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反思性观察研究分析报告——营口市高级中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反思会研究分析报告
学校所在省份辽宁省学校所在市县营口(市县)学校名称营口市高级中学团队名三人行
校本研修周数第 5 周日期11月8日
一、课例信息
1、上一阶段(具体经验获取阶段)课例信息:
课例1名称幂函数
学科数学年级高一
教材版本人教B版必修一
主讲教师姓名王丽岩教龄九年课型□概念课□活动课□技能课□复习课
2、本阶段(反思性观察阶段)课例信息:
课例2名称用样本频率估计总体频率
学科数学年级高二
教材版本人教B版必修三
主讲教师姓名郭小舟教龄五年课型□概念课□活动课□技能课□复习课
二、集体反思会重点记录
1、教师自我反思记录(具体经验抽取阶段被观察教师汇报)
分析主题分析结果
本课我选用的是概念课型,选择这种课型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1.概念课不一定要上成讲授型,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授课形式。
要避免教师枯燥单一的讲解式,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2.概念课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重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3.概念的引入和巩固都要靠大量的实例。
要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建构知识体系。
本课中我最满意的教学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本节课我最满意的教学部分是问题的引入部分,我讲教材中的两道习题经过改编整合,设计了三个预习题目,由浅入深,有特殊到一般,让学生通过熟知的函数,对幂函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课上,我用大屏幕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对这些图像进行分类,然后说出分类的标准,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清晰的认识幂函数的图像性质。
本课中我最不满意的教学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本节课中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问题的设计,我想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幂函数的性质,但是由于问题的设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的问题问的太笼统,不具体,让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有的问题问的引导性太强,失去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意义。
另外,从总体上看,问题问得过于简单,没有引起学生的讨论和深入思考。
如果再让我重新上这堂课,我要在哪些部分进行改进?为什么?如果再让我上这堂课,我会在教学设计的时候,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无论是在形式上,内容上还有选择学生回答的方式上,都要注意多样性和实效性。
既要有简单的问题,也要有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既有让学生直接回答的问题,也要有让学生讨论研究的问题。
让这些问题真正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幂函数的图像性质。
分析主题分析结果
本课我选用的是技能课型,选择这种课型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技能课以培养学生可操作性能力为主,应该注重方法能力的训练,宜以学生活动为主。
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策略等。
在学生活动中,既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教师也要对学生活动给予适时适当的教学干预。
本课中我最满意的教学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我对这节课最满意的地方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每一个问题。
并且在课上提出问题的时候,不以讲授者和总结着的身份出现,而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在参与中不知不觉的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最终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本课中我最不满意的教学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我对这节课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因为考虑到统计的过程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掌握和独立完场的,因此我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的完成任务,所以这节课我设计成学生独立活动,没有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
但是,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哪,没有事先设计好能够鼓励学生合作和互助的机制。
导致在课上,有的学生遇到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了任务的顺利完成。
还有就是在快要下课的时候,由于没有控制好时间,最后一个问题没有讨论完成,而是我打断了学生直接给出了正确答案。
如果再让我重新上这堂课,我要在哪些部分进行改进?为什么?如果让我重新上这堂课,我会在如何鼓励学生合作与互助上,以及如何在学生的活动中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等方面多下功夫。
我会让学生按照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对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同结成互助小组,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让任务更顺利的进行。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开放式观察汇报(1)课例一观察报告
观察者姓名吴丹妮,王丹青观察时间2011年10月21日第 3 节课
实地情况直接感受方法笔记分析与思考
教师通过ppt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
教师:你能将这些函数图像分类吗?并说说你的分类标准?学生纷纷举手,提出了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学生的热情真的很
高。
这个班级看样子
很活跃。
学生对于自己作的作
业,会有很大的积极
性。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师:幂函数的图像都有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都沉默了。
问题问的太笼统了,
学生不知道从哪个
方面回答。
问题问得具
体些,有利
于调动学生
思考。
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
候,应该避免一些笼
统的,无从下手的问
题,要让学生明确思
考方向。
教师:我们要画一个函数的图像,首先要知道它的图像在什么范围,这就需要我们知道函数的什么呀?
