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第一节: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一:社会福利的概念:
1.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假设不虞匮乏,充分就业,安全,健康,快
乐,受教育社会平等及有序的生活等有关人类幸福的事项的实现是社会的正常状态。

而贫困,疾病,失业,无知,懒惰和犯罪则是反福利的社会病态。

2.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
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

3.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
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属于社会救助)4.狭义的社会福利存在于包括古代社会在内的一切文明社会,更确切
的说是在所有形成国家公共权利的社会。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

(详见P3)
二:社会福利制度:
1.含义: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
建立的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2.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
(1)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制度: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2)制度型的福利: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

3.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从消极的救治社会病态向积极促进
直接的社会福利发展。

不仅将福利作为一种道德目标,也当作一种政治目标来追求。

4.经济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与体系:
1.社会福利的特征:
(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
(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成性;
(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2.社会福利体系:
3.)广义的社社会福利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T()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安全体系)L()社会保险体系
社会福利体系《
「(1)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全体公民
的福利,如教育、医疗。

J健康、文化娱乐的设施与服务。

其他的社会福利一二二(2)地方公共福利和社区服务:公益
性和便民性。

体系(3)职业福利:劳动安全及保障劳动力的持续使用。

(4)公司(单位)的集体福利:增强企业的的凝聚力和忠诚。

J)国际社会的捐助:教育、医疗、环
保、救灾等。

(2)狭义的社会福利:由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构成的社会安全体系。

第二节: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历史渊源:
一:社会福利思想中的价值观问题:
基本对立:个人主义福利观与集体主义福利观的对立。

福利需要上: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
社会物品分配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
个人主义福利观:它把福利看作是有关个人动机与需要的东西,因而反对为了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目的而采取的福利措施。

集体主义:把福利看作集体的责任,认为个人在应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的不测时常常是无能为力的,为了适应社会的变迁和各种新的情况,人也需要不断发展自己,而这一切都需要集体的协助。

因而,需要发展社会的福利功能,以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基本社会生活需要的满足、个人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以及公民权利的实现等方面得到公平的对待。

二:中国古代福利思想:
1.民本主义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2.民本主义的福利思想是建立在君主制的“王道”和“德政”意识的基础上。

3.以德治国原则的多重含义:
(1)统治者本身的道德修养;
(2)要求统治者必须要推行“仁政”、“德政”,行政要以“德”为本,宽厚仁慈,如此才能达到天下大治;以“德”为本就是“民为本”的民本主义;
()对被统治者即人民实行道德教化,要让人民按照“德”的规范严格规定自己的言行;具体的说,在中国古代,福利不被视为理想的生活状态,不被视为社会控制集团或社会全体的责任,而曾经长期被看做超社会的神灵给予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某一社会个体的赐予。

人们被动等待着这种“福利”,中国传统思想里并没有现代意义的福利概念。

三:托马斯•阿奎那的社会思想和宗教福利观:
第一、他反对奥古斯丁和早期基督教将天国和尘世相对立的宗教社会观,而主张缓和二者的对立,把奥古斯丁关于来世幸福和把思想社会置于上帝之城的思想修改为尘世社会的思想,认为社会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也是一个神性的实体;天国的等级制与现实社会的封建制是同构的。

第二、托马斯反对早期基督教关于天恩与人性相对立的原罪说和所谓赎罪的思想对人性的否定,认为“天恩不夺走人性而只会使人性完善”,即人性的需要和价值不应因有了较高的真理和价值(天国理想)而丧失其意义。

第三、自然法赋予人自我保护的自然本能,性关系和抚养后代的本能、求知的欲望和希望过社会生活的自然倾向,这使人在身上存在一种与一切实体共有的趋善向吉的自发倾向。

这种倾向将人与上帝、世俗与天国联系起来,而不是分割开来。

托马斯肯定世俗幸福。

第四、托马斯重新提及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的和社会的动物”的论断,认为人是受神法、理性和政治权威这三重秩序的支配,人不仅需要自然本性的支配,而且要受理性支配,要具备公民道德和承担人类的使命,在实现自己的世俗目的之后,还要拯救灵魂,承担宗教的义务。

所以,对于人法来说,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必须把义务看作是高于权利的东西,以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幸福为目标,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无上福祉。

四:160年1伊丽莎白《济贫法》:
(1)规定每个教区应向地方征收济贫税;
(2)教区主办;
(3)规定有工作能力这必须参加工作,设贫民习艺所;
(4)禁止无家可归者或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立救贫所;
(5)规定人们有救济其贫穷家人和亲属的义务
(6)分类进行,将贫民分为不同的类别:体力健全者;不能工作
者(老、病、残人士)、儿童(领养或寄养)
(7)救济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救济人士在辖区注满三年的人。

