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DAS软件操作指南_修正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I 条 附件二:
第 II 条 高分辨率数据处理培训软件操作步

一、 Q B影像预处理
1.1.分块原始影像镶嵌
本节通过多块QuickBird影像的镶嵌处理,介绍影像镶嵌的初级功能。

1、启动图像镶嵌工具
图像镶嵌工具可以通过下列两种途径启动:
1)在ERDAS图标主面板单击“DataPrep->Mosaic Images->MosaicTool”命
令,打开Mosaic Tool窗口。

2)或在视窗中叠加打开所有要镶嵌的影像,点击视窗菜单“Raster->Mosaic
Images”,打开Mosaic Tool窗口。

2、加载Mosaic图像
在Mosaic Tool菜单条单击“Edit->Add Images”命令,打开Add Images 对话框。

或者在Mosaic Tool工具条单击Add Images,打开Add Images对话框。

在Add Images for Masaic对话框中,需要设置以下参数:
(1) 选择镶嵌图像。

(2) 单击Add按钮,加入图像。

(3) 重复前3步骤。

(4) 单击Close按钮。

3、图像叠置显示
在Mosaic Tool工具条单击等图标按钮,并在图形窗口
单击选择需要调整的图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上下层叠加关系的调整。

4、设置输出图像属性。

点击主菜单“Edit->Output Opitions”,弹出“Output Image Opitions”设置对话框。

对话框下半部分设置输出分辨率,通常和输入影像一样,对于QB多光谱影像来说,这个值设定为2.4米。

其余值默认不变;
5、设置输出重采样方法。

点击工具栏的“”按钮,弹出重采样对话框,设置重采样方法为双线性:“Bilinear Interpolation”;
6、运行Mosaic工具
在Mosaic Tool菜单条单击Process|Run Mosaic命令,打开Run Mosaic对话框,在Run Masaic对话框中设置如下参数:
(1) 确定输出文件名为:Mosaic16.img
(2) 忽略输入图像之(Ignore Input Value)为0,通常这个值为要设置为透明色的区域的值,如果影像背景为其它颜色,可以设置相应的忽略值;
(3) 忽略输出统计值,即选中(Stats Ignore Value)复选框;
(4) 单击OK。

7、退出Mosaic工具
1.2.转换数据类型
镶嵌后的QB影像为16bit,数据量大,不利于后续步骤的处理,需要先转换为8bit。

点击主面板的“Interpreter->Utilities->Rescale”,弹出数据转换Rescale 对话框。

设定输入影像为“mosaic16.img”,输出为“mosaic8.img”;
DataType选择为:“Unsigned 8 bit”,如红圈所示,请注意;
拉伸方法选择为:“Minimum-Maximum”;
点选上“Ignore Value for Minimum calculation”,默认为0;
其余选项都是默认值不变。

点击“OK”运行,得到8bit的mosaic8.img文件。

1.3.RGB波段合成
将4个波段的多光谱影像合并为3波段RGB影像。

采用建模方法,使用如下图所示的
模型:
输入4波段多光谱 输出3波段RGB STACKLAYERS ( $n1_input(3) , $n1_input(2) * 0.8 + $n1_input(4) * 0.2 , $n1_input(1))
点击主面板的:“Modeler->Model Maker”,弹出建模工具视窗。

打开文件:“data\moduler\qbrgb.gmd”,如下图所示:
双击n1_input,设置“n1_input=mosaic8.img”,
双击n7_output,弹出下图所示的对话框:其中要选定“Delete if Exists”,设定输出为“RGB.img”。

点击“”,运行模型文件,得到3波段的RGB影像。

1.4.影像的批处理
以上三个步骤(镶嵌、数据类型转换、RGB波段合成)可以通过批处理的形式合并为一步执行。

点击主面板上方的菜单栏:“Session->Open Batch Command File”,打开“QB\预处理\mosaic_rescale_rgb.bcf”,弹出如下界面:
点击“Next”,弹出文件列表界面。

