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高等教育管理学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教育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教育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
一、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
1、办学体制 2、教学管理形式 3、教师管理制度
二、《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
1、关于学制与学年的设想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痒,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 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此大学之道也。 2、关于教学管理的主张 3、关于教师管理
五、杜威的教育管理思想
教育理念: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 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等。
• 在学校管理方面,他主张学校的一切教育 和管理工作,都应以儿童为中心,促进儿 童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发展。
• 在课程设置和管理方面,认为儿童是起点 ,是中心,一切科目相对于儿童的生长来 说只处从属地位,即使教材也应紧密结合 儿童的经验,这样学习才成为一个主动发 展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
古典管理学派的基本主张是:
(1)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 “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
(2)分工和专业化,认为这是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手段。 (3)统一指挥,即组织内部应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明确的权力 等级系统,每个成员都要严格服从上级的指挥。
(4)工作标准化,将工作细分成若干部分,从而使员工依标准 程序展开工作。
三、先秦诸子的教育管理思想
1、儒家私学的教育管理思想 2、墨家私学的教育管理思想 3、道家的教育管理思想 4、法家的教育管理思想 四、隋唐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
五、宋代胡瑗和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
1.胡瑗注重教育目的,培养“致天下之治”的人才;力纠社 会时弊,坚持体用为本;大胆改革教育,首创分科教学,他 设立经义(玄学)和治事(显学)二斋,依据学生的才能、 兴趣志向施教;推广普及教育,主张州县办学;探索办学新 路,严立规章,言传身教;注意体、美、音乐教育,全面提 高学生素质;提倡社会实践,开展游历考察活动;实行太学 “寄宿制”。

自考00449教育管理原理知识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449教育管理原理知识考点复习资料

重点难点重点重点难点重点重点课程知识框架教育管理原理第一编总论1、教育管理学概述2、教育管理的原理与职能3、教育管理的一般原则与方法第二编宏观教育管理论4、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5、教育预测与教育规划6、教育体制7、教育人事行政8、教育财务行政9、教育行政信息及其管理10、教育督导与教育评价第三编微观教育管理论11、学校管理目标12、学校管理内容13、学校管理过程第四编教育领导与效能论14、教育领导15、教育领导效能第一章教育管理学概述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管理与教育管理知识点1管理1、管理的含义: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知识点1管理2、管理的属性: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管理的非政治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

管理的政治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

正面背面知识点1管理3知识点2教育管理1、教育管理的含义: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教育管理活动一般分为宏观的教育管理—教育行政和微观的教育管理——学校管理两方面。

知识点2教育管理2、教育管理的产生:学校管理的产生早于教育行政,自从产生了学校教育就有了学校管理。

如明代国子监“监规”对学生的要求有明文规定,言行越轨者要“杖一百”,并充军;如古希腊的斯巴达学校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规定以体育和军事在“教练所”与“青年军训团”中训练统治阶级的子弟。

知识点2教育管理2、教育管理的产生:教育行政并非与国家同时产生,而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产生为标志的。

进入19世纪,各国纷纷设立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行政制度,建立了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

(产生原因详见P46)知识点2教育管理知识点2教育管理3知识点2教育管理4知识点2教育管理4(1(2(3(4讲解归纳与举例的()ABCD.【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P44)谢谢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知识点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1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知识点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管理机构与教育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教学目的与要求1. 课程名称:高等教育学2.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3. 适用对象:高等教育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4.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制度架构、教育管理等方面内容,培养学生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能力,为将来从事高等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二章:教学内容1. 高等教育概论- 高等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高等教育的历史沿革- 国内外高等教育体系比较2. 高等教育管理- 高等学校组织管理-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 高等教育融合发展3. 高等教育教学与研究- 高等教育教学理论-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4. 专业实践- 参观高等学府,了解高等教育实际运作- 撰写高等教育论文,学术研究与交流第三章:教学方式与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高等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高等学府,开展实地调研和访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 论文指导:指导学生独立撰写高等教育学相关论文,培养学术研究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核:开卷考试,主要考察基础理论知识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根据选定主题完成高等教育学论文第五章:教学参考书目1. 陈昌文.高等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2. 王晓东.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 吴华山.高等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提升学生对高等教育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高等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对待,积极参与,不断提升自我,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优秀人才。