新《济贫法》:
(1)明确济贫的责任在社区和教会,以加强对济贫对象的管理;
(2)对济贫的方法做了修订,取消院外救济,所有的受救济贫民必须关进济贫院或贫民习艺所。

(3)受助者必须接受三个苛刻条件:承认救济是不体面的、个人的人生自由要受到限制和失去政治权利,特别是没有选举权
和被选举权。

第三节:现代社会福利的思想特征与流派
一:社会福利制度变迁的质的飞跃:
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法案,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是社会福利由资本主义早期的慈善救济阶级过渡到了现代的制度福利阶级。

1.制度化福利的特点:
第一、它把济贫时代那种临时性的和不确定的福利供应变为经常的和稳定的制度;第二、它的服务对象是所有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公民,而不是那些被特别区分出来的社群;第三、福利保障具有全面性,国家必须负担起保障全体国民基本生活,以免人民陷于匮乏
的责任;
第四、受保障者无须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从而避免带给受助者社会烙印和歧视;
第五、社会福利的制度化使过去施舍式的慈善救助发展成公民应得的法定权利。

2.制度化福利的发展:
(1)社会福利的性质是全民的普遍性福利;
(2)社会福利把追求全体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提高当作根本目的;(3)社会福利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形成有着众多
子系统的社会福利网络;
(4)社会福利的供给也在不断多元化,由单一的国家供给向社会化的福利体质发展,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分担福利责任的格局。

二: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
(一)人道主义思想:
1.人道主义是关于人性的道德学说,它鼓吹人类的“自由、平等、
博爱”,把同情和合作精神当作实现这种社会道德目标的主要依
据,强调人士平等的、自主的个人,人有权利得到社会平等的关
心和尊重
2.把福利当做是同情、宽容和善行,不能消除社会不平等,限制了
社会福利的功能。

在阶级社会里,人道主义甚至成为深化阶级统
治和剥削的更为巧妙的手段。

(二)公民权利的观念:
1.公民权利观念的确立是社会福利思想的重大变革。

它把社会
福利从一般的道德要求,提升到了政治道德的高度,使福利脱
离了慈善救济的人道关怀的局限性,变成人人拥有的经济与社
会权利。

2.公民权利:民事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
(三)福利国家及其局限:
1.理论上:在对公民进行普遍的福利赋权的过程中,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把国家或社会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或者保护公民的福利权放在了优先的位置,认为这样就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目标。

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它并没有把人放到社会福利的主体位置上来认识公民权利的福利观,而仅仅是从消极的保护的角度看待社会福利的制度与事实,结果是公民权利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片面化和表面化了。

2.实践上:把社会福利的责任看作主要是由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首先是使福利国家的制度变成了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庞大的福利支出使福利国家的财政常常出现赤字,一旦政府财政收入发生问题,就会产生财政危机,引起整个过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动荡;其次,企业福利支出的不断增加也需要通过不断增加税收来支持,而过重的税负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最后,培养了一些等待“免费午餐”的意识,由于在一些福利国家为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人们的工作动机就受到影响,一些人因此降低了工作动机,片面地把享受福利待遇当作个人的权利而不承担福利的责任,于是产生了一些专靠福利救助为
生的体健者,造成福利制度的异化。

(四)社会福利思想多元化:
(1)新自由主义:否定公民权利的福利观和福利国家制度、鼓吹市场原教旨主义。

(2)新保守主义:主张应该更多地发挥家庭和社区的福利功能、恢复传统的价值观和个人的责任意识。

(3)新社会民主主义:试图调和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对立、主张混合福利制度的所谓“第三条道路”。

(4)传统社会民主主义:坚持福利集体主义价值观、反对靠市场调节来满足人们的福利需求。

三: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问题与理论特征:
(一)问题:
(1)围绕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对社会福利的政治道德属性展开讨论。

(2)围绕着公平与效率谁更优先的问题,探讨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问题,以及社会福利应该在什么程度上才能起到
维护社会的平等和正义的作用。

(3)社会福利是作为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由的手段加以实施,还是仅仅作为社会矛盾的工具和社会改良的措施。

(二)理论特点:
(1)意识形态性。

(2)与社会变迁和重大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3对)现实福利制度的批判与反思。

(4)阐述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

第一章: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一: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一)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1)失业问题
(2)贫困问题
(3)童工和女工问题
(4)工厂工作条件问题
(5)住房问题
二:18、10世纪的阶级与阶级斗争:
(一)经济斗争:初期为消极怠工、破坏机器等,后来组织工会,集体谈判等
(二)政治斗争:
(1)改良主义:争取普选而开展大规模的斗争。