点击右边的“”(如红框所示),打开“QB\预处理\ qb_dir.bls”,输入待处理的QB原始影像目录名。

点击“Finish”开始运行。

二、 几何纠正
2.1.多项式几何纠正
1、打开两幅影像,在待配准图像菜单栏上打开Raster/Geometric Correction,弹出如下对话框:
2、拖动下拉菜单,选择Polynomial本节介绍多项式纠正法。

弹出如下对话框。

Polynomial为多项式的阶数,一般选为1或2.通过公式(t+1)(t+2)/2来确定所需选点个数(t为多项式阶数)。

3、选择Projection/Set Projection from GCP Tool,弹出如下对话框:
选择第一项Existing Viewer,弹出如下对话框:
单击参考图像的Viewer,即可完成关联。

关联完成后,弹出如下对话框,显示地理坐标信息。

4、点击OK则弹出一下对话框:
5、选点:点击按钮分别在两幅图像上选点。

选点结束后点击按钮进行误差计算,当误差值过大时,可通过微调已选点或重新选择参考点来降低误差。

6、当误差小于一定值时,方可进行以下过程。

选点和误差计算完成后,点击
GEO CORRECTION TOOLS对话框中的按钮,对图像进行重采样,如下图所示:
z输出图像文件名(output file):
z选择重采样方法(Resample Method):Bilinear Interpolation
z定义输出图像在图与像元大小:和输入影像一致,对于QB多光谱影像应该是
2.4米;
z勾选输出统计中忽略零值(Ignore Zero in Stats)。

7、点击OK启动重采样进程,并关闭Image Resample 对话框。

备注:
z设置多项式系数为1或2,尽量少用3次多项式,会导致图像畸变较大。

对于平原地区次数为1足够。

z找控制点技巧:先设置为1次多项式,在图像4个角布点,之后的点就可以让ERDAS自动计算,然后手工微调。

找到7个点后可以设置为2次
多项式自动计算点。

z为减少平面中误差,对于1次多项式通常选取10个左右的点,对于2次
多项式通常要求找20-30个点。

更多的点不会明显改善纠正的精度
z对于山区,无论找多少点可能纠正精度都不够,这时候需要正射纠正来处理。

2.2.RPC模型正射纠正
对于QucikBird和IKONOS影像可以采用有理多项式模型(RPC模型)进行正射纠正。

1、打开两幅图像,在待配准图像菜单栏上打开Raster/Geometric Correction,弹出如下对话框:
2、拖动下拉菜单,选择QuickBird RPC的纠正类型。

本节介绍QuickBird RPC 纠正。

弹出如下对话框:
3、选择“RPC File”路径为:“data\QB\005681775060_01_P001_MUL\ 07MAR17033542-M2AS-005681775060_01_P001.RPB”;
4、设定DEM。

将“Elevation Source”选中为“File”,路径为:“data\QB\DEM\ srtm_mosaic_32_33.img”;
5、在“Chipping”标签栏,需要设定RPC系数的偏移量。

默认为0,因为样例QB图像是从原始影像中截取的一小部分,所以需要对原始的RPC系数加上一个偏移量,以符合现在影像的左上角坐标。

将“Row Offset”和“Column Offset”分别设置为3003和3364,如下图所示:
6、选择Projection/Set Projection from GCP Tool,弹出如下对话框:
7、选择第一项Existing Viewer,弹出如下对话框:
8、单击参考图像的Viewer,即可完成关联。

