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女娲造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造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一、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女娲澄澈莽莽榛榛
模样寂寞生气蓬勃
二、词语解释
女娲: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清澈透明。

幽光:昏暗的光。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神通广大: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三、整体感知,思考问题
1.女娲是什么样的?她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3.女娲造人前后心情怎样?
4.人类获得生命后的反应怎么样?
5.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四、勤思考
1.《女娲造人》是根据哪部作品的有关资料改编的?请认真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2.在《风俗通》里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基础上,本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a.女娲造人的动机。

b.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c.人造出来后欢心喜悦的场面。

d.女娲的心理活动。

e.女娲的喜怒哀乐。

……
3.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对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进行拟人化。

有一天,女娲偷偷地溜到地球上游玩,她被地球上鸟语花香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

她跟鸟儿玩耍,跟花儿逗乐。

渐渐地,她觉得这样玩不过瘾,刚刚熟悉的鸟儿自管自地飞走了,刚刚喜欢上的花儿凋零了。

于是,她想出了一个造人的办法。

她把凋落的心爱的花儿和残枝败叶收集起来,把它们摆放成跟自己一样的模样。

然后,点上几滴清水,轻轻一吹。

啊!花儿活了,它们变成了如花儿般美丽的女人;树枝儿活了,它们变成了如树枝般挺拔的男人。

阅读《淮南子·姮娥奔月》
译文:后羿在西王母娘娘之处得到了能够脱离死亡的仙丹,但是后羿的妻子嫦娥却偷偷的吃掉了仙丹,并奔到月亮上,居住于此,变化为蟾蜍,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月之精灵。

五、作业
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象,进行人性化的改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