管理学(周三多_著)_高等教育出版社_课后答案

管理学(周三多_著)_高等教育出版社_课后答案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答:管理是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而不是其他。

更具体地说,管理的本质是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是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答:管理职能有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七种。

七种管理职能各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信息职能通过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利用和反馈表现出来;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表现出来;计划职能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管理七职能的相互关系:(1)信息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2)决策既与其他管理职能有所交叉(管理者在行使其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问题),又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3)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4)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答: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人、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人、发言人。

教育管理原理-第一讲-(第1-2章)练习题

教育管理原理-第一讲-(第1-2章)练习题

教育管理原理-第一讲-(第1-2章)练习题1.管理具有两重性,即() [单选题] *A.文化性与非文化性的统一B.经济性与非经济性的统一C.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正确答案)D.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 年中国设立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

() [单选题] *A.1949B.2000C.1905(正确答案)D.19103.日本的中小学设立“教员意见登记簿”,鼓励教员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到期末,须对教员的意见给予答复,意见采纳了的要予以表扬,未被采纳的要说明原因。

这反映了教育管理发展趋势的() [单选题] *A.民主化(正确答案)B.科学化C.均权化D.专业化4.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包括()①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②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③教育管理机制的规律④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 [单选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正确答案)5.学科体系包括() [单选题] *A.一门学科和学科群B.著作体系和著作层次体系C.著作体系和教材体系(正确答案)D.著作层次体系和教材层次体系6.现代教育管理学的两大源流是()①德国的行政学②美国的行政学③法国的行政学④中国的行政学 [单选题] *A.①②(正确答案)B.②③C.①④D.③④7.人际关系理论,是等在霍桑工厂里通过实验而创立的理论。

() [单选题] *A.梅奥和雷斯利斯伯格(正确答案)B.卡伯利和梅奥C.泰勒和雷斯利斯伯格D.巴纳德和西蒙8.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 [单选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改革开放C.19世纪初D.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确答案)9.库恩提出了的概念,不主张用数学概念来阐述理论,而是借助历史材料来构建理论() [单选题] *A.变式B.范式(正确答案)C.实证主义D.思辨哲学10.管理具有两重性,其中,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我们称之为() [单选题] *A.非政治性(正确答案)B.政治性C.经济性D.复杂性11.目前在美国的各大学普遍设有教育管理专业,培养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

(完整word版)高等教育管理学(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高等教育管理学(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进展一、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准备时期我国最早出版的专著是李冀主编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

作者认为高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组织管理的现象及其规律”,并把它落实在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上。

陶曾骈主编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一书开辟了高教管理的另一领域。

作者提出高教管理从广义上来说包括高等教育事业管理和高校管理两个方面,即通常所说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王亚朴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一书在确认高教管理学是高等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的基础上,对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等概念进行了探讨,认为高教管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队高教事业的行政管理和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领导者对学校的全部管理”。

二、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的初创时期198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加深了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认识,显示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初创时期研究工作严谨、活跃的特点。

余立、陶曾骈、王瑞庆、邸鸿勋、魏贻通等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第二节学科理论体系与科学方法论理论体系研究的方法论1.思维发展的“两条道路”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行程。

2.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的基本要求。

(1)思维的发展必须从获得完整的表象开始。

(2)理论思维构成逻辑体系必须从最抽象的范畴开始,即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

(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必须通过中介范畴。

(4)理论思维所构成的体系的逻辑终点是概念的实践应用。

第三节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展开与本书的基本框架一、现代很多同志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对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的管理,又包括全日制的普通高校和多种形式的部分时间制的高等学校的管理。

二、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高等教育系统是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普通的现实存在。

