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关考研重点总结
2014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
外交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初试试题
政治学原理625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社群主义
2、罗伯特达尔
3、联邦主义
4、政党适应性
5、违宪审查
6、社会资本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新制度主义的各个流派
2、简述韦伯的官僚制
3、简述传媒的政治功能
4、简述政治革命的条件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中国实践,试论经济—社会体制变革的政治意义
2、结合具体国家的案例,试论形式民主、实质民主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14年人大国关综合试题(精准版)
一、简述
1、霍布斯自然状态理论及其国际关系含义(似乎考过,可是没重视真题,还好不难)
2、主流国关理论对相对获益和绝对获益的看法(似乎也考过了,崩溃啊)
3、马克思关于国际体系的观点(猜到了要考,没记住啊,编吧)
4、互惠战略对国际合作的意义
5、十六世纪哈布斯堡王朝扩张历程及其影响(耍流氓啊,严重超出通行现代国关的范围,果断放弃)
6、1911年摩洛哥危机及其影响(欲哭无泪啊,不过意料之中,果断放弃)
7、“日台条约”内容及其影响(这个似乎外交史中没有重点讲啊,继续编)
8、80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彻底崩溃,就是去年的题啊)
二、论述
1、用国关理论分析防止核扩散机制对国家安全合作的影响。
2、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构成及特点。
3、中国周边环境的特点。
2014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公共政策考研笔记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考研笔记公共政策部分第一讲 总论(前三章)一、公共政策本书总体要求A .前四章为___________,后四章为___________二、讲述第一章内容第一章 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真题回顾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① 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② 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③ 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① 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② 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③ 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④ 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⑤ 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A . 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B . 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C . 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D . 公共问题:了解(E . ★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 ① 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② 合理性: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类综合》&《政治学原理》考研复习提分技巧
二、论述题(三选二,2*25=50)1、结合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演变,简述二战后西方国家政治学者对国家实力构成要素的理解的发展变化,并说明其现实意义。
答:首先回答现在国家实力的涵义。
接下来论述西方国际政治学者,如摩根索对国家实力构成要素的认识。
九要素说。
重点是国家实力构成要素重要性的变化,如军事实力与经济实力相对重要性的变化如基欧汉等人对经济因素的关注现实意义:相互依存的影响,高级政治与低级政治。
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对我们的参考意义。
2、“十四点计划”的背景、内容及实质。
答:背景:内容:公海自由民族自决等。
参见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十四点”表面上标榜“民族自决”,反对“秘密外交”,倡导建立“公正而持久的和平”,实际上是美国企图利用战争中增长的实力,削弱竞争对手英、法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也反映其敌视苏联、反对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立场。
威尔逊为了反对英、法、俄撇开美国秘密分割世界,提出反对秘密外交;为了取代英国的海上霸权,主张海上自由;为了确立美国的商业霸权,要求废除经济壁垒;在欢迎俄国进入“自由”国家社会的招牌下,反对苏维埃政权,在注解中明确表示要承认并援助若干临时政府,与苏俄政府对抗;以同等重视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要求来否认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独立,以“自治”为名反对前奥斯曼帝国内的阿拉伯民族的独立;为了使美国成为世界盟主,建议创立国际联合机构。
1919年的巴黎和会(1919)上,英、法操纵会议进程,猛烈反对美国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纲领。
所议定的和约条款大多不符合“十四点”的初衷,新创立的国际联盟也成为推行英、法两国政策的工具。
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
这标志着“十四点”的失败。
3、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所以正义的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必然是不幸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正义的人又聪明又好,不义的人又笨又坏”,所以正义的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可以是幸福的。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政治学原理》考研笔记
