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时间:2020年08月02日编稿:作者二
第一篇: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爱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结课作业
《城市规划概论》结课作业
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爱护与利用调研报

姓名:康一林
班级:规132 学号:201301020223 成绩:————
《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结课作业
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爱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北京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世界闻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北端,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早在周朝时期,就是燕国和蓟国所在地,北京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北京拥有的名胜古迹有: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是中国伟大的防备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

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该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爱,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故宫东西款750
《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结课作业
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

城墙上开有四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

城墙四角还耸立着四座角楼,角楼有三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造中的杰作,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是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他利用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吸收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

天安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或首都北京市区中心,面临长安街,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魄宏大,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里进行了开国大典并被设计入国徽,墩台上的城楼大殿东西宽9间,南北深5间,用95之数,是取帝王为“9”,“5”至尊,至高无上的含意。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展,随着我国名胜古迹的破损, 它们的爱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八达岭长城是中国长城的杰出代表,明代长城的精华地段。

虽经受几百年来风霜雨雪的侵蚀,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而今仍显雄风,气魄磅礴,宏伟壮观。

多年来,八达岭长城景区的历任治理者始终把爱护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爱护与利用的关系,使八达岭长城焕发出其独有的魅力。

一:八达岭长城 1.维修长城爱护长城1952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提议“爱护文物,修复长城,向游人开放”,从此,长城的爱护和利用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罗哲文等专家多次到八达岭长城实地考证、勘测,提出了科学严谨的修复方案,开始了解放后长城的爱护维修工作。

1984年在邓小平“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下,掀开了长城爱护修缮新的一页。

特殊是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后,特区投巨资对长城举行抢修和对关城举行复建。

按照《威尼斯宪章》的要求,本着“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持文物的真实性,使之完整地传给后代,从1953年至今,他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八达岭长城举行多次修复。

到目前为止八达岭长城对外开放的长度为3741米,遨游面积由原来618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9348平方米。

附墙台及空心敌楼21座,垛口1252座。


复后的八达岭长城及关城再现了历史的原貌,从而也使长城得到了科学的爱护。

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在遗产的宣传上,八达岭特区办事处专门设立宣传科和对外联络中心,通过媒体,以大旅行社、大学校、大企业工会为重点对象,以公路和城市公交车辆为重点流淌广告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八
《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结课作业
达岭的品牌形象。

让更多的人了解八达岭长城。

对内在景区职工和从业人员中广泛宣传并组织仔细学习《文物爱护法》、《北京市长城爱护治理方法》、《爱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威尼斯宪章》等法律、法规和遗产爱护方面的知识,举办知识比赛和爱护遗产征文演讲等普及遗产爱护知识的活动。

从而增强他们的文物爱护意识。

3.
进展旅游促进爱护
自1981年成立延庆县八达岭特区办事处以来,特区办事处在进展旅游事业的同时,向来致力于长城文物爱护工作。

为加强和做好遗产爱护工作,由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文物遗产治理工作,设立文物治理科,负责辖区内长城的爱护和治理,日常工作也都环绕这一中心举行,,科学规划爱护范围内的建设,对长城举行定期巡查,及时维修浮现险情的墙体、敌楼、更换磨损的马道砖,对破坏文物爱护标志和乱刻乱画等行为举行制止。

专职治理机构的设立,使遗产爱护步入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健康轨道。

近几年,他们对长城两侧建控区域举行严格操纵。

拆除了长城附近大型商业设施22个、长城沿线设置的商业摊点60余个、大型构筑物2处、违章建造6处,为此,八达岭特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

同时,他们还通过引进人才、开展业务培训等途径来提高治理队伍、服务人员的整体素养,为更好地、科学地爱护治理八达岭长城打下基础。

爱护是核心,合理的开辟利用可以促进遗产的爱护。

只讲爱护,不讲利用,爱护就失去了为人类社会造福的意义。

因此,只要合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将会对世界遗产的爱护发挥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八达岭旅游观光的国内外游人与日俱增,旅游促进了经济的进展。

旅游产业是依托历史文化、自然遗产进展壮大起来的。

他们在积极恢复长城原貌的同时不断加强文物建设操纵地带的爱护和景区环境建设。

长期以来,向来操纵长城
两侧建控区域内不同意有任何建造。

为爱护和宣传八达岭长城,挖掘长城文化内涵,满脚游客在遨游长城的同时了解更多的长城知识。

1990年和1994年,特区在景区内远离核心爱护区的地方,先后建成开放了展示长城历史和风貌的“中国长城博物馆”、“长城全国影院”、水关长城、夜长城、残长城自然风景区等长城文化旅游景点,更丰富和突出了长城文化和特色。