(2)高等教育系统必须与历史的起点相一致。

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章:道德与社会

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章:道德与社会
2-15
郑煤集团大平矿难 2004年10月20日晚,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大平 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件,造成148人死亡, 32人受伤。 太子奶事件 2004年8月20日,北京太子奶集团旗下的三 家企业因 未能如期兑现捐赠承诺,被中国 妇女发展基金会告上法庭。太子奶集团坚 持“未得到约定回报”,而妇女基金坚持 “兑现捐赠是回报的前提。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经济学家
■创立了“货币主义 理论”,诺贝尔经济 学奖获得者。 ■提出“不受政府干 预的市场经济是最有 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经 济学家
(1912---2006)
古 典 观
大多数管理者是职业管理来 者。
古典观认为:职业管理 只向股东负责(财务收入) 者只关心企业利润,不 承担社会责任
◆度量一个人信念强 度(自我克制力)的 指标,
●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 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
控制中心 自我强度: 因此,自我强度高和具有内在
◆自我强度高的人, 其道德判断和道德行 为更加一致。
由运气或机会所决定。 不大可能对其行为后果 负责。
2-9
因此,科学的、正式的、 结 规章制度 严密的组织有利于道德 构 的产生,管理者越有可 变 职务说明书 量 能采取道德行为。
就连世界第二富翁,被称为“股神”的巴菲特老先 生也将自己的巨额资金缴给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 会投入到慈善事业中。非洲贫困、干旱缺水、疾病 泛滥地区经常出现比尔·盖茨的身影,经常有比尔& 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投入的资金;比尔·盖茨:基金 会已经在中国资助了几个项目,用于接种疫苗,比 如乙肝疫苗等。并正在开展一个全面计划,对有关 艾滋病防治事业具有重大意义的资助。从他个人和 家庭来说,2006年,比尔·盖茨宣布从2008年7月 开始,不再负责微软公司的日常管理,将更多时间 用于比尔&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他曾经表示过,给 自己孩子留很少的财富,将自己98%的财产留给比 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

《教育管理学》第02章在线测试

《教育管理学》第02章在线测试
正确
3、教育管理学与很多学科都有着种种联系。()
正确
5、没有学习过教育管理学的人,只要有管理的职务和权力,同样可以办好教育。()
错误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
C、心理学D、实验
3、广义的教育管理学以(C)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A、地区教育B、外国教育
C、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D、学校教育
4、我国教育管理学界一般认为教育管理学分为(A)和学校管理。
A、教育行政B、教育政策
C、教育领导D、教育制度
5、狭义的教育管理学以一定类型的(B)作为研究对象。
《教育管理学》第02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教育管理学以(D)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A、班级组织B、教师教学
C、学生学习D、学校组织
2、行为科学对教育管理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将(D)的方法引入教育管理研究中,从而使教育管理的研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A、团体组织B、学校组织
C、社会组织D、班级组织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教育管理学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ACD)为其研究对象。
A、管理现象
B、管理问题
C、管理过程
D、管理规律
2、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ABCD)
A、一门社会科学
B、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
C、是管理科学的分支
D、教育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BCEF)
A、文献分析
B、比较研究法
C、人种研究法
D、统计法
E、调查研究法
F、行动研究法
4、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具有(ACD)三个层次。

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重点知识整理

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重点知识整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学》(第四版)重点知识整理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注:只含本书1-13章课程,其中不包含第四章和第九章❖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进一步解释:(1)载体:组织。

(2)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对象:相关资源。

(4)职能活动: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三、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一)管理者的角色1. 人际角色:代表人、联络者、领导者。

2. 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

3. 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二)管理者的职能1. 技术职能2. 人际职能3. 概念职能➢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1. 孙膑提出运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1. 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2. 小瓦特:科学管理制度。

3. 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

4. 欧文:人事管理。

(因此欧文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5. 巴贝奇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1. 代表人物:泰罗、甘特。

2.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工作定额。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二、行为管理理论(一)梅奥与霍桑试验1. 霍桑试验四个阶段(1)工作场所照明阶段(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访谈(4)接线板工作室试验2.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1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1

高等教育学(1-14章)一、名词解释.1.中世纪大学: 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它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 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系统, 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

2.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 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 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最早的教育方针: 是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都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6.最新的教育方针是十六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们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7、教育目的: 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8、培养目标: 是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9、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10、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 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

代表人物:卢梭11.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代表人物: 涂尔干12.通才教育: 是一种通识教育,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13、专才教育: 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 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 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管理学原理培训教材(PPT 28页)

管理学原理培训教材(PPT 28页)
管理学原理
课程结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计划 组织工作 领导 控制 创新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认知管理 如何做管理者
一、认知管理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基本特征 3、管理的性质 4、管理与环境 5理》
“给管理下一个广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定义,可把它 看成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 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 来实现某个目标。”
——[美]丹尼尔·A·雷恩: 《管理思想的演变》
管理的定义(三)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 得更有效的过程。”
具体环境(一)
顾客
■顾客是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组织是为 满足顾客需要而存在的。
■为了赢得顾客,组织必须了解人们的需要,满足他们 的需要。
具体环境(二)
供应商
■一个组织的供应商,不仅仅是指那些为其 提供原材料和设备的公司,还应当包括为组织提 供持续的资金来源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 提供所需人力资源的高等院校及其他培训机构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06:09:4706:09:4706:09Wednesday, November 25,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2520.11.2506:09:4706:09:47November 25,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25日 上午6时 9分20.11.2520.11.25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0.11.25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6时9分 47秒20.11.25