政党兼容性政党04年名词解释使命政党和掮客政党05年名词解释寡头政治铁律05年名词解释利益表达06年名词解释政党适应性06年名词解释政党团结性12年名词解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03年简答多党制的特点是什么04年简答简述美国和英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06年简答试述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党政关系06年论述试用政党理论分析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02年论述第八章社会力量压力集团0306年名词解释利益表达09年名词解释非正规性利益集团09年名词解释政党与利益集团的区别是什么04年05年简答利益集团的基本功能是什么?07年简答简述媒体在政治过程中的运用08年简答简述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基本活动方式00年论述结合对外政策的国内政治过程,说明利益集团的作用06年论述运用议程设置理论,结合案例说明中国政治决策过程的变化10年论述第九章政治人交易型政治家09年名词解释技术专家型政治家08年名词解释简述政治家与官僚的关系04年简答题公民与群众的关系11年简答第十章政治统治克里斯马权威00年名词解释法理型统治02年名词解释多元主义03年名词解释寡头政治铁律09、11年名词解释莫斯卡10年名词解释熊彼特11年名词解释简述政治统治的合法化00年简答简述精英统治论03年简答政治统治合法性有哪些基本获得方式?07年简答试析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理论01年论述第十一章治理多中心治理12年名词解释共和主义11年名词解释简述治理概念04年简答简述治理理论的基本涵义06年简答简述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06年简答结合中国或他国的政治实践,说明多中心治理与国家主导型治理的关系10年论述第十二章政治参与政治沟通00年名词解释政治冷漠00、10年名词解释政治参与01年名词解释简述政治参与和经济发展的关系07年简答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哪些12年简答用政治参与理论分析我国的“群体性”现象08年论述第十三章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09年名词解释亨廷顿10年名词解释德国现代化道路的要素和特征09年简答简述政治发展中的民粹主义的原因08年简答运用政治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政治腐败问题01年论述政治发展理论评述03年论述试述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04年论述结合政治发展理论分析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05年论述第十四章政治民主精英民主理论05年名词解释协商民主08年名词解释托克维尔11年名词解释简述多元民主主义的基本含义06年简答简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征06年简答民主巩固的基本特征或措施11年简答试述民主与自由的关系04年论述试述代议制民主的优缺点07年论述民主与法治的关系09年论述从比较政治的经验论述民主与民粹主义政治的关系11年论述第十五章人权人权02年名词解释公民权利08年名词解释简述人权的基本内容03年简答简述人权的民族权利内容04年简答简述国际政治中关于人权争论的主要问题06年简答发展权利与民族权利的关系12年简答运用政治学原理,试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式07论述以上是我对近年来政治学原理考试内容的整理,可以发现政治体系这一篇内容是考试重点,其中国家、政府两章又是重中之重,考生应该予以绝对重视。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类综合》&《政治学原理》考研经典真题题库
第三节英布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英布战争:A、原因:以罗得斯为首的英国垄断集团企图完全控制德兰士瓦德金矿开采,但这个掠夺计划遭到当地布尔人政府德反对。
B、时间:1899—1902年。
C、双方签订《费雷尼欣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英国确立了在南非的最高统治权;两个布尔共和国丧失了独立,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和约保证了布尔上层分子的经济权力和政治地位。
第四节义和团运动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干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A、评价:义和团运动虽然带有盲目的排外性质,但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它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地阴谋。
B、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C、辛丑条约:①、勒索巨额赔款。
规定赔款四亿五千万两,连同利息为九亿八千万两。
并指定关税,盐税地收入作为赔款之用。
②、加强军事控制。
第一,帝国主义地军队可以自由地派遣到北京来;第二,自大沽口至北京之间的炮台,一律拆毁。
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地军队可以在京津,津榆两铁路上驻兵。
这就在取得军舰停泊权后,又取得了陆军驻扎权。
③、禁止反帝斗争。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刑。
地方官如不弹压,“立即革职,永不叙用”。
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第五节英日同盟和日俄战争1、英日同盟:1902年,签订的《英日同盟条约》共有六条,其主要内容为:A、针对俄国的扩张,双方强调承认中国和朝鲜的“独立”,并使该两国的任何一国“完全不受侵略”。
鉴于条约双方的利益,倘双方的利益因别国的侵略行为或中国,朝鲜内部骚乱造成损失时,任何一方为了保护这种利益均可采取必要的措施B、英国和日本如有一方同其他国家发生战争时,另一方则严守中立。
如果同盟国一方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交战时,缔约国另一方则应协助同盟国作战,媾和时亦须和同盟国一道协商。
英日同盟纯属针对俄国的军事攻守同盟。
2、日俄战争:1904—1905年,俄败绩,签订朴资茅斯和约:日本并吞朝鲜,并把旅顺,关东省,库页岛以及中东铁路的支线由旅顺岛长春间的一段转让给日本。
2014年人大国关院、北外国关院考研复习指导,复习经验分享
国际关系理论精要清华大学国际问研究所·孙雪峰三、自由主义(Liberalism)国际合作(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为实现一定的利益目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政策和行动上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行为及其结果。
合作并不是国家间关系的和谐状态(没有利益冲突),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是利益冲突和利益趋同并存,虽然国家之间有着利益冲突,但调整各自政策之后,相互的实际或预期效用相吻合,从而克服利益冲突,达到实现共同利益的结果。
相对/绝对收益(relative/absolute gains)当国家之间进行合作已获取某些利益是,他们关注的是利益如何分配。
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更注重相对利益,即计算自己所得是否多于别人所获,而新自由主义者则认为国家更强调绝对利益,即考虑在合作中自己是否有所收益,不顾及自己的收益比他国是多还是少。
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指的是一个体系中的行为体或者事件相互影响的情势,其中必然涉及成本和收益。
完全均等或纯粹依赖都较为罕见,不对称相互依赖是最常见的情形。
不对称相互依赖就是“相互的但有不平等的依附关系”。
依赖性较少的行为体经常可能把相依赖关系作为在某一问题上进行讨价还价的筹码或者影响其他问题,这就是相互依赖关系中政治讨价还价过程的核心所在。
相互依存的成本:短期的敏感性和长期的脆弱性。
(1)敏感性(sensitivity)指依赖效应的强度和速度,即体系的一个部分得变化在多长时间里引起另一部分发生变化。
(2)脆弱性(vulnerity)是指改变相互依存体系结构得相对成本,即逃离体系或改变游戏规则的成本。
相互依存的收益:(1)零和:你的所失即是我的所得,反之亦然;(2)正和:大家都获益;负和:大家都受损。
复合相互依存(complexity interdependence)是国际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其基本特征是:(1)各个社会之间存在多渠道联系,包括政府精英之间的非正式联系或对外部门的正式联系;非政府精英之间的非正式联系;跨国组织的联系。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类综合》&《政治学原理》考研资料笔记
