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4-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byshi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外国语学校
2022—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班级历史试卷
出题人:张莹审题人:郭丹王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学问;史观与学问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

”他在这里强调历史争辩要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把握史实
【答案】A
考点:历史争辩·史观。

此题是观点理解型,解题要决是把握观点内在本质联系,李大钊的这句话涉及到三个事物(概念)历史观、学问和历史事实的解喻,其关系是后者受前两者影响,但都具有时代性,因此选A。

2.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争辩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假如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当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查找才智。

他们从孔子那里去查找的“才智”是
A.“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制天命而用之”
【答案】C
考点:孔子的思想。

A属于孔子的观点;BD属于荀子的观点,认为性恶论和人能够战胜自然;C 属于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观点,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故选C。

3.右图是一副“光盘”行动的宣扬画,下列人物会对该画大力宣扬的是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孔子
【答案】B
考点:百家争鸣。

材料中的“光盘”行动是在提倡节省;依据所学学问,墨家主见节俭、兼爱等。

故选B。

道家主见无为,崇尚自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与礼”;荀子主见君舟民水、性本恶、仁义等。

4.“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可以治国也。

”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C
考点:考察法家的治国思想。

法家主见以法治国,严刑峻法。

道家主见无为而治;儒家主见以德治民;墨家主见兼爱非攻、尚贤。

故应选C。

5.北京高校历史系教授钱乘旦曾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信任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怀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
B.思想博大精深但具有封闭性
C.以追求天理为治学目标
D.其治学方法是格物致知
【答案】B
考点:宋明理学的特点。

钱乘旦认为理学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具有丰富性与普遍性,但正由于如此,又使国人认为中国“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怀的范围之内。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说明理学博大精深;“对中国之外的‘夷务’……关怀”,体现了其封闭性,故答案选择B项。

6.他和一位伴侣在郊外观赏风景时,伴侣问他,山中秀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

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他”指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D
考点:宋明理学。

王守仁又叫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与进展了陆九渊的学说。

类似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心是本原,一切物质是由于我们的心动而动,我们认为它动才是动,物质本身不动,心是主要。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而本题恰好是这个观点,故选D。

7.李贽赞扬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赞扬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礼的观念
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答案】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李贽思想的理解。

李贽上述的言论明显是在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唱反调。

所以称他的思想为正统思想的“异端”应不为过。

A项以偏概全;C项材料中不体现。

B 项是由D项延长出来的。

故选D。

8.韩非子主见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的评价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颜色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答案】A
考点:韩非子和黄宗羲的思想。

韩非子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评价不同,但两人生活的时代也不同。

韩非子生活的时代,旧的分封制被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所取代是历史的进步,而黄宗羲的思想则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展和封建制度衰弱的历史进步性,故两者的思想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

9.四位同学在做争辩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创造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比较适宜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转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推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考点:四大创造。

本题主要考察同学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历史问题的力量。

“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史实错误,资本主义的进展是根本缘由,排解④,因此选择A.
10.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根本缘由是
A.统治者的政策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进展,农耕经济高度富强
C.中外文化的沟通
D.科学家的刻苦、奉献精神
【答案】B
考点:文化富强以政治稳定和经济进展为前提,同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进展、农耕经济的高度富强,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故选B。

11.唐朝以来,商业日益进展,城市走向富强,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消灭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消灭和富强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进展④魏晋时期的书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本题考查同学对基础学问的再认再现力量,解题时紧扣时间信息“唐朝以来”,可以排解掉④“书法艺术的形成和进展”说法不合史实,时间上(魏晋时期)、史实上不符合,其他各项的消灭都与商业日益进展,城市走向富强,市民阶层壮大有亲密关系。

故选B。

12.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
仓。

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格外清楚。


的这些才智最可能记载于
A.《石氏星表》
B.《黄帝内经》
C.《齐民要术》
D.《九章算术》
【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猎取有效信息及学问迁移的力量,依据“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格外清楚”,可知题目设计的情境是数学学问的运用,与此相关的数学著作是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

故选D。

13.电视剧《大国医》在央视八套黄金剧场播出后,获得观众好评,这是一部表现中医的正剧。

被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的是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农政全书》
【答案】B
考点:题考查同学再认再现历史基础学问的力量。

《伤寒杂病论》制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14.说到人生追求,我们或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李白作品,从体裁上说是诗;“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是宋代词作家晏殊的作品,从体裁上说属与词;“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作品,从其体裁上说属于楚辞。

