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1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教师教育随笔(精选10篇)
⽆论是⾝处学校还是步⼊社会,⼤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的⼀种⽂体,语⾔灵动,婉⽽多讽。

⽇常⽣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下⾯是店铺精⼼整理的幼⼉教师教育随笔,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教师教育随笔篇1
今天⽞⽞轻轻的⼀句,“⽼师,我喜欢你”,让我兴奋不已,像是吃了蜜枣⼀样,⼼⾥甜甜的。

⽞⽞是这学期从韩国来我们班的⼀个瘦⼩男孩,头发黄黄的、眼睛⼩⼩的、个⼦矮矮的、动作快快的、⾮常淘⽓的⼩男孩。

上课时⽆精打采地趴在桌⼦上,对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下课时,好像变了个⼈似的,在教室⾥打闹乱跑。

于是,我注意观察他,⿎励他,尝试着⾛进他的世界。

⼀天,我在⾛廊上拖地,正好看到⽞⽞跟在妈妈的后边,边捉迷藏,边⾛过来。

于是我⽤亲切的声⾳跟他打招呼:“⽞⽞,早上好!”按常理来说,这时,孩⼦们⼀般都跑过来抱着⽼师向⽼师问候。

可是⽞⽞却躲在妈妈的⾝后,不肯跟我打招呼。

我蹲在他的⾝边细声地说:“怎么啦,⽞⽞,怎么不跟⽼师问个好呢?今天你不开⼼吗?还是你不喜欢⽼师?”⽞⽞不跟我说话,还是躲在妈妈⾝后。

⽞⽞妈妈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对他⽣⽓地说:“⽞⽞,快点跟⽼师问个好。

”可孩⼦始终不开⼝。

经验告诉我,⽞⽞可能不喜欢我。

后来我也跟⽞⽞有过⼏次谈话,他总是以沉默报之我的热情,甚⾄是敌意的眼神,戒备的表情。

是啊,万事开头难,⾯对新鲜的事物,每个⼈都有接受,熟悉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个刚⼊园的孩⼦,让他⽆条件地接受你,信任你总会有—个过程的。

于是我不⽓馁,仍像以前那样在⽇常的⼀⽇活动中给他以更多的关⼼和帮助,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有⼀天他能对我有所改变。

上个⽉,我在智⼒区域⾥发现给幼⼉准备的材料溜溜球⼀天⽐⼀天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过⼀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跑步的时候,裤兜⾥总是响起溜溜球的声⾳,于是我问他:“⽞⽞,这个溜溜球是怎么来的呀?”“是我的呀!是妈妈给我买的。

”这时,⼏个孩⼦们说:“⽼师,不是他的,那个是区域⾥的。

”⽞⽞说:“不是,是我妈妈昨天给我买的。

”我说:“是吗?⽼师知道了,以后家⾥的东西不要拿到幼⼉园⾥来,好吗?”因为教育孩⼦的事情不仅仅是幼⼉园⽼师的事情,应该是家园共育,所以等孩⼦们离园的时候,我悄悄地问⽞⽞妈妈,她说:“没给他买过溜溜球啊,我也问他溜溜球是怎么来的,他说是幼⼉园的朋友浩浩给他的呢?”于是我把这⼏天观察的情况和今天跟⽞⽞谈话的内容跟家长说了⼀下,家长感到很惊讶,还有点半信半疑似地回去了。

