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卷带答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图漫画中,罗斯福和丘吉尔手中各拿着一根魔术棒,在庆祝一个1942年诞生的被称为“联合”的新生儿。
这个“新生儿”是
A.《凡尔赛条约》
B.《波茨坦公告》
C.《开罗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2.国际会议,主要是指数国以上的代表为解决互相关心的国际问题、协调彼此利益,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寻求或采取共同行动(如通过决议、达成协议、签订条约等)而举行的多边集会。
如下国际会议中,为协调军事行动争取战争胜利而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雅尔塔会议D.万隆会议
3.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往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也接受和保护了不少犹太人。
当时犹太人主要受害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B.日本法西斯
C.意大利法西斯D.德国法西斯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增多”“达到最大规模”这些关键词直接有关的事件是A.凡尔登战役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
5.20世纪30年代关国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
一件事情的发生,促成了类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政策的终结。
这件事情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B.德国闪击波兰
C.日本偷袭珍珠港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6.11月27日,德军突击部队推进到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的地方,指挥官从望远镜里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顶端的红星。
然而,苏军英勇抗击,迫使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
相关战役
A.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B.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D.迫使德国签署投降书
7.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8.下表是某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的整理。
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
响,错误的表述是
事件英法被迫对德宣
战
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
时间1939年9月1941年12月1942年7月~ 1943
年2月
1945年2月
影响二战全面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
扩大
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二战结束
选项A B C D
A.A B.B C.C D.D
9.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雅尔塔会议C.慕尼黑会议D.开罗会议
10.如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
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11.下图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袭击的珍珠港所在区域是()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12.“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该观点主要说明“新政
A.极大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D.形成了美国的中央集权
13.1975年生产计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
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
该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的时代B.社会保制度的建立
C.经济全球化的开启D.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14.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
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
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
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
15.有人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
下列行动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
A.慕尼黑会议
B.雅尔塔国际会议的召开
C.诺曼底登陆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6.1933年开始,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
新政的实质是()
A.美国成功渡过经济危机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调整
D.工业经济的国有化
17.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通过政府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作,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以下做法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修建田纳西河水利工程B.政府稳定农产品价格
C.政府帮助银行恢复信用D.通过了《社会保险法》
18.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A.兴建公共工程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D.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19.1933年,德国先后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德国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制;
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德国这一系列举动
A.得到了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支持B.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否定
C.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0.随着“二战”的进一步扩大,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
A.开罗会议的召开B.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C.同盟国家宣言的签署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1.《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超市的弃货堆里寻剩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农业产量
②兴办公共工程
③进行社会救济
④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
22.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新政”救治美国经济。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A.延续了自由放任政策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3.1929—1933年,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根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农场主倾倒“过剩”的牛奶田纳西水坝工程
A.倾倒“过剩”的牛奶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吃不尽、用不完
B.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影响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水平
C.这场经济危机促使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D.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从危机中走出来,田纳西水利工程是新政的典范
24.2019年是二战全面爆发80周年,张华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进行了整理。
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正确的表述是
事件德国进攻苏联《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斯大林格勒战役攻占柏林
时间1941年6月1942年1月1942年7月—1943年2月1945年5月影响二战全面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战的重要转折点二战结束
选项A B C D
A.A B.B C.C D.D
25.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1942年”、““联合”的新生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新生儿”是《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美、苏、中、英等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为协调军事行动争取战争胜利而召开的国际会议”和所学知识,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经发生根本转变。
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雅尔塔会议对于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二战胜利进程等起了重要作用,故C符合题意;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是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帝国主义列强召开的国际会议,故AB不符合题意;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
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开始统治德国,它执行迫害犹太人的政策,犹太人逃往其它国家,故D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故A 不符合题意;日本法西斯发动了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兴起,故B不符合题意;意大利法西斯主要在地中海区域扩张,试图建立新罗马帝国,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增多”“达到最大规模”这些关键词直接有关的事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达到最大,B符合题意;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A排除;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与“达到最大规模”不符,C排除;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排除。
故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突然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使美国摆脱独立主义的影响,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故C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爆发是日本侵略中国,故A不符合题意;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故B不符合题意;《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苏联军民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
利,迫使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德国突袭苏联,标志着苏德战争的爆发,排除;C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排除;D项迫使德国签署投降书的战役是攻克柏林,排除。
故选B。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32年”,再结合“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可以知道,这主要反映了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各国为了转稼危机而加紧了对世界的争夺,帝国主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些国家在危机的打击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故选B。
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二战欧洲战场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所以D符合题意,AB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故B符合题意;二战前的华盛顿会议是为调节美日矛盾,二战中的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A排除;慕尼黑会议主要是决定捷克的命运,C排除;开罗会议着重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D 排除。
故选B。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图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其中①“1941年12月、美国对日宣战”可知,这是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军队出动大批飞机,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
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随后,中英等国家也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其中②“德军进攻苏联失败、二战发生重要转折”可知,这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
进攻斯大林格勒。
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从此,苏军开始了全线反攻。
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极大地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所以①②分别是指日军偷袭珍珠港和斯大林格勒战役,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袭击的珍珠港有关知识的识记。
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甲区域、丙区域是印度洋区域,乙区域是太平洋区域,丁区域是大西洋区域。
故选B。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得到了部分民众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所以说是“是政治上的成功”,C符合题意;极大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都是经济方面的,AB排除;形成了美国的中央集权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
故选择C。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合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1945年底,美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windows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一套操作系统,它问世于上世纪80年代,起初仅仅是Microsoft-DOS模拟环境,后续的系统版本由于微软不断的更新升级,不但易用,也慢慢的成为家家户户人们最喜爱的操作系统。
题干“1975年生产计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
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反映了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社会保制度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开启,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其中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最高,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
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
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属于原始资料,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带有个人主观观点,没有D项可信度高,电影和小说属于文艺作品。
不是第一手资料。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有人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战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动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际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
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6.C
解析: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他宣布实行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使得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通过政府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作,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做法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修建田纳西河水利工程。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
这些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有利于农业生产,在客观上刺激了消费需求,公共工程兴建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的田纳西河水利工程。
它吸引了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宣布实行新政,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取得
显著成效。
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干预经济的具体表现,排除;C选项与加强对经济的监管相矛盾,排除;D选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排除。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经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确立了一战后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材料中的德国的举动严重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即破坏了凡尔赛体系。
B项符合题意;题干不能体现“得到了其他法西斯国家的支持”,排除A项;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排除C项;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排除D项;故选择B。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反抗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故选D。
2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通过阅读题意可知经济大危机导致人民生活陷入极端的贫困,为了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罗斯福总统着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和社会救济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所以②③是罗斯福解决人民生活问题的措施,①④不符合对人民救济采取的措施。
故选B。
点睛:关于罗斯福新政,需要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原因、目的、采取的各种措施、特点、作用等知识,属于考试的高频考点。
2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
障制度。
”可知,罗斯福新政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指导,反映出罗斯福新政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缓和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B不符合题意;美国是属于资本主义经济,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从危机中走出来,田纳西水利工程是新政的典范。
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
这些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有利于农业生产,在客观上刺激了消费需求,公共工程兴建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D符合题意;ABC说法都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是把握的重点。
2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人民英勇抗击,1943年2月大败德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项符合题意;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击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排除A项;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标志着二战规模的扩大。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排除B项;1945年5月,苏军攻占柏林,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排除D项。
故选择C。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强军费开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的内容,抓住时间是1937年,抓住数字之间的差距,结合此时
期的史实解答问题,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强军费开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