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的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启发式讲述法、学生活动、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冬夏季我国南北方、东西部自然、人文方面的差异。

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南北方、东西部自然环境(冬季更明显)、人文环境都有所差异;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导入 2:以寒暑假想去我国哪里旅游?为什么?
引出我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的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大,冬季气温差别大,东西跨经度广,降水差异大,加之地势复杂,进而导致我国自
然和人文环境都有较大差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
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件展示: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课件“展示我
国东西部 / 南
学生观察
北方地区的
图片直观
一些显著差
感受中国
异”导入新课
的地理差
课件展示图异
5.1
提示学生:读
图步骤——
1. 读题(获取
地图表达内
容) 2. 读图例
(如何读图)
3.仔细读图
发现地图传
递的内容通过问题
导读学会
根据等温线 / 发现问题
年降水量数总结规
值变化及三律。

级阶梯的分
布地势回顾
以往知识(气
温/降水/地
势的分布呈
创设情
境,激发
学生学习
兴趣。

通过问题
导读学会
发现问题
总结规
律。

1.气温、降水、地势差异及其导致的自然环境差异
(1)学生据图 5.1 回顾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 ?这种特点对自然和人文各有什么影响,试各举一个例子。

特点: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影响:自然环境:植被自南向北呈现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的变化;人文:冬季自
南向北的人们穿的衣服逐渐变厚,更加注意保暖。

(2)据图 5.1 回顾我国东西部、南北部降水差异? 这种特点对自然和人文各有什么影响,试各举一个例子。

差异:我国降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自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影响:自然景观:东南沿海树木郁郁葱葱,西北内
陆沙漠广布;人文:(交通)水运是东南沿海的运
输方式之一,而骆驼则是西北内陆地区独特的运输
工具
(3)据图 5.1 回顾我国地势特点 ?这种特点对自然和人文各有什么影响,试各举一个例子。

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影响:自然环境:(气候)同纬度气温更低,气候
高寒,雪山连绵;人文:因气候高寒,种植青稞,
而非同纬度其他地区所种植的水稻。

现有规律的变
化,反映了我
国自然环境的
差异显著),
并结合生活中
的地理常识试
举例由此带来
的差异
课件展示“秦
岭 - 淮河”位
置,并展示我国
“干湿地区分布
图”及“我国温
度带划分”图,
进行对比,引导
学生了解“秦岭
——淮河”线的
位置及地理意

课件展示表
5.1 及活动 3
图,便于学生
做笔记
课件展示图
5.5
引导学生说出
四大地理区域
的名称。

学生根据学案
完成有关
培养学生
学生学会
根据教
联系生活
室问题进
中的地理
行读图、
知识,同
联系生活
时结合地
地思考。

图,温故
而知
新。

综上所述,我国地域辽阔,气温、降水、地势有规
律的变化进而导致自然环境有规律的差异,在自然
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出现了显著性的差
异。

板书:气温 / 降水 / 地势有规律的变化
自然环境有规律的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秦岭——淮河”线为分
界线的南北地区(因为高大、绵长的山脉对气流有
较强的阻挡作用,从而使山脉两侧的气温、降水差
异较大。

所以,山脉往往成为区别地理差异和划分
地理区域的自然界线。

秦岭则是这些山脉中最典型
的一条。

河流一般在区别地理差异和划分地理区域
中的意义不大,但是淮河干流位于秦岭向东部平原
的延长线上,与 1 月 0° C等温线和800 毫米年降水
量线的位置大致相当,所以,一般把“秦岭 - 淮河”作为地理分界线的总称)。

二、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 - 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和人文有哪些差
异呢?
1.根据 P5 活动 2 直观感受“秦岭 - 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和降水差异
2.填表 5.1 ,活动 3
学生结合地理图册(P6-9 ) 0、图 5.1 ,完成表 5.1 的部分内容。

四大地理区
域的相关知
识。

如分界、
内部大致特学生在问
征题的引导
下逐渐了
解秦岭
—淮河”
线的位置
让学生学
及相关地
会归纳知
理意义
识,理解
生活中的
地理产生
的根
源。

学生归纳
总结后记
笔记在课
本相应位

读图 5.5
说出四大
地理区域
的名称。

并根据
P6活动
帮助学生
提示确定
养成认真
四大地理
做笔记的
区域分界
习惯。


线及主导
过层层设
因素
问让学生
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
地区南地区
1 月平均气低于0℃高于0℃
温(高于 0℃
或低于 0℃)
年降水量少、400mm —多、800mm以上
800mm之间
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山平原、丘陵、
地高原、盆地
河流冬季结有无
冰(有或无)
农田类型旱地水田
主要粮食作小麦水稻

过渡:由于我国地理差异大,
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分成不
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例如:根据温度差异把我国划
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我国根据地理位置、自然位置、人文地理位置的综合情况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

初步了解我国南北差异及差异的
分界,并树立学生的区域概念
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板书:气温 / 降水 / 地势有规律的变化
四大
地理自然环境有规律的差异
区域
人类活动差异
任务布置:四大地理区域叫什么?他们之间的分界
线是什么?划分依据又是什么?请同学们与同桌合
作,一位同学翻开P2 图 5.1 ,另一位同学翻开P6 图 5.5 ,一起讨论、思考P6 活动并得出结论。






结:
1.观察图 5.5 中的界限 A,并与图 5.1 中的等降水量线
相比较:
(1)界限 A 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
近? 400mm等降水量线
(2)确定界限 A 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季风(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
2.观察图 5.5 中的界限 B,并与图 5.1 中的等降水量
线、 1 月等温线相比较:
(1)界限 B 大致与 1 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0℃等温线
(2)界限 B 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
近? 800mm等降水量线
(3)确定界限 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气温和降
水因素即气候因素
(4)界限 B 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大体一致
3.观察图 5.5 中的界限 C,并与图 5.1 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
(1)界限 C 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2)确定界限 C 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地势和地形因素。

边总结边板书:
西北地区昆仑山祁

青藏地区
横断山脉
地势
课堂小结:
有规律的递变
主要地理要素空
间分布差异显著
400mm ,是否
受夏季风影响
北方地区
秦岭 -淮河,气候
南方地区
重要界
地理线:秦
差异岭——
显著淮河四大地理区

最值差异大
教学反思:
导入课程部分应该有应对多媒体不能用时的导入方式。

练习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天然界线是(A)
A.秦岭──淮河一线 B .大兴安岭──阴山一线C.昆仑山──阿尔泰山──祁连山一线D.喜马拉雅山──横断山一线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测为枳。

”造成以上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C)
A.栽培技术不同 B .耕作制度不同 C .气候条件不同D.地形条件不同
读下图,回答3~4 题。

3.(原创)图
中 D区域与其它
三大区域界定
的主导因素是
( D)
A.气温B.降水C.气候D.地形
答案: D
4.(原创)四大地理区域与这组景点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
A.①─ B─南方地区 B .②─ A─南方地区 C .④─ C─青藏地区 D .③─ D─西北地区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是(B)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