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离子反应学习障碍成因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Җ㊀广东㊀龚亭亭
㊀㊀离子反应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贯穿高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师发现部分学生的化学知识㊁学习方法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对离子反应的知识掌握不够熟练的问题.
1㊀离子反应学习障碍成因
1 1㊀基础知识薄弱
在学习 离子反应 知识时,有些学生在上课时不思考,对重点知识不做笔记.有些教师一味追求教学进度,对重点内容一带而过并未详细讲解,致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课后又没
有及时复习,导致对很多关键性的知识点无法理解和掌握.
1 2㊀不能熟练掌握题型规律在离子反应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加深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的理解.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进行相应规律的总结,学生没有养成举一反三的能力,会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学习.2㊀离子反应学习难点对应策略
2 1㊀通过实验深化知识点,
提高记忆实验方案:取等物质的量的硝酸钾固体㊁酒精㊁水
银㊁稀盐酸溶液㊁醋酸溶液(按顺序标号为1㊁2㊁3㊁4㊁
5),分别放入盛有100m L 蒸馏水的烧杯中,
充分搅拌均匀后,进行导电性实验(如图)并记录实验现象
㊀图1
实验现象:通过依次替换烧杯中的溶液,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1㊁4和5这3种物质会使灯泡发亮且1比5的灯泡更亮.问题1:5的水溶液能
够导电是为什么?
问题2:1和2对比,
酒精不导电,二者在水中的粒子是什么?
问题3:1和5对比,
硝酸钾固体㊁冰醋酸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都能够导电,二者导电原理是什么?
问题4:2和3都不导电,
二者有何不同?针对上述实验现象和提出的问题,引出电解质的
相关知识. 能导电 是指电解质本身电离产生能导电
的离子,1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和3在
水溶液中依旧是分子无法电离产生能导电的离子;3是液态金属,不溶于水,无法产生能导电的离子;4在
水中完全电离产生H +和C l -
;5的水溶液部分电离
出H +和C H 3C O O -,
但仍有部分醋酸以分子的形式存在.通过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再通过问题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 2㊀归纳总结常见题型,探寻解题规律例㊀现有3种固体物质分别为A l C l 3㊁B a (O H )2
和F e S O 4,将其混合于足量水中并搅拌,充分溶解后滴入适量1m o l L -1的稀硫酸,稀硫酸的体积与生成的沉淀之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2
A.d 点所表示的溶液显酸性
B .c 点的沉淀物为F e (O H )2㊁B a S O 4㊁A l (OH )3
C .混合物中A l C l 3与F e S O 4的量相同D.a b 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 a 2++S O 2-
4+2O H -+2H +=B a S O 4ˌ+2H 2O 分析㊀由图可判断a 点的沉淀物中有B a S O 4,
而随着硫酸的增加,沉淀质量逐渐增加,可以判断溶液
中的碱过量,存在大量的O H -,故铝元素以A l O -
2形式存在,因此可判断a 点的沉淀为F e (O H )3㊁B a S O 4,
F e S O 4完全反应,
B a 2+
有剩余.从b 到c 的过程中,加入5m L 稀硫酸后其物质的量是0 005m o l ,沉淀量增加0 015m o l ,此时主要反应为B a 2++S O 2-
4=B a S O 4
ˌ,A l O -
2+H ++H 2O=A l (O H )3ˌ.由方程式可知,该阶段生成B a S O 40 005m o l ,生成A l (O H )3
0 01m o l .故c 点沉淀物为F e (O H )3㊁B a S O 4㊁A l (O H )3,
由图可知,未加硫酸前,由方程式可知n [F e (O H )3]
=n (B a S O 4)
=0 01m o l ,共0 02m o l ,此时溶液中A l 3+
变为A l O -2,A l (O H )3为0
01m o l ,故原A l 3+为0 01m o l ,固体混合物中n (F e S O 4)
=0 01m o l ,分析可知选项B 所述有误,其他三项均正确.答案为B .
在 离子反应 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并引导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相关题型,定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文德学校)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