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说课稿合集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说课稿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说课稿第1篇】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吟诵诗歌的能力。
2、感悟世间至爱亲情。
3、学习诗歌借用具体意象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重点:
通过朗读在简单清新的语言中感悟至爱亲情。
三、难点:
借具体意象表达感情。
四、教学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同学们,我想大家大都是歌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吟诵着《游子吟》长大的,今天当我们翻到母爱这一页的时候,让我们再次深情背诵孟郊的《游子吟》(背诵)。
是啊!母爱是世间最纯洁最真挚的的感情,它如山间的一泓清泉,是那样清澈明亮,在我们身边淙淙流淌,在世界文学史上淙淙流淌。
然而,我觉得已经长大的我们,不仅仅应该享受母爱,更应该懂得怎样热爱母亲,今天就让学习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倾听他对母亲真倾诉?
首先让我们走近文学巨匠泰戈尔,了解金色花。
(二)我朗读,我感悟:
金色花是美丽而神圣的,泰戈尔笔下的《金色花》比它更美丽更圣洁,下面让我们朗读这首美丽的散文诗,感悟泰戈尔对母亲的深情。
1、自由朗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用“△”标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用“?”号标出。
2、听录音
一边正音一边揣摩诗歌的感情以及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作好学习朗读准备。
3、自由的有感情的大声朗读。
(提示)注意:一首好诗,往往就如一首悠扬的乐曲,比如本文的三个“当你”和“我便要”便如一首歌曲每段的起始句一样,唱响了诗歌的主旋律,所以读的时候尤其注意重读与停顿。
4、指名朗读(配乐)、评价。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以上朗读,你能读出以下内容吗?请用以下句式回答。
我读出了一个(调皮淘气、天真纯洁、活泼可爱)的孩子。
你看(你听)……
朗读指导:找出能表现儿童调皮淘气的词语,重读,明确语调:儿童特有的调皮,
我读出了一个(慈爱、温和、)的妈妈,你看(你听)……
我读出了一份(真挚、纯洁的热爱妈妈,依恋妈妈)感情。
朗读指导;明确语气:舒缓、深情;语速:中速。
朗读的时候可以想象成这是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倾诉。
诗歌抒发感情时往往借助具体的事物(意象),这首诗歌也是一样,主要借助了什么具体事物呢?(明确:诗中我就是那朵金色花,那朵金色花就是我,这在写法上叫以物喻人,金色花这种具体的事物在诗中叫意象。
)
诗中我变成金色花后是靠一种什么方式来表现对妈妈爱和依恋的呢?)嬉戏?
泰戈尔多才多艺,不但擅长作诗,还擅长作曲和绘画,他所写的三次嬉戏,就像三幅图画,而且是三幅优美的图画,请挑出你喜欢的一幅,深情朗读并简要说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
(三)我质疑、我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现代科学表明:好奇与疑问是研究性学习的开端,现在请同学们提出你的疑问,开始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吧!
归纳问题如下:
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不是别的?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用金色花表现了母子之爱的美好与圣洁
2、我为什么一直不告诉妈妈,不让妈妈知道我所干的事?
孩子觉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这样会给妈妈带来惊喜,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给妈妈带来快乐……所以他只是撒娇,总是瞒着妈妈。
3、为什么妈妈读的书是《罗摩衍那》而不是别的书?
