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牙根拔除术行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
牙根拔除术属于口腔科常见的手术方式,虽然拔除方式较多,但由于口腔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导致手术空间较为局限,因此容易出现手术盲区,从而出现牙周组织损伤现象,若术中操作不规范,可导致患者出现邻牙损伤、牙折、疼痛、局部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在规范手术流程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尤其重要[1]。

本文旨在探索牙根拔除术行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100例牙根拔除术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研究患者进行抽签分组方式,分别为观察组(分割法;50例)和对照组(挺拔法;50例)所有患者均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

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除严重心脏病患者;排除手术禁忌症患者。

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4.62±3.84)岁,23例为男性患者,27例为女性患者。

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5.94±2.54)岁,24例为男性患者,26例为女性患者。

观察组牙根拔除术患者和对照组牙根拔除术患者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挺拔法,选用微创手术,首先将牙周膜分离后,使用厚薄适中、宽度适中的牙挺以牙槽嵴顶作为支点,将牙槽窝扩大(可使用撬动、转动力量),当松动的牙齿向上浮动后,将牙根拔出,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对周围牙组织的损伤。

观察组采用分割法,将患者牙龈分离后,向颊舌或牙根根管方向切割,直至将牙根分为腭侧-舌侧两部分,再选择厚度适宜的拔牙刀插入牙根缝隙内,随后轻轻撬动,促使腭侧-舌侧两部分松动,并使用止血钳止血,再从腭侧-舌侧两旁将牙根取出,对于牙间隙过小者,应对牙根进行分割后,再分段取出。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手术时间。

疼痛评分:总分为1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疼痛感越弱。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P<0.05代表对比值存在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疼痛评分
组别例数(n)手术时间(min)疼痛评分(分)观察组50 2.65±1.58 1.69±0.65
对照组50 5.69±2.47 3.64±1.05
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例数(n)
断根
(n;%)
牙龈撕裂
(n;%)
牙槽突微骨折
(n;%)
总并发症发生
率(n;%)
观察组501(2.00%)1(2.00%)1(2.00%)3(6.00%)对照组506(12.00%)5(10.00%)6(12.00%)17(34.00%)3 讨论
经研究显示,近年来牙根松动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还可导致患者并发肉芽组织和慢性疾病,对此应早期对患者实施牙根拔除术,而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已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牙根拔除术不仅可消除患者因拔牙手术而造成的心灵创伤,还可减轻患者组织创伤 [2]。

牙根拔除术方式较多,包括分割法:主要利用种植钻和高速手机裂钻将牙根分离,再通过间隙将牙根拔除;翻瓣去骨法:主要通过利用牙挺或根钳拔除牙根,其虽可达到拔牙目的,但对患者创伤性较大,且不利于义齿的修复和种植,因此其拔除方式不在临床广泛应用;冲击法:常用于根钳无法夹持的牙根;挺拔法:适用于多种断根和残根的拔除;根钳拔除法:适用于高位断根拔除和残根拔除[3]。

上述方法中,以分割法效果最为显著,其具有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等特点,同时与其他拔除法相比,其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而通过邻牙移位,可减少创伤性,因此在临床上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虽然其治疗效果显著,但本次研究中仍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在手术过程中应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2)在操作过程中,应掌握好分割间隙的长度,从而避免损伤患牙周围骨壁 [4]。

总而言之,挺拔法和分割法均可达到不同治疗效果,相比之下分割法在牙根拔除术患者中效果更为显著,其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疼痛感,所以其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伟.微创拔牙术治疗下颌复杂阻生牙齿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
志,2013,33(24):6297-6298.
[2] 聂永伟,安翠珍.固定矫治技术治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技巧[J].
针对牙根拔除术行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比较
何丹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云南 曲靖)
摘要:目的对比挺拔法和分割法在牙根拔除术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牙
根拔除术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划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挺拔法治疗和分割法治疗。

结果观察
组患者疼痛评分(1.69±0.65)分、手术时间(2.65±1.58)min、总并发症发生率(6.0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对
牙根拔除术患者实施分割法手术,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

关键词:牙根拔除术;挺拔法;分割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R782.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76.059
·临床研究·
(下转第101页)
复拇长伸肌腱的功能。

