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朗读比赛选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我爱大海》18页(第1、2、4、5、6节)我爱大海。
我曾在一座岛上,紧挨茫茫大海住了一个星期,和大海朝夕相处,总算对大海有了一些了解。
清晨,海是雾蒙蒙的灰色,天色也是灰的,海天一色,仿佛一个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着陆地。
海上风平浪静,连海涛声也格外地轻,好像大海刚刚睡醒。
太阳开始升起,但明月仍然高悬,天空变成淡蓝色,海也变成浅蓝色,两种颜色的细微差别使天海之间出现了一道分界线。
随着太阳升起,天空出现了橙色的朝霞,映在水面粼粼发光,天水之间又产生了一种新的颜色。
早晨的海是沉静的海,显示了海的博大胸怀。
每个在海中航行的人都充满了希望。
傍晚的海,在如山的白云下,远处看是蓝色,近处看去是灰色,风平浪静。
落日的余晖射入云层,随着太阳的下落,云层在金光照耀下由橙色逐渐变黑,好像一座座黑山,无云处好像山间的峡谷。
我想当年远航探险的人,大概很容易把这些如山似岸的乌云当成陆地,为自己又发现了新岛屿或新陆地而欢呼雀跃,结果是一场空欢喜,那种失望,恐怕不在海边久住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这时的海是凄凉的海,会引出航海者孤寂的情感。
阴云密布的夜晚,天是乌黑的,海是墨黑的,水天一色,是黑漆漆的一片,仿佛一个黑箱子倒扣在海面上。
狂风骤起,海浪呼啸,巨浪也是黑的,像一头庞大的黑色怪兽,咆哮扑来,要吞没海中的一切,也要吞没岸上的一切。
巨浪在征服了海洋之后,到达岸边逐渐筋疲力尽,最后用尽全力,口吐白沫倒在海滩上。
这时的海是狂暴的海,是凶恶的海,这时的海给人的感觉大概只有恐惧了。
这种连岸上的人都感到恐惧的时刻,在大海之中一叶孤舟之上的人又是何种心情呢?他们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多么坚定的意志,才能度过这漆黑漫长、惊涛骇(hài)浪之夜啊!只有这种时候才能考验真正的远航探险者,也只有经历了这种考验的远航探险家才能到达目的地。
我爱海,爱海的浩瀚无际,也爱海的变幻无穷。
第4课《沧海日出》(第1、2、4、5、6、7节)第22页
人们告诉我,在北戴河那著名的24景当中,最美最壮丽的景致,要算是在东山鹰角亭上看日出了。
这时候,残云已经散尽了。
几颗寥寥的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
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粉红的颜色。
这广阔无垠的天空和大海,完全被粉红色的霞光融合在一起了,分不清它们的界限,也看不见它们的轮廓,只感到一种柔和的明快的美。
四周,静极了,只听见山下的海水轻轻地冲刷着岩的哗哗声,微风吹着树叶的沙沙声。
此外,什么声音都没有,连鸟儿的叫声也没有,仿佛,它们也被眼前这柔和美丽的霞光所陶醉了。
朝霞渐渐变浓变深,粉红的颜色,渐渐变成了橘红,以后又变成为鲜红了。
而大海和天空,也像着了火似的,通红一片。
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在那闪烁着一片火焰似的波光的大海里,一轮红得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阳,冉冉地升腾起来。
开始的时候,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了一个弧形的金边儿,不久,这金边儿很快地在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
到后来,就已经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跳,蹦出了海面。
霎时间,那辽阔无垠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
在那太阳刚刚跃出的海面上,金光特别强烈,仿佛是无数个火红的太阳,铺成了一条又宽又亮又红的海上大路,从太阳底下,一直伸展到鹰角亭下的海边。
这路,金晃晃红彤彤的,又直又长,看着它,仿佛使人觉得:循着这条金晃晃红彤彤的大路,就可以一直走进那太阳里去。
啊,美极了,壮观极了!
我转身向西边望去,只见西面的山峰、树木、庙宇、楼房,也全都罩上了一片金晃晃的红光。
还有那从渔村里飘起来的乳白色的炊烟和在山林中飘荡着的薄纱似的晨雾,也都变成了金晃晃红彤彤的颜色,像一缕缕色彩鲜艳的缎子,在山林和楼房之间轻轻地飘拂着、飘拂着。
于是,那山峰、树木、庙宇、楼房,就在这袅袅的炊烟和晨雾之中,时隐时现,似真似幻。
眼前的这幅带有神奇色彩的优美画面,多么像那虚幻缥缈的仙境!
