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
第一课时数与代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9、101--102页
【教学目标】
1.整理与复习本书学过的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点,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习体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系统掌握“数与代数”部分的知识,全面复习整理。

难点: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就学完了,现在咱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与代数”。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想一想在“数与代数”这一板块中,我们学过哪些内容?
学习了大数的认识,知道了大数的读写、比较和改写,也学会了求近似数的方法。

知道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学会了计算器的正确使用,能用乘法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

学了运算律的运用,能运用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用。

学了除法的基本算理,会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学会负数的运用,针对生活中的盈亏、增减、升降、大小等问题,会用正负数进行简单快速地记录。

……
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我们学了运算律,知道了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用于加法和乘法。

那么,是不是这些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减法和除法呢?
好,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

结合本班学生情况(老师板书),全班共有6行座位,每行6人,全班共有书本432本,试求平均每人有多少本书?
我们可以先求出全班共有多少人,再用书本的总数,除以全班总人数,就可以求出答案。

求全班总人数,列式为6×6=36(人);求平均每人多少本,用432除以总人数36就可以了。

第一个乘法算式,根据表内乘法口诀就能求出答案;第二个算式,是刚学过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列竖式就能求出答案。

大家试着算一算。

432÷36=12(本)。

除了分步计算,我们试着列综合算式。

因为36=6×6,那么432÷36可以替换成(引导学生说出来)432除以6乘以6。

老师板书:432÷6×6
师:是这样的吗?(质疑,引导。

是不是,咱算一算不就知道了吗。

老师板书。

432÷6×6
=72×6
=432(本)
这样对吗?为什么错了?432除以36,36等于6乘以6,那是不是应该把6×6整体当作除数来算?
列式为432÷(6×6)。

再算算这次的答案是否正确。

学生自己计算,交流。

这次的答案,一定等于12了!好,大家再想想,36等于6乘以6,432除36,是不是等于用432除以一个6之后,还要再除以一个6啊?
那我们可以列出算式为432÷6÷6。

试着计算一下最后的答案,看看是不是仍然等于12。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下面这个等式
432÷(6×6)=432÷6÷6。

再看看下面这两个等式:
432+68+32=432+(68+32) 432-32-68=432-(68+32)
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没?
生:从左边到右边,是结合律;从右边到左边,是交换律。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说明了运算律中的交换律、结合律,不仅适用于加法、乘法、减法,还适用于除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数与代数”部分的知识点,促使学生归纳所学的知识点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数与代数”是我们数学课的主角,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数的计算和应用计算解决问题。

今后要不断努力争取更好啊!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单纯地重复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自我总结,不断提升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

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探究的成功与乐趣。

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中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的特点,如引导学生自己说涉及的知识点,讲述解决问题的想法等。

复习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多安排一些练习题。

一般的学生要保证基本要求,做一些基本形式的练习,而优秀的学生才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练习。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辅导,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复习的过程中,抓住这次重要的机会,都能有所提高。

总复习
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3--104页
【教学目标】
1.复习整本书所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全面复习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学过的线有线段、直线、射线,线的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知道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我知道了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还会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并能作出符合题意要求大小的角。

我们还学习了方向与位置,知道了根据平面图,能找到任意方向的地方,会用数对来确定具体的位置。

……
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并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二、探究新知
我们先来一起谈谈“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吧。

线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道路做成直的是为了缩短距离,减少建设成本。

手电的光朝一个方向射出,是为了集中光源,这运用的便是射线的原理。

……
线在生活中应用是很广泛的。

我们还学习了线的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你们还记得如何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吗?在小组里跟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平行线的画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可能会说:
直接运用直尺进行平移。

在这条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过这两个点作直线的垂线,在两条垂线上取任意相等的两条线段并标点,经过这两个点的线就是要求的平行线。

讲得很好。

除了关于线与角的知识,我们还学习了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独立思考”第3题图)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好办法。

寻找回家的路时,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回家的方向随着路线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事例,趁热打铁进行有针对
性的巩固,随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下一步教学内容。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咱们这学期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努力,相信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结合具体事例加深学生对观察物体的认识,使数学更贴近学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复习
第三课时统计与概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5页
【教学目标】
1.复习整理本书所学过的统计知识,巩固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总结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预见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是“统计与概率”部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统计与概率”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我们认识了新的表述方式,对于一件事情是否发生,我们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提高预见的准确性。

我能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判断事件是否会发生。

我知道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呈现相关的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二、探索新知
谁能具体地说说每种描述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可能”表示的是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一定”表示的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会发生。

“不可能”表示在已知某种条件时,发生的可能性为0。

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恰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三种表述方式的科学性吗?
学生可能会说:
明天会不会下雨?可能会下,也可能不下。

因为不确定,只能用“可能”。

太阳朝升夕落,一定是东边升西边落。

因为这是永远不变的自然规律,所以用“一定”。

如果昨晚一直下雨,那么月亮是不可能出现在天空中的。

……
说得很好,每一种表述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选择不同的表述方式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某些事情,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可能性发生。

要注意事情发生的特殊性。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明白,选择合适的表述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与错,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去选择。


三、课堂小结
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会用到“可能性”来帮助我们分析、判断,进而决定事情该怎么办,希望同学们能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多的生活中的问题,努力吧!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探索环境。

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可能性”的各自特点记忆较牢固,也能比较顺利地根据实际作出合适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