学生:定义域和值域。
教师:然后,如果函数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就会使得函数的研究简化一些,这就需要我们知道函数的什么性质呀?
学生:奇偶性。
老师不是在提问,是
在引导学生说出自
己预想的答案。
应该好好研
究一下问题
的设计。
课堂上,这种带有很
强的引导性的问题,
虽然表面上会让课堂
显得活跃,但实质上
意义并不大。
学生的
参与只是在语言上,
而不是在思维上。
教师接连提出几个问题,都只有一个同学举手,其他同学都没有举手。
教师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发言,但是仍然没有人举手。
这时候,教师只能无奈的连续叫那名举手的同学回答几个问题。
是挺无奈的,叫这个
举手的吧,其他的同
学就不能参与课堂
活动,不叫他吧,弄
不好这唯一的一个
举手的,也不举手
了。
对学生的回
答多给些肯
定的回应,
可能会好
些。
在高中阶段的课堂
上,这样的情况是会
经常发生的,很多学
生不愿意回答问题,
并不是因为不会,而
是不愿意当众表达,
相反,有些学生就有
较强的表现欲,怎么
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表
达的机会,这是教师
应该在备课的时候要
认真考虑的。
教师:根据我们画出的幂函数的图像,你能发现幂函数的图像有哪些规律?
学生沉默。
教师:不一定要全面,也不一定要说的多么好,只要是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就可以说说。
学生开始说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
的观点,很好。
不要求完美的答案,
才能鼓励学生思考与
表达。
教师:想一想,这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到了哪些方法,还有什么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归
纳的方向,很好。
把
问题也作为总结的
内容,更好。
鼓励学生在总结收获
的时候也同时总结存
在的疑问,这对学生
的学习是非常有利
的。
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分为必做作业和选作作业两个部分。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
有发展的空间。
分层次的作业,分层
次的要求,体现了因
材施教的原则。
观察者姓名王丽岩,刘剑涛观察时间2011年11 月4 日第7 节课
实地情况直接感受方法笔记分析与思考
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问题,然后提问:根据你课前的预习,分析这组数据,要做什么工作?纷纷举手回答,不时的有学生给起立回答的同学补充。
学生的积极性很
高,回答看来预习
得很认真。
只是回答得有些
散乱。
其实学生也可以
做到比较完整
的,预习的时候
要求不够明确。
布置预习作业,可以
节省课上时间,同时
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
力。
但是预习的任务
一定要布置的明确具
体。
教师:根据大家的回答,谁能归纳总结一下,我们要做的任务有哪些?学生纷纷举手,教师叫其中一名学生回答。
让学生自己整理
思路,好。
学生自己能做的,就
不要代劳。
学生在完成任务,有一个女生可能是遇到了困难,想问旁边的同学,可是旁边的同学在忙着做自己的事情,表示出不耐烦,那个女生就一个人发呆。
看来不是所有的
学生都能独立完
成任务。
如果让学生组成
互助小组,既有
独立工作,又有
互助学习,可避
免这样的情况。
任务驱动式学习中,
学生的互助不能完全
依靠自觉,要有一定
的体制来保证。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做直方图的时候,纵轴的意义选取的不对。
要求大家停下来。
提出问题:纵轴应该表示什么?并让一名学生回答。
肯定学生答案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选择?这个问题大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思考。
教学干预及时。
问题提出的时机
也很好。
在学生活动中,教师
的必要和及时的教学
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增加师生活
动,及时纠正学生的
问题,解答学生的疑
问,避免学生活动偏
离目标。
学生活动中。
有几个学生分组的方式有不同意见,在小声争论。
教师在帮助一个学生解决问题,没有发现。
着急。
教师照顾不
过来了。
在活动之前做好
计划安排,让学
生结成互助小
组,教师就有更
多的经历关注整
个课堂了。
虽然是学生活动,但
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
能发生的情况,要做
好计划和安排,确保
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和
教学干预的及时。
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相互评价。
这个方法好。
让学
生自己评价。
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
的,不仅可以来自教
师,也可以来自学生。
临近下课。
教师:总体密度曲线有什么特征?