关联完成后,弹出如下对话框,显示地理坐标信息。

9、点击OK则弹出一下对话框:
10、选点:点击按钮分别在两幅图像上选点。

选点结束后点击按钮进行误差计算,当误差值过大时,可通过微调已选点或重新选择参考点来降低误差。

11、当误差小于一定值时,方可进行以下过程。

选点和误差计算完成后,点
击GEO CORRECTION TOOLS对话框中的按钮,对图像进行重采样,如下图所示:
z输出图像文件名(output file):
z选择重采样方法(Resample Method):Nearest Neighbor
z定义输出图像在图与像元大小。

z设查输出统计中忽略零值。

12、(7)选择OK启动重采样进程,并关闭Image Resample 对话框。

2.3.SPOT推扫式模型
使用LPS进行SPOT卫星影像普通推扫式模型的正射纠正。

使用的数据为spot2影像。

位于spot2Pan_orth目录下。

1、打开LPS,新建名为“SPOT2_LPS”的工程。

选择纠正模型为多项式推扫“Polynomial-based Pushbroom”下的“SPOT Pushbroom”。

2、接下来设置投影和参考图像一致,WGS 84坐标,UTM 投影11度带
3、在主界面左边的文件树控件中,“Images”节点上鼠标右键,Add待纠正图像:“spot2Pan_orth\spot_pan.img”。

在下面的文件列表栏中,点击红色的“Int”单元格,弹出设置内方位元素对话框。

因为该影像的内方位元素已经包含在img文件中了,LPS可以直接读出相应的信息。

所以直接点击“OK”按钮接受即可。

4、点击工具栏的“”按钮,设定控制点。

点击工具面板中的“”按钮,
选中“Image Layer”,点击“OK”后设置参考图像为:“spot2Pan_orth\ref\ xs_ortho.img”。

5、点击“”按钮,弹出DEM设置对话框:
选中第2项“DEM”,设置DEM文件为:“spot2Pan_orth\dem\ palm_springs_dem.img”。

6、点选上,变成左右视窗分别显示待纠正影像和参考影像。

7、导入控制点文件。

点击工具面板中的“”按钮,选中“Import”按钮,先导入参考点坐标:选中“Reference Points”,导入“spot2Pan_orth\gcp\spot2_ref3d.txt”文件。

然后选中“Image Points Only”,导入“spot2Pan_orth\gcp\spot2_img.txt”,意思是导入待纠正影像坐标。

导入点以后的界面如下:
8、进行空三解算。

点击工具面板中的“”按钮,弹出三角测量对话框。

在“General”标签下,选中“Compute Accuracy for Unknows”选项。

9、在“Point”标签栏,设置地面控制点精度。

因为采用的是20米分辨率的影像作为参考图,所以XYZ的精度均设定为15米,Type选“Same weighted values”
10、在“Advanced Options”标签,选中“Simple Gross Error Check Using”,设定为3倍单位误差即为粗差进行剔除。

去掉“Use Image Observations of Check Points In Triangulation”选项,因为我们没有设置检查点。

11、点击“Run”按钮进行三角解算。

控制点残差如下图所示:
ImageX和ImageY应该在2个像元以内,认为合格。

点击“Accecpt”按钮接受解算结果。

点击“Close”关闭三角解算界面。

12、主界面应该可以看到控制点的示意图了,如下所示。

设置输出分辨率为10米,点击“OK”完成正射纠正。

2.4.SPOT5 严格成像模型
使用LPS进行SPOT5卫星影像严格成像模型的正射纠正。

14、打开LPS,新建名为“SPOT5_LPS”的工程。

选择纠正模型为“Orbital Pushroom”,轨道推扫式模型。

15、接下来设置投影和参考图像一致,WGS 84坐标,UTM 50投影
16、在主界面左边的文件树控件中,“Images”节点上鼠标右键,Add待纠正图像。

文件类型设置为:“SPOT DIMAP”,选择“SPOT5_ORTH
\SPOT5_280-270_20041004_pan+color\10m\scene01”目录下的metadata.dim 17、点击工具栏的“”按钮,设定控制点。

点击工具面板中的“”按钮,设置参考图像为:“SPOT5_ORTH\ref\spot5_beijing_ref.img”。

点击“”按钮,设置DEM文件为:“SPOT5_ORTH\DEM\srtm_mosaic_32_33.img”。

点选上,变成左右视窗分别显示待纠正影像和参考影像。

18、导入控制点文件。

点击工具面板中的“”按钮,分别导入参考点文件:“SPOT5_ORTH\gcp\ref3d.txt”,和待纠正坐标:“SPOT5_ORTH\gcp\img.txt”
19、进行空三解算。