如:宪章运动
(2)革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三:社会福利实践的变化:
(一)英国:
(1)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2)1934年新《济贫法》
(3)1870——1914年的保险立法和措施:1905年《失业工人法》、1908年《养老金法》、
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法》
(二)德国:
1.德国是第一个推出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2.法令:1883年《疾病保险法》(第一部)、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与残疾保险法》
3.社会安全与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高级社会安全网:
(1)社会保险
(2)社会救济
(3)社会照顾
第二节: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乌托邦思想。

(一)莫尔的乌托邦社会福利思想:
托马斯•莫尔,文艺复兴后期的人文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代表作:《乌托
邦》
莫尔的《乌托邦》中从六个方面对社会的福利状态进行描述:
(1)财产公有和按需分配,消除城乡差别;
(2)人人都要学习专门技艺,参加劳动生产,以增加国家财富提高社会福利;
(3)要以农为本,保证所有居民的粮食和禽蛋副食供应充足;
(4)进行城市规划,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口居住规模,避免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种种问题;
(5)提高卫生健康水平;
(6)要发展学术研究、推行国民教育,消除愚昧无知和犯罪现象;二:康帕内拉的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
特马索•康帕内拉,意大利人,代表作:《太阳城》
1.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家庭是实现公有制社会的前提。

实行公妻制度。

2.重视教育,不仅包括知识和技术,也包括道德。

3.康帕内拉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公有制,普遍参加劳动和平等分
配生活必须品这三个基本原则之上的。

二: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梅叶的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
梅叶,法国人,代表作:《遗书》
1.理想社会是公有制社会;
2.公社是社会基层组织;
3.暴力革命推翻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二)摩莱里的理性制度社会福利思想:
摩莱里,法国人,代表作:《巴齐里阿达》、《自然法典》(在空想社会主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理性是人的自然本性,凡违反人的自然本性即非理性。

和理性制度相
适应的是公有制,和非理性制度相适应的是私有制。

2.理想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平均消费个人消费品。

每个公民都有劳动
权和生活权,每个公民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尽劳动义务,在政治上实行法治的民主。

对未来教育统一规定。

以说服教育建立共产主义为基础的幸福社会。

(三)马布利的平等主义社会福利思想:马布利,法国人,代表作:《马布利全集》1.原始社会是人类的“黄金时代”2.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3.社会改革纲领:
(1)改革税制,征收直接土地税,废除对穷人的一切间接税;
(2)制定土地法,重新分配土地,限制土地占有数量,不允许公民占有超过限额的土地;
(3)禁止经商
(4)取消公务员的特殊报酬
(5)限制私有财产,限制和取消财产继承权;
(6)制定“取缔豪华法”
三: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圣西门“按劳分配”的社会福利观
圣西门,法国人。

代表思想:实业制度
1.实业制度的宗旨:使一切人得到最大的自由和保证社会得到最大的
安宁。

在实业制度中提出了“劳动权”和“按劳分配”的社会福利观。

2.在实业制度下,必须坚持的原则:(1)尽可能完全平等的原则,不
承认各种特权;(2)择优任用原则,选择有才能的人来管理国家大事;(3)一切人都应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的原则,以消灭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统治和压迫;(4)按能力计报酬,按功效定能力。

3.在实业制度下,必须有计划地组织整个社会生产,以克服资本主义社
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提出了“协作制”。

局限:(1)圣西门在实业制度中保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的利润;
(2)圣门否定阶级斗争,寄希望于学者、艺术家和实业家,乃至法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企图通过他们进行改良来实现社会平等和最大多数人的福利。

(二)傅利叶的“和谐制度论”
傅利叶,法国人,代表作:《全世界和谐》、《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
1.将人类社会发展分为蒙昧、宗法、野蛮和文明四个时期。

2.和谐制度:以普遍的协作为特征来组织生产、生活,以克服资本主义
社会竞争条件下的无政府状态,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使人们摆脱贫困、痛苦、灾难和不幸,充分满足自己的情欲,得到最大的幸福,从而实现普遍的和谐。

3.和谐制度的基层组织是一种生产——消费合作组织:法郎吉
4.实行混合多种分配方式,全部收入分为三部分:劳动收入、资本收入、才能收入。

总的来说:傅利叶主张全社会进行有组织的协作生产,劳动是人们的乐生需要,人人自由劳动,消除城乡差别和脑、体劳动差别,实行按比例分配原则,重视教育和男女平等。

局限:保留了富人的种种特权
(三)欧文的空想共产主义福利思想:
欧文,英国人,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理想社会是“劳动公社”
主张:消灭私有制,消灭城乡对立,消灭雇佣劳动,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提倡社会协作,人人平等。

第三节: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英国的古典经济学与威廉•配第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古典经济学的建立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来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威廉•配第经济学理论中的福利思想:
贡献:在政治经济学上第一个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以最低工资理论为基本内容的分配理论;国家的所有租税就应该由土地和劳动收入来负担的租税理论;最有效率地利用资源和劳动力以提高生产效率、增进社会财富的理论。