学生纷纷举手,给出了几种说法,并且互相之间产生争论,各抒己见。
这时教师打断学生的争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讨论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学生显然余兴未
尽。
何必着急给出
正确答案呢,失去
了多好的机会呀。
把问题留到学生
课后思考,让课
上的讨论延续到
课后,多好。
一节课形式上的完整
并不是最重要的,能否
让学生真正的思考,真
正的参与,才是评价一
节课的关键所在。
4、聚焦式观察——四何问题分析汇报
观察者姓名课例一:于明华,赵金玲
课例二:张耀丹,安宁观察时间课例一:2011-10-21第3节课
课例二:2011-11-4第7节课
提问类型记录单课堂一(具体经验抽取
阶段课例)
记号记录总数
百分比
(%)
问题
类型
是何类问题00000000 8 53.3
为何类问题00 2 13.3
如何类问题00000 5 33.3
若何类问题0 0 课堂二(本阶段同课异
构授课课例)
记号记录总数
百分比
(%)
问题类型是何类问题00000000 8 35 为何类问题00000 5 21 如何类问题00000000 8 35 若何类问题00 2 9
提问类型分析的结
论1、对课堂一的结论:
本节课的教师提问以是何类问题居多,占总数的53.3﹪,如何类问题次之,占总数的33.3﹪,为何类问题占总数的13.3﹪,没有若何类问题。
根据本节课的课型(新授课同时又有关于方法研究的内容),是何,若何问题的比例较多,是基本上合理的。
但是,没有若何类问题,这对于以方法的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稍显不足。
2、对课堂二的结论:
本节课问题的设计比较成功。
问题形式多样,是何问题与如何问题各占百分之三十五,为何问题占百分之二十一,而且还能适当的提出若何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3、二者对比得出的结论:
课例一是概念课,问题以是何类问题居多,课例二是技能课,是何,为何,如何问题比例均衡。
这是跟课型相关的。
但是,课例二的问题类型显得更丰富些,同时,课例二的问题,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提问类型分析的建
议1.对课堂一的建议:
适当增加为何类问题和如何类问题的比例,引导学生思考,发现方法与规律。
将问题细化,增加问题的频率,减少回答的时间,有效的师生互动,让课堂更紧凑。
设计一些若何类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2.对课堂二的建议:
课堂二的问题类型设计很成功,还可以再改进的地方就是可以减少由教师发出的提问,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3.二者对比结果提出的可行性建议:
概念课的是何问题比例要多些,技能课的如何问题比例要多些。
无论是概念课还是技能课,都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类型要丰富,要注重问题的实效性,要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适当提出一些,若何问题,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5. 聚焦式观察——课堂对话类型汇报
观察者姓名课例一:张耀丹,安宁,刘剑涛
课例二:张娇,李春玲观察
时间
课例一:2011-10-21第3节课
课例二:2011-11-4第7节课
课堂对话记录单
课堂一(具体经验抽取阶段课例)记号记录总数百分比
教师挑
选回答
问题的
方式
提问前,先点名0 0
提问后,让学生齐答或自由答000000 6 40
提问后,叫举手者答0000000 7 47
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00 2 1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0 0
学生回集体齐答00000 5 33
答的方式讨论后汇报00 2 13 个别回答0000000 7 47 自由答0 1 7 无人回答0 0
教师回应的方式肯定回应00000000 8 53 否定回应0 0 无回应000 3 20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0 1 7 重复学生回答并解释000 3 20
课堂二(本阶段同课异构授课课例)记号记录
总
数
百分比
教师挑选回答问题的方式提问前,先点名00 2 9 提问后,让学生齐答或自由答0000000 10 30 提问后,叫举手者答0000000 7 30 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0000 4 17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000 3 13
学生回答的方式集体齐答0000 4 18 讨论后汇报0000000 7 30 个别回答0000000 7 30 自由答000 3 13
无人回答00 2 9
教师回应的方式肯定回应00000000000000 14 61 否定回应0 0 无回应000000 6 26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00 2 9 重复学生回答并解释0 1 4
对话分析的结论1对课堂一的结论:
教师提问以是何类问题为主,学生回答的方式以集体回答和个别回答为主,很少有讨论回答,回答之后教师又多以肯定的方式回应,说明问题偏于简单,没有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
2对课堂二的结论:
问题形式多样,是何问题与如何问题各占百分之三十五,为何问题占百分之二十一,而且还能适当的提出若何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回答方式上,学生讨论后回答的占百分之三十,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多给予肯定的回应,占百分之六十一,这说明教师所提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能够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解决这些问题。
