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设计】2014-2015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右图是《带冠冕的禹》。
关于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B.禹创立了王位世袭制度
C.禹创立了宗法制度
D.禹创立了分封制度
2.《吕氏春秋·当务》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子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其少矣。
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
大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纣故为后。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3.依据宗法制的原则,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齐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A.周王 B.齐国国君C.卿大夫 D.士
4.根据下图判断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的是科举制
B.该图所表现的故事发生在西周时期
C.该图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D.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
5.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一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_______,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
A.皇帝 B.太尉C.御史大夫 D.丞相
6.《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7.
某某外八庙中的小布达拉宫位于某某避暑山庄的正南方,是乾隆皇帝下令仿布达拉宫建造的。
门口跪立着一对石象。
下面是游客对跪着的大象的评论,其中最接近事实的一项是( )
A.大象在佛教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只能是跪立的
B.大象跪立表示对游客的欢迎
C.该建筑正对着的是皇家园林避暑山庄,跪立表示对皇权的臣服
D.这种设计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8.秦始皇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对于专制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 ) A.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对地方的决策方式而言的
B.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但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C.无数的大小官僚,作为中央代表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
D.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一个是政体,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个是国家结构形式,体现君臣关系
9.《汉书》载:“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武帝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君权
C.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强对中央官员的监督
10.关于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官职的记载,从《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 )
图一图二
A.图一: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
B.图一: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
C.图二: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D.图二:太尉,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11.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某某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2.“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宋代极为流行的俗语,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宋代的哪一种社会现象( )
A.中央集权 B.强干弱枝
C.外患频仍 D.文人政治
13.宋代地方各路同设转运司、提刑司、安抚司等,明代行省同设布政司、按察司、都司,清朝各省设巡抚、提督、布政司、按察司等。
这说明朝廷对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 )
A.分割权力,相互制约 B.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C.专业分割,各为其主 D.分割相权,强化专制
14.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
“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得名。
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
A.地方的自治机构 B.皇帝的秘书机构
C.中央的派出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
15.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保障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重要因素。
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承唐制”是宋代制度的主要特点。
唐朝和宋朝为维护统一局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的共同点是( )
A.在边疆设立军镇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和官员之间相互牵制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16.“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
”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 )
A.草拟政令 B.发布政令
C.传达圣旨 D.监察百官
17.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都(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造成统治机构的臃肿
C.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D.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
1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19.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为此他开始设置了( )
A.内阁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南书房 D.军机处
20.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
A.内阁和军机大臣职权渐重
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任人唯亲
D.专制皇权加强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2分,第22题18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二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
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
材料三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6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4分)
(3)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据此并结合材料,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议定皇帝名号:
(公元前221年)秦灭掉了关东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一统天下”。
嬴政召开了由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动、廷尉李斯等重要公卿参加的朝廷会议。
会议商讨的主题:“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其议帝号。
”
(二)、“封建”还是“郡县”?
(三)、再兴“封建”论,却发“焚书”难
材料二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材料三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
……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
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
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
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
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
宣宗时期,……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
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
票拟之法补救可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朝前两次朝议“定乾坤”是指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委百司商量”国事的主要理由。
他如何“委百司商量”国事?(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内阁主要职责,据此概述明朝政治的特点。
(4分)
(4)综上材料,分析朝议制度的利弊。
(6分)
【答案解析】
1.A 2.D 3.B 4.C 5.A 6.B 7.C 8.B 9.B
10.C 11.C 12.D 13.A 14.C 15.B 16.C 17.A 18.D 19.C 20.D
21.(1)态度: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
政治运行机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同时相权三分,有利于加强皇权。
(2)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掉了宰相的用人权和司法权。
(3)元朝实行中书省一省制,中书省长官就是宰相。
原因:中书省权力过重。
措施:废
丞相,权归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4)趋势: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
影响: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也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22.(1)确定了“皇帝”名号;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理由:地广人众,事杂多变;一人独断,易出错,可能会导致国亡。
过程: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
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宰相及大臣在此共议军国大事,最后由皇帝裁决。
(3)充当皇帝的顾问,“传旨当笔”;后有“票拟”之权,但受司礼监制约。
特点:君主专制强化。
(4)利:大臣们议政,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弊:朝议仅仅是作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在君主专制强化的明清时期,容易使君臣悬隔,朝廷大臣难以参与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