点击工具面板中的“”按钮,弹出三角测量对话框。

在“General”标签下,选中“Compute Accuracy for Unknows”选项。

20、在“Point”标签栏,设置地面控制点精度。

因为采用的是10米分辨率的影像作为参考图,所以XYZ的精度均设定为10米,Type选“Same weighted values”
21、在“Advanced Options”标签,选中“Simple Gross Error Check Using”,设定为3倍单位误差即为粗差进行剔除。

去掉“Use Image Observations of Check Points In Triangulation”选项,因为我们没有设置检查点。

22、点击“Run”按钮进行三角解算。

控制点残差应该在5米以内,即半个像元以内,认为合格。

点击“Accecpt”按钮接受解算结果。

点击“Close”关闭三角解算界面。

23、主界面应该可以看到控制点的示意图了,如下所示。

24、点击“”按钮进行正射。

设定DEM文件“srtm_mosaic_32_33.img”,
设置输出分辨率为10米,点击“OK”完成正射纠正。

三、 图像配准
可以使用三角网纠正的方法对影像进行配准。

三角网纠正要求输入较多的控制点,为此需要介绍一个自动找控制点的工具:AutoSync。

3.1.使用AutoSync进行自动找控制点
25、点击主面板的:“AutoSync->AutoSync Workstation”,开始自动找点的工程,选择“Create New Project”,弹出新工程设置对话框。

设定好工程文件名。

Geocorrectiong选择为“Resample”;
设定好默认输出路径为:“data\spot5_autosyc\output”目录。

其余选项不用修改。

26、在主界面中,设定“Input Images=SPOT5_mul.img”,“Reference Image=spot5_pan.img”,如下图所示:
27、设定找点的参数。

点击“Process->project properties”,弹出属性设置对话框。

将“Starting Column”和“Starting Line”都设定为0,“Column Increment”和“Line Increment”都设置为512,意思是每隔512个像元找一个点。

其余默认。

28、点击“Geometric Model”标签。

设定“Output Geometric Model Type”为“Linear Rubber Sheeting”,意思是采用三角网纠正进行配准。

点击“OK”关闭属性设置对话框。

29、运行找点。

点击主菜单下的“Process->Run APM”,运行自动找点后大约会找到505个控制点,分布如下图所示:
30、点击菜单栏“Process->Calibrate/resample”,对图像进行三角网配准。

运行结束后视窗会自动将配准后影像与参考影像叠加显示,如下图所示。

四、 多分辨率融合
4.1.子图截取
配准好的影像直接进行融合数据量太大,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截取全色和多光谱数据的一部分进行后续融合处理。

为此需要调用子图截取功能。

1、打开一个新的视窗,把配准好的spot5_mul_output.img在视窗中显示。

点击鼠标右键弹出上下文菜单,点击“Inquire Box”,在屏幕上显示一个矩形框。

鼠标调整这个矩形框到要截取的区域。

2、点击Erdas主面板的“Dataprep->Subset Image”,弹出子图截取对话框。

如下图所示,点击其中的“From Inquire Box”按钮(红框所示),就从视窗中Inquire Box所指示的范围读入到子图截取的四角坐标。

3、其余默认,点击“OK”运行,得到多光谱图像的子图。

4、同样操作,保持视窗中的Inquire Box不动,对spot5_pan.img做同样操作,截取和多光谱图像相同地理范围的子图。

4.2.图像融合
1、点击Erdas主面板“Interperter->Spatial Enhancement->Resolution Merge”,弹出多分辨率融合对话框。

2、设定“High Resolution Input File”为子图截取后的“pan_sub.img”“Multispectral Input File”为“mul_sub.img”,设定好输出文件fusion.img
3、选择融合方法为:“Brovey Transform”,重采样方法为“Cubic Convolution”
4、勾选“Stretch to Unsigned 8 bit”,意思是将输出自动拉伸到8bit。