可见这节课的问题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很有实效。
3二者对比得出的结论:
相比较而言,课堂二的问题设计更加有利于学生思考。
教师在设计问题方面,不仅要注意问题的类型,还要注意问题的内容,问题的实效性,要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对话分析的建议1对课堂一的建议:
改善问题设计,增加问题类型,调整回答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
对学生的回答多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学生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习热情。
2对课堂二的建议:
对于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型,课堂节奏和时间的把握比较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
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对教学内容和学情做认真的分析,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在课堂上能够随机应变。
一旦出现没有完成计划的情况,不妨把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让课上的讨论延续到课后,这比表面上保证课堂结构的完整更有意义。
3二者对比结果提出的可行性建议:
教师在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要尽量避免那些过于简单的问题,要让学多讨论。
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还要注意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时候,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要多给学生肯定的回应,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6.结构式观察——S—T分析汇报
观察者姓名课例一:郭小舟,张娇,李春玲
课例二:吴丹妮,于明华
观察时间课例一:2011-10-21第3节课
课例二:2011-11-4第7节课
课堂一S-T图
课堂一Rt-Ch图
课堂二S-T图
课堂二Rt-Ch图
S-T分析结论1对课堂一的结论:
本节课的Rt值为0.53,Ch值为0.24,属于典型的混合型。
作为以学习方法为主的新授课,教师行为占有率为0.53,说明教师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这是比较成功的。
本节课的的师生行为转化率为0.24,说明师生之间有比较好的互动,但是师生互动情况还可以进一步改善。
同时,从S-T 图中观察可知,整堂课的师生活动呈现阶段性,课堂结构也可以进一步改进。
2对课堂二的结论:
本节课是一节技能课,教师行为占有率0.46,师生行为转化率0.31,属于混合型,这基本上符合技能课的课型。
但是本节课采用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是一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型,教师行为占有率可以再低一些。
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3二者对比得出的结论:
课例一作为概念课,其教师行为占有率比较符合课型要求,课例二作为活动课,教师行为占有率显得略高了一些,而课例一的师生行为转化率偏低,在课堂中还存在这师生行为脱节的片段。
相比较而言,作为概念课的课例一更偏重于教师引导,而作为技能课的课例二更偏重于学生活动。
S-T分析建议1对课堂一的建议:
可适当的改善问题的设计,增加问题的类型,增加学生回答的方式,促进师生活动,形成建立更好的课堂氛围。
学法设计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增强对学生活动的干预,让师生互动更加紧密。
2对课堂二的建议:
作为一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技能课,可以再增加一些学生活动。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要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充分分析学情,考虑到学生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建立合适的机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适时的进行教学干预,增加师生互动。
在学生活动中,也要可以让通过互助小组,让学生合作学习,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3二者对比结果提出的可行性建议:
对于学生自己能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的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坚持学生会的,老师不要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也不要讲。
要给学生更多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型中,让学生多想多做。
但是,教师也要适时适当的进行教学干预,设计好能够保证学生合作与互助的机制,保证学生活动顺利进行,同时,也要设计好相应的评价方式,既重视结果评价,也重视过程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同伴观察点评汇报
观察者姓名赵金玲,王丹青观察时间课例一:2011-10-21第3节课
课例二:2011-11-4第7节课
课堂一(具体经验抽取阶段这堂课中这位老师的哪些行为
让你很佩服?
