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本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义语来理解,这样就造成许多人误把 “课”“学科”当作“课程” 。 ”“学科”当作“课程” • 课程就是一种产物,一种结果,或者说就 是教科书。 • 课程就是语文+数学+外语+……即教学内 课程就是语文+数学+外语+……即教学内 容总和。
课程史上有关课程概念的解说
• 1.课程即学问和学科 • 2 .课程即书面的教学(活动)计划 •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 4.课程即学习经验 • 5.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 (2)正式的课程(formal curriculum), )正式的课程(formal curriculum),
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 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 的课程。许多人理解的课程就是这类课程。 • (3)领悟的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 )领悟的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 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由于不同教 师对正式课程会有各种理解和解释的方式, 因此教师对课程“实际上是什么” 因此教师对课程“实际上是什么”或“应 该是什么” 该是什么”的领会,与正式的课程之间会 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减弱正式课程的某些 预期的影响。
三者的关系
校本课程开发 school-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SBCD) development(SBCD)
理解校本课程开发
从开发的自主决定权的角度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可以 分四个层次: • 一是限于课时的课程开发,相当于目前教师的教案; • 二是限于科目的课程开发,即教师可以决定一门课 程的设计与实施; • 三是限于一类科目的课程开发,即几乎所有选修课 程的开发; • 四是限于一所学校的所有课程的开发,即学校中的 所有课程都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
课程的本质
• 比较令西方人接受的定义是“学生在教师 比较令西方人接受的定义是“
的指导下在学校中获得的一切经验” 的指导下在学校中获得的一切经验”。 • 崔允漷:课程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 习机会的过程,使得学生获得知识、参与 活动、丰富体验。从本质上说,它是开放 的、民主的、科学的。
课程要素
• 历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个时间动 历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个时间动
态系统的课程研制过程的基本单元或基本 因素。 • 共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种空间立 共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种空间立 体结构的课程系统的基本单元或基本因素。
历时态要素
• “关于个体和社会的理论”:实际上就是课 关于个体和社会的理论”
程里渗透着的教育理论取向,包括关于儿 童个体的理论和关于社会群体的理论两个 方面。 • “教育宗旨和目标”:它的确定受“理论” 教育宗旨和目标”:它的确定受“理论” 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有什么样的理论 指导,就有什么样的宗旨和目标。
课程运行层次
• 理想的课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即 理想的课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即
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 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例如现在有人提 议在中学开设性教育或健康教育的课程, 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其必要性,就 属于理想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影响取决于 是否被官方所采纳。
• 选择、确定和组织“教育内容”或“教育 选择、确定和组织“教育内容”
经验”,实际上就是“宗旨和目标” 经验”,实际上就是“宗旨和目标”的具 体化。 • “活动样式”作为一种课程要素,惯常被 活动样式” 理解为提供给教师作为传授“科目主题” 理解为提供给教师作为传授“科目主题” 的方法论,一般出现在“教师指南” 的方法论,一般出现在“教师指南”或 “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文件里面。 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 “效果”是指课程实施后产生的结果,主 效果” 要表现为学生学习的实际结果。 • “评价” 评价”
• (4)运作的课程(operational )运作的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即指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 curriculum),即指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 程。观察和研究表明,教师领会的课程与 他们实际实施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 因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 • (5)经验的课程(experiential )经验的课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curriculum),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因为每个学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两 个学生听同一门课,会有不同的体验或学 习经验。
次构成两个方面。在课程的物化构成上, 已超越课程就是教材的观念,扩大为课程 材料包括课程原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课本、教学指南、教师指导、补充材料、 课程包等。在层次构成上,课程由学者的 理想课程、政府的官方课程、学校的校方 课程、教师的所教课程、学生的所学课程 和所得课程构成。