美极了,沧海日出实在太美了!
第1单元《归航》(第1、2、3、4、5、8节)第27页奔跑了一天的太阳终于躲藏了起来,黑夜的暗影笼罩了大海,掩盖了天空,抹去了美景.他们想起应该回家了.他们收起鱼钩,摇起橹桨,船动了.微风轻轻地吹着,波浪无力地拍打着船舷,碰上去又离开,丝毫也没有增加航行的困难.也许这种平静的天气可以持续到他们平安到岸.然而,渔民们多年的经验使他们想到,现在还不能完全放心.说不定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危险,航程还很远,而这一段路还笼罩在黑暗之中。
船在黑茫茫的波涛起伏的海面上前进.借着微弱的亮光,模模糊糊地已经可以看到海岸了.海岸鼓舞着他们不要松劲儿,要再加把劲儿,坚持到底.
忽然,他们发觉微弱的细浪变得凶猛而有力了.小船开始猛烈地震荡起来.海浪起伏,在海水有力的推动下,越来越高,急剧跳起又猛然落下.小船受到了可怕的冲击,随着汹涌的海浪上下颠簸。
在这波涛澎湃的汪洋大海上,小船在浪头上荡来荡去.尽管船员们拼命划桨,船也很难再前进一步.突然,一个浪头扑了过来,柔弱的小船猛地一震,被巨浪举到半空中.接着,又被摔下来,跌进了翻滚的浪花里。
一个汹涌咆哮的浪头刚刚过去,又一个浪紧接着就打来了.这时候划桨人需要有高度的机智和强大的力量.只有当一个巨大浪头的冲击力减弱了的时候,人们才能用力划.对早已筋疲力尽的船员们来说,要想把船划到岸边,还要使出最后的气力.
离岸已经不远了,岸上闪耀着灯光.平安到达的希望给他们增添了勇气和继续战斗的决心.他们已能望到岸上的篝火和那指引他们靠岸的地方了.这样,他们就可以掌握好方向,不再走冤枉路.
怒吼的浪涛借着海洋的力量,凶猛地冲击着峻峭的海岸.海岸近处的海水,遭到海岸的抵挡,波涛滚滚.在这种障碍面前,靠岸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做非凡的努力才能完成.仅剩下一丝力气的人们,在这场动人心弦的搏斗中,战胜了狂怒海浪造成的障碍,终于登岸了.人们都感到平安脱险后的无比的快乐,以及几乎浑身无力的疼痛的感觉.
在黑夜的阴影里,那强有力的海洋深处隐藏着一个残暴的可怕的力量,和许多不可知的秘密,但人们还是奇妙地摆脱了它的巨爪.
第6课《月光曲》(第2节到最后)第38页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了下来,并且命名为《月光曲》
第11课《三峡之秋》(全文)第85页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
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
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
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每当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
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边陡立的峭壁。
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就升起一层青色的雾。
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
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
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
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来,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上划开一条发光的路。
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
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
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
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屋《探索海底世界》(全文)第25页
自古以来,人类对神秘的海底世界就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由于人在水中呼吸困难,而且入水越深,海水对人体压力就越大,所以潜水成为一种艰难的事情。
最初,人们只是屏着呼吸,潜入海里,待上两三分钟。
后来,人们发明了一些简单的潜水工具,如面罩、氧气袋等。
依靠这些工具,人们才能潜入较深的海中,并且逗留得久一点。
虽然这样,对于神秘的海底世界,人们所了解的还是非常少。
人类在探索海底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制造和改良潜水工具。
到了近代,终于发明了水肺,潜水技术才有了显著的突破。
从此,潜水员可以在海底停留得更久,以便进行各种活动了。
不过,由于海水对人的压力,人类潜水的深度是有局限的。
如果想更深地探测海洋,必须依赖潜水器。
潜水器是一种类似潜水艇的潜水工具。
小型的可载一两个人,大型的可载几十个人。
最先进的潜水器能够把人类带到一万米深的海底。
海底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
如果你有机会身临其境,你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你也许会看到纤细的斑马鱼,也可能碰上庞大的鲸鱼;你也许会看到高贵的龙虾,舒展着长须,在水中婆娑起舞;也可能看到狡猾(huá)的章鱼,抖动腕足,在水藻中躲躲闪闪,伺机攻击猎物;偶尔你也会碰上笨重的海龟,看它慢条斯理地在海中游来游去。
在碧绿澄清的海水中,你还会看到美丽的珊瑚。
有白的、黄的、红的、紫的、蓝的,五彩缤纷;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松柏,有的像菊花……千姿百态,把海底点缀得像一座花园。
在珊瑚礁附近所看到的鱼儿更美丽。
鱼群披着五颜六色的鱼鳞(lín),在碧绿的海底闪耀着七彩光芒,穿梭来往,上下翻腾,变幻出千百种花样,蔚为壮观。
如果你随身携带防水摄影机,一发现珍奇的海洋生物或绮丽的景色,就可以马上把它摄入镜头,那该是多么有趣啊!