A、B、D三项都存在对应错误之处。

故选C项
1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进展趋势是
A.渐渐平民化
B.渐渐贵族化
C.渐渐奇特化
D.渐渐宗教化
【答案】A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学问解读材料信息的力量,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来看,其形式日益通俗化,平民化,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16.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明初的南京
B.东汉的洛阳
C.北宋的东京
D.唐末的长安
【答案】A
考点:书法。

关汉卿《窦娥冤》消灭在元代,故BCD都在元代之前,不符合题意,所以可以排解。

答案应当选择A,由于到明朝初期,古董商要出售的文物都已经消灭过了,且有一段时间的保藏了。

17.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有用价值,雅俗共赏。

这种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答案】 D
书法。

东晋王羲之是有名书法,有“书圣”之称,擅长行书,而A篆书和B隶书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C楷书应在王羲之以后盛行。

18.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手法是下列绘画的特点
A.风俗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答案】C
考点: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强调表现共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代表作有元代的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黄甲图》、《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墨兰图》。

因此选C。

19.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

他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见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
A.为官清廉正直
B.关怀人民疾苦
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
D.主见开眼看世界
【答案】D
考点:林则徐。

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生疏到世界的巨大变化,开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之先河,这是他比同时代人的超群之处。

20.“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这种思想最早消灭在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西学东渐记》
【答案】B
考点:其思想可以概括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因此最早是由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来的。

故选B。

A项并未直接提出学习西方的内容;D项也涉及到学习外国的内容,但是不是最早提出的;C项也是在魏源之后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见。

21.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月、60年月和90年月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抵制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进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抵制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的统一
【答案】D
考点:近代西方的侵略与西学东渐。

本题考查同学学问理解、运用力量。

从材料的时间看出,考查近代史前期中国社会的进展阶段特征。

近代中国进展是“冲击—嬗变”即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人民抵制外来侵略;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冲击中国天朝大国观念,先进的中国人开头向西方学习,探究救国救民的真理。

故答案D符合题意。

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见,不符合19世纪40年月、60年月的特征,故排解A项。

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

进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月以后,故C项错误。

22.“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提出这一思想的应当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激进派
【答案】A
考点: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从材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可以看出作者主见学习西方的技术特殊是军事技术,故选A。

BCD项都是主见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等。

23.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实行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

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取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答案】B
考点:维新思想。

康有为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宣扬变法的必要性。

他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不但没有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反而把孔子抬出来装扮成改革先师,体现了他想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减轻宣扬维新思想阻力的特点。

24.近代中国,对外交、西方科技、人民地位的生疏上分别经受了从“夷务”到“洋务”、从“淫巧”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的变化。

这类变化集中反映出
A.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演化
B.思想文化观念渐渐西化
C.社会半殖民地化日益加强
D.民主科学取代专制愚昧
【答案】A
考点: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化。

材料“近代中国,对外交、西方科技、人民地位的生疏上分别经受了从‘夷务’到‘洋务’ 、从‘淫巧’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的变化”正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科技、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正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演化。

故应选A。

25.鲁迅先生曾说:“惋惜中国太难转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愿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斗——开眼看世界
B.其次次鸦片战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斗——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斗——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答案】C
考点:新文化运动。

联系史实可知,A.鸦片战斗——开眼看世界、B.其次次鸦片战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甲午中日战斗——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以上对应都是正确的;C.八国联军侵华战斗——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时间对应不准,前者发生于1901年,后者发生于1915年。

所以答案选C。

26.鸦片战斗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头了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历程,其中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
A.加速清政府的灭亡
B.思想启蒙
C.开头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D.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B
考点: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最终是又失败告终,但是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民权等西方的政治理念,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B。

27.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假如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打算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制造历史的主体
【答案】C
考点:洋务运动。

由材料中的“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可知,陈先生是把“中体西用”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的,故选C。

28.李大钊在宣扬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号召“学问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并乐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主要在工人中宣扬
B.李大钊生疏到学问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李大钊留意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李大钊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同学的理解力量。

李大钊领先在中国宣扬马克思主义,“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说明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故选C。

29.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开“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接受世界语等。

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
A.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地位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预备
C.对东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确定否定的偏向
D.有利于文化普及与富强,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所接受
【答案】C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全面性生疏。

依据材料“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开“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接受世界语”即可说明新文化运动对待中西方文化存在确定确定或者确定否定的偏向。

30.《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由此可见,历史争辩的主要目的在于
A.把握历史规律
B.考证历史事实
C.描述历史现象
D.分析历史缘由
【答案】A
考点:史学争辩:史学争辩的目的。