• 课程过程观:课程过程包括微观过程与宏
•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
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 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 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 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 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 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 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 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 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 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遇到 的问题。” 的问题。”
课程:有三种含义
• 1、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
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 2、泛指课业的进程。在一定时间内应完成 的一定分量的学业。 • 3、学科的同义语,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 (第257页) (第257页)
误解
• 由于“课”“学科”与“课程”有时当作 由于“ ”“学科” 课程”
•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新编 拓展 补充 整合 改编 选择 开发范围 全部课程 部分课程 单向课程 非定向课程
活动方式
教师 教师 全体教 教 师 家 个体 小组 职员 长与学 生 开发主体
校本课程开发
国家指导性文件 学校教育哲学 需求分析 学校资源评估 校本课程目标
确定校本课程的结构
培训相关教师
实施 N 评价 Y 下一个阶段 (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
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 程管理。” 程管理。” •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 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 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 的课程评价制度。” 的课程评价制度。”
• 国家课程:就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或政府
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 的课程,包括课程门类、课程标准、甚至 还包括配套的教学材料,具有一个国家的 法律或行政权威,在一个国家的任何地方 和教育行政机构都是有效的。 • 地方课程:是在一个国家内,由地方各级 立法机关或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颁布和组织实施的课程,包括课程门类、 课程标准和配套的教材,具有地方的法律 或行政权威,在地方各级所辖范围的任何 教育机构里是有效的。
第二章 课程的本质
浙江师大教育学院 郑和
课程与教学的本质
• • • • • • • •
课、科目、学科、课程的区别 课程史上有关课程概念的解说 课程的本质 课程的要素 课程的层次 对课程的进一步理解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
课:有三种含义
• 1.一门学科或一类学科。如语文课、数学课等。 • •
或工具课、基础课等。 2.教材结构的基本单位。如语文课就有许多课 组成,每一课既是全部教材的组成部分,但又是 相对独立的段落。 3.课堂教学的简称或其时间单位。如上课、下课 或一节课、二节课。每节课的时间由学生的年龄 特点等情况而定,在中国中小学,一般是35、40、 特点等情况而定,在中国中小学,一般是35、40、 45分钟不等。(第210页) 45分钟不等。(第210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全体教职员教师个体教师小组新编拓展补充整合改编选择开发范围全部课程单向课程部分课程非定向课程开发主体活动方式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结构培训相关教师实施评价国家指导性文件学校教育哲学需求分析学校资源评估下一个阶段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图课程运行层次课程运行层次理想的课程理想的课程ideologicalcurriculumideologicalcurriculum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观过程两个层次。课程微观过程就是课程 研制过程,包括课程规划、课程实施与课 程评价三个环节。课程宏观过程实质是一 种课程创新过程,包括课程改革和课程变 迁过程。 • 课程价值观:是辩证整合的教育价值观念, 实现这一理念的是整合课程(integrated 实现这一理念的是整合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异称“综合课程” curriculum,异称“综合课程”)形态。 •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当代课程既不包含于 教学,也不独立于教学,课程实质上包含 着教学。
科目:有两种含义
• 1、教学科目的简称。 • 2、中国隋唐以来设科举士的名目。(第
258页) 258页)
学科:有两种含义
• 1.一定科学领域的总称(如人文学科、数
学学科等)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 学部门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 学部门的经济学、史学、教育学等)。 • 2.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学内容的基本 门类。(第258页) 门类。(第258页)
共时态要素
• 课程研制者 • 课程学习者 • 课程内容 • 环境:指影响课业进程中的教育教学活动
的各种外部条件,分为班级、校内和校外 三个层次。
课程的层次
• 决策层次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行层次 ——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 ——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 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如何进一步理解课程?