5、“Layer Selection”设置为“1,2,3,4”意思是输出所有波段,且按照原始波段顺序不变。

6、其余选项默认,点击“OK“,输出融合图像。

设置界面如下图所示。

五、 影像的镶嵌与匀色
本节采用两个航带的无人飞机航拍影像进行镶嵌和匀色。

4.3.影像相交区局部微调
由于两幅影像已经做过初步的几何纠正,有地理坐标,但是相交区局部误差过大,因此先使用三角网纠正对相交区进行处理。

1、在两个视窗中分别打开“镶嵌”目录下的“5_7geocor.img”和“9_11geocor.img”。

以“5_7geocor.img”作为参考图,对“9_11geocor.img”进行三角网几何纠正。

2、在“9_11geocor.img”视窗中菜单“Raster->GeoMetric correctiong”,选择纠正模型为“Rubber Sheeting”。

点击“OK”
3、在接下来的纠正模型属性窗口中,选择Parameters为“Linear”,选择projection 为“Set Projectiong from gcp tool”
4、剩下的流程和多项式几何纠正类似,选取控制点。

注意除了在相交区选择控制点外,还要在“9_11geocor.img”图像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图像黑边处选择2个控制点,参考坐标和自身相同,以为了输出整个待纠正的图像。

5、选好控制点后,进行重采样。

设定输出影像名字为“911_to_57.img”,分辨率为0.8米。

如下图所示:
4.4.使用Erdas设置镶嵌线
1、新建一个镶嵌工程。

“DataPrep->Mosaic Images->Mosaic tool”
2、点击工具栏中的“”按钮,进入显示相交区状态。

选中图像的相交区。

点击“”按钮,打开一个视窗选择镶嵌线。

利用AOI工具中的折线工具在相交区画镶嵌线。

3、点击工具栏的“”按钮,选择第一个选项“AOI from Viewer”,将视窗中的折线转换为镶嵌线。

4、点击“”按钮,弹出“Overlap Function”对话框。

设定羽化区域,将“Feathering by Distance”选中,设定羽化半径为15米。

5、在主界面中运行镶嵌,得到按人工设定的镶嵌线的镶嵌图。

4.5.利用Photoshop进行镶嵌
Erdas的镶嵌线不是很方便,通常我们使用Photoshop对高分辨率图像进行镶嵌操作。

要使用Photoshop操作遥感图像,首先需要安装一个文件格式插件。

给大家的软件中已经装好了这个插件的试用版。

1、关闭所有Erdas窗口。

在Photoshop中打开“5_7.img”图像。

弹出插件对话框。

点击“确定”后,PS打开这幅图像。

2、点击PS菜单的“滤镜->REEBOTOO->Add new layer”,选择“911_to_57.img”,同样弹出插件的打开文件对话框,选择“确定”后,在原来图像上以图层的形式叠加了纠正后的图像,并且按地理坐标摆放。

3、选中工具栏的套索工具“”,在上面的参数设置栏输入羽化半径为15个像元。

4、选中最上面的图层,使用套索以地物边缘勾画选区,按“Del”键删除选区内的图层内容。

5、重复以上过程,直到相交区所有的镶嵌线都处理完毕。

完成图像镶嵌。

4.6.利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匀色
镶嵌后的图像由于存在色差,仍然能够看见明显的镶嵌线。

为此需要进行匀色。

在PS中主要使用“曲线”和“色阶”工具调整色调和亮度对比度。

1、设定套索工具的羽化半径为60,选中最上面图层的一部分。

2、在菜单中点击“图像->调整->曲线”,或者按快捷键“Ctrl+M”,弹出“曲线”对话框,微调其中的曲线,使得选区变亮,调整到和下面的图层一致。

3、重复调整所有选区,最终让两幅影像色调一致。

4、点击“文件->存储为”,文件类型选择“Erdas image file”,将调色结果保存为img格式,同时还能保存相应的坐标投影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