这位老师哪种能力你最愿意借用和整
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课例)1.王老师这节课的问题设计让我觉得非常好。
她采用了问题引导法,通过一系列的
问题,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
性的认识了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她把教
材中的两个例题经过改编整合之后设计为
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熟悉的函数对幂函
数有个感性的认识。
在课上,通过让学生
讲所画的幂函数分类,让学生感受幂指数
的变化对幂函数的图像性质的影响,接着
问学生分类的标准,让学生的认识变得清
晰起来。
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一步一
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幂函数的特征。
2.王老师让我佩服的另一点就是她的语言
的形象与生动。
她在讲解幂函数在第一象
限的图像的时候,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生动
的比喻:她把a>0时幂函数的图像比喻成
有两个固定结点(0,0)和(1,1)的弹性钢
条。
随着a从大到小的变化,钢条的右端
从上往下,钢条由下凸变为上凸,当a=0
时,钢条绷直,结点(0,0)脱开,a再变
小,钢条右端继续往下,左端上翘,呈下
降趋势。
”用这样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描绘
幂函数的图像随幂指数a的变化规律,配
合几何画板的演示,让本来繁琐的问题变
得生动直观,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下,
非常容易的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
我觉得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之一。
1.王老师的用问题引导法,是我最想整合到我的课堂中去的,她设计问题的能力,是我非常想学习的。
她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层次深入,非常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识的构建。
2.王老师那种轻松而幽默的语言也是我希望学到的,也是我希望我能够在我的课堂中发挥出来的。
她能把比较复杂的问题,形象生动的表述出来,让学生感觉不到压力,在轻松的气氛下就掌握了知识。
这样的能力,会让教师很有亲和力,很受学生欢迎。
3.王老师对多媒体的恰到好处的使用,也是我非常希望能够整合到我的教学中去的。
她利用大屏幕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并让学生分类。
在她用那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形容幂函数的图像特征的时候,几何画板演示幂指数的变化对幂函数图像的影响。
视觉听觉配合得浑然一体。
让人感觉非常享受
课堂二(本阶段同课异构授课课例)
这堂课中这位老师的哪些行为
让你很佩服?
这位老师哪种能力你最愿意借用和整
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1.我觉得郭老师在这节课上的提问和选择
回答的方式非常精彩。
在她提出问题的时
候,总是让学生各抒己见,遇到不同意见
的时候,她不是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
让学生讨论甚至争论,在她提出的问题中,
学生讨论后回答的,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
而且,这些问题经过学生讨论之后,几乎
被完全解决了。
事实说明,让学生深入思
考和讨论,很多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
这比教师直接的讲解效果要好很多。
2.郭老师在回应学生的回答方面也很有技
巧。
对于学生的回答,她总是尽量给予肯
1.郭老师这节课中表现出来的语言的
亲和力,是我非常愿意学习并运用到
我的教学中去的。
对于学生回答问题,
她不是简单的用对错来评价,也不是
用一句“很好”来肯定,她总是能找
到很恰当的突破点,来鼓励学生或引
导学生继续思考。
2.郭老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对课堂
的调控能力,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郭老师营造
了一种很宽松的氛围,她跟学生一起
讨论,而不是以传授者的角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