会重新发现
日常生活、恋人关系和家庭中仪式的魔力。

书中列举的例子将会指
引您,为生活添加令人幸福满意的亮色。

或许这些例子也能激发您
的灵感,开始追求和营造生活中适合您的仪式。

简要目录————————————————————————————
第1章日常生活的魔力时刻
瞬息万变的环境、紧张快速的工作、被高度浓缩的家庭生活??我们
总是越来越忙,越忙越乱,越乱越不心安。

其实,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充满爱意的眼睛,一顿丰盛的早餐、两个甜蜜的亲吻、一段小小的亲子阅读,都会变成点亮生活的
魔力时刻。

第2章心灵的稳固支撑
当萍水相逢的两个人因为爱走到一起,是婚礼见证了彼此的承诺和
亲朋的庆贺;当心爱的亲朋与世长辞,是肃穆的葬礼和哀悼仪式承
载着我们的伤痛和告别。

在从已知迈向未知的过渡阶段,仪式梳理我们的情绪,指引我们的
位置和方向。

第3章个人生活中的仪式
有人吃早餐的时候一定要读报纸,到办公室一定先喝上一杯咖啡;
有人永远是在餐馆的同一张桌子上吃午饭,回家的时候又总是走同
一条近路。

个人生活中的仪式是一种空间,我们可以在其中搜寻我们的思想、
回忆、渴求、愿望以及我们的想象。

第4章伴侣之间的仪式
有人在冰箱上贴封情书,赞扬伴侣做的美味菜肴;有人彼此依偎着
一起看电视,或者是每天晚上轻轻地问候一句“今天过得好吗”。

小小的约定和细节就能传递关切与亲昵,换个视角看生活,感觉就
会大不同。

学会让平淡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的朋友,婚姻就不会是
爱情的坟墓。

第5章家庭中的仪式
在节日的时候共进晚餐,在周日的时候一起郊游,在饭后一起散步,在每个月找个固定的时间一起大扫除??
正是这些活动,让我们与亲人连成了一个整体;正是这些活动,使
家庭成员暂时脱离了来自社会、工作以及学校的要求和困扰,找到
了一个休憩的角落和避风的港湾。

第6章孩子们的仪式
有了父母的亲昵和陪伴,孩子们才会克服对黑夜的恐惧,放松地进
入梦乡;有了幼儿园门口的亲吻和拥抱,孩子们才会松开紧攥着父
母的小手,勇敢地融入集体当中;有了庆祝生日的蛋糕和蜡烛,孩
子们便会开始考虑,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是什么。

生活中的仪式能帮助孩子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
健康。

第7章节日风俗的仪式
端午粽子的清香、中秋赏月的惬意、过年团圆的闹腾,再配上亲朋
好友的张张笑脸??节日风俗,既是来自各个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的
美好馈赠,也是每个家庭所独有的回忆储存器。

以节日的名义,我们得以摆脱平日的繁琐,迎接生活中不断涌现的
微小高潮和值得记忆的时刻。

第8章异国他乡的仪式
在尼泊尔,为什么人们会对着一个面团放声大哭?在北美,印第安
人挤在放有滚烫石头的小屋里,难道是为了蒸桑拿?在非洲,扎伊尔
人怎样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兄弟姐妹、父子之间、部落首领与民众之
间的纠纷事宜?
欢迎踏上颇具异域风情的仪式之旅。

第9章寻找专属于你的仪式
仪式能使我们心灵安稳,处事泰然,更好地面对生活提出的要求。

不过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于你。

倾听心灵的召唤,寻找生命的意义,愿这本小书能激发你的灵感,带你寻找和营造专属于你和你的
家庭的仪式。

前言
午休时的意大利浓咖啡,周末的全家出游,一页写满恋人絮语的纸条??要让生活更有滋味,其实人们无需付出太多的时间或金钱。

相反,我们只需有意识、不间断地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一些小小
的仪式,为生活增添几分魔力,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