第二章 高等教育管理基本规律与原则

第二章 高等教育管理基本规律与原则

思考与讨论
1.你认为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一定要遵循高
等教育管理原则吗?为什么? 2.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你最推崇哪几个原则? 为什么?




下几方面作为依据: 1、现代管理,尤其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 2、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3、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的系统性 此外,进行高等教育系统组织特征的分析, 也是确立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的基础。
(三)高等教育系统组织特征
1、作为有组织的无序状态的高等教育系统 (1)组织目标不具体明确 (2)组织技术往往不清楚,且未能很好地理解 (3)参与者流动性大
二、高等教育管理原则
(一)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的形成方式
包括高等教育管理在内的教育管理原则,一




般有四种形成方式: 1、传统经验抽象型 2、领导方法抽象型 3、现代企业管理原则移植型 4、现代管理一级、二级原理降格型
(二)确定高等教育管理原则的依据
一般认为,确定高等教育管理原则,可把以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两条规律
成为科学的依据。 第一“两重性”规律——即高等教育管理的自然 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矛盾统一规律。 前者具体表现为:管理的普遍性、共同性和技术 性; 后者具体表现为历史继承性和为阶级服务的政治 性;
高等教育的自身固有规律是就高等教育管理存在、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是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本
3.稳定和改革
(1)稳定和改革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2)稳定和改革具有相互转化的趋势
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包含了经济效益,不能完全脱
离经济效益谈社会效益;
(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互促进
思考与讨论
1.你认为高等教育管理的两条规律与目标是

管理学_分章习题与参考答案_周三多_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第2版

管理学_分章习题与参考答案_周三多_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第2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教学要点1、人类活动的特点与管理的必然性。

2、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3、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的最基本的职能。

4、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涵。

5、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6、卡茨的管理者技能理论。

7、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8、关键名词: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者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学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二、习题(一)填充题1.1916年,法国实业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根据彼得•德鲁克教授的观点,管理是一种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3.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4.所谓______,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5.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6.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______。

7.管理的本质是_________,协调的中心是_______。

8.纵向看,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的时效性越_____,控制的定量化程度也越______。

9.管理的_______职能通过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表现出来,______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_____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______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10.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_________ , ________和________。

1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高等教育学各章必背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各章必背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各章必背知识点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的学科,它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管理、政策等诸多方面。

学习高等教育学的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本文将介绍一些高等教育学各章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个重要的阶段需要我们关注。

首先是古代国家教育的起源,如中国的孔子言教和古埃及的学院制度;其次是中世纪的大学,包括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等;再次是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步,如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的建立;最后是二战后的高等教育扩张和国际化。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特点高等教育具有许多功能与特点。

首先,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以为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和领导人才;其次,高等教育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通道,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社会地位和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此外,高等教育还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的功能。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治理结构与制度高等教育的治理结构与制度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的治理结构包括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学校层面。

国家层面的治理结构包括教育部和相关委员会;地方层面的治理结构包括省级教育厅和学校管理机构;学校层面的治理结构包括校董会、校务委员会等。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是指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各种制度和规范。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育法律法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评估和认证机构等。

这些机制和规范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声誉,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五章: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创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创新是追求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的重要趋势。

