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第21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件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 家,新增资本达1亿3000万元,超过过去的半个世纪。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
第十三页,共20页。
(1)材料一中“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具体是指什么(shén me)?
戊戌变法(Wùxū Biànfǎ);辛亥革命。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 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 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 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 其中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 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 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kāishǐ)亏损,其他各 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盐市场的垄断?( A )
A. 久大精盐公司 B. 申新纺织厂
C. 福新面粉厂
D. 大生纱厂
11. 1913年,北京政府发布临时大总统令,宣布凡是清朝
保护兴业各法令,对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的,仍然适用,
还要求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这一规定( )
A. 激D 励了张謇弃官回乡办企业
B. 表明了北京政府铲除“三座大山”的决心
封建(fēngjiàn)经济(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外国商 品倾销中国市场。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98年以后华资纱厂亏损的原因。
外国商品的倾销;列强在华设厂;清政府加重税收;封建官吏(guānlì) 勒索。(任答两点即可)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批民营企业。民间掀起办厂浪潮是在( )
C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后
C. 甲午战败后 D. 辛亥革命后
2. 以下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gōngyè)发展变化的统计
表。中国民族工业(gōngyè)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C
A.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 中国民族工业(gōngyè)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 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的侵略 D. 民族工业(gōngyè)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第十九页,共20页。
第二十页,共20页。
第十六页,共20页。
4.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出现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
有( )
D
①清政府的推动②辛亥革命的鼓舞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④欧洲列
强忙于(mángyú)战争,无暇东顾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生动写照。它“畸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 税自主等政策。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 1936年,中国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第十一页,共20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fāshēng)了 什么变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动出现的原因。
C. 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
D. 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持续(chíxù)发展
第九页,共20页。
12.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 本主义的道路。近代民族工业(gōngyè)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客观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在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三重压迫下挣扎和抗争。下 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gōngyè)的说法,正D确 的是( ) A.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gōngyè)产生 B.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第一家民族企业 C. 二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gōngyè)出现了“短 暂的春天” D.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g第ō十页,n共20g页。yè)具有发展不平衡、
A. 发展教育(jiàoyù)
B. 重视国防
C. “实C 业救国”
D. 民主共和
第六页,共20页。
5. 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张謇创办的“有用
事业”是( D)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汉阳铁厂
C. 轮船招商局
D. 大生纱厂
6. 下图是李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学生展示的自主学习单的局部
内容。据此判断,这堂课探究的历史人物(rénwù)是( B )
A. 魏源
B. 荣氏兄弟
C. 范旭东
D. 张謇
第七页,共20页。
7. 下列哪个企业不属于荣氏兄弟创办的?( C )
A. 保兴面粉厂
B. 福新面粉厂
C. 大生纱厂
D. 申新纺织厂
8. 为了打破外国(wàiguó)公司对纯碱的垄断,创办了亚
第十四页,共20页。
※强化训练
1. 下面是毛泽东对近代史上两位人物的评价。下列关于两
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C
A. 都是洋务派的地方(dìfāng)代表
B. 都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C. 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 都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第十五页,共20页。
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主要(zhǔyào)原因不包A括
第十八页,共20页。
张謇愤于清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外资于内地设厂,将会 导致“尽撤藩篱”“喧宾夺主”的恶果,因此产生了“实业救 国”的想法。
他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夏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 国自强疏》中,比较明确地主张:尽速讲求商务、工艺,采取 保护政策,各省设立商务局、工政局,提倡招商设局(shè jú)、 建立公司,以谋抵制洋货倾销。他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 工”,应该奉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1 895年,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 的“状元办厂”的故事。
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制碱公司的企业D家是(
)
A. 刘鸿生
B. 李鸿章
C. 侯德榜
D. 范旭东
9.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抗战,推进大西南建设,
范旭东先后创办了( A )
①永利化学工业公司②久大川厂
③永利川厂④福新面粉厂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第八页,共20页。
10. 哪一家企业的创办,打破了英国和日本商人对中国精
发 展
民 族
(mínzú)
工 业 的 曲 折
实业(shíyè)救国 大生纱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
保兴面粉厂
面粉大王
棉纱大王
第三页,共20页。
※知识(zhī shi) 梳理
展民 族 工 业 的 曲 折 发
(mínzú)
侯德榜
久大精盐 (jīngyán)公司
永利制碱公司
第四页,共20页。
※同步
(1tó. 在ng洋b务ù派)训创办练近代官办企业的同时,中国开始出现了一
() A. 民族资本家的观念保守 B. 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 C. 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D.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3. 下表显示:到 1913 年,中国通商口岸进出船只吨数、
进口贸易价值C和机器设备进口价值均得到增长。这可以说
明( ) A. 中国机器工业发展显著 B.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形”的表现有( )
①从行业上看,主要集A中在轻工业部门
②从地区分布来看,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
③它的发展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
④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民国政府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第十七页,共20页。
※史海拾贝
“状元(zhuàng yuan)办 张謇(1853厂—”19的26故)事,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 人。咸丰六年(1856年),年仅四岁的张謇就由父开始 教识《千字文》。五岁时因背诵《千字文》无讹,父令 其随伯、仲、叔三兄入邻塾,从海门邱大璋先生读书。 光绪十一年(1885年),张謇在乡试(xiāngshì)中考中 第二名。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张謇奉父命再次进 京参加会试,一举高中一甲第一名,被授翰林院修撰。 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加剧。由于腐败无 能,清廷很快就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第六单元 社会(shèhuì)经济与文 化教育
第21课 民族工业(gōngyè)的曲折发展
第一页,共20页。
※学习(xuéxí) 目标
1. 了解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等民营企 业家的创业(chuàngyè)历程。 2. 初步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历程。
第二页,共20页。
※知识(zhī shi) 梳理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势力的阻碍;实业家的投资;统治 阶级的政策。(任答两点即可)
第十二页,共20页。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至90年代,中国先后出现过300多 家新式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人或主要投资者,其身份 多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这一批人大体上就是我 们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短短的一生 中,还是为中国留下了积极的东西(dōngxī)。他们为社 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 革命有所依托。
(2)辛亥革命后,被称为“面粉大王”的是谁?“面粉大王”创办了 哪些企业?(至少两例)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xiōngdì)。(或荣氏兄弟(xiōngdì))保兴面粉 厂、福新面粉厂、申新纺织厂。(任答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主要集中于轻工业。
第五页,共20页。
3.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
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
梦。”“他”是( A. 魏源
)B B. 张謇
C. 陈独秀
D. 胡适
4.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
然,教育(jiàoyù)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
实业”。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