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五道口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学长的上岸心酸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五道口金融硕士考研经验,学长的上岸心酸史!
我的初试总分400+。
初试公共课部分算是正常发挥,考前一直担心专业课出问题,但幸好还是过线了。
说来惭愧,我是本专业考研,但初试成绩上我的专业课反而极度拖后腿,所以专业课部分我主要是讲讲我的教训,希望大家不要踩坑。
选择道口是因为我比较偏理科,比较喜欢数学。
英语还可以,但是不想花费过多的时间,所以直接pass掉了要考英一的学校。
其次本身对清华更有好感,所以选择了考道口。
虽然说有时候选择报考院校需要权衡利弊,但最终考哪里还是要遵从自己内心,不然考研后期很可能反而没有动力,导致前功尽弃。
考完之后我一直没有对过答案,除了专业课没底,其他科目大概是有点数的。
等到成绩出来的时候,专业课低得可以钉到耻辱柱上,公共课成绩跟我想的差不多。
1、初试经验
(1)公共课复习经验
首先说政治,我的政治确实有运气以及我最后阶段的冲刺。
所以这里先说个坑,学政治不要拖也不要划水。
暑期的时候因为不想听网课,所以自己看,但其实效果是非常不好的,所以我8月份终于开始听网课,但因为加速看,感觉还是有些囫囵吞枣,肖四有些来不及背了只能挑着背(大题还是早点背,不要拖到最后两三星期这种,上考场我还是没背完)。
之后开始出各种模拟卷,我做的感觉非常不好,就是在12月份的时候都还能选择题做到29分这种程度,当时真的特别慌。
然后最后两周我花了很多时间给政
治补课,肖秀荣、腿姐和徐涛的模拟卷选择题部分+肖八每一个选项过一遍+腿姐的手册和时政,最后考到70+感觉真的凭运气,我估计是因为我的选择题答得很好,但是主观题答得极差。
我的教训就是政治千万不要拖拉,以及早点看资料,不要对听网课有抵触心理!
数学的核心是刷题。
我数学准备的比较早,因为之前的线代课都是睡过去的,所以深知线代基础太差,所以先拿教科书完整学了线代,把里面的逻辑全理顺了。
最开始没看数三考纲,以为高数全部都是考点,以至于刚开始老老实实看高数的教科书,老老实实地抄了上册,下册实在没动力看了,我还花了好几天看概率论里的假设检验。
后来想起来去看一下数三的考纲,发现我很多之前看的都白看了。
教训就是多看下考纲什么的,不要自己乱来。
我一直是把上午留个数学的,用过的资料是李永乐的全书(3-6月,刷了三遍吧)、李正元全书(暑假,1遍,题比李永乐多很多,1遍之后不想做也没时间做了)、汤家凤1800题(买的比较晚,没做完,大概10-11月)、方浩概率论(帮助挺大的,大概暑期后用来复习和整理),之后就是陆续出来的模拟卷,比如汤家凤、张宇、合工大的。
数学应该是我整个复习阶段下来最有把握的一门课吧,因为每一个时间节点下掌握的都还不错,所以整个节奏都很平稳,最后冲刺期就是做卷子保持手感即可。
不过后期我老是有粗心的毛病,做模拟卷的时候一不小心整道大题都错了,郁闷得跑出去吃饭了,事实证明正式考试我也有失误,因为没对答案所以我也不知道到底哪里失误了,但最后成绩也还算可以。
我认为最开始就要足够重视数学,在暑期复习后就应该达到八九成,之后需要的是修修补补,因为离考试越近,一般时间会越倾斜于政治、英语需要背诵的部分。
英语的话,对于我个人来说,奠定基础的可能是3月底的托福,那一次备考让我的阅读能力直接上了一个层侧,之后准备英语确实轻松很多。
3-6月是背单词和看外刊,每天一面的经济学人,限时看,一般7分钟一篇文章吧。
实在看厌了就找纽约时报等其他的材料。
暑期开始做真题,先做英一,再做英二。
英一和英二差别是有的,做英二千万不要想太多。
我是每天早上20分钟做两篇阅读,再回顾一下单词。
作文是我的弱项,因为不喜欢背范文,准备的也很晚,深知作文水平短时间提高不了,虽然最后还是背了六篇,但我也知道最终上考场还是靠自身素养。
今年英二客观题不难,考完我觉得客观题没有错,预估88。
成绩出来确实也是88。
其实作文拉分并不会太多,主要是客观题一定要保证全对(只要试卷不突然加大难度,我认为全对还是可以预期的)。
当然平时准备不要过于紧张,遇到错题总结一下经验,我平常对做错的题也会钻牛角尖,甚至感觉有点烦躁,但长期来看还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2)专业课复习经验
道口的专业课主要包括四门——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投资学和公司理财,但并不绝对,因为道口确实从未给过参考书目,只会在官网提供命题大纲。