第⼆天家长不好意思地说:“回家问了⽞⽞,⽞⽞说他怕我说他就撒谎啦。

⽼师,真谢谢您,您让我及时地知道孩⼦⾝上的⼀些不良的习惯,所以才能及时地改正,这是⽞⽞⽤他存钱罐⾥的钱买的溜溜球。

”⽞⽞很认真地把溜溜球放在了智⼒活动区域⾥。

⾃那以后,我发现⽞⽞特别在意溜溜球的数量。

为了培养他的责任⼼和管理能⼒,我让他担任那个区域的⼩组长,负责那⾥的材料整理和组员的纪律等等。

⼀开始他,⾃⼰也管不好⾃⼰,何况管别⼈呢?我给他以⾜够的耐⼼与时间,让他慢慢成长起来。

有⼀次⽞⽞很懂事地跟我说了⼀句:“我得好好表现表现,不能让⽼师累着啊。

”听到这句话,我内⼼暖暖的,我摸摸他的头,贴⼀贴他的脸,表现出我对他的爱和喜欢。

最近⽞⽞喜欢画画啦,美术区域⾥他会静静地坐在那画画,我好奇地⾛过去看看他画了什么。

我问:“⽞⽞今天画什么啦?”“嗯,我画的是⽼师啊!”我看了半天,看不出是哪位⽼师,于是我问:“画的是李⽼师?崔⽼师?还是朴⽼师呀?”“哎,看不出来吗?我画的可是你呦!你看看这⾐服的颜⾊,还有裤⼦的样⼦,再看看这个头发,不是跟你的⼀模⼀样吗?咦,这个鞋⼦也蛮像的吗!”“你这么⼀说还真是哈,可你为什么画我呀?”“哎呀,我喜欢你呗,这个都不懂?”“为什么喜欢我呀?”“嘿嘿,不知道,我就是喜欢你,你说的话我全听。

”看到⽞⽞从不喜欢⽼师到发⾃内⼼的喜欢⽼师,这是⼀个多么让我们⼼动、开⼼的⼀件事情啊!都说当⽼师很⾟苦,尤其是幼⼉园⽼师,可我想说,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

它让我从中体会到,每天和⼀群天真⽆邪的孩⼦在⼀起,虽然很⾟苦,但他们⼀点⼀滴的进步,让我从中体味到快乐,品位到幸福,这样的⽣活是美好的,令⼈羡慕的。

因为,孩⼦们喜欢我!
幼⼉教师教育随笔篇2
幼⼉园⾥,⼩朋友们玩玩具,总会有⼈把玩具乱扔⼀地。

⼀次,梓越在玩玩具时,把玩具扔了⼀地,我过去告诉他:请你把玩具放到筐⾥,我喜欢你。

”孩⼦听了“我喜欢你”这样的话语,往往会当成是表扬。

果然,他⼀回家就告诉了他妈妈“⽼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个好孩⼦。


其实孩⼦常常因为认识不⾜和理解不当产⽣⼼理错觉,⽤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中不确切的部分,也就会发⽣这种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我通常采⽤随机教育,让梓越和其他⼩朋友明⽩,究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

现在,孩⼦们玩玩具都知道了,不玩的玩具放筐⾥,不乱扔。

如果谁扔了,⼩朋友还会去提醒乱扔的⼩朋友“乱扔玩具,不是好孩⼦。


瞧瞧,多懂事的孩⼦们哪!
幼⼉教师教育随笔篇3
那天中午,轮到我做保育,孩⼦们吃完午饭,我便收拾好餐桌,到洗⼿间洗刷勺⼦和餐盘。

因为楼下班级也在⽤⽔,我把⽔龙头拧到最⼤,⽔流却依然很⼩,我便把⽔盆放到⽔龙头下⾯接⽔。

⼀会⼉的⼯夫,⽔流突然变⼤了,冲到⽔盆⾥哗哗作响,⽔盆⾥的⽔渐渐满上来了,我忙着给饮⽔机加⽔,也没理会。

这时,淇淇来到洗⼿间:“⽼师,我要洗洗⼿。

”我指了指旁边空着的三个⽔龙头,说:“你在⽼师旁边洗吧。

”他看了看空着的⽔龙头,⼜看了看我这边哗哗直响的⽔流,⼀声不吭地⾛到我旁边,把⼿伸到⽔盆上⽅的⽔龙头下,洗了起来。

我很纳闷,问他:“淇淇,洗⼿间这么多空余的⽔龙头,你为什么偏偏在⽼师这⼉洗⼿呢?难道你没看到⽼师正在洗餐盘吗?”他不假思索地说:“原⽼师,你看,你这边⽔龙头的⽔哗哗地直流,都已经满出来了,真可惜。