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仪式令人们有所依傍。

仪式帮助我们处理生活
中的窘境,唤醒我们心中的美好情感,是心灵的港湾和力量的源泉。

仪式增强了人的自信,鼓励人们面对充满压力的环境。

任何一种恋爱关系和家庭生活都不乏小小的日常仪式。

借助仪式,
恋人们更有安全感,他们会更信赖对方,深感自己备受呵护和珍爱。

这与仪式的长短毫无关系。

无论是清晨的一个吻、一个小时的泡泡
浴还是周末的一顿丰盛早餐,效果都同样出色。

甚至恋人间的矛盾也常常带有一些不自觉的仪式意味。

下次有恋人
发生争执时,您可以稍微观察一番,谁先让步,谁先开始大嚷,谁
先开始哭泣。

还有一种典型的恋人争执仪式:床头吵架床尾和。

除了这些日常仪式,人们每年还会重复庆祝一些特殊的时刻:复活节、生日、婚礼和圣诞节等。

为了表达对这些高潮时刻的尊敬,人
们盛装出席,大快朵颐。

这些仪式也能赋予我们依傍和安全感。


果大家一同准备这些节日庆典,那么期待的欢乐则会更大,这样的
节日会变成人们一生铭记在心的快事。

“每当点起圣诞节的蜡烛时,
自制烤小饼干的香味、圣诞树的气味和母亲做的烤苹果的奇妙味道
就会浮上心头。

”一位朋友如此回忆在父母家度过的圣诞节。

仪式也有一些风险,有时人们对仪式的期望过高,结果会很失望;
有时人们又视其为烦冗的义务,参与的原因只是因为难以推脱或心
感内疚。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我建议您对仪式做一些谨慎的修改。

您可以与家庭成员商量一下,看看他们的意思。

大家一起来动动脑筋,如何为古老的仪式增添新鲜的内容。

举个例子,如果不愿意在
母亲节去喝一次百无聊赖的咖啡,你们或许可以组织一次郊游。

良好的习惯能使我们心灵安稳,处事泰然,能更好地面对生活提出
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呵护仪式。

借助这本小书,您将会重新发现
日常生活、恋人关系和家庭中仪式的魔力。

书中列举的例子将会指
引您,为生活添加令人幸福满意的亮色。

或许这些例子也能激发您
的灵感,开始追求和营造生活中适合您的仪式。

祝您愉快!
第1章日常生活的魔力时刻(1)
今天,您举行仪式了吗?起床的时候,用卫生间的时候,早餐的时候,工作的路上,或与爱人告别的时候?
仪式是日常生活中的魔力时刻,它们随处可见:家庭、学校、工作
单位,甚至政坛。

显而易见,仪式正在渐渐复兴,这是因为人有一
种对仪式的天然需求。

即便人们不再是教堂的一员,在子女出生、
受洗、婚礼或葬礼这些重大场合,人们依然会将极大的精力倾注在
这些教堂仪式中。

在一个家庭中,大家共进晚餐或共同玩耍都是一种仪式。

它表明:
我们属于一个整体,彼此关爱,相互支持。

亲密的女友们会专门留出一个晚上来闲谈,在这样的夜晚,我们会
觉得自己受人喜爱,有可以信赖的朋友。

每天傍晚,我们都会抱抱小猫,或带着小狗一同去散散步,这些活
动令我们心情平静,为紧张的日常生活添加了一座宁静的岛屿。

恋人或父母子女之间也有充满爱意的仪式,如清晨的亲吻,或傍晚
的温馨时刻,这些能令我们更坚强,更自信。

在今天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传统的交往形式和安逸感几乎流失殆尽,因此人们渴望自己的生活能获得一种结构,一些温暖的特别之处。

仪式能令我们在自由和秩序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更有意识地去感觉、珍惜生活中的特殊时刻。

我们的祖先就已领悟了这一点,他们通过
仪式在自然能量和四季更迭间建起了联系。

仪式的特点尤其体现在
生活的转折点和危机时期:出生、成年礼、参加工作、建立稳定的
恋爱关系或亲人的逝世。

在对仪式意义的重新发现中,我们获得了导向,生活也变得充满灵
感和生气。

不仅是节日庆典或重大过渡性质的仪式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中的小型仪式也不可或缺,它为我们赋予了静谧的一刻,为我
们灌输能量和灵性。

然而仪式必须要为个人风格留出空间,这样一来,履行仪式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意义。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应在生活中重新引入仪式,让其成为一种有意识
的习惯。

因为它能为生活赋予一套结构,缓解每日的压力,调和与
爱人的关系,丰富人们的家庭生活,例如人们可以每天下班后喝一
杯清茶,或每天清晨赶在全家人不同的上学或工作时间前一同吃顿
早餐。

如果说从前每周日的教堂礼拜是一种惯例,那么在今天的社会,每天清晨在大自然中的慢跑或散步也是一种有益的仪式。

第1章日常生活的魔力时刻(2)
仪式与节日都是一种不断重复的行为程式,它们铭刻了我们的社会——无论社会本身是否意识到了生活的仪式化。

20世纪60年代末
70年代初,人们曾对生活的仪式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批判。

人们的怀
疑情绪主要出于政治和宗教对仪式的滥用,人们谴责政治与宗教对
人的摆布及其建立的等级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