国际化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学习和就业机会,增强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创新则是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有益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第六章:全球高等教育制度的比较全球高等教育制度的比较是一种跨国、跨文化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差异和共性。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管理理论)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管理理论)
(6)职业定向
管理者是职业化的官员而不是他所管理 的单位的所有者,他们领取固定的工资 并在组织中追求他们的职业生涯的成就;
主要著作
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出版社 1987 2. 《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 1997 3. 《儒教与道教》,商务印书馆 1995 4. 《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三联出版社 1998 5. 《世界经济通史》,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 6. 《学术与政治》,三联出版社 1998 7.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三联出版社 1997 8. 《经济、社会、宗教》(选自《马克斯·韦伯文
所以工人们开始抵制这种管理技术,有时甚至 会对管理者隐瞒其岗位知识以保护其工作和收 入。
由于不能够使得工人们积极主动地实行科学管 理这一新技术,一些工业组织提高了工作过程 的机械化程度。例如福特就认为通过引进流水 线可以将工人们推动以达到他们认为不能达到 的更高的工作速度。
从工作绩效的角度看,通过发展恰当的工人- 任务组合和利用生产线速度将工人和任务联系 起来是非常正确的。
泰勒相信,如果通过工作专门化和劳动 分工,能使每一位工人生产每一个单元 产出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所减少,那么 生产过程就会变得更有效率;并且认为, 能够创造最高效率的劳动分工的方式是 科学管理技术,而不是凭直觉而来的非 正式的简单估算。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 容
劳动方法标准化
培训工人科学化。科学地挑选工人,并 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
在大型的有组织的工作场合下,可以极大的降 低成本,提高产量。
1908年,美国的富兰克林汽车公司运用科学管 理原理重新设计了工作过程,结果汽车产量从 每月100辆提高到每天45辆。
吉尔布雷斯夫妇

(完整word版)高等教育管理重点知识

(完整word版)高等教育管理重点知识

高等教育管理第一章高等教育管理的性质和任务一、单选题1.高等教育是指理立在中等教存基础之.上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上要任务的社会实践活动。

2.从(形式)看,高等教育又分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岛等教育山多种类型的成人高等学校实施。

3.从(程度)上看,高等教育属于中学后教育,包括高等专科、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4.在我国,(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管理由国务院确定的主要为全国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

5.下列不属于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有管理的本质所体现的关系的是(宏观管理和党的领导的统-)。

6.下列不属于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是(意识形态教育)。

7.夏代设国学,国学称(学),乡学称校。

8.高等教育计划的中心内容是(确定高等教育管理目标)。

9.咼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10.周代国有学,诸侯之学叫(泮宫)。

11.周代国有学,天子之学叫(辟雍)。

12.现代高等教育一般都渊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

13.在近代高尊教育管理中,影响最大的大学管理模式和办学模式冇三种,它们是美洲殖民地大学的管理模式、徳国柏林大学的办学模式、(英国古典大学的传统模式)。

14.中国近代具有高等教仃性质的最早的专门机构是(京师同文馆)。

15.(高等教育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是高等教育管理方法的中心内容。

16.在岛等教育管理实践中,使用最多、效果最显著的心理和行为科学方法上要包括参与方法、激励方法、(沟通方法)。

17.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管理过程的垄本环节的是(拟定高等教育的方案)。

18.118世纪的耶鲁大学管理模式独具特色,其芾事会由校外人员和(牧师)组成。

19.19世纪初,徳国柏林大学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为世界冬国竞相模仿,科学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的又一职能。

20.(行政方法)是我国高等教仃管理中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21.(高等教育管理的总结)是高等教育管理的终结环节。

学生引言、第1- 2章《管理学》教学课件2012.9

学生引言、第1- 2章《管理学》教学课件2012.9

你是怎么看?
“他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商人,他的行为准则是严格的商业道德。 “他的行为是不理智的。” “人们不应将福斯坦是是视为榜样。”
三鹿毒奶事件


四、管理学主要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有多种,对其选 (四)学习基本方法 择常因人而异,没有哪一
种是万能的。在这里是需 要明白的是一个人在一生 中要成就一番事业,关建 的是需要认识有三大支柱 影响管理者走向成功。
管理实践经验
组织环境
组织环境
管理理论学习
组织环境
管理者的人格素养
学习基本方法
管理学讲授内容
王 溥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箴 言
慧 代 用合作
“管理,从根本上讲,意味着用智 代替鲁莽,用知识代替习惯, 作代替强制。”
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
“世界上大凡有成就的实业家,无不具有较深 的理论素养,没有理论的支持,经验只能在低水 平上重复,难以升化” ——香港绿丹兰集团总裁李贵辉


四、管理学主要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 (二)主要讲授内容
主要讲授内容 引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参阅教材部分 序言、第1章 序言、第1.4.5.10章 第2.3.11.12章 第5章 第4.5.6.9章 第7、8章
组织概述 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与环境 管理者与管理过程 管理的基本原理
引 言
二、管理学的学习、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学习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以人类组织在从事管理活动中 存在的管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它通过人类组织发展规律的研究,探求 如何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原理、原则、 制度与方法指导人类组织管理的实践活 动。
引 言
三、管理学的特性