第三节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国际斗争:1、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A、背景:①、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充足的原料供应和广大的国内市场,因而要求废除黑人奴隶制度;②、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都想控制联邦政府的统治权,对于西部土地建州问题,前者要求成立自由州,后者要求建立蓄奴州;③、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为了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防止外国产品竞争,反动自由贸易,主张保护关税;南部种植园奴隶主为了棉花,烟草等农产品输往英法,并从欧洲输入廉价的工业产品,主张自由贸易,要求降低关税。
B、实质:北部的雇佣劳动制与南部的黑人奴隶制不可调和的产物。
2、欧洲国家对美国南北战争的态度:A、西班牙重新占领多米尼加黑人共和国,造成圣多明各事件B、南北战争期间美国的外交政策主要是对英法,其次是对西班牙和俄国,1863年联邦军队在维克斯保和葛底斯堡的大捷已使战争发生了根本转折,英国的干涉就完全不可能了。
C、西班牙和法英三国军队相继对墨西哥进行武装干涉;C、俄国处于自身利益考虑,支持北方。
南北战争后美国的对外政策:A、蝉联国务卿的西华德是扩张主义分子,照会法国,要求它定出从墨西哥撤军的期限,并陈兵于墨西哥边境B、美国向太平洋彼岸侵略扩张的矛头首先指向朝鲜,遭失败C、侵略魔爪伸向台湾,同时占领了太平洋的中途岛D、西华德购买阿拉斯加,曾被嘲讽为:西华德的浪费。
第四节意大利的统一1、法意接近和对奥战争(1859—1860):A、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撒丁与英法一起参加了反俄同盟,1858年拿破仑三世和加富尔秘密会谈,双方缔结非正式协定。
B、法俄缔结协定,亚立山大二世答应拿破仑三世,一旦法国和撒丁王国对奥作战,俄军将开到奥地利边境,并保证不阻碍撒丁王国德领土扩张。
2、意大利实现民族统一:A、1861年,在都灵举行德第一届全意大利议会宣布撒丁连同并入它德领土为意大利王国,这样人民群众德果实就被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联盟德君主政体所篡夺了。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管理学考研大纲解析及考研重点笔记
1 / 20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育明教育官方网址: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笔记说明:本资料由北京育明教育考研辅导中心汇编!目 录第Ⅰ篇 导论 (2)第一章 管理者与管理 (2)第二章 管理的演进 (4)第Ⅱ篇 定义管理者的领域 (7)第三章 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 (7)第四章 组织工作 (9)第五章 人员配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领导工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Ⅲ篇 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计划的基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 战略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 计划的工具和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Ⅳ篇 组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人民大学14年汉语国际教育考研重难点分析、侧重点展示-语言学纲要
现在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趋于白热化时期,竞争异常激烈。
所以,很多非名校的学生总是处于惆怅复杂的心态之下,阻挡了前进的步伐。
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心态是考研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同学们在考研路上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想起育明,育明每年培养出众多全国高校汉硕的研究生,其中包括不少初试复试状元。
考研选择了育明就选择正确的团队伴你一起备战:一个人不可能完成的事业,多人齐心协力众志成城铸造成功。
育明教育倾心为全国汉硕考生打造价值2500元的精品视频课程,包括汉硕考研两门专业课内容深度讲解,涵盖了全部考点。
同时育明教育随视频赠送相应考研资料(状元笔记、历年真题及解析)。
整套汉硕秘籍适用于全国非名校,本专业成绩一般,跨专业基础薄弱,但都梦想着专业课考出高分的学子们。
2014年汉语国际教育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状元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汉语国际教育考研高分笔记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的练习题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名词解释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基本词汇里的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多义词——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如“跑”就具有“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逃走”、〈方〉“走”、“为某种事务而奔走”、“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液体因挥发而损耗”等六项互相有联系但又各不相同的意义,是多义词。
反义词——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
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
具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对或相反就可以了。
施事——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焦点——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
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类综合》&《政治学原理》考研状元笔记-考点总结
1、奥地利继承战争(1740—1748):1740年查理六世死。
普鲁士,法国,巴划利亚,西班牙,撒丁等国,根据种种理由,拒绝承认查理六世的长女玛丽亚。
特利萨的合法继承权,起而要求哈不斯堡王室的土地。
普鲁士要求她用富饶的工业区西里西亚,换取此种承认,遭到拒绝。
于是,普鲁士首先发难,占领奥地利的西里西亚,因而引起奥地利继承战争。
1748年,战争后缔结了《亚琛条约》。
2、七年战争时间 1756年8月—1763年2月10日“外交大改组”奥地利想要收复西里西亚,加强与俄英的关系。
此时英国在海外已经和法国就殖民地争夺处于战争状态。
英国为防止英王属地遭法国进攻,与普鲁士缔结条约,引起法国不满。
欧洲大国的敌对关系发生变化:敌对的法国和奥地利转为盟国,与法国有结盟关系的普鲁士转而与法国为敌,与英国结盟。
这就是历史上的外交大改组。
原因:奥地利战争后的《亚琛条约》不仅没能解决英法间和普奥间的旧有矛盾,而且还平添了许多新矛盾。
于是英普集团和法奥俄瑞(典)集团双方发生了这次混战,史称“七年战争”。
战争的实质:一是普奥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二是英法争夺殖民地与海上霸权。
俄国参战是想将其势力扩展到中欧,所以其立场并不一致,由助奥转而助普。
全局性的战争在欧洲大陆打,局部性战争在海外,英法之间打。
战争历时七年,最后以《巴黎和约》和《胡贝尔图斯堡和约》的签订而告终。