二: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
(1)把清除阻碍经济自由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当作自己的使命;
(2)区分了经济学和道德哲学,经济学关心的是个人幸福,而道德哲
学关心的是人类幸福。

(3)自由的经济能满足个人的幸福,
(4)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来说明人都是“经济人”或受经济理性支配的动物。

(二)亚当•斯密的福利思想:
1,把自由竞争当作实现社会福利的最有效的方法。

2.守夜人式的政府(最小政府):除了必要的干预,国家应该讲自己的作用降到最低。

所谓必要干预指的是国家只能充当维护基本的生活秩序,保证经济的自由的作用。

3.最小政府职能:(1)保护国家不受外敌的侵犯;(2)通过严格公正的司法制度保护公民权利;(3)举办对私营企业无利可图的公共福利事业;
4.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只能在一个极其有限的范围内,比如,控制银行的货币发行量,依法管制利息;制定公正的规则并充当自由竞争的裁判员等;国家也应该推行强制教育,保证经济自由竞争所需的知识与人才。

社会福利措施:
(1)制定最低工资率,保证工人自己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
保证劳动力的供应能持续;
(2)根据国民财富的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调整工资率,在经济增
长的同时提高工人的工资,使劳动者能分享到经济繁荣的成果。

三: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福利思想:
(一)大卫•李嘉图
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

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理论出发点,核心的问题,就是反对国家干预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由竞争的作用,用更多的投资来发展生产性劳动,以增加资本积累,增进国家财富。

积极的经济政策和福利政策应该是增加收入,而不是靠节约,减少支出来增加财富。

国家的职能应该在积极保护私有财产,革新政治和发展教育方面。

严格限制政府规模。

(二)马尔萨斯:
从人口学的角度论证了古典经济学关于贫困和社会福利的思想。

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人口法则”的作用下,穷人的生育过快,导致了劳动力的供大于求,从而引起了失业和贫困。

四:西斯蒙第与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福利思想:
(一)西斯蒙第的贡献:
主要贡献:反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将“财富”当作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而主张要通过研究收入的分配来解释经济运行的规律。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矛盾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的迅速增加与劳动者阶级通过工作收入得到的生活资料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二)西斯蒙蒂的社会福利思想:
(1)人口过剩是由于“机器排挤人”造成的,是一种相对过剩,为避免这种人口过剩,要阻止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2)直接鼓吹经济干预主义,提倡国家运用行政干预的杠杆,反对放任自由的经济。

(3)主张实行劳动立法并建立劳动保险制度,以此来保护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的幸福。

A主张缩短劳动时间,保证工人有充分的休息
B取缔童工,增加工人收入
C不应该按最低工资率,而应该满足劳动者在食物、衣服、住房和一定
储备应付可能问题。

D实行强制性劳动保险
第四节: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边沁的功利主义:
边沁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哲学家、社会变革家,功利主义的创始人和18世纪法国革命的哲学家。

功利主义是指这样一种观点:一种行为的对与错取决于人们认为其结
果是善还是恶,而所谓的善就是指它能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恶则是指
它能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边沁的功力主义在社会福利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一方面,它秉承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传统,重视公民自由和个人权利,提倡个人主义
的价值观,提倡个人在谋求个人利益方面的主动精神,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建立“守夜人式的政府”来保障个人自由、私有制和人们的生活安全;另一方面,他把谋求人类幸福当做功利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

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主要包括功利主义原则、福利最大化原理和立法改革思想。

他把功利主义概括为不是使个人幸福而是使社会幸福达到“最好的境界”,即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利益。

(一)功利主义原则:
边沁认为在人的一切可能的事态中,人所追求的是最大程度的快乐,所谓最大程度的快乐是指超过痛苦的事态;凡是最大程度的使快乐超过痛苦的事态,就是最善和最幸福的事态;而能够减轻痛苦,增加快乐的事态,在道德上是最善的,在法律上就是人的权利,而在政治上就是进步和优势的。

功利主义追求的就是这样的社会思想。

而功利原则就是判断一种事态是否合于功利,一种行为和一项政策是否正当,根本的标准就是他们是否增加了个人或是社会的幸福,并且这种增加幸福的趋势大于引起人们痛苦的趋势。

此外边沁还认为,与功利相违背的其他道德原则,如禁欲主义、同情与反感、神圣原则等。

(二)最大幸福原理:
简单的乐与苦:指那些由直接的感官快乐或痛苦组成的。

复杂的快乐与痛苦:指各种简单的快乐与痛苦的集合。

社会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个人幸福的总和就等于社会的最大福利。

(三)立法改革思想:
趋乐避苦既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也是立法的原则。

(1)公益是立法的基础
(2)通过立法来保障人们的身体、名誉、财产和职业的安全,实现社会的富裕,平等和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