我在你这边洗⼿,就不⽤再浪费其他⽔龙头的⽔了,这样就能节省⼀点⽔了,你说是不是?”我⼀愣,⼀时间竟然⽆⾔以对。

多么可爱的孩⼦!⽔资源是宝贵的,他把节⽔的意识落实到了⽣活的每⼀个细节,⾯对孩⼦,我突然感到很惭愧。

幼⼉教师教育随笔篇4
⾬⼉是这学期才转学到我班来的,所以我会特别关注她。

性格开朗的⾬⼉却没有⼀丁点⼉初来乍到的⽣涩,她喜欢和男孩⼦们凑在⼀起,眉飞⾊舞地讲去乡下钓鱼的趣事,也热衷于和⼥孩⼦⼀起,玩巴拉拉⼩魔仙的游戏……在短短的⼏天⾥,⾬⼉就成了⼤家的好朋友。

看⾬⼉能这么快融⼊新的集体,我长长地舒了⼝⽓,平时对她的关注也变少了。

有⼀天,孩⼦们都在喝⽔,⽽我也正忙着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

不知什么时候,⾬⼉悄悄来到了我⾝边,冷不丁地问我:“⽼师,咱们过⼀会⼉⼲什么?”我只顾整理活动材料,敷衍着她:“⼀会⼉你就知道了。

”⾬⼉看着我⼿中的材料,话匣⼦⼀下打开了:“⽼师,这些东西都是什么?”“⽼师,我家也有这种管⼦。

”……说得⾼兴,⾬⼉忍不住拿了根塑料管玩了起来,只见她将塑料管绕成⼀圈,兴奋地对我说:“⽼师快看,我会变蜗⽜哦!”⾬⼉的⾏为让忙乱中的我有些不耐烦了,便不由分说拽着她的⼿臂把她拉回到座位上:“我很忙,请你别烦我,你就在这⼉等我⼀会⼉!”就在我折回来的时候,⾬⼉像个甩不掉的⼩尾巴似的⼜跟了上来,⼀瞬间,我有些失控了:“⾬⼉,你就不能学学别的⼩朋友耐⼼地等我⼀会⼉吗?”我这⾼⼋度的⼀嗓⼦显然是吓着⾬⼉了,只见她愣在原地⼀⾔不发,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两只⼿不知所措地拉扯着⾐⾓。

意识到⾃⼰的急躁后,我的语⽓缓和了许多:“⾬⼉,你看别的⼩朋友都在座位上等⽼师呢,你也坐那⼉等我好吗?”⾬⼉哽咽了⽼半天,委屈地蹦出这样⼀句话来:“⽼师,你每天都在忙,我就想和你说说话。

”⾬⼉的⼀字⼀句刺进了我的⼼坎。

我慢慢俯下⾝,默默地将⾬⼉揽进怀⾥,泪⽔在我的眼眶⾥打转。

我为我的急躁⽽⾃责,也为对⾬⼉的不理解⽽内疚,我随即附在⾬⼉的⽿边和她约定:“每天午饭后我们好好说说话!”听我这么说,⾬⼉将信将疑。

我伸出⼿指头郑重其事地和她拉勾,⾬⼉这才破涕为笑,撒腿跑开了,临⾛还不忘俏⽪地回我⼀句:“骗⼈是⼩狗。


以后每天午餐后,我都会遵守和⾬⼉的约定,我俩渐渐成了好朋友。

在⾬⼉⼼⾥。

我和别的⼩朋友没有什么两样,都是这个⼤家庭中的⼀员,都是她想要结识的新朋友。

⾬⼉的事让我反省,作为⽼师,在⽇复⼀⽇、年复⼀年的琐碎⼯作中,“我很忙,等我⼀会⼉”早已成为我们的⼝头禅。

因为要设计活动⽅案,要准备游戏材料,要研究教学有效性,要写论⽂……我们离孩⼦越来越远。

我想,这绝不是教育的初衷,有时候我们是否忙得有些本末倒置?让我们不再以忙为借⼝,不再吝惜⾃⼰的爱,⾛近每⼀个孩⼦,听他们说说⼼⾥话,满⾜他们的⼼理需要。

幼⼉教师教育随笔篇5
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孩⼦是教师做好本职⼯作的前提。

作为⼀名幼⼉园教师,只有⽤真挚、温暖的爱去换取孩⼦们的信任,和他们建⽴深厚的感情,才能引导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记得三年前我带⼩班时,班⾥有个叫⼩威的男孩,不仅性格怪异,⽽且语⾔发展极差,⼩班上学期只会说单个的字、词,从不会⽤短句交流。