这次战争在欧洲没有引起疆界的变化,但对列强的地位和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奥地利地位削弱,普鲁士地位上升,两国的仇恨和争霸更加激烈,奥地利承认西里西亚为普鲁士所有。
(2)战争为俄国进一步向欧洲扩张创造了条件,在东北欧的未来事务中,俄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最终确立了海上霸权;(4)国际政治的中心从西欧开始转向东欧。
战争对欧洲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
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法国丧失了大量的海外属地,英国扩张了自己的海上霸权,七年战争是普鲁士未来称霸德意志的第一步,是俄国起重要作用的开端,奥地利的作用下降。
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类综合》&《政治学原理》考研出题老师分析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殖民地理论。
1、马恩的民族殖民地理论马恩阐述了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地区发展的双重作用。
首先,殖民主义带了深重灾难。
①严重破坏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生产力发展②破坏了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摧毁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却没有建立起新的生产方式③严重阻碍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使其发展畸形,长期的小计影响其次,殖民主义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①经济上破坏了原有的经济基础,为新的生产方式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②政治上,殖民主义以武力实现了一些国家的政治统一,组建了土著军队,为殖民地后来的解放准备了条件。
③思想意识上,殖民地开始出现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接触了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先进思想,为日后管理国家奠定基础。
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2、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①将民族区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造成这种区分的根源是帝国主义。
列宁还进一步区分了两大民族,即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有区别,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有分化,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工人阶级实际地位有区别。
这使民族问题扩大为世界性的殖民问题,使无产阶级革命与被压迫民族的额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使民族殖民地为题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
②殖民地对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殖民制度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意义。
首先,殖民地半殖民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廉价原料产地的作用更加重要。
其次,是帝国主义国家输出资本,获取垄断利润的最有利场所。
再次,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国家商品销售市场的作用更加重要。
最后,是帝国主义国家转嫁国内危机的重要场所。
③民族自决原则。
列宁认为压迫民主的无产阶级只有承认弱小民族的自觉全才能获得自身解放。
民族自决原则就是承认一切民族都有分离权。
①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战争、。
列宁指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方面的民族战争不可避免,殖民地方队帝国主义的民族战争必然是其民族解放政治的继续。
四、马列的国际政治经济理论。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政治学原理》考研资料
第二章政治权力1、政治权力的基本含义2、政治权力的主要类型根据政治权力运动方式对权力加以分类。
①强制性权力(06年名词解释)②功利性权力(01年名词解释)③操纵性权力(07、12年名词解释)④人格型权力3.权力、权威与合法性及其相互关联性;如何实现合法性权力?(合法性概念,03 06年名词解释04年简答)简述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06年简答题)第三章政治文化1、政治文化的含义(03年名词解释)2、政治文化的内容。
认知性成分、情感性成分、评价性成分(政治评价,09年名词解释)3、政治文化的类型按社会的基本政治结构划分:统治政治文化、大众政治文化以社会成员对社会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治权威以及自己在政治体系的决策、实施中的额作用等层面上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取向为标准: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参与型文化(09年名词解释;阿尔蒙德,12年名词解释)4、社会资本(简述社会资本与集体行动的关系,07年简答;社会资本的内涵、特征与要素,12年简答)5、政治文化的功能第四章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含义(03年名词解释)2、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3、基本类型: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09年简答)、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08年名词解释)、民族主义(11年名词解释)4、基本功能。
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经济功能,05年简答;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02年论述;结合国内政治或国际政治,说明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07年论述)第五章政治社会化1、政治社会化的涵义2、政治社会化的特点3、简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4、政治社会化功能第三编政治体系(重中之重,结合辅助资料,唐晓那本书说得更全)第六章国家1、几种国家理论:国家神权说、国家社会共同体说、社会契约说、国家统治说(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03年简答)2、国家与社会的关系3、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民族国家,07、10年名词解释;关系,05年简答)4、民族国家建构的5个危机5、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国家(论述题的材料)6、国家的本质、目的。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类综合》&《政治学原理》考研内部题库