• 课程本质观:课程的本质就是人的学习生
命及其活动,课程实际上就是实践形态的 教育,课程研究就是实践形态的教育研究, 课程改革就是实践形态的全面的教育改革。 • 课程系统观:课程是一个包含丰富的独立 系统。课程系统结构有两个维度:共时态 和历时态。
• 课程构成观:课程构成包括物化构成和层
•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 而言的, 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 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 学生的差异性, 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 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 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 的课程。 的课程。
课程史上有关课程概念的解说
• 1.课程即学问和学科 • 2 .课程即书面的教学(活动)计划 •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 4.课程即学习经验 • 5.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 (2)正式的课程(formal curriculum), )正式的课程(formal curriculum),
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 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入学校课程表中 的课程。许多人理解的课程就是这类课程。 • (3)领悟的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 )领悟的课程(perceived curriculum), 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由于不同教 师对正式课程会有各种理解和解释的方式, 因此教师对课程“实际上是什么” 因此教师对课程“实际上是什么”或“应 该是什么” 该是什么”的领会,与正式的课程之间会 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减弱正式课程的某些 预期的影响。
三者的关系
校本课程开发 school-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SBCD) development(SBCD)
理解校本课程开发
从开发的自主决定权的角度来看,校本课程开发可以 分四个层次: • 一是限于课时的课程开发,相当于目前教师的教案; • 二是限于科目的课程开发,即教师可以决定一门课 程的设计与实施; • 三是限于一类科目的课程开发,即几乎所有选修课 程的开发; • 四是限于一所学校的所有课程的开发,即学校中的 所有课程都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
课程的本质
• 比较令西方人接受的定义是“学生在教师 比较令西方人接受的定义是“
的指导下在学校中获得的一切经验” 的指导下在学校中获得的一切经验”。 • 崔允漷:课程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 习机会的过程,使得学生获得知识、参与 活动、丰富体验。从本质上说,它是开放 的、民主的、科学的。
课程要素
• 历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个时间动 历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个时间动
态系统的课程研制过程的基本单元或基本 因素。 • 共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种空间立 共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种空间立 体结构的课程系统的基本单元或基本因素。
历时态要素
• “关于个体和社会的理论”:实际上就是课 关于个体和社会的理论”
程里渗透着的教育理论取向,包括关于儿 童个体的理论和关于社会群体的理论两个 方面。 • “教育宗旨和目标”:它的确定受“理论” 教育宗旨和目标”:它的确定受“理论” 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有什么样的理论 指导,就有什么样的宗旨和目标。
课程运行层次
• 理想的课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即 理想的课程(ideological curriculum),即
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 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例如现在有人提 议在中学开设性教育或健康教育的课程, 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其必要性,就 属于理想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影响取决于 是否被官方所采纳。
• 选择、确定和组织“教育内容”或“教育 选择、确定和组织“教育内容”
经验”,实际上就是“宗旨和目标” 经验”,实际上就是“宗旨和目标”的具 体化。 • “活动样式”作为一种课程要素,惯常被 活动样式” 理解为提供给教师作为传授“科目主题” 理解为提供给教师作为传授“科目主题” 的方法论,一般出现在“教师指南” 的方法论,一般出现在“教师指南”或 “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文件里面。 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 “效果”是指课程实施后产生的结果,主 效果” 要表现为学生学习的实际结果。 • “评价” 评价”
• (4)运作的课程(operational )运作的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即指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 curriculum),即指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 程。观察和研究表明,教师领会的课程与 他们实际实施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 因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 • (5)经验的课程(experiential )经验的课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curriculum),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因为每个学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两 个学生听同一门课,会有不同的体验或学 习经验。
次构成两个方面。在课程的物化构成上, 已超越课程就是教材的观念,扩大为课程 材料包括课程原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课本、教学指南、教师指导、补充材料、 课程包等。在层次构成上,课程由学者的 理想课程、政府的官方课程、学校的校方 课程、教师的所教课程、学生的所学课程 和所得课程构成。
• 课程过程观:课程过程包括微观过程与宏
•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