再者,恢复了肌腱沟,也不会由于肌腱发生磨擦而造成肌腱迟发性断裂发生,使得手功能不仅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而且所获得的恢复效果是很理想的。

3.3 进钉方面与并发症的防范
因从腕关节开始,手部肌腱呈放射状排列止于各手指,血管神经走行存在于掌骨的两边,故第2掌骨的背侧应当作为掌骨穿钉的方向,以对发生肌腱、神经血管损伤起到防止作用。

一般情况下,桡骨中段为桡骨的穿钉位置,桡骨的桡背侧为穿钉方向,确保于肱桡肌(腱)与桡侧腕长伸肌腱之间实施进钉操作,不但不会对肌腱造成损伤,对桡神经感觉支造成损伤也是不会出现。

再者,采用这样的进针方向,既不会对血管、神经、肌腱造成损伤,还可以对早期功能练习的进行起到促进作用。

为了对发生钉道感染起到积极有效的预防作用,不但要在手术后实施有针对性的钉道护理,还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做到这几点: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实施钻孔,不允许在不切开皮肤、不对皮肤加以保护的情况下,采用钢针或者钻进行直接的钻孔,以免由于直接钻孔所产生的热量而损害皮肤,导致皮肤热损伤的发生,进而使术后钉道发生感染。

再者,要确保皮肤切口和进针方向保持高度的一致,以免钉压迫皮肤而造成感染的发生。

本组26例患者中没有发生钉道感染的患者。

3.4 其他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腕关节的固定置于中立位,不过在掌握患者骨折情况的基础上,把腕关节固定在轻度掌屈、尺偏位也是可以的,这样做能够在一定基础上恢复掌倾角、尺偏角。

相较于石膏外固定的极度掌屈尺偏位,采用这种固定位置的舒适度更加明显,对于消肿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还可以对发生腕管综合征起到防止作用,对恢复腕关节、手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组26例患者中没有发生腕管综合征的患者。

此外,采用外固定器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实施固定后,要嘱咐患者平时不要用手提物,用手掌支撑也属于禁忌,告诉患者如果犯了这两种禁忌,就会大大增加骨折发生再移位的可能性。

一般情况下,在骨折临床愈合时将外固定拆除,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达到愈合的效果一般是在6~8周内[6]。

本组患者一般在6周,最晚8周,将外固定器拆除。

实践经验提示,如果过晚拆除外固定,会增加腕关节发生僵硬的可能性,过早拆除外固定,会增加骨折发生再移位的可能性[7]。

综上所述,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稳定、复位效果佳、功能恢复快而好等优点,可作为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夏和桃,刘沂,张晓林,等.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J]
.中华骨科杂志,2010,14(10):591-593.
[2] 张功林,葛宝丰,李兴勇,等.矩形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
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6(2):87-89.
[3] 于仲嘉,刘光汉,张志占,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J].
中华骨科杂志,2010,16(4):211-214.
[4] D ienst M,WozaseGE,Seligsonp.Dynamic external fixa-tion fo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Clin Orthop,2011,(338):160~171.
[5] 沈忆新,郑福根,周晓中,等.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外固定器与石膏
固定治疗的比较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15(3):174.
[6] 李臣.35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
文摘,2016,16(33):42.
[7] 李北平.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以及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1):88.
(上接第98页)
综上所述,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因素都会导致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切口感染对普外科手术患者造成的损害,要基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施以对应的措施,如对于肥胖者进行进腹操作时最好采用锐性分离。

对于血糖高者,术前加强血糖控制。

行急诊手术前,对相关指征进行严格的把握,不要未做好术前准备就仓促手术。

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减少对患者造成的操作创伤,医护要默契配合,以缩短手术时间等,从而促使普外科手术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顾红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J].吉林医学,2011,26(19):125-
126.
[2] 李月珠.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
摘,2016,16(26):67-68.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84(5):54-54.
[3] 王红娜.前牙根管再治疗42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
子版),2013,47(16):157-158.[4] 朱越广,钟志海,庾尧炜,等.用分割牙冠与牙周增隙法拔除下颌中低
位阻生智齿[J].吉林医学,2011,32(17):3487-3489.
(上接第9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