高等教育管理学

高等教育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进展一、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准备时期我国最早出版的专着是李冀主编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

作者认为高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组织管理的现象及其规律”,并把它落实在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上。

陶曾骈主编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一书开辟了高教管理的另一领域。

作者提出高教管理从广义上来说包括高等教育事业管理和高校管理两个方面,即通常所说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王亚朴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一书在确认高教管理学是高等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的基础上,对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等概念进行了探讨,认为高教管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队高教事业的行政管理和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领导者对学校的全部管理”。

二、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的初创时期198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加深了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的认识,显示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体系初创时期研究工作严谨、活跃的特点。

余立、陶曾骈、王瑞庆、邸鸿勋、魏贻通等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第二节学科理论体系与科学方法论理论体系研究的方法论1.思维发展的“两条道路”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行程。

2.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的基本要求。

(1)思维的发展必须从获得完整的表象开始。

(2)理论思维构成逻辑体系必须从最抽象的范畴开始,即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

(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必须通过中介范畴。

(4)理论思维所构成的体系的逻辑终点是概念的实践应用。

第三节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展开与本书的基本框架一、现代很多同志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对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的管理,又包括全日制的普通高校和多种形式的部分时间制的高等学校的管理。

二、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高等教育系统是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普通的现实存在。

(2)高等教育系统必须与历史的起点相一致。

第2章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管理

第2章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管理

主要内容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概述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原则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内容与过程 第四节高等学校招生与就业管理第五节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概述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研究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管理的原理、过程、方法,对科学制定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方案,合理配置人、财、物等资源,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

高等学校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等学校教学过程进行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教学管理--就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高校教学的特点与任务,按照一定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概述1.1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意义(1)教学管理是协调各种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

科学组织、合理协调各种教学资源,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人、物、时、空等教学资源)。

(2)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高校日常工作的永恒主题。

决定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学管理是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3)教学管理是实现教学工作整体优化的主导因素。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学校各方面条件(如师资、生源、教学设备、外部环境)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管理水平的差异,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大不相同。

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概述1.2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高校教学管理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在学校内部,涉及学校、学院、学系、教研室等不同层次机构,不同层次的组织机构具有不同的管理职责与权力分工。

(一)学院管理的职能作为高校内的下属学院,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学科型学院---主要作为一定学科领域教学组织的学院,如普通高校中的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等;另一种是社团型学院----主要作为某种校园共同生活组织的学院,它们负责学生吃住、课外文娱生活、自学、教师辅导等,有的也提供一定的通识教育课程与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结合理论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其他胶接
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几乎一度被冷落。近20年来,用现 代微观研究仪器的观测结果,证明微机械嵌定作用是确
实存在的。
如在ABS塑料上镀金属,镀前先用溶剂处理,使塑料
表面产生大量微穴,然后沉积导电物质到微孔经HCl液或化学氧化 液处理后,生成大量立体结晶构造,带有大量槽沟和 微穴,胶接强度有显著提高。钢带表面轧制的光滑面,

Zisman(奇思曼)将固体表面分为高能表面和低能表 面。凡表面能>200mN/m2为高能表面,金属、金属 氧化物和无机化合物的表面,都是高能表面,表面能
<100mN/m2为低能表面,有机化合物、聚合物和水
都属低能表面。高能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γc >胶黏剂 的γLV ,容易铺展润湿;低能表面的γc < 一般胶黏剂 的γLV ,所以不易铺展润湿。

反之,许多极性的液体胶黏剂和非极性的聚乙烯或
其他聚合物,由于低能表面以及和液体胶黏剂的极性不 相匹配,形成的接触角大,胶接效果不好,胶接强度也 不会高。

一次粘接面较小的,则保持低粘度时间可短一点,如
α—氰基丙烯酸酯类胶黏剂,多用于小面积快速胶接,
保持低粘度时间只需几秒或几十秒。

胶黏剂处于流动状态的时间,是胶接过程的重要参数
第一章 胶接基础

胶接接头:被胶接材料通过胶黏剂进行连接的
部位。

胶接接头的结构形式很多。从接头的使用功能、
受力情况出发,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