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 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 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 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 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 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 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 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 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 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遇到 的问题。” 的问题。”
课程:有三种含义
• 1、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
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 2、泛指课业的进程。在一定时间内应完成 的一定分量的学业。 • 3、学科的同义语,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 (第257页) (第257页)
误解
• 由于“课”“学科”与“课程”有时当作 由于“ ”“学科” 课程”
•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新编 拓展 补充 整合 改编 选择 开发范围 全部课程 部分课程 单向课程 非定向课程
活动方式
教师 教师 全体教 教 师 家 个体 小组 职员 长与学 生 开发主体
校本课程开发
国家指导性文件 学校教育哲学 需求分析 学校资源评估 校本课程目标
确定校本课程的结构
培训相关教师
实施 N 评价 Y 下一个阶段 (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
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 程管理。” 程管理。” •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 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 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 的课程评价制度。” 的课程评价制度。”
• 国家课程:就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或政府
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 的课程,包括课程门类、课程标准、甚至 还包括配套的教学材料,具有一个国家的 法律或行政权威,在一个国家的任何地方 和教育行政机构都是有效的。 • 地方课程:是在一个国家内,由地方各级 立法机关或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颁布和组织实施的课程,包括课程门类、 课程标准和配套的教材,具有地方的法律 或行政权威,在地方各级所辖范围的任何 教育机构里是有效的。
第二章 课程的本质
浙江师大教育学院 郑和
课程与教学的本质
• • • • • • • •
课、科目、学科、课程的区别 课程史上有关课程概念的解说 课程的本质 课程的要素 课程的层次 对课程的进一步理解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
课:有三种含义
• 1.一门学科或一类学科。如语文课、数学课等。 • •
或工具课、基础课等。 2.教材结构的基本单位。如语文课就有许多课 组成,每一课既是全部教材的组成部分,但又是 相对独立的段落。 3.课堂教学的简称或其时间单位。如上课、下课 或一节课、二节课。每节课的时间由学生的年龄 特点等情况而定,在中国中小学,一般是35、40、 特点等情况而定,在中国中小学,一般是35、40、 45分钟不等。(第210页) 45分钟不等。(第210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全体教职员教师个体教师小组新编拓展补充整合改编选择开发范围全部课程单向课程部分课程非定向课程开发主体活动方式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结构培训相关教师实施评价国家指导性文件学校教育哲学需求分析学校资源评估下一个阶段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图课程运行层次课程运行层次理想的课程理想的课程ideologicalcurriculumideologicalcurriculum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观过程两个层次。课程微观过程就是课程 研制过程,包括课程规划、课程实施与课 程评价三个环节。课程宏观过程实质是一 种课程创新过程,包括课程改革和课程变 迁过程。 • 课程价值观:是辩证整合的教育价值观念, 实现这一理念的是整合课程(integrated 实现这一理念的是整合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异称“综合课程” curriculum,异称“综合课程”)形态。 •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当代课程既不包含于 教学,也不独立于教学,课程实质上包含 着教学。
科目:有两种含义
• 1、教学科目的简称。 • 2、中国隋唐以来设科举士的名目。(第
258页) 258页)
学科:有两种含义
• 1.一定科学领域的总称(如人文学科、数
学学科等)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自然科 学部门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 学部门的经济学、史学、教育学等)。 • 2.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学内容的基本 门类。(第258页) 门类。(第258页)
共时态要素
• 课程研制者 • 课程学习者 • 课程内容 • 环境:指影响课业进程中的教育教学活动
的各种外部条件,分为班级、校内和校外 三个层次。
课程的层次
• 决策层次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行层次 ——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 ——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 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如何进一步理解课程?
• 课程本质观:课程的本质就是人的学习生
命及其活动,课程实际上就是实践形态的 教育,课程研究就是实践形态的教育研究, 课程改革就是实践形态的全面的教育改革。 • 课程系统观:课程是一个包含丰富的独立 系统。课程系统结构有两个维度:共时态 和历时态。
• 课程构成观:课程构成包括物化构成和层
•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 而言的, 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 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 学生的差异性, 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 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 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 的课程。 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