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中晚唐进士及第后,要参加各种宴集活动,这种公开的宴集活动便成了公卿择及第进士为婿的最佳场所。至北宋中期进士卖婚日盛,以致进士“娶妻论财,全乖礼义”。这反映了( )
A.八股取士难以选拔人才B.平民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C.门第观念依然十分流行D.科举制对婚姻择偶观念影响深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种公开的宴集活动便成了公卿择及第进士为婿的最佳场所。至北宋中期进士卖婚日盛”可知,随着科举考试地位的不断提高,科举功名的影响和吸引力不断提高,对婚姻择偶观念影响增大,D项正确;八股取士实行于明清时期,而且A项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科举制促进了阶层的流动,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但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对婚姻择偶观念影响深刻,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A.适应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垄断了英国与东方的海外贸易
C.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工具D.巩固了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1600年,英王给予东印度公司种种特权,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A项正确;垄断了英国与东方的海外贸易与“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不符,排除B项;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后,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此时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排除C项;18世纪,英国才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1956年,毛泽东说:“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中央、省市和工厂的权益究竟应当各有多大才适当,我们经验不多,还要研究。”由此可见,毛泽东( )
A.肯定宏观调控的作用B.主张向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
C.重视发挥企业积极性D.认可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下图是1835年某地出版的一本语言教材,收录有372个常用词条,大多数来自英语,少数来自葡萄牙语、瑞典语、马来语和印度语。这本书最可能是供何地的商人学习外语之用( )
A.南京B.上海C.广州D.厦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35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清朝在乾隆以后只保留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材料所述书籍可能是供广州商人学习外语之用,C项正确;南京在1856年《天津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排除A项;广州、厦门在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排除B项、D项。故选C项。
8.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024年河东区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1卷1至4页,第11卷4至6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 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1920年(中国)。根据材料“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年),翻译作品中文学类达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年),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使《新青年》在翻译外国著作时,由以文学类为主转变为以政治类和社会类为主,B项正确;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是提倡新文学的一场革命,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A项;1918年——1920年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1997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设立民族自治区,是考虑到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国情,也是从我国各民族历史实际情况出发的产物,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的产物,体现了从实际出发,设立特别行政区是充分考虑了港澳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此他们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项正确;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则只能体现在香港问题上,排除A项;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是一国两制的理念,排除C项;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念,排除D项。故选B项。
10.下图为16世纪关于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能证明葡萄牙是当时航海贸易强国B.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贸易的发展
C.海外贸易成为艺术创作的主流题材D.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的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油画描述的是马尼拉大帆船,其是涉及美洲、中国、菲律宾和日本的丝银贸易,主要活动区域是以西班牙主导的太平洋地区的贸易,B项正确;是西班牙主导的海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其他艺术领域的主题,不能得出海外贸易成为艺术创作的主流题材,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
记载
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行政管理制度严密B.法律实行轻罪重罚
C.地方官员权力较小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辄行之”,“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等信息可知,秦代实行了严格的文书管理制度,反映了秦代行政管理制度的严密,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轻罪重罚”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地方官员的权力大小问题,排除C项;材料所述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A项。
2.战国时期,七国君主都标榜是黄帝的后裔;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禹的后代;鲜卑族拓跋部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权后,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后裔。据此可知( )
A.民族关系趋于平等B.尊祖敬宗思想推广
C.国家统一趋势加强D.华夏认同观念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十六国时期、北魏(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少数民族均以黄帝、大禹为祖先,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强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华夏认同观念强化,民族关系并不平等,排除A项;少数民族均以黄帝、大禹为祖先,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是尊祖敬宗,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强化,未涉及国家统一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图为《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一书中的良渚古城考古平面示意图。据此可知,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11.1600年,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规定:(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受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由此可知,东印度公司()
12.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答案】B
【解析】
9.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 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可知,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欧洲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B项正确;在题干内容中虽然述及了国际协调,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但是这仅是题干的表象所在,与题干设问“反映”不符,排除A项;题干虽然述及了瑞士、荷兰等国家,但是并不能据此扩大为“各国”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由大国所主导的国际法是在20世纪,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56年(中国)。据材料“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可知,毛泽东认为,不应该将权力完全集中到中央或者省市,要给地方一定的权力,要给工厂一定的权力,说明其重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C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对地方企业的重视,排除A项;此时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向市场经济方向发展,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社会主义改造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6.《新青年》翻译外国著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年),翻译作品中文学类达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年),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A.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B.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村落景象
C.可以佐证新石器晚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表明早期中国已具备较完善的国家形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在良渚古城中,平民与贵族居住区泾渭分明,在贵族居住区出现了宫殿建筑,这说明平民与贵族之间