比如今年证明两基金分离定律的是属于金融经济学的内容。
但这四门仍是核心,两基金的大题15分,几乎大家都没做出来,但是专业课成绩仍然分差很大,所以基本功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专业课分数过低,只有97分,不敢说经验,就说一下我复习的教训,避免大家踩坑。
一定要有自己的复习计划,每日保证足够的专业课学习时间;一定要有自己的复习节奏,不要被课程和其他人的进度带着走;不要认为自己是本专业的,就盲目自信,有所放松学习;(我最痛的三点领悟)
8月中旬前最好已经刷完一遍课后题了,不然后面会很紧张;宏观需要记忆的内容不要一直拖着,当天就要记住;课后题不要以为会做了就直接看答案,一定要落实每一步;最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逻辑。
2、复试经验
道口的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单面+群面),因为我的专业课准备的不充分,所以我对笔试还是很慌的,因为笔试不及格就直接取消资格了。
但是准备的时间也很短,所以我主要还是过了一下书,然后真题做两遍,以及猪哥的题挑一些做。
事实上最后的笔试内容非常的事务,特别是选择题部分,不知道的也只能懵了。
面试方面凯程会组织很多次模拟,模拟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很多问题。
我的个人简历一直在修改,我也问了很多人,包括学长学姐(这里要感谢所有帮助我的学长学姐的建议),也包括更年长的长辈(因为我认为不同年龄阅历的人想问的方面是有差别的,面试官都是老江湖了,感觉多问些人会更好)。
我的个人陈述修改了几版,主要是情感基调方面的修改,开始我写的比较感性,最终我写的比较正式和理性。
单面我有一定运气,因为我是第一个面试,所以老师并没有为难,不过一进去就被问了排名、能不能推免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不少,最后还问了“假设你现在生命走到了尽头,你希望身边的人怎么评价你?”这样的问题。
单面的话随机性很强,练习的话我认为主要是练习临场反应,然后一定不要紧张,展示出自己的自信,诚实地回答所有的问题。
群面的话,我是组员的角色,中间也是想办法说了些话,因为最终复试成绩并不是很低,所以我觉得如果不是leader或者timer等角色,也不要太难过,只要在面试中有多次说话,表达了观点,就是好的。
群面最重要的是团队合作出一个结果。
3、题外话
决定考研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如果决定了那就一心一意准备。
考研期间焦虑和紧张是很正常的,甚至会想放弃,但我想只要熬过这个过程,总会柳暗花明的。
我的九十月份是最焦虑的,因为暑假的专业课复习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效果,以及暑假有点拼睡得不够,身体也开始有些吃不消。
双重压力下,我10月份基本给自己放了假,看了很多综艺和剧。
但11月份发觉不能再堕落了,ddl就快到了,重新开始拼一拼。
压力大的时候,做题做的郁闷得时候,我会跑出去玩,导致考验期间我的开支大了很多,但我想不论哪种调节方法,一定要及时排解自己的焦虑。
一直坐在位置
上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考研需要时间的付出,更需要效率。
所以考研的几个月,一定要吃好喝好睡好。
还有就是多跟父母同学交流,父母永远是你的后盾。
而多跟同学沟通心理状态,你会发现其实大家都一样,那样自己内心的焦虑会少很多。
最后就是,我的经验也是针对我个人情况的特质版,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计划。
备考的过程实际上是越来越了解自己水平的过程,到后期已经能足够了解自己能考多少分。
对我自己来说,整个备考期间我都有跟我的父母讲复习状态的细节(细到每道题的那种),所以最后考完我父母也能盲估我能考几分,事实证明估的还挺准。
考研看似独木桥,但某种角度来说是很稳的路,因为考研的卷子是可以预期的,付出多少努力基本就有多少收获。
最后希望大家在考研路上顺利,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