烟波浩渺、白浪滔滔的海洋底下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是不是也想潜入大海,亲眼看个究竟呢?
第5课《贱卖海张五》(部分)第34页
清朝咸丰年间,天津手艺人中,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
这当儿,打外边来了三个人。
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
站在迎门桌子前的人一瞅,赶紧吆喝着:“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总共三位———里边请!”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
当下,城里城外气儿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
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将军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
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
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在袖子里捏泥人。
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啥样,他捏的啥样。
”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捏什么?狗不理包子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只见人家泥人张似乎没听见,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
右手依然端杯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把那些话在他手里的泥上全找回来了。
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一撂,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
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
泥人张头都没回,拿个大蒲扇走了。
但这事还没完———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
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选读课文8《幼林》(部分)第151页
在几千千米的铁路上,在几百千米的公路上,我从车窗望去,我的眼睛在到处寻觅——森林!
现在,在这无边无际的山冈平野之中,我的眼睛偶尔可以发现一小片一小片的嫩绿了。
哦,那是幼林!尽管稀疏,只占荒秃的山野百分之几的面积,但幼林在渐渐生长起来!它们还不能遮蔽风雨,它们还都有七八岁孩子那么高,但幼林显示出矫健的姿态了。
那一板株株的小树迎着太阳光,汲取着泥土中新鲜的气息,在茁壮地成长着,伸展着它们柔嫩的枝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忘记了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把一处处茂密的森林给残害了,让野火焚烧,用斧锯砍伐,收牛羊践踏,使连绵的大冈小峦秃成了“馒头”……
没有了森林的土地,在酝酿着一个可怕的恶梦。
你从飞机上面看见过无边无际的沙漠吗?从我国的西北直到旧日的波斯,横亘数千千米的大沙漠,那上面边“土馒头”也没有了,只有大大小小的“沙馒头”,沙的山,沙的海洋……没有一棵树木,没有一片青草,没有一处村庄。
多可怕的恶梦啊!
在祖国无垠的原野上,我用眼睛搜寻着幼林,我真诚地欢呼每一片幼林!我愿有百倍千倍的幼林出现在我们眼前,以亿亩计的幼林同我们以亿计的孩子一同成长,由这一代——幼林和孩子们结束恶梦!
于是——我沉醉了,我看见了千山万岭的茂密、整齐的森林,向人们伸出宽厚了臂膀,发出阵阵呼啸声,同大地的脉搏互相应和,谱成和谐而壮丽的乐章;我看见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被郁郁葱葱的森林包围着,人类创造的文明正在结出全新果实。
在祖国无垠的原野上,我轻声地呼唤着:啊,幼林,多么值得珍惜的幼林!愿你们迅速地成长起来,愿阳光永远给你们以温暖,土壤永远滋润着你们。
我们的孩子,将同你们肩并肩、臂挽臂进入美好的未来。
第1课《海上日出》(全文)第1页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空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
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
太阳升起来了,人看不见它。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第2课《火烧云》(全文)第3页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你老人家必要高寿,你老是金胡子了。
”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哪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第4课《狼牙山五壮士》(部分)第20页
为了拖住敌人,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
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战斗进行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他们把敌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
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这时候班长负伤了,子弹打完了,只剩下胡福才手里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
班长“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掷向敌人。
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跳下悬崖。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