吃饭时,他总喜欢找个靠边的位置坐下来,将不爱吃的饭菜扔得满桌⼦都是;午睡时,他常常钻到床底下和我们“躲猫猫”;区域活动时,他常常与
⼩朋友发⽣争抢,只要是他想玩的东西,其他⼩朋友谁都甭想玩,倘若哪个⼩朋友也想玩,遇到他⼼情不好时他还会抡起⼩椅⼦砸向那个⼩朋友,使得⼩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说实在的,我当时感到很头疼,甚⾄每天只要看到⼩威就特别恐慌,因为我没办法预测他还会惹出什么乱⼦来。

尽管当时有好多⼈建议我向园领导说明情况,劝说他退学,但我没有那样做。

因为我知道,如果我那样做,我是解脱了,但对⼩威来说就意味着失去上幼⼉园的机会。

⼩威是⽆辜的,他与其他孩⼦⼀样有受教育的权利,于是我咬咬⽛,决定留下他!
这以后,我常常牵着他的⼿,让他跟在我⾝边,同时引导其他幼⼉与他交朋友,⿎励他做⼀些喜欢做的事,抓住机会帮助他树⽴信⼼。

开始,班⾥有很多⼈告他状,每次我都会耐⼼地调查、分析,公平公正地处理。

有⼀次,⾛进观察区,我看见⼩豪不⼩⼼把刚抽出两⽚⼩芽的⼩⾖⼦揪了出来,此时⼩豪也回头看见了我,怕我批评他,他猫着腰躲到了钢琴后⾯。

当时我保持了沉默。

收拾活动区时,孩⼦们发现了被揪出的⼩⾖芽,然后异⼝同声地说是⼩威揪出来的。

此时的⼩威使劲摇头。

看到⼩威被冤枉,我便说出了真相。

我还组织了⼀次专门的教育活动,借故事帮助⼤家消除对⼩威的偏见。

就在那⼀刻,我从⼩威脸上看到了⼀丝笑容,我对他更有信⼼了。

⼜有⼀次,我看到⼩威⾛进了⼩朋友较少的表演区。

我便静静地观察他,只见他认真地⽤⼿指着《好吃的⾷物》图谱,节奏准确地唱着歌。

我⾼兴得紧紧把他抱住,亲了⼜亲。

活动点评环节中,我表扬了⼩威,并让他在全班⼩朋友⾯前⼜唱了⼀遍,博得⼀⽚掌声。

慢慢地,⼩威对我产⽣了信任感,他不再那么随意、⽆规则了,能⽤简短的语⾔与⼤家交流了……看到孩⼦的进步,家长很感动,我也很欣慰。

爱,要真诚、要⽆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豪地说:我爱孩⼦们,因为我会勇敢地承担教育的责任,毫不吝啬地将爱给每⼀个孩⼦。

幼⼉教师教育随笔篇6
⼀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句⾮常有哲理的话:“好孩⼦是夸出来的”。

当年幼的孩⼦有点滴进步时,我们—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给孩⼦增强⾃信⼼,让孩⼦获得成就感——这是在我刚⼯作的两年⾥给我触动最⼤的⼀点。

美国⼼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孩⼦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种智能,每个孩⼦的优势智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孩⼦学习⽅式的'差异是由其优势智能决定的。

⽐如,有的孩⼦语⾔智能突出,有的孩⼦空间视觉智能突出,有的运动智能突出,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孩⼦的长处,通过⿎励、表扬、引导克服不⾜,尽⼒弥补他的短处。