(2) 面接接头(surface joint) 两个被胶接物主表面胶接 在一起所形成的接头

在大多数聚合物的分子相互作用,只存在色散力的情
况下,一般Z0 = 0.2 nm, Wa =10-5J/cm2,于是

当胶黏剂固化或硬化后,生成的胶接键即被固定下来而
保有强度。要获得高强度的胶接接头,首先必要的条件是在 界面处要能建立分子级的紧密接触,分子的距离一般应小于 0.5nm。否则界面作用力太小,不能承受稍大的应力。 其次,胶黏剂与被粘物界面上,最好能通过分子的扩散作 用,形成分子间的缠结,这有利于提高强度。为提高胶接强 度,还必须掌握影响强度的一系列因素,并加以控制。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胶黏剂,在使用的时候,均要保持
较小的粘度,以利于润湿、铺展和均匀地分布到被粘物
表面;同时还要求胶黏剂有较小的表面张力,才可能有
较好的润湿效果,自发地铺展于凹凸不平的基体表面 上,形成良好的分子接触。
(1)分子量

液体的粘度是由于液体的分子之间受到运动的影响而 产生内摩擦阻力的表现。它除了受溶液浓度的影响以 外,主要受分子量的影响:
被粘聚合物表面接触时,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跨越界面的 扩散,界面会变成模糊的弥散状,两种分子也可能产生互 穿的缠绕。这时,虽然分子间只有色散力的相互作用,也
有可能达到相当高的胶接强度。
利用胶黏剂粘接金属,由于金属分子是以金属键紧密 结合起来的,分子的位置固定不变,而且金属分子排列 规整,有序性高,大多数能生成晶体构造,密度大而结 构致密,不但金属分子不能发生扩散作用,就是胶黏剂 的分子也不可能扩散到金属相里面去。所以,胶黏剂粘 接金属形成的界面是很清晰的。
合而固定。这就是机械结合理论最简单的解释。

McBain在30年代首先提出这一理论。机械嵌定的固定
方法应用很普遍,表面处理过的金属粘接,多孔物质如
纸、木材、皮革、纺织品等的胶接就是实际的例子。 机械结合的关键是被粘物表面必须有大量的凹穴、槽 沟、多孔穴等,当胶黏剂涂布上去时,经过润湿、流动、 挤压、铺展而填入这些孔穴内,固化后,就嵌定在孔隙中 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表现出较高的胶接强度。
直接的胶接强度并不高,经磷酸盐处理后,产生大量
磷酸铁微孔,胶接强度明显提高。
2 吸附理论

吸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胶接是一种吸附作用,这是

临界表面张力γc的定义:Zisman根据各种同系列液体 对某一种固体的浸润角呈有序变化这一规律,测定各
种液体在某一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θ,以γLV 对cos θ作
图得一直线,将其外推到cos θ=1(θ=0°:完全浸润) 处,此时的γLV 即为临界表面张力。
3 界面扩散

胶黏剂分子或分子链段与处于熔融或表面溶胀状态的
式中,θ为接触角,也称为润湿角;γSV为固气界面张力; γLV为液气界面张力;γSL为固液界面张力。

此式应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才有意义。
可从以下几种方式来判断润湿:
(1)从接触角(润湿角)来判断
习惯上将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θ= 90º时定为润湿
与否的分界点。
θ>90º 为不润湿,θ<90º为润湿,接触角θ越小, 润湿性能越好。
或者水蒸气等气体排除,使胶粘剂液体和被胶接材接
触。即将气—固界面转换成液—固界面,这种现象叫做 润湿,其润湿能力叫做润湿性。

胶黏剂在涂胶阶段应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而且其表面
张力应小于被粘物的表面张力。这意味着,胶黏剂应当在
被粘物表面产生润湿,能自动铺展到被粘物表面上。

当被粘物表面存在凹凸不平和峰谷的粗糙表面形貌时,

临界表面张力γc较大的被粘物,选择比被粘物γc小的
胶黏剂比较容易,有较多的胶黏剂品种可供选择。但γc
越小,则越不容易选择能有效润湿的胶黏剂。例如,聚
四氟乙烯(PTFE)的γc只有19mN/m,很不容易找到表面 张力比这还小的胶黏剂,所以PTFE具有难粘的特性,利 用这一特性,将PTFE热喷涂于锅面,就可以制成不粘 锅。 要想粘接PTFE,只有利用钠-萘溶液进行化学处理或利 用低温等离子体进行处理使表面改性,才能进行粘接。
4 弱边界层