本题考查历史学习的方法和目的。

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强调历史进展的内在精神、规律和变化。

故选A。

BCD项都是说的历史本身,未上升到把握历史规律的高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书名成书时间价值
《西游记》明朝
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
小说
《聊斋志异》清朝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儒林外史》清朝中国古代一部优秀讽刺小说
《红楼梦》清朝
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
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二《同光十三绝》
年月世界重要科技创造(件)
中国
件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 28 62%
公元401—1000年45 32 71%
公元1001—1500

67 38 57%
公元1501—1840

472 19 4%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概述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4分)
(2)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鸦片战斗前)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呈现出怎样不同的进展趋势?(4分)
(3)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社会缘由。

(4分)
【答案】(1)成就: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富强;京剧走向成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任两点给4分)
⑵趋势:文学艺术不断进展,富强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进展转为停滞。

(各2分,共4分)
⑶缘由: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进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进展。

在此基础上,文学艺术不断进展。

(2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科举取士等使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把握;抑制了科学技术的进展。

(2分,任答其中两点給分)
考点:明清时期的科技、艺术等。

(1)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成就要从明清时期的文学的进展、书法和绘画等角度进行分析,明清时期小说兴盛,文人画和民间风情画得到进展,书法提倡有意无法。

(2)近代前夜中国的文学和艺术都是得到明显的进展,但是中国的科技进展却是并无突破性的进展,只是消灭了总结性的著作。

(3)明清时期艺术的进展是建立早农耕经济的富强的基础上的,中国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消灭,是艺术富强的缘由。

但是由于这一个时期也是我国的封建制度衰落的时期,因此科技的进展并无实质性的突破。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其次次鸦片战斗后,与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相比,曾国藩的思想消灭了具有新内容的变化,在伦理政治观念上由原来对内维护三纲五常、对外保持天朝至尊,转变为对内维护三纲五常、对外讲究“忠信笃敬”、“守定和约”。

同时,他更重视引进西方技术的活动,认为是“救时之第一要务”“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王少普《曾国藩洋务思想的形成、性质和作用》材料二“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其次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期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行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1922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材料三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基本思想主见的显著特点。

(2分)
(2)梁启超归纳的其次期有何史实依据?(2分)“新时期”又指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学问,与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相比,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学问界关注的重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变化的缘由有哪些?(3分)
(4)结合上述材料,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4分)
【答案】(1)特点:中体西用。

(2分,解释中体西用含义也可给分)
(2)史实:从维新变法运动到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分,其中每个制度1分)“新时期”: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民主、科学的新时期。

(2分,直接答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即可得分)
(3)变化: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到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2分)
变化缘由:(3分)
思想文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公平、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却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1分)
②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步进展。

(1分)
②资产阶级猛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袁世凯却幻想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1分)
(4)启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渐进的过程,就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核心;社会存在打算社会意识。

(任1点给4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考点: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1)从材料可以看出曾国藩强调“对内维护三纲五常”、“更重视引进西方技术的活动”可以看出曾国藩的思想主见是中体西用,兴办洋务运动。

(2)从材料“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可以看出此时主见学习西方的制度,主要表现由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等。

学习西方的制度,后来认为“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因此开头了新文化运动。

(3)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向西方学习经受的过程。

向西方学习经受了一个由器物的学习到制度最终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等学习的几个阶段,发生变化的主要缘由要从当时的中国的国情即民族危机和民族工业的进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4)此提示开放性的试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三.历史小作文(13分)
33. 材料: 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

上世纪80年月,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头有
了一些转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

1988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一个游魂,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

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民主“科学”的逆境,很难摆脱出来。

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

这么多年过去了,应当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

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

——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进展的新方向》
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进展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开放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答案1:赞成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

(3分)
秦朝时期(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2)明朝李贽的离经叛道,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行侵害的理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经世致用。

(2)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到孔家店;(2)文化大革命期间,批林批孔运动。

(2分)
答案2:赞成儒学的复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3分)
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进展,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2)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唐朝儒学大师韩愈领先提出复兴儒学。

(2)北宋时,儒家学者复兴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两宋程朱理学提倡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南宋陆九渊和明朝王阳明提倡心学,主见“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2分)19世纪末,康有为借助孔子的名义,进行戊戌变法。

(2)儒家思想外传,成为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2)当前的“国学热”和全球孔子学院兴起,说明儒学正在复兴。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