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发布时间:2021-07-14T15:17:00.3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作者:何新建[导读] 我国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凝结着古代先贤的思想与智慧何新建
河南省太康县教师进修学校 461400
摘要:我国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凝结着古代先贤的思想与智慧,不仅能够滋养中华儿女的精神,还能够对其形成正确的思想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
小学是学生学习文字和语言的关键性时期,也是基础时期,更是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段时间内,教师需要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并且在语文教学中加以应用,不能单纯地学习知识或是技能,而是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中探索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向,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于教材来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基于此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实现有效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在不断改革与优化之后,所收录的文章都十分经典,其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从教材着手来挖掘其中存在的传统文化教育点,并对其进行整理,然后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优化呈现方式。
这样自然能够有效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渗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内容的把握。
二、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是基础性教学,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步书写和应用。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这是学习汉字的活教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将这些传统读物融入其中,并且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加以展现,让学生可以反复地观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背诵的同时了解这些读物中蕴含的文化特色。
学生不仅需要认识和写汉字,还需要体会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在书写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自己板书的规范性,突出汉字的特点,小学生在练习写字时也需要讲究笔顺,并且可以适当地融合传统书法,增加书法课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汉字蕴含的文化精神。
以汉字的规律作为突破口,感受“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融入民族情感。
汉字本身的结构就体现出了文化精髓,并且组成极为美观,这也是宽阔胸怀和大局观念的体现,从传统文化中渗透思想内涵,在识字过程中抓住渗透传统文化的机会,给学生更好的体验。
三、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又一核心内容,在此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
首先,是在素材积累方面。
写作往往需要大量的写作素材,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思想不成熟,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不足,更加需要素材为写作添光加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写作素材,如“孔融让梨”这篇文章,表现了兄友弟恭的和谐场面,表达了儒家的孝悌思想,“抱柱信”体现了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
其次,是在写作方面。
写作是思想的文字表达方式,是学生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但写作的过程也会对学生的思想形成反作用力,通过设立“正能量”的写作题目,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进行哲理辩论,认识到“正能量”存在的重要性,由于我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不仅形成了健全的思想体系,更是囊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很容易想到适当的写作题目,引导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如,在《感恩父母》的写作题目中,感恩是“孝”的基本表现形式,而“孝”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又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四、从课外阅读入手,丰富学生传统知识
虽然语文教材中汇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但是课本所承载的内容毕竟有限,再加上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面较广,所以,仅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远远不足,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课外拓展,借助拓展课外教学资源的方式,开阔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并为学生提供能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将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及教学内容,为学生挖掘丰富的课外资源,以此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阅读兴趣,为学生制定好阅读书单,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休闲时间,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吸收。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创设阅读角落,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以及涉及传统文化内容的课外书籍,如《中国传统文化》《三字经》《论语》等投放在阅读角内,从而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讲解一些神话故事,从而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外阅读体验,促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喜欢传统文化并走进传统文化。
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中,传承着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语文教学中的许多知识内容都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教师应当深入语文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做到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无意识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主动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杨雪红.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智力,2020(24):95-96.
[2]孙雅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1):13-14.
[3]阮桢.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0(1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