三、《政治学原理》近三年真题解析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04年名词解释非零和博弈06年名词解释古典主义政治学06年名词解释政治系统理论08年名词解释旧制度主义10年名词解释集体行动理论12年名词解释历史制度主义的特征09年简答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特09年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08年简答运用政治系统理论,结合案例,分析中国政策制定过程12年论述从当代中国的发展经历看,论述科学技术与政治变迁的关系11年论述第二章政治权力功利性权力01年名词解释强制性权力06年名词解释操纵性权利07、12年名词解释囚徒困境10年名词解释权力与权利的关系05年简答简述强制性权力与功利性权力的区别05年简答简述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06年简答简述政治博弈的规则08年简答权力,权利,权威的关系11年简答合法性概念03 06年名词解释04年简答运用政治权力的基本类型理论,说明当前美国的伊拉克政策06年论述第三章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概念03年名词解释政治评价09年名词解释参与性公民文化09年名词解释阿尔蒙德12年名词解释简述社会资本与集体行动的关系07年简答社会资本的内涵、特征与要素12年简答第四章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概念03年名词解释社群主义08年名词解释民族主义11年名词解释简述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05年简答民主社会主义的内容09年简答论述意识形态变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02年论述结合国内政治或国际政治,说明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07年论述第五章国家政治体系02年名词解释国家元首0206年名词解释国家能力0206年名词解释01年简答题政治制度03年名词解释议会委员会制度05年名词解释威权主义国家06年名词解释共和制07年名词解释司法独立07年名词解释议会主权07年名词解释民族国家07、10年名词解释联邦主义09年名词解释混合政体10年名词解释人权宣言10年名词解释议会君主制12年名词解释绝对君主制11年名词解释工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11年名词解释简述威权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01年简答马克思主义国家观03年简答简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05年简答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的关系10年简答英国主权思想与法国主权思想的异同10年简答韦伯和马克思关于阶级概念的区别11年简答如何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00年论述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国家职能与社会公正的关系05年论述运用国家目的理论解读中国新领导的政府行为特征06年论述结合相关国家的政治发展,试析“俘获型国家”成因及危害性12年论述第六章政府内阁制的行政机关01年名词解释内阁制08年名词解释议行合一04年名词解释06年简答归口管理制度08年名词解释05年简答民主集中制11年名词解释简述制衡原则00年简答官僚制含义及作用分析02年简答韦伯的官僚制理论03年简答试析国家与政府概念的关系04年简答比较洛克、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04年简答公共选择(布坎南)05年简答共和制要素与意义05年简答三权分立学说05年简答简述福利经济学派政府职权理论06年简答内阁制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07年简答权力分立理论的思想来源与依据10年简答多党制(含两党制)与一党制起源的制度背景10年简答官僚自主性的涵义和成因12年简答论述西方国家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样式03年论述论述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党政关系06年论述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政治意义09年论述试论新世纪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制度创新08年论述第七章政党兼容性政党04年名词解释使命政党和掮客政党05年名词解释寡头政治铁律05年名词解释利益表达06年名词解释政党适应性06年名词解释政党团结性12年名词解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03年简答多党制的特点是什么04年简答简述美国和英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06年简答试述当代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党政关系06年论述试用政党理论分析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理论02年论述。
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类综合》&《政治学原理》考研出题老师推荐题库
三、国家利益的特性二重性国家利益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既有其客观实在性,又有其主观随意性,既是民族的和全民的,又具有阶级性。
1、国际利益的抽象性和具体性①国家利益的抽象性国家利益不是单个阶级和社会就按的利益,也不是这些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国家民族各个阶级、阶层、集团利益的综合,是各种利益中的共同利益,是这些共同利益的抽象。
国家利益是民族国家内部各种有利与生存和发挥在那的要素的综合或抽象。
②国家利益的具体性国家利益在一国对外目标、对外政策、对外行为中体现出来。
而这些是可以具体直接感受到存在的。
具体性体现在:第一,从具体利益中抽象而来,其基础是具体的,第二,抽象而出的共同利益反映了各种具体利益的要求,因而也具备了一定的具体性。
第三,内容是具体的,无论是政治、经济、安全还是文化利益都有具体的物质表现形式第四,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
第五,国家利益的实现形式也是具体的。
要通过国家的具体行为和具体的对外政策以及特定的对外目标的达成来实现。
2、国家利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①国家利益的客观性国家利益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性是由构成国家利益内容的客观存在所决定的,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政策基本出发点,国家对外行为的原动力和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目标等。
②国家利益的主观性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国家利益判断的主观性。
判断有四个依据,国际环境,自身实力、科技水平和认识水平。
认识水平是主观的,有赖于人们的认识。
第二,表现形式的主观性。
国家利益是通过国家的对外目标,对外政策和行为表现出来,而这些受一国的决策者基于对国家利益的认识而进行的,决策者本人的思想作风…都有主观烙印,所以国家利益的反映形式具有主观性第三,国家利益实现上的主观性。
国家利益的实现首先涉及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和判断,其次是对手段的认定和判断,再次是具体地制定和实施实现其国家利益的对外政策。
第四,国家利益解释上的主观性。