刚接受我们班级时,我和搭班⽼师都很快注意到了这样⼀个男孩⼦——不敢看着⽼师的眼睛说话;当⽼师⼀靠近他时他的全⾝就会紧张,特别是在学习新操的时候,⽼师纠正他的动作时他的⾝体硬到掰到掰不动的地步;从来不举⼿回答问题;美术、⾳乐、语⾔等⽅⾯的能⼒都⽐其他幼⼉发展的要慢⼀些……看到这样的孩⼦,我们都很⼼疼。

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他,我们已⽆从去追究,我们唯⼀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给他新的教育,新的起点。

于是,我们关注他的⼀举⼀动,希望捕捉到他的亮点和进步的地⽅,给他⿎励,给他赞美,给他希望。

当我们发现他在运动⽅⾯很出⾊时,就在全体孩⼦前⾯表扬他,并让他做⽰范。

当他在⽼师的引导下和⽼师打招呼的时候,我们会抹抹他的头,给他⼀个赞许的微笑;当他在⽼师的要求下能简单地回答⽼师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给他⿎励的掌声以及⼀个⼩粘纸……在这些不同的赞许、⿎励下,他渐渐⼤⽅起来,肌⾁不再僵硬了,眼睛也敢正视⽼师了,这些进步就是简简单单的⿎励与夸奖就能改变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就是教育他对未来的希望。

”⽽我们给孩⼦希望的⼀个最重要的⽅式就是不断的夸夸他们,⿎励他们——好孩⼦是夸出来。

幼⼉教师教育随笔篇7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可能都感觉到有些孩⼦愿意⼤喊⼤叫,刚刚告诉完不要⼤喊⼤叫⼀会⼉孩⼦⼜忘记了,依然如故。

这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孩⼦⾃⼰,说话⾳量过⼤,⼀会损坏喉咙,影响声带的发育;⼆会给⼈留下不礼貌、没教养的印象。

即便是⼀句简单的“你好!”,不同的⾳量,不同的语⽓,都将产⽣不同的效果。

谁⼜愿意听到那刺⽿的问候呢?
如果在幼⼉园或者是某个集体,若是天天⽣活在嘈杂的环境中,不仅会影响孩⼦的听觉,更加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以及注意⼒。

有研究表明,⼀个⼈若是经常⽣活在嘈杂的环境中,易形成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

孩⼦的天性原本是⽆忧⽆虑、轻松⾃由的,可是却过早地感染焦虑,那是对孩⼦多⼤的摧残啊!
那么,孩⼦为何会⼤嗓门地说话呢?天⽣这样吗?遗传的因素固然有,家庭的成长环境因素固然有,但更多的是受幼⼉园或学校环境的影响。

有时,⼏个孩⼦在共同讨论⼀个话题,⼤家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都急于表达⾃⼰的观点。

于是争先恐后,互不相让,你⼀⾔我⼀语。

⽽这时候,有的孩⼦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往往会采⽤⼤声嚷嚷的⽅法,以为只要⾃⼰⼤声地喊,就能超过别⼈的声⾳,就能被⼤家所听到。

你的声⾳这么⼤,我的声⾳⽐你还要⼤。

这样就造成了“⼀浪⾼⼀浪”的现象。

如果孩⼦产⽣这种现象,作为⽼师其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活动中、课堂上,如果教师忽视某些孩⼦的存在,⽆视他们的反应,⽆视他们的⼼理,更⽆视他们的语⾔。

