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物理(安徽专用)第一轮复习方案第二章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时间:60分钟
1.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F f =μF N 推出的μ=F f F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 f 成正比,F f 越大,μ越大
B .动摩擦因数μ与正压力F N 成反比,F N 越大,μ越小
C .μ与F f 成正比,与F N 成反比
D .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情况及其材料决定
解析 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材料决定,与摩擦力F f 和压力F N 无关,一旦材料和接触面的情况确定了,动摩擦因数μ也就确定了. 答案 D
2.如图2-1-13所示的装置中,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
切摩擦忽略不计,各个装置平衡时各弹簧的弹力分别为F 1、F 2、F 3、F 4,其大小关系是
( ).
图2-1-13
A .F 1=F 2<F 3=F 4
B .F 1=F 2=F 3=F 4
C .F 1=F 3>F 2=F 4
D .F 3=F 4>F 1>F 2
解析 设每个球的重力均为G ,分析第1个图中下面那个球的受力情况可得F 1=G ,分析第2个图中小球的受力情况易得F 2=G ,同理,F 3=F 4=G ,所以F 1=F 2=F 3=F 4.
答案 B
3.(2012·揭阳模拟)如图2-1-14所示,物体P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左边用一根轻弹簧与竖直墙相连,物体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小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P,直到拉动,那么在P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对P的弹力F T的大小和地面对P的摩擦力F f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
图2-1-14
A.弹簧对P的弹力F T始终增大,地面对P的摩擦力始终减小
B.弹簧对P的弹力F T保持不变,地面对P的摩擦力始终增大
C.弹簧对P的弹力F T保持不变,地面对P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D.弹簧对P的弹力F T先不变后增大,地面对P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物体P始终静止不动,故弹簧的形变量没有变化,弹力F T保持不变.由力平衡知F=F f-F T,力F逐渐增大时,F f也逐渐增大,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4.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在大小相等、互相垂直的水平力F1和F2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如图2-1-15所示,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
().
图2-1-15
A.在F1的反方向上受到F f1=μmg的摩擦力
B.在F2的反方向上受到F f2=μmg的摩擦力
C.在F1、F2合力的反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 f=2μmg
D.在F1、F2合力的反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 f=μmg
答案 D
5.如图2-1-16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 fa≠0,b所受摩擦力F fb=0.现将右侧细绳剪
断,则剪断瞬间
( ).
图2-1-16
A .F fa 大小变化
B .F fa 方向改变
C .F fb 仍然为零
D .F fb 方向向右
解析 右侧绳剪断瞬间,木块b 受到弹簧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因b 在弹簧拉力作用下有向左运动的趋势),故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木块a 受左侧绳的拉力和弹簧弹力不变(弹簧未来得及形变),故F fa 不变.选项A 、B 错误. 答案 D
6.如图2-1-17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的传送带上,物体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传送带分别以v 1、v 2的速度做逆时针运动时(v 1<v 2),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 1、F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2-1-17
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f 1<F f 2
B .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
C .F 1=F 2
D .传送带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为0
解析 物体的受力如图所示,滑动摩擦力与绳的拉力的水平
分量平衡,因此方向向左,B 错;设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
则F cos θ-μF N =0,F N +F sin θ-mg =0,解得F =
μmg cos θ+μsin θ,恒定不变,C 正确;滑动摩擦力F f =F cos θ=μmg cos θcos θ+μsin θ
也不变,A 、D 错.
答案 C
7.如图2-1-18所示,在一个正方体的盒子中放有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小球
的直径恰好和盒子内表面正方体的边长相等,盒子沿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滑动,
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1-18
A.无论盒子沿斜面上滑还是下滑,球都仅对盒子的下底面有压力
B.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右侧面有压力
C.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
D.盒子沿斜面上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
解析先以盒子和小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无论上滑还是下滑,用牛顿第二定律均可求得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a=g sin α,方向沿斜面向下,由于盒子和小球始终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也是a=g sin α,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球沿斜面向下的重力分力大小恰好等于所需的合外力,因此不需要左、右侧面提供弹力.
答案 A
8.(2012·六安质量检测)如图2-1-19所示,楔形物块a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在其斜面上静止着小物块b.现用大小一定的力F分别沿不同方向作用在小物块b上,小物块b仍保持静止,如下图所示.则a、b之间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的是
().
图2-1-19
解析未加力F前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b受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A中加力F后,静摩擦力一定增大;B、C中加力F后,静摩擦力可能减小,B、C
错;D中加力F后,静摩擦力不变,D错.A选项正确.
答案 A
9.(2012·海南琼海一模)如图2-1-20所示,将一物块分成相等的A、B两部分靠在一起,下端放置在地面上,上端用绳子拴在天花板上,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整个装置静止,则
().
图2-1-20
A.绳子上拉力不可能为零
B.地面受的压力可能为零
C.地面与物体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D.A、B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解析经分析,绳子上拉力可能为零,地面受的压力不可能为零,选项A、B 错;由于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绳子中拉力只可能竖直向上,所以地面与B 间不可能存在摩擦力,而A、B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选项C错而D对.
答案 D
10.如图2-1-21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每个物体重G=10 N,设物体A、B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f m=2.5 N,若对A施加一个向右的由0均匀增大到6 N的水平推力F,有四位同学将A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随水平推力F的变化情况在下图中表示出来.表示正确的是
().
图2-1-21
解析当推力F由0均匀增大到2.5 N时,A、B均未动,F fA由0均匀增大到
2.5 N.当推力F由2.5 N增大到5 N时,F fA=2.5 N.当推力F由5 N增大到6
N时,A处于运动状态:F fA=μG=2 N.
答案 D
11.如图2-1-22所示,用轻质细杆连接的A、B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A、m B)正沿着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下滑,已知斜面的粗糙程度是相同的,A、B两物体与斜面的接触情况相同.关于A和B之间的细杆上的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1-22
A.如果m A>m B,杆对B物体有拉力
B.如果m A<m B,杆对B物体有拉力
C.如果m A>m B,杆对A物体有支持力
D.无论m A<m B还是m A>m B,杆对A、B物体都无作用力
解析以A、B两物体及轻杆为研究对象,当它们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有(m A +m B)g sin θ-μ(m A+m B)g cos θ=0
解得μ=tan θ
再以B为研究对象,设轻杆对B的弹力为F,则
m B g sin θ+F-μm B g cos θ=0
将μ=tan θ代入上式,可得F=0,可知细杆上没有弹力.
答案 D
12.用弹簧测力计测定木块A和木块B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有如图2-1-23所示的两种装置.
(1)为了能够用弹簧测力计读数表示滑动摩擦力,图示装置的两种情况中,木块
A是否都要做匀速运动?
(2)若木块A做匀速运动,甲图中A、B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否等于拉力F a的大小?
(3)若A、B的重力分别为100 N和150 N,甲图中当物体A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60 N,拉力F a=110 N,求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图2-1-23
解析(1)甲图装置中只要A相对B滑动即可,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等于B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乙图装置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等于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A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
(2)甲图中A受B和地面的滑动摩擦力而使A处于匀速运动状态,应是这两个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之和等于拉力F a的大小.
(3)F N=G B=150 N,B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此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即为F f =60 N,则由F f=μF N可求得μ=0.4.(注:滑动摩擦力与F a的大小无关,这种实验方案显然优于乙图装置的方案)
答案(1)甲图中A可以不做匀速运动,乙图中A必须做匀速运动(2)不等(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