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食品检测技术 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1330018
课程名称:《食品检测技术》
总学分:3.5 总学负荷:98 自主学习:46
课内总学时数:52
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24/0/0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食品生物化学》,后续课有《食品分析》、《综合大实验》等。

一. 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食品科学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构造、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产品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本课程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为生产环节提供了的分析测试技术,而且是生物科学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手段。

该门课程对于生物与食品相关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深化其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今后从事生产实践和相关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有关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

内容上注意与以上课程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弄清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测试原理,学会各类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定性定量测试技术,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对象、应用和检测范围,掌握数据的正确处理方法和各类谱图的初步解析方法。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听课的过程中随时复习所涉及的基
本原理,对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及时提问,以免影响对后面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在课程结束前要求每位学生在课余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写一篇专题报告。

同时该课程内容多,发展快,故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基础上,应广泛阅读相关参考资料和科研文献,随时更新讲稿或课件,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态。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气相色谱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以及光分析中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难点是仪器的基本结构与测试原理及谱图解析、数据处理等内容。

5、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讨论、实验操作、习题解答、多媒体虚拟软件和教学辅助材料等,以及课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仿真操作、课程论文、课前检测、课后汇报和部分内容自学等)为主、老师辅导为辅,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程教学中,主要采取老师讲解、学生现场操作实验为主的方式进行。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朱明华编,《仪器分析》(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参考书:
1.S. Suzanne Nielsen著,杨严俊译.食品分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曾泳淮主编,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白玲,郭会时,刘文杰主编,仪器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4. 滕利荣, 孟庆繁主编,生命科学仪器使用技术教程,科学出版社,2008
7、其它
安排课程论文、课前检测、课后汇报和部分内容自学等自主学习内容。

二、正文内容
第1章引言
一教学要求
重点让学生了解仪器检测的研究内容、任务和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开设模块的意义
第二节模块主要内容
知识要点:仪器分析定义、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仪器分析方法分类
第三节分析方法验证
知识要点: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三、本章学时数:3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教学要求
本章重点在于掌握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了解;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固定相及其选择,气相色谱检测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分析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色谱定义与分类
知识要点:发展简史、色谱分析法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第二节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知识要点:基线、峰高、保留值、色谱峰的区域宽度
第三节色谱理论基础
知识要点:塔板理论、速率理论
第四节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知识要点:定性分析:保留值、相对保留值和联用技术;定量分析:外标法、内标法和归一化法
第五节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
知识要点:载气系统、进样装置、色谱柱、检测系统、温度控制系统
第六节气相色谱检测器
知识要点:检测器类型、检测器性能评价指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第七节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特点与应用
知识要点: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固定相及其选择、气相色谱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三、本章学时数:7
第3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一教学要求
本章重点讲解HPLC法中影响色谱峰扩展及色谱分离的因素;要求掌握HPLC法的分类及其分离原理;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HPLC法的固定相与流动相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样品预处理
知识要点:分析检测的基本流程、样品预处理的原因、预处理技术
第二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第三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组成
知识要点:流动相、高压泵、进样器、色谱柱和检测器
第四节液相色谱法的固定相与流动相
知识要点: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类型的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举例
三、本章学时数:4
第4章电位分析法
一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电位分析法的原理;理解离子选择电极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电位滴定法的基本应用技能;掌握直接电位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使用直接电位法测定pH值的能力;具备使用间接电位法计算滴定终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分析化学法概要
知识要点:定义;电化学分析的类型、特点及应用;电位分析法的分
第二节电位分析法原理
知识要点:能斯特方程
第三节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
知识要点:pH的定义及测定基本原理;测量装置;pH计的使用(仪器
的定位与校正;测量;玻璃电极特点;维护;清洗)
第四节电位滴定法的仪器装置及测定原理
知识要点:装置:包括滴定管、滴定池、指示电极、参比电极、搅拌器
和测量电动势的仪器;测定原理:根据工作电池电动势在滴定过程中的
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第五节电位滴定的终点确定方法
知识要点:制E--V曲线法;ΔE/ΔV--V曲线法(一阶微商法);
ΔE2/ΔV2--V曲线法(二阶微商法)
第六节离子选择性电极
知识要点:定义;构造;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测定原理;响应机理(玻璃膜、晶体膜);硫、卤素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离子活(浓)度的方法;影响测定的因素
三、本章学时数:3
第9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一教学要求
理解光吸收基本定律和应用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条件;理解偏离朗伯-比尔定律因素。

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原理,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获得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定性定量分析检测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目的,获得解决实验中检测化合物已知、未知浓度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知识要点:光学分析法定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义。

第二节紫外可见光谱法基本原理
知识要点: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有机分子结构的关系;吸收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吸光度的加和性;吸光系数;
引起偏离Lambert-Beer 定律的因素;
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知识要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第四节定性和定量分析
知识要点:定性分析;单组分定量分析方法;多组分定量分析;
第五节光度法显色反应条件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知识要点: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及反应条件的选择;分光光度法测量误
差及实验条件的选择
三、本章学时数:4
第10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一教学要求
掌握红外吸收的基本理论,掌握红外吸收产生的条件、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对分子振动形式、红外光谱的特征性和基团频率能够理解;了解两种红外吸收光谱仪的构造和工作过程;具备样品制备的理论基础,并可以进行简单的红外图谱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知识要点:基本概念;红外光区划分
第二节红外吸收光谱产生条件
知识要点: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红外光谱图
第三节分子振动方程
知识要点:双原子分子模型;影响基本振动频率的直接因素
第四节分子振动的形式
知识要点: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伸缩振动、弯曲振动、);振动的自由度;特征峰与相关峰;
第五节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
知识要点:影响偶极矩大小的因素
第六节红外光谱的特征性、基团频率
知识要点:红外光谱信息区(X—H伸缩振动区、叁键(C C)伸缩振动区、
双键伸缩振动区、X—Y,X—H 变形振动区、)
第七节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知识要点:外部因素、内部因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氢键效应、振动偶合、费米共振、环的张力、立体障碍)
第八节红外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组成
知识要点:色散型红外光谱仪;富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富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优点
第九节试样的制备
知识要点:试样的前处理与提纯;气体样品;液体样品;固体样品
第十节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第十一节定性定量分析
知识要点:有机分子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利用已知物与未知物图谱比较对照鉴定;未知物的结构测定;定量分析的影响因素
三、本章学时数: 4
第8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
一教学要求
理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原理、峰值吸收系数与积分吸收的关系、原子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分类;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理论、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引起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仪器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原子分光光度计工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干扰,以及消除方法、原子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方法;能够区别常用的两种原子分光光度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知识要点:定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第二节基本原理
知识要点: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共振线;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
系;引起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峰值吸收系数 K0 与积分吸收;基态原
子数(N0)与待测元素原子总数(N)的关系;
第三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知识要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仪器的主要部件;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红外仪的比较;
第四节定量分析方法
知识要点:标准曲线法;直接比较法;标准加入法
第五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干扰及消除
知识要点:光谱干扰;电离干扰;化学干扰;物理干扰;背景吸收
第六节原子吸收实验技术及应用
知识要点:分析条件的选择;灵敏度和检出限;应用与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