当政者对国家利益的解释并不一定与事实相符。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类综合》&《政治学原理》考研复习全规划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一编近代国际关系(十七世纪中叶—--一八七一年)第一章 17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第一节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三十年战争前的欧洲形势①法国经济得到发展,发展海外贸易,为对付西班牙的反法政策,法国和新教国家英、荷以及德国新教诸侯结成反哈布斯堡同盟②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海上力量受到削弱,尼德兰等省份的独立,使其在政治经济上受到打击③英国资本主义相当发达,积极干预欧洲大陆政治。
三十年战争期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④荷兰站在法国一遍,反对天主教同盟国家;瑞典与德国北部诸侯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也站在法国一边;俄国忙于对波兰的战争,无意干预三十年战争。
时间:1618年—1648年导火线:哈布斯王室压迫捷克新教徒,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激起了捷克人民起义。
参战对象:一方以法国为首,包括瑞典,丹麦,以及在宗教改革中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实力的德意志诸侯。
另一方则以神圣罗马皇帝为首,包括了奥地利,西班牙以及在宗教改革中失去了疆土与削弱了实力的德意志诸侯。
矛盾对象:天主教徒与新教徒,捷克人和日耳曼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德意志诸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A内容:①、欧洲大陆的疆界变更法国,瑞典和德意志的新教诸侯得到了大片领土。
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并肯定了它早先取得的三个主教区---梅斯,土耳其和凡尔登归它所有。
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沿岸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
②、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各诸侯有独立的外交权,从政治上分裂了帝国。
③、瑞士和荷兰的独立获得缔约国的承认。
④、卡尔文教派可享受与路德教派同样的权利;在帝国法庭中,天主教和新教的法官各占的人数相等。
法国获得了大量领土,为后来称霸欧洲打下了基础,瑞典成为北欧强国,德意志经济受到重创,政治上被分裂。
B和会与和约为近代国际法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①、会议本身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②、和约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的主权,承认了荷兰,瑞士为独立国,在实践上肯定了格老秀斯所提出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是国际关系中应该遵守的准则;③条约规定,缔约国不得破坏和约的条款,创立了对违约国家可施与集体制裁的案例;④、和约承认,新旧两教享有同等的权利,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下的世界主权论,使国际法脱离神权的束缚;⑤、和约缔结后,各国逐渐建立了常驻使节,这有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邦交。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类综合》&《政治学原理》考研三十六计
二、答题思路及技巧答题思路①对于简述题首先要回答出题目中相关概念的内容,然后再回答题目所问问题。
例如2012年试题“20 世纪上半期地缘政治研究当中的陆权理论的发展演变及核心观点”要先回答什么是陆权理论,20世纪上半期地缘政治研究中的陆权理论有何内容,发展变化具体情况,核心观点。
等②对于论述题要遵循,找出题目中的最基本概念→涵盖基本概念的分析→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确定答题框架→结合具体知识作答的顺序来回答论述题。
具体的答题技巧我们在分析相关真题时会提到。
三、《国际类综合》近三年真题解析2012年《国际类综合》真题一、简述题1、简述罗伯特•基欧汉关于国际制度内涵的基本解释。
答:罗伯特•基欧汉认为,国际制度的是国际制度包括的三方面内容。
国际制度的作用。
2、简述列宁关于金融资本和垄断资本国际政治经济含义的主要观点答:回答列宁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观点即可。
3、简述建构主义的国家利益观答:结合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国家利益是在国际社会中建构的,国际社会的规范、政治文化、共有观念对国家利益产生重要影响。
4、简述20 世纪上半期地缘政治研究当中的陆权理论的发展演变及核心观点。
答:对什么是陆权理论简要回答。
20世纪上半期陆权理论有哪些内容---从麦金德到斯拜克曼二者观点的内容发展---斯拜克曼的理论建立在麦金德之上各自的核心观点,各自的三段论。
5、简述俄国在1848 年革命中的作用答:简要回答这场革命的基本形势,各国的基本情况。
最后指出,俄国在其中起到了欧洲宪兵的作用6、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及影响答: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于国际货币安排对于IMF的安排影响:美国的经济和金融霸权,可以从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的角度入手。
7、简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答:回答的时间范围是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
内容包括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援助的主要国家。
8、简述中美《八一七公报》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答:八一七公报签订的背景八一七公报的内容八一七公报的意义二、论述1、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当前亚太地区形势及大国关系的主要特点。
育明考研: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考研复习笔记-考研状元笔记
育明教育解析(徐老师)根据育明教育2013年的辅导的考上的学员和总的统计的学生的情况看来:简yanyang,福建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半年的时间以总成绩369分考上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李ruyou学员,山东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3个月的时间跨专业以总分375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孔xia学员,山东科技大学,半年时间总成绩375分成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赵xiaowen,东北财经大学,广告学专业,7个月的时间总分365成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张jiying,总分362分考入人大公管院;还有张ning,杨weiwei等学员都取得了360分以上的好成绩!根据育明教育7年的人大行管的辅导经验得出,考入人大不只是一本重点高校的学生可以做到的,二本三本跨专业的学生都是有很多考上的!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复习笔记-考研状元笔记第十五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一、什么是社会控制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最早提出了社会控制的概念。