4.制定规划持续进展八达岭特区办事处本着“爱护为主、救护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治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结合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爱护法》、《北京市长城爱护治理方法》,在1992年八达岭——十三陵特区总体规划和1998年八达岭特区《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结课作业
规划的基础上,对景区举行规划,制定出八达岭大景区总体规划,突出了文化遗产爱护核心区的爱护目标和商业区外迁、突出文化氛围、过境路改线、环境整治、绿化美化等多项措施。

在规划中,对商业区、办公区、遨游区举行统一规划、统一治理,并以奥运为契机,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全新理念体现于八达岭长城的进展之中。

现位于商业区的办公楼已迁至景区以外,腾出核心区的土地,用于遗产爱护和环境整治,进而将重点文物核心爱护区的商业、服务业设施迁移到建控地带以外,实现文物爱护区内的高度净化,突出长城的历史文化氛围。

计划用5年的时光在八达岭长城景区,按照植树种草、间缝插绿的原则,实施立体绿化、美化,为游人制造优质、舒适的旅游生态环境。

今天的八达岭长城已经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会的舞台,成为联络中国与世界的友谊之桥,成为中外游人了解长城历史和文化的课堂,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新的时期,长城有了新的内容,握手和平,传承友谊,世界瞩目八达岭。

长城、和平、友谊的和谐乐章在八达岭长城上奏响。

二:颐和园
1.颐和园爱护治理的基本原则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爱护治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颐和园是对中国风景园林造园艺术的的一种杰出表现,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
《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结课作业
谐地融为一体,颐和园是中国的噪音源思想实践的集中体现,而这种思想和实践对整个东方园林艺术文化形式的进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用世界几大文明的象征代表来描述颐和园的价值,使人们对颐和园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让颐和园的治理者从新审视自身的责任,加强治理与研究提出了颐和园可持续进展的基本原则。

2.连续历史文脉
颐和园原名清漪圆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是一座以万寿山合昆明湖为主题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摹仿杭州西湖而建。

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是文化,中国皇家园林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涵纳了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而这些内容皆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景手法在三维立体空间中赋予了生动的展现,颐和园的爱护活动,就是要注重发挥传承中国传统园林文脉的作用,遵循一切实践活动均有出处的原则。

并且,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我们要尊重历史,更要爱护历史,这无疑要求我们要爱护这些文化古迹。

3.与历史环境不可分割
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中国博物馆式的皇家园林,内涵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园林,文物,建造,宗教,民俗,戏曲等诸多方面,堪称中国文化精粹的一个立体锦集,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颐和园的爱护措施及原则,高大伟)。

历史地区及其环境应被视为不可替代的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体现在颐和园方面就是可视性景观环境的爱护,北京市政府严格操纵了颐和园的周边的建设规划,颐和园在爱护,治理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中,也极力幸免对环境视觉的破坏。

4.文物的爱护
颐和园的所有物质实体均可视为文物,其中古建造3000余间,面积7.59万平方米,为实现古建的可持续利用颐和园建立周期性维修制度,年度投资额度超过
《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结课作业
千万元,为爱护古建,削减核心景区70%的商业网点,撤除了园内所有外设商业摊点。

改革开放后,颐和园严格按照传统的设计施工
程序,传统的建造材料,加大了古建造的修缮力度,恢复东宫门广场,北宫门广场,长廊沿线,动地沿线等处的青砖甬道及路面,丰富和完善了园林古迹景观。

颐和园园藏文物四万余件,品类包括铜,瓷,玉器,家具,杂项等,以晚清工艺为特色,其中也不乏历代文物之精品。

20世纪80年代开始,颐和园先后举办了清华轩和文昌院“园藏文物精品展”,澹宁堂“园藏宫庭家居精品展”,开发了德和园“慈禧生活用品展”,永寿斋“中国太监历史展”,“赅春园遗址展”等展览。

颐和园内碑碣,石刻以及露天陈设的铜器等文物众多,颐和园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加以爱护。