其实在某个⾓落⾥,有⼀双充满期望的眼睛正在看着你。

就因为⽼师的忽视,⽽使他失去了表现⾃我的机会,剥夺了他表达的权利。

这个时候,那些表现欲强烈的孩⼦往往会⼤声地把⾃⼰的想法喊出来。

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师的注意,才会让⼤家听到⾃⼰的声⾳。

⽽有些⽼师,为了维护⾃⼰的“主导”地位,为了维持“你是学⽣,我是⽼师”的关系,则会⽤更⾼分贝的⾳量来压倒孩⼦,稳定局⾯,觉得只有这样做才不失⽼师的尊严。

久⽽久之,这⼀切都将成为⼀个恶性循环。

孩⼦的声⾳越⼤,⽼师也就越想压过他们。

⽽⽼师的声⾳越⼤,孩⼦也会试图⽤更⼤的⾳量来引起⽼师的注意。

亲爱的教师们,希望你们时时刻刻提醒⾃⼰,⼀双双天真⽆邪的眼睛在注视着你,你的⼀⾔⼀⾏都将成为孩⼦效仿的对象。

蒙台梭利教学法从产⽣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能⾛过那么多年,还能有如此众多的追随者、推崇者,⾃然有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针对以上所提到的现象,我觉得“蒙⽒”教育给每个接触过它的⼈,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静”和教师很少⽤语⾔只⽤眼神。

孩⼦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他们⾃由,但不会影响同伴,他们活动,但⼜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丝毫没有喧哗的场⾯。

如果有交谈都是轻轻的、“温柔”的。

当然,我们不能盲⽬推崇任何⼀种教育⽅法,但是“蒙⽒”所营造的这样⼀种氛围,是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样⼀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就能做到这样?是天⽣的?不是!孩⼦的天性都⼀样。

那么,既然孩⼦的差别不是主要问题,那幼⼉园及教师的⽅法就值得探讨了。

我们认为,教师的职责并不在于教导孩⼦,⽽是为孩⼦准备⼀个丰裕⽽不受⼲扰的学习环境。

假若教师、师⽣之间的交谈都是轻轻的、温柔的,那么,我们的孩⼦还能⼤声喊叫吗?
幼⼉教师教育随笔篇8
⼀次,在上海的⼀所幼⼉园⾥,我观摩了英国插画⼤师科奇保罗执教的“⼩贝挖宝”活动。

活动开始前,⼤师需要从上课的孩⼦中选出⼀位来
当“模特”,只见孩⼦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

看到这种“壮观”的场⾯,⼤师⾯露难⾊。

停顿⽚刻之后,他眼睛⼀亮,问孩⼦们:“今天有没有⼈过⽣⽇?”只见⼀个男孩⾼⾼地举起了⼿,说:“今天是我的⽣⽇!”可还没有等他的话⾳落下,旁边的另⼀个孩⼦站起来⼤声说道:“不对,你刚刚过完⽣⽇!”两⼈的对话惹得现场听课的教师哈哈⼤笑。

到底该选谁来当“模特”呢?茫然的⼤师把选择的难题交给了班主任教师。

年轻的班主任教师⽴刻回应,⼀抬⼿便指定了⼀个⼩姑娘来当“模特”。

于是,在其他孩⼦的叹息声中,⼤师开始上课了。

虽然我只是坐在下⾯听课,但是有⼀个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这位班主任教师是依据什么选择的呢?我不禁联想到另⼀个场景:早晨升国旗时,教师发现升旗⼿因病缺席了。

“让我来吧!”好⼏个孩⼦跳跃着,争先恐后。

教师的⽬光扫了⼀圈,⽤⼿⼀指,说:“你去升旗吧!”只见那个被选中的孩⼦兴奋地奔向升旗台,其他的孩⼦则悻悻然沉默不语。

之后,落选的孩⼦们照常唱国歌、做早操,丝毫没有异常。

看来⼤家都已经习惯于这样的选择与被选择了。

确实,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遇到“选择谁”这样的问题。

同⼀个提问,选择谁来回答?每⽇升旗,选谁来担任升旗⼿?值⽇⽣⼯作该由谁先来做?游戏中出现争执时,该听谁的?谁来定规则?这类选择折射出不同班级的不同⽂化氛围,⽽和谐的班级风⽓与良好的班级⽂化氛围息息相关。