《罗摩衍那》为印度叙事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历史上最有名的两部史诗。
这两部史诗之恢弘磅礴,足堪和荷马史诗相媲美。
至今仍在印度人民中广为流传,成为他们思想行为、道德观念的准则和生活的楷模。
从内容上看,作品也是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
(四)我倾诉、我创作。
但丁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爱呢?赶快写出来吧。
同学们,我不想再说母爱似海深像山高,但已作为妈妈,我现在懂得了,母亲们常常把心掰成两半,把一半留在自己的躯体里,另一半贴在我们的身上,随时感受着我们的冷暖,就像歌词里的“欢乐着
你的欢乐,痛苦着你的痛苦”。
孩子们,把我们刚才说的话写下来读给妈妈听吧!哪怕只给母亲的心灵增添一丝温暖、一丝欣慰,也不枉母亲养了我们十来年,也告诉母亲我们懂事了,也见证我们也有一颗赤子之心。
请欣赏:《告别》。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金色花》并用学习《金色花》的方法学习《xxx》。
2、课外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
3、课外收集歌颂母爱的诗歌和名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说课稿第2篇】
金色花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文新学院2010级3班的李欣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色花》。
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因为教材的安排一般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紧密相关,所以,我将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两个方面来进行。
)
教材分析:这首散文诗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庭和亲情”,意在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在感悟生命中
亲情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好。
本篇课文是自读课文,《金色花》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调皮地与母亲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母亲之间难舍难分的感情。
整首诗歌清新自然,想象力丰富,言语间充满着美好而又真诚的爱,能对学生的情感、生活有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对美的事物也有着自然而然的亲近感,因此,如果从感情和美的角度出发加以引导,能够引起大家很大的兴趣。
但是,因为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时间还是相对比较缺乏,再加上年龄较小,所以进入感悟、欣赏的层次也就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就会差一点,这方面,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加强。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
因此,在根据教材特点、初一学生心理及语文素养和本单元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我设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2)感受诗歌画面美,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朗读与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爱之情以及欣赏感悟美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发展,明确教学任务,同时,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在感知整个优美清新意境的同时感受真挚淳朴的母子之情。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的画面美,体会细腻的人物刻画心理。
四、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
1、多媒体展示法: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多媒体展示法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2、问题引路法:法国的罗曼·罗兰曾说:“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问题引路法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
3、点拨法: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点拨法能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进行思考,达到顿悟的效果。
五、说学法:
(新课程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
1、诵读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是传统教育方法中的精华,把无声的文字还原为有声的材料更能拉近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2、自主合作探究法:新课标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主合作探究法能够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联想法:新课标要求注重情感教学,通过联想法,想象诗歌中的画面美,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六、说教学过程:(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好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将要学习的课文。
)
我将采用一边回忆一边感悟的导入方式,通过师生一起回忆小学时候学习的诗歌《游子吟》,感悟深深的母爱。
同时,体会母亲在游子临行前为游子缝补新衣的画面,回忆自己是否也曾为自己的母亲做过什么,从而引起大家的回忆和共鸣。
最后,引出将要学习的课文《金色花》,一起探讨《金色花》中的“我”为母亲做了什么。
(二)介绍作者,知人论世:(3分钟)
本课作者是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初一的学生对泰戈尔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提前安排预习,在学生已经预习了的情况下先请学生对自己所了解的泰戈尔进行介绍,最后,老师再从泰戈尔的身份、成就、创
作主题以及与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希望在达到知人论世的同时帮助理解诗歌的主题。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悟:(7分钟)
(新课标要求情感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可以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还可以体味诗歌中所带有的感情。
)
1、自由朗读。
通过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感情基调。
当学生读完后,请学生谈自己比较喜欢的诗句,包括为什么喜欢,以及通过自己的体会觉得应该怎样去读自己喜欢的这一句诗。
最后,老师加以总结,说明读此诗时需要掌握的节奏、停顿、语速等,读出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以及生活的情趣。
2、配乐朗读。
优美的配乐朗诵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让他们轻松进入学习阶段。
这是遵循快乐学习的原则。
学生在配音朗读的这一部分可以跟着配乐带一起诵读,从而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这种情感。
(四)诗歌赏析,合作探究:
(这一部分是我的教学重难点,所以我将从金色花入手,通过提问、点拨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层层推进,攻克我的教学重难点。
)1、点拨提问,引导学生突破知识点:(6分钟)
(1)“我”变成了什么?(通过简单的问题,找出诗歌主要意向——金色花。
)
(2)“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我没有变成其他什么花,又是为什么呢?(结合课下注释与诗句内容,找出“为了好玩”,回报母亲;以及金色花“纯洁与爱”的涵义。
)
2、合作讨论:(20分钟)
(1)“我”变成金色花以后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这一问题我会引导学生在前三句诗中找到,反复朗读,体会“我”的调皮、快乐以及爱母亲。
)
(2)“我”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是怎样嬉戏的呢?