在他看来,社会控制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统治,可以区分出三种类型,即对于意志的控制、对于情感的控制和对于判断的控制。
一般而言,社会控制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
二、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1、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从社会控制的本质看,它具有普遍性与阶级性。
所谓普遍性是指社会控制是任何社会维持其秩序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所谓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社会控制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从社会控制的方式看,它具有统一性与强制性。
所谓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控制体系内各种控制手段的统一性,即各种控制手段是互为补充、协调一致的;二是社会控制范围的统一性,即社会控制的有效范围是整个社会,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一部分;三是社会控制准则的统一性,即社会控制的准则对于全体社会成员是一致的,一视同仁。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类综合》&《政治学原理》考研内部资料内-内部招生信息
第一节解决中缅历史遗留问题一、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签订了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
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同邻国通过谈判缔结第一个边界条约,为解决同其他国家的边界问题提供了先例。
二、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三、国民党残余部队问题的解决第二节同尼泊尔、蒙古等国边界问题一、同尼泊尔边界问题的解决签订了边界踢啊偶尔,划定了两国边界二、同蒙古边界问题的解决三、同巴基斯坦边界问题的呃解决四、同阿富汗边界问题的解决中国解决了绝大多数边界问题,为国内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第三节中印历史遗留问题的由来和发展一、中印外交关系的发展印度奉行和平中立政策,对遏制美国反华政策十分重要。
二、解决西藏地方同印度的关系问题1、西藏的历史地位2、西藏问题的由来英国殖民侵略时期《西姆拉条约》麦克马洪线3、印度企图继承英国在西藏的特权三、边界问题的由来和发展1、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2、中印边界武装冲突3、中印边界武装冲突的影响及原因原因是印度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第四节中国和印度关于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一、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形成二、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第四章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缓慢发展两大阵营对峙;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华采取遏制政策。
这一时期中国重点发展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民间交往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美关系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不承认立场,朝鲜战争后,两国关系处于敌对状态1、中共同美国官员的接触2、美国对华政策1947年,两大阵营形成,美国此时采取援蒋反共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对华政策开始是敌视新中国。
对华全面战略禁运,封锁。
同周边国家签订带有军事色彩的安全条约,对中国形成新月形包围圈。
二、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斗争1、朝鲜战争的爆发朝鲜战争的根源载于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从内部看是南北双方矛盾积累不断恶化的必然结果。
2、抗美援朝的决策3、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斗争4、朝鲜战争的停战谈判朝鲜战争以中朝人民的胜利而结束。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类综合》&《政治学原理》考研经典真题-基础真题分析
第三节新时期外交政策基本着眼点一、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开展无敌国外交和多元化外交,突出特点是交往范围大。
是非曲直观代替敌友观,对事不对国。
中国的多元化外交的重要表现是日益重视多边外交,不断加强关于国际组织的关系。
中国通西方国家建立新型关系特点为品更互利互相尊重不对抗;着眼大局;推动经济贸易科技等各领域合作。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二、强调和平的交往方式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对第三世界国家不称霸,不当头,同这些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对西方发达国家不树敌,不对抗。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事务。
三、重视经济外交强调经济建设的核心地位,外交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国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是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其核心是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中国解决国际国内事务的基础。
中国外交的基础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四、外交风格灵活务实中国对国际国内形势做了切合实际的判断,明确外交目标是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因而外交风格更加灵活务实,是务实外交之前的外交外交失误在于,强调意识形态而忽视国家利益第一,对国际形式判断过于偏激第二,对自身实力估计过高第三,外交政策上,对世界事务投入和参与过多,超出自身国力的范围第四,以世界革命而不是国家利益为外交目标第五,外交方法上意识形态色彩浓,对抗性强,缺乏灵活性原因是,第一,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实事求是。
第二,对中国自身的定位比较客观。
第三,国家利益成为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第四,经过外实践的总结,在对中国国情和现实条件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了韬光养晦策略。
二十八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外交体现为,无敌国外交,独立自主外交,和平外交,经济外交和务实外交。
第九章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采取稳定周边、立足亚太,面向世界的战略,奉行睦邻友好关系,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14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知识点变化