当然,我们可以采取“轮流制”进⾏选择,如“轮流回答”“轮流表演”“轮流游戏”等,让孩⼦们轮流当值⽇⽣、升旗⼿,这样⼀个也不漏,⼀个也不少,让每个孩⼦都得到关注。

在⼀定程度上,这种皆⼤欢喜的⽅法确实能够做到满⾜每个孩⼦的需求,促进每个孩⼦的发展。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件事都适合采⽤“轮流制”的办法,如同本⽂开头⼤师遭遇的选择谁当“模特”之场景,显然就⽆法去“轮流”。

但毕竟⾯对了,那么,该如何解决才好呢?
当下,诸如“以⼉童发展为本”“让每⼀个孩⼦富有个性的发展”等教育理念都已被教师熟稔于⼼,在国家颁布的《3~6岁⼉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也反复强调要理解与尊重⼉童,出现了许多如“保护”“接纳”“允许”等词语。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听听孩⼦们的⼼声呢?
幼⼉园的屋顶农场丰收了,教师带领中班的孩⼦们去挖⼟⾖。

孩⼦们⼀边收获着⾃⼰的劳动成果,⼀边⼤声嚷嚷:“发财喽!发财喽!”⼟⾖被挖出来了,教师让孩⼦们数⼀数究竟有多少个⼟⾖,接着⼜说:“你们有38个⼈,⼀⼈⼀个⼟⾖还有多的,怎么办呢?”孩⼦们回答说:“今天没来的⼩朋友,我们给他们留着吧。

”教师⼜说:“但还是多了2个呀!”⼀个孩⼦想了想说:“婷婷和朗朗营养不良,让他们多吃点。

”孩⼦们纷纷表⽰同意。

原来,⼀旦让孩⼦充分地表达⾃⼰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刻会收获许多解决问题的⽅法。

这种从孩⼦的⾓度出发,体现孩⼦想法和愿望的⽅法,才是真正能让孩⼦“⼝服⼼服”的办法。

在⼤师的课堂上,⾯对选择的难题,或许年轻的教师更在意的是在那⼀刻快速作出决定,让现场活动得以顺利进⾏,故此情此景尚属情有可原。

但我还是建议事后教师要记得“关注”,不仅应该有⽬的地去观察孩⼦们的反应,更应该深⼊思考,找寻今后应对此类“选择谁”的棘⼿问题的适宜⽅法,以此增强⾃⾝的专业能⼒。

⽆论是皆⼤欢喜的“轮流制”,还是出⾃孩⼦的“⼝服⼼服”法,对于⼀位幼⼉教师⽽⾔,我相信只要⼼中装着孩⼦,时时倾听孩⼦的⼼声,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幼⼉教师教育随笔篇9
当年幼的孩⼦有点滴进步时,我们—定不要忘记夸奖他,这样会给孩⼦增强⾃信⼼,让孩⼦获得成就感—这是在我⼯作以来给我触动最⼤的⼀点。

有的孩⼦语⾔智能突出,有的孩⼦空间视觉智能突出,有的运动智能突出,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孩⼦的长处,通过⿎励、表扬、引导克服不⾜,尽⼒弥补他的短处。

我们班的⼀个⼩⼥孩叫珂珂个⼦很矮,很内向。

⾃我们带这个班以来⼀直不敢看着⽼师的眼睛说话;当⽼师⼀靠近她时她就会紧张,从来不举⼿回答问题。

因此,语⾔表达、⾳乐表现等⽅⾯的能⼒也都⽐其他孩⼦发展的要慢⼀些,看到这样的孩⼦,我很着急。

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她,我们已⽆从去追究,我们唯⼀能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给她新的教育,新的起点。

于是,我们关注她的⼀举⼀动,希望捕捉到她的亮点和进步的地⽅,给她⿎励,给她赞美,给她机会和希望。

当我们发现她在绘画和运动⽅⾯很出⾊时,就在全体孩⼦前⾯表扬她,并让她做⽰范。

当她在⽼师的引导下和⽼师打招呼的时候,我们会抹抹她的头,给她⼀个赞许的微笑;当她在⽼师的要求下能简单地回答⽼师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给她⿎励的掌声以及⼀个⼩贴画……在这些不同的赞许、⿎励下,她渐渐⼤⽅起来,眼睛也敢正视⽼师了,这些进步就是简简单单的⿎励与夸奖就能改变的。