为减轻酸雨等环境污染对露天陈设,石质文物的损坏,持续开展防腐蚀实验研究,1999年投入80万元全面整修了环湖望柱,修复破损栏杆。

5.与社会进展协调爱护的目的是更长久的利用,把当代的成就,过去的宝贵遗产和自然美景结合起来,“适当利用已失去原实用途”的遗产满脚“社会和文化的需要”,颐和园是中国传统文化成熟期的园林代表作,以旅游为手段,通过系列文化活动,加强与世界的交流,外围周边则寻出爱护地带,操纵,统一各种工程措施在造型,时代感,材质,色彩上的谐同,甚至园林绿化也尽量使用传统造园的手法以自然群降方式举行配置,增强社会配置,增强社会进展与历史环境的相互融合。

6.以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爱护
爱护遗产及所处环境,不能简单地保持原始和传统,要利用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赋予有力的促进,颐和园加大科研力量,采纳现代科
技手段分析,研究,考察,检测颐和园爱护的各个内容,制定科学有效的保存,维护和治理办法。

7.旅游适度开辟
《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结课作业
颐和园的文化旅游活动是一项文化-经济事业,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

要从爱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检验,衡量,确定颐和园的旅游进展规模和速度,以爱护好颐和园文化-风景自愿为前提,进展适度的文化旅游。

8.可持续利用
颐和园的治理实践在原真性实体爱护的前提下,重视遗产与历史环境,社会进展,园林旅游的关系,坚持规划,推动政府借助科技手段促进园中的山水,建造,植物,文物以及园外借景环境的爱护,构建出完整的文化治理服务体系,是这个人类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爱护,合理开辟,并能传承后代,永续利用。

三.文物爱护的办法众所周知,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破坏文物即意味着抛弃历史,抹杀城市的特色,也意味着,城市除了变成一个拔地而起的钢筋水泥丛林外,最终只能
是一片丧失历史文化内涵,没有人文北京的现代都市沙漠。

无论是中国的文物,还是外国的名胜古迹;无论是北京的古建造园林,还是其他地区的文化珍宝;无论是宏伟壮丽的八达岭长城,还是著名中外的颐和园。

都是我们现如今应当重视与爱护的东西。

并且,在爱护之中我们有应当合理的利用它,固然,我们现如今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很丰富、很有价值。

遗憾的是在经济开辟中遭到了建设性的破坏。

从八达岭长城和颐和园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我们现在对名胜古迹基本的爱护方式就是静态爱护,并且多数古迹都以修复为原貌为基础,实行适度开辟旅游的政策。

以一个较低的姿态让人们举行参观,但同时又保证其环境效益不
《城市规划概论》课程结课作业
受损害,保持旅游效益和古迹爱护平衡进展。

历史文化遗产毫无疑问是城市的雄厚的进展资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旅游资产。

因此,在爱护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经营中,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故意识地、特殊重视地爱护历史文化遗产,连续华夏文化,造福子孙后代。

[1]百度文库,八达岭长城的爱护与利用[2]《中外造园史》,张健
[3]《颐和园的爱护原则及其实践》,高大伟
第二篇:全县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全县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原创:办公室漳县政协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

漳县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文化遗迹众多,加强文化遗产爱护与利用工作,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进展有着独特的意义。

按照《县政协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6月下旬,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
织文化艺术界政协委员,以及县文广局、文管所、文化馆、博物馆等单位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对我县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与利用情况经行了考察调研,并听取了相关部门、政协委员、社会文化人士等就文化遗产爱护与利用的意见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漳县历史悠久,据文化主管部门2018年最新普查结果显示,境内有不可挪移文物爱护单位1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爱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爱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爱护单位19处、未定级的文物点114处。

除东泉和石川乡镇外其它各乡镇均有分布,143个点的主要类型有夏文化遗址、石刻、古建造、工业遗址、水利工程、堡寨遗址等。

县博物馆馆藏可挪移文物1756套5492件,其中三级以上国家宝贵文物217套354件,普通文物1539套5138件。

其馆藏国家三级以上宝贵文物中三分之二属于漳县“汪氏家族墓地”出土,从甘肃出土的元代文物中,在数量和品位上我县居全省前列。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仔细降实文物爱护“五纳入”。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文物爱护工作摆在党政工作的重要日程,县上成立了文物爱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文物爱护工作的统筹协调。