胶黏剂与被粘物之间,应当有良好的分子接触,才能 达到较高的胶接强度。如在胶接接头内,存在相当低
的强度区域,那末,即使胶黏剂与被粘物之间有良好
的接触,接头强度也并不会很高。

边界层主要是指固体、液体、气体紧密接触的边缘部
分,从物理角度看,通常是指流经固体表面最接近的 流体层,对传热、传质和动量均有特殊影响,但没有 独立的相,这一点和界面是有一定区别的。如边界层 内存在低强度区域,则称为弱边界层。
(2) 由Dupre'胶接功的方程式来判断润湿 Wa =γSV + γLV - γSL (2)
式中Wa为胶接功,是表征胶接性能的热力学参数。 胶接功的定义:在液固接触体系中,界面受到两边分 子力的作用而存在吸附作用,分离界面两相吸附作用 所需的功称为粘附功WA 。
一般Wa值越大,胶接力也越大,润湿性越好。因为 γSV 、γLV 两种表面张力测试麻烦,将式( 1 )代入式( 2 ) 中得: Wa = γLV(1 + cosθ) 此式称为Young-Dupre‘方程,θ越小,Wa越大。
σa ≈ 1500 MPa

如果分子相互作用力不仅是色散力,还有氢键力,诱
导力甚至化学键力的话,则值更要大得多。即使如此, 这一计算出来的理想胶接胶接强度,也要比实际胶接强 度大两个数量级以上。

为了分析方便,上述四种应力尚可简化为拉应力和剪
切力两类。拉应力包括均匀扯离(正拉)力,不均匀扯 离(劈裂)力和剥离力。
第二节 影 响 胶 接 作 用 的 因 素
1 胶黏剂的作用

绝大多数固体表面,从微观的尺度来看,是凹凸不平
的,将这样的表面迭合起来,只有很小的点面能相互接 触,大部分的表面都不能接触。因此分子的总吸引力很 小,很容易被分开。胶黏剂作用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可将
不规则的粗糙表面填补起来,使两个接触不良的表面,通
之一,也是胶黏剂控制适用期的重要因素。根据所要求 的胶接水平,综合考虑胶黏剂的粘度及保持流动性的时 间是很重要的。
3 表面能

胶黏剂与基体之间的接触程度也受到表面能的影响。
Zisman曾经指出,接触角对衡量接触程度是有用的量 度。


液体胶黏剂和高表面能固体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
能,—般都超过液体分子本身的内聚能。
过胶黏剂产生高度的分子接触,提高胶接强度。

在开始施加胶黏剂的时候,胶黏剂应当具有较好的流 动性和润湿性,这样才能对固体表面产生良好的润湿 铺展,起到填充凹凸不平表面的作用。然后,胶黏剂 又应当能够向界面扩散,并在恰当的时间发生固化或




硬化,具有较高的内聚强度,能经受较大的外力作用。
2 粘度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虽然这些理论尚有争论, 还没有公认的统一理论,但在解释胶接现象方面,均
各有可取的观点,目前仍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中。


1 机械结合理论
这是一种较早的最直观的宏观理论。认为被粘物表
面的不规则性,如高低不平的峰谷或疏松孔隙结构,有 利于胶黏剂的填入,固化后胶黏剂和被粘物表面发生咬

在胶接过程中,由于胶黏剂的流动性和较小的表面
张力,对被粘物表面产生润湿作用,使界面分子紧密接 触,胶黏剂分子通过自身的运动,建立起最合适的构型,
达到吸附平衡。 随后,胶黏剂分子对被粘物表面进行跨
越界面的扩散作用,形成扩散界面区。
2 润湿

为形成良好的胶接,首先要求胶粘剂分子和被胶接材
分子充分接触。为此,一般要将被胶接体表面的空气、
第三节 胶 接 理 论

了解胶接理论,不但可以从理论上指导胶黏剂选择,
胶接接头的设计,制定最佳的胶接工艺,控制影响胶接强 度的各种因素,达到形成强力胶接接头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了解胶接的内在机理,包括胶接与被粘对立 统一的关系,胶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对胶接 现象,从感性认识深化到本质与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