“教育⼈就是教育他对未来的希望。

”⽽我们给孩⼦希望的⼀个最重要的⽅式就是不断的夸夸他们,⿎励他们,好孩⼦是夸出来的。

幼⼉教师教育随笔篇10
中午时分,孩⼦们正沉浸在⾃选游戏的快乐中,⼀个声⾳打破了融洽的氛围:“⽼师,凡凡把⼩青蛙放进龙虾缸了!它会被咬死的。

”孩⼦们纷纷围过来,⼀个个义愤填膺地怒视着凡凡,仿佛他是可恶的坏家伙。

凡凡却是⼀副神态⾃若的样⼦,还⽤⼩⼿放在嘴边“嘘”了⼀声:“别吵,我们⼀起看看,龙虾和⼩青蛙会做朋友吗?要是不会,我会救它的。

”孩⼦们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

只见龙虾慢慢悠悠地卷起尾巴,⽴起⾝⼦,张开⼤钳⼦舞动了两下,就把整个⾝⼦转过去向旁边前⾏,似乎对那只惊吓得⼀动不动的青蛙丝毫不感兴趣。

⼩青蛙呢?愣了半天终于回过神来,⼀跳⼀跳打了⼏转之后,也安静地吸附在缸壁。

“你们看,他们不是挺好的吗?”凡凡对此好像胸有成⽵,⼀旁的⼩朋友们也长出了⼀⼝⽓。

“凡凡.你下次可别吓我们了。

”东东耐⼼地提醒凡凡,其他孩⼦也应和着劝告着。

出⼈意料的是凡凡的总结性陈述:“如果我不这么做,你们怎么会看到龙虾是不咬青蛙的呢!”此刻,我不免庆幸⾃⼰的等待,要是我急欲阻⽌,不会亲见如此惊险⽽⽣动的⼀幕,也⽆法了解凡凡淘⽓的真实原委。

每个孩⼦都有创造⼒,如果孩⼦没别的事情可做,有时候他们就会制造⼀些恶作剧。

教师应该将孩⼦的这种创造⼒引上正轨,并让它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

基于这种认识,我修正了对凡凡的教育⽅式: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凡凡从事⼀些冒险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的创造⼒,同时,还有助于建⽴教师与孩⼦之间的良好关系;
定期帮助孩⼦⽤新的⼯具及材料做⼀些实验,不要求孩⼦的每次实验结果或每次活动都有实际⽤途,真正的创造⼒往往要伴随着许多次的失败;
避免对凡凡不切实际的想法太快地表⽰反对,并对孩⼦说⼀些诸如“那样做根本不⾏”之类的令孩⼦灰⼼丧⽓的话;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所犯的错误,当孩⼦所犯严重错误需要适当纪律论处的话,惩罚要对事不对⼈,不要在纠正错误的同时伤害孩⼦的⾃尊⼼;
为凡凡选择⼀些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玩具或活动,如放⼤镜、磁铁、⽤于制作纸盒、卡⽚等的薄纸板等,都⽐那些成品的玩具更能培养孩⼦的创造⼒;
⿎励凡凡收集⼀些东西,如⽻⽑、纽扣、种⼦、邮票或感兴趣的任何东西,收集能激发孩⼦的好奇⼼与创造精神,允许凡凡将⾃⼰喜欢的⼩玩具带回家,有可存放的⼩天地。

实施⼀段时间后,⼩朋友们热情地称赞凡凡为“⼩⼩博⼠”。

凡凡依然眨巴着那双⼤眼睛,兴⾼采烈地邀请你去看他的新发现或新发明。

可见,创造⼒是在孩⼦获得⼀种真正的⾃尊感的⽓氛中得以发展的。

透过“越轨⾏为”,我们要善于发现孩⼦的需求,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由创造空间,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

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意向,及时⿎励和⽀持孩⼦的创新要求,这⼀切都将成为培育孩⼦创造⼒的沃⼟。

【幼⼉教师教育随笔(精选10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