同时,将文物爱护工作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实行县、乡(镇)、村三级文物治理责任体系,层层签订《文物爱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党政领导、文化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

(二)创新方式办法,文物爱护宣传力度不断加强。

环绕县委、县政府“五县战略”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爱护法》和《甘肃省文物安全治理方法》的宣传力度,利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手段,普及文物爱护知识,对广阔市民和青少年举行爱祖国、爱故乡的教育。

每年利用“5.18”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爱护日举办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县电视台专门开发专栏,展示我县的文物,宣传文物爱护法,同时,还将馆藏精品文物及野外文物爱护单位制成宣传展板,深入乡镇、军营、学校展出,增强了各行各业的文物爱护意识,极大地促进了文物爱护工作。

(三)扎实开展“一普”,进一步准确掌握文物现状。

自2013年以来,按照全国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挪移文物普查,对我县13个乡镇135个行政村732个自然村举行了普查,完成各级各类馆藏文物的《馆藏文物藏品编目卡》和《藏品档案》各1760份,拆分出各级各类文物777个总登记号,对非文物系统国有单位漳县贵清山旅游治理局保存使用的4件/套宗教用品文物,漳县新寺镇派出所移交的陶器15件/套,拍摄各级各类型文物照片3915张。

拍摄的善本书《集韵》和《果集》文物照片入选全国文物信息登录平台成果展展出,县博物馆被评为“甘肃省第一次可挪移文物普查工作先进集体”。

(四)加大管护力度,文物安全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

坚持把文物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实行加强管护与严格执法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文物爱护工作。

一是仔细搞好文物爱护单位的“四有”工
作,划定爱护范围,树立标志碑,建立记录档案,设置保管机构等,全县所有文保单位,均按文物法规定的程序制定和发布,四有档案齐全。

依据我县文物分布情况和文物爱护工作实际,在29个重点文物爱护单位招聘业余文物爱护员,并与文物治理所签定了文物爱护责任书,目前,全县共有业余文物爱护员22人,完善了文物突发事件预案体系。

坚持文物巡查制和安全责任制,对重点文物实行专人看护。

严格文物执法,成立了专门的文化(文物)综合执法机构,切实加大了破坏、损毁、盗窃、倒卖文物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了全县文物安全。

二是加强馆藏文物的安保工作,严格执行文物库房治理制度,馆藏文物帐目健全,建有档案,卡片,库房安防设备齐全,有监控报警设备,县文广局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到单位举行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各种隐患,完善馆藏文物的安全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特殊是节假日更是加强人员轮流值班,经常举行安全教育培训,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

杜绝漏岗、空岗现象,确保馆藏文物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三是县文广局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打击文物犯罪活动。

近年来,面对日益严重的文物安全形势,县文广局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文物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6年,抓获盗掘古墓葬、古遗址出土器物的犯罪嫌疑人6名。

四是爱护先行,配合基本建设积极开展文物调查及考古发掘工作。

对兰海高速渭武段所涉施工范围内省级文物爱护单位墩坪遗址举行了考古发掘;对陇漳高速、申都高速、四族马莲滩加油站等建设工程项目向相关部门提供所涉区域内的文物分布情况,并就文物的爱护提
出意见和建议,使其在规划方案时尽可能避开文物点,确保文物安全。

(五)加强项目建设,文物爱护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2016年,争取到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汪氏家族墓地爱护设施建设项目1个,总投资860万元(国家财政投资6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260万元),其中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投资150万元,治理用房、步行道、地质灾难管理建设450万元,硬化墓地周边道路4公里200万元。

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漳县博物馆陈列布展项目,2017年8月底完成了基本陈列设计方案和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设计方案,9月、11月相继通过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审核论证,2018年5月省财政厅下达项目资金154万元,其中博物馆陈列布展项目资金104万元,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项目资金50万元,目前,正在举行项目招投标,预计2018年10月底完成建设任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文化遗产爱护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爱护法》的要求相比,与我县丰富的文物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相比,我县历史文化遗产爱护工作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合力不脚,文物爱护缺乏共识。

一是对我县作为文物大县缺乏自信,对我县文物爱护和利用缺乏应有的认识高度。

二是对文物是历史文明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认识不脚,在建设和进展中,客观上存在重经济进展,轻文化进展的思想。

三是在经济社会进展中缺乏爱护意识,对历史文物的“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许多重要文物被人为破坏,一些重要文物流降民间,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