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活动效果分析怎么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销活动效果分析怎么做促销活动的成功失败可以从结果的分析上进行评估,一方面可以进行活动的经验总结,另一个方面可以为下一次促销活动的展开提供借鉴。

所以关于促销活动的效果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做呢?
1.首先是自然增长率
一般商场做分析时,往往只做同期比,而忽视了自然增长率这个重要的比率因素。

比如,在七月份搞一次“幸运大转盘,购物就旅游”活动,活动档期为13天,各项数据分析。

其中前期销售额,即活动开始头一天向前推一个同样长度的档期(13天),但要考虑双休日的天数相当。

前期比同期增长率(即自然增长率),就是本期活动的前期相对于本期去年同期的增长率。

表中数据为-10.24%。

单看自然增长率这个数字,是负增长的。

也就是说,搞活动之前商场相对于去年同期销售一直是负增长的,积累出-10.24%这个比例。

用同比增长减去自然增长率,得出的11.34%才是实际增长的数字,这要远比1.1%的同比数字要高。

如果只看销售额比前期增长率,数据也不反映实际情况,有些过高了。

这次活动虽然采取了转盘摇奖的促销方式,表面看似热闹,人流要经常排到堵塞卖场通道,比前期要热闹多了,但是较去年同期的增长还是少得可怜。

如果单从这两个层面分析,你很难判断成功与否。

1.在活动中不断反思营销费用
现在有些零售商老总只愿看到活动轰轰烈烈,人流熙熙攘攘,而忽视了活动的费用控制问题,一味地省钱,或大把地烧钱。

其实两者都不可取。

决策者们要通盘考虑全年的营销活动,客观、细致地分析活动费用,确定一个合理的费用率区间,并根据竞争对手和活动的重要程度灵活调整。

(1)媒体广告费用控制。

这部分费用一般取决于活动重要程度、顾客群体范围和媒体组合选择。

以前某商场投放电视广告,主要在天气预报前的时段。

但随着连锁店数量增加,急需扩大宣传广度,定时锁定一些目标消费群体。

厂矿等大企业的内部电视台无疑具有优势,其受众群体集中且收入稳定,广告费用也便宜得多。

(2)店面装饰费用控制。

现在各地区的广告装饰市场较为混乱,价格水份较大,而多数零售商又不可能自己养队伍。

笔者的经验是:能省的钱一定要替公司省,不该省的要力劝公司坚持原则。

比如临近年关,大节接踵而至,如果每个节日都要推出店面主题装饰,费用自然很大,而如果以“过节啦”为主题来直接渲染气氛,效果也很好。

像门前看板这类的重要户外媒体,却不可以省,一定要购置质量、设计好一些的——要知道,引人进店这个环节是最难的。

(3)促销活动成本控制。

“买100送××”活动,始于北京,兴于武汉;起于百货,见于超市,迅速风靡全国,但具体什么玩法既省钱又让顾客满意还是要仔细考虑。

例如,“买120送120——买120即送券,最多可得120元赠券”和“买200送80——买200即送券,最多可得80元赠券”,根据不同面值赠券的比例,商场损失率可能相差200万元之巨!
同样是“买120送120”,也有不同:
A方案:120元赠券数量占刮刮卡总量的2%;50元赠券数量占50%;10元赠券数量占48%。

B方案:120元赠券数量占刮刮卡总量的2%;80元赠券数量占15%;50元赠券数量占50%;20元赠券数量占15%;10元赠券数量占18%。

假设赠券全部送出,A损失644万元,B损失884万元,相差240万元。

但是,A方案10元赠券比例过大,在刺激顾客需求上力量不够,销售额无法冲高。

某店在一次“购物送大奖”活动中,在几十个千元以上奖品外,还设计了3000张面值20元的购物券,但顾客来兑现的只有562张,还不到1/5。

如果能加大末等奖中奖金额,减少中奖数量,比如设置100名200元的购物券,影响会更大。

2.多方面挖掘对手的数据
好的营销效果反馈报告,除了自身效果评估外,分析主要竞争对手的促销动向和数据也尤为重要。

对于同一商圈或定位相近的对手,商家会利用各种手段获取对方商业
情报,但实际操作中还有更高级别的做法。

据笔者了解,北方某知名商业集团,已经实现了与竞争对手的销售情况互换制度,由以往的“地下间谍”走向“合作伙伴”,充分说明了竞争对手的数据分析之于营销效果反馈的重要性。

3.放宽视野关注数据之外的问题
一般的营销策划可能是营销企划部所为,但执行之中却牵扯各个部门,之间分工、配合情况如何,总结分析时也应特别关注。

A企业的一次大型促销,先后投入资金上百万,最后效果不佳。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部门间分工协调不力。

营销部的部长有办公室和商品本部的8年工作经历;科员4名,则全部为刚刚入职不到半年的实习大学生(这种情况很常见)。

部长可算资深,与各部门沟通也没有问题,但学生初出茅庐,沟通就成了一个桎梏。

果然,在促销大战之前,就传来各部门负责人对几名营销新人的微词。

接下来,在职责分配上,决策者犯了一个错误,认为只要是促销活动,所有工作都该主要由营销部负责。

结果出问题了。

首先在促销品运送这个问题上,本是物业部的份内工作,可实际运作中,他们只充当了“临时救火队员”身份,还总不及时,甚至出现过促销品到达商场楼下足足一个小时,无人卸货、送货。

而看守者居然是营销部的小女孩,没力气卸货。

在赠品的库存管理上,新手可能还抵不上一个实习营业员。

可是偏偏专业库管员闲置不用,让没有任何经验的大学生管理上百万元的库存
商品。

另外,在赠品发放上,一般由商品本部人员负责更顺畅。

因为商品本部都为工作十几、二十年的老营业员,现场管理能力很强,对赠品管理和发放更具经验。

但发放也由营销部负责了。

其实这样效率很低,而且耽误了营销部做现场市调和跟踪对手的时间。

改良也很简单:把营销部的职责调整为“每日活动结束后的赠品汇总与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客流统计,对手考察等”;
物业部的职责调整为“负责赠品的保管运送”;
商品部的职责调整为“负责赠品现场管理与发放”。

如果计划不当,已经造成了孤军作战的局面,唯一方法只能是“场内功夫场外补”。

比如,营销部全体人员要私下里请相关部门负责人撮上一顿,一来沟通感情,二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各部门利益)。

这在中国企业中还是比较管用的一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