二、西欧联合趋势的加强和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1. 欧共体的扩大和政治合作的进展七十年代,欧共体接纳英国、爱尔兰和丹麦为正式成员,实现第一次扩大;实现了完全统一的外贸政策;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建立欧共体“自有财源”制度。
实现了自身的扩大,并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在政治联合上,先后通过“卢森堡报告”和“哥本哈根报告”,欧洲政治合作制度由此正式建立。
2. 欧共体在对外政策上协调行动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使得西欧在中东问题上与美国分道扬镳。
推动西欧联合起来,在外交领域谋求欧洲同一性。
以中东问题为开端,“用同一个声音讲话”成了欧共体成员国在外交领域开展政治合作自觉追求的目标。
对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大规模事件表明了独立立场。
针对西欧的上述举动,美国提出“大西洋关系宣言”企图重新把西欧拉回到美国的全球战略轨道上去。
1974年6月北大西洋集团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签署《大西洋关系宣言》。
宣言的签署使美欧表面上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但未能解决深刻分歧。
在对待苏联问题上,西欧国家推行“防务+缓和”政策,重在进行和平演变,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政治、文化渗透。
该政策大体上维持了欧洲地区的安宁,增强了西欧独立自主的行事能力,并对东欧和苏联的和平演变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在经济上打开了苏东市场,获得不少经济实惠。
在对待第三世界国家上,西欧提出“以对话代替对抗”的方针,1975年与发展中国家签订了洛美协定,双方关系取得长足进展。
3. 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导致其瑞外政策发生转变。
借助对外经济援助,日本提高自身国际地位。
开展多边自主外交和全方位外交政策。
表现在:推行亚洲外交,力图在印度支那问题上取得发言权,对东盟与印度支那实现和平共处发挥影响力;为确保石油供应实行“新中东政策”;加强同苏联对话,增大外交自主性。
与此同时日本对东盟政策也在进行调整。
对东盟地区进行经济扩张,举行“日本-东盟”论坛等三次会议,提出“福田主义”标志日本已经开始从全球观点出发,把对东盟政策纳入日本对外总体战略中,构成八十年代日本推行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第三世界联合反殖、反霸、反帝斗争的新局面1. 东南亚国家的反霸斗争70年代,尼克松上台,对待印度支那战争设计和平谈判与军事进攻交相进行的双轨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采取稳定周边、立足亚太,面向世界的战略,奉行睦邻友好关系,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第一节中苏关系正常化
两国政策调整
一、消除两国关系的三大障碍
三大障碍对亚洲和平和中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苏联从北、西、南三个方面构成对中国的战略威胁。
屯兵百万,入侵阿富汗,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
二、两国关系的改善
葬礼外交
三、两国关系正常化
中苏联合公报
①两国关系正常化
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
③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经济贸易科技等领域联系
④和平谈判解决争端
⑤不谋求亚太以及其他地区的霸权
第二节同俄罗斯的关系
一、实现由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转变
二、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关系
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三、中俄友好合作关系的特点
第一,中俄新型国家关系机制的建立,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第二,经济合作是中俄关系的最重要内容
第三,军事信任度加强
第四,在国际问题上两国共识增加
第三节中越关系的波折
一、两国争执的问题
1、关于华侨的问题
2、关于领事馆的纠纷
3、中国对越南的援助
4、关于领土纠纷
二、边界冲突
三、两国关系的改善
第四节同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同东北亚国家的关系
二、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1、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2、与东盟的关系
中国提出了与东盟的关系四原则
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二,反对霸权主义原则
第三,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
第四,遵循独立自主等原则
3、关于南沙群岛问题
南沙群岛的争议包括岛屿的归属,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以及相关油气资源开发等问题,核心是南沙的归属问题。
中国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万丈,维护海洋权益。
三、与南亚国家的关系
四、与中亚蒙古的关系
第十章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第一节争取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
一、八十年代两国关系的基本状况
1、高层互访
2、经济技术合作的新发展
3、军事往来稳定
4、其他领域的合作
八十年代,中美两国由单纯的战略关系发展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领域。
二、90年代中美关系的基本走向
1、中美关系的低谷
89年。
2、中美关系的改善
三、中美关系的主要障碍
1、台湾问题
与台湾关系法
八一七公报
第一,美台关系是非官方关系
第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
第三,美国理解欣赏中国争取和平解决的政策
第四,美国将逐渐减少对台军售
八一七公报是解决美国对台军售的文件。
2、关于经贸问题
3、关于人权问题
第二节中日关系的发展
一、两国关系的发展、
1、高层互访
2、克服障碍
二、两国关系中的障碍
1、历史问题
第一,关于历史教科书
第二,关于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第三,关于赔偿问题
2、关于台湾问题
3、关于领海问题
第三节同西欧国家的关系
一、同德国的关系
二、同法国的关系
第十一章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加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外交工作的根本立足点,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支持亚非拉国家实现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同亚非拉国家关系的建立
中国同民族独立国家建交的高潮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构成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第二次高潮
1、同阿拉伯关系
2、同非洲国家关系
3、同拉丁美洲国家关系
二、同亚非关系的波折
1、同亚非国家关系的波折
2、同亚非国家关系曲折的原因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搞两个中国中苏分歧
中国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