(这一问题我会请学生自主讨论,从诗歌中“当你···,我便要···”入手,总结出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
想象三次“嬉戏”的画面。
同时,通过诗句中一些细致的描写,比如“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我不告诉你,妈妈”等,体会细腻的人物刻画心理。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还会请一些同学分享生活中的故事,让大家一起体会生活的情趣。
)
(3)“我”为母亲所做的事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4)母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体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这两个问题是根据前面的问题提出,通过前面的分析,加以指导。
便能得出。
)
最后,板书辅助,总结出二人之间的爱是一种相互的爱。
(设计依据:本首散文诗是一篇自读课文,重在体味其中的感情。
新课标要求情感教学,带领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因此,我从诗歌的内容入手,设计了以上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
在体会深深的母爱和感悟生活的美好的同时体会细腻的人物刻画心理和欣赏诗歌的画面美,攻克教学重难点。
)
(五)拓展延伸,自由讨论:(4分钟)
这首诗中“我”对母亲的爱是悄悄的、默默无闻的,大家赞成这种爱的表达方式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表达对母亲的爱。
(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虽是根据诗歌内容的一个小方面提出,但却能反应整个诗歌的主题,即对母亲的爱。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思考怎样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从而使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人生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六)结语:(2分钟)
“同学们,不仅外国有这么多唯美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在我们中国也有很多。
比如王祥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子路百里负米等。
不过,不管是谁,是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能体会到温暖。
学习了本文,我们更要关心我们的父母,多为父母做一些事,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设计依据:再一次明确主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七)作业布置:(1分钟)
以“假如我变成了,我要”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作文。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能够让课堂内容清晰明白地呈现,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
因此,秉着简单大方而又清晰明了的原则,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金色花
泰戈尔(印度)
母亲(祥和、善良、爱孩子)“我”(调皮、快乐、爱母亲)
祷告发花香
三次“嬉戏”读诗投倩影
去牛棚现原形请求母亲讲故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说课稿第3篇】
说教材:
《金色花》是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本文是首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主要写一个淘气孩子用调皮的方式回报母爱,借助“金色花”这个意象表达情感。
情节简单、语言活泼、心理描写细腻、充满诗情,很适合朗读。
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能力和朗诵能力的好材料。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初一学生心理及语文素养和本单元整体目标,按照新课标中“知、能、情”三维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知识:了解散文诗,掌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积累生字词。
能力:培养诵读和比较阅读能力,由浅入深逐步理解人物内心情感,理解情感的多种表达方式,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感悟母子亲情,学会感恩。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考虑学生心理和语文水平,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借物抒情的手法和有感情的朗诵;教学难点——理解亲情的多
种表达方式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心理。
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同时基于学生初步接触散文诗这种新文体,我采用问题引路法、比较归纳法、点拨法进行教学,以突破重点和难点;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这是传统教育方法中的精华,把无声的文字还原为有声的材料更能拉近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所以我还采用诵读法教学,先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聆听配乐朗诵录音,然后亲自反复诵读,在优美轻松的氛围里,更好地理解内容,感悟亲情。
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而学习方法必须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而得到,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本课教学目标任务,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朗读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联想法、模仿法进行学习,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并能学以致用,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我按下面七个环节实施:
一、导入:听音乐,看,说感受,导入新课。
这几幅形象地表现出一个共同的主题——亲情无价,感恩母爱。
听觉与视觉的冲击容易带动心里的联想和感动,能让学生迅速进入有关亲情的体验中。
二、听读课文,感受诗情:
这是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感情基调的初级阶段。
优美的配乐朗诵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让他们轻松进入学习阶段。
这是遵循快乐学习的原则。
三、练习诵读,领悟诗情:
这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学生亲近文本。
反复诵读,培养朗读感悟能力,突出教学重点。
然后,做字词练习以巩固基础知识。
体现语文的知识性、工具性。
四、研读课文探讨问题:
依据课文内容提出3个问题((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还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2)“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引导学生精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内心情感和表达亲情的方式,解决教学难点。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勾画圈点筛选信息,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教师则巡视点拨,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见课件)。
五、悟读课文,领悟意象:
这是激发学生调动以往经验体会,综合注释等资料,将阅读由感
性推向理性的过渡,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理解意象,进而在写作中学会选择意象。
这样,遵循了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等教学规律。
六、联想比较,总结课文:
这一步主要运用联系法、比较阅读法和讲授法,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巩固诗文中意象的运用再次突出教学重点——借物抒情。
七、小小比赛人人参与:进行个别朗诵比赛和仿写诗句的练习。
教学评价:
这堂课我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切实训练了学生的朗诵能力、阅读能力、探究和表达能力。
同时给学生一个亲情体验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受能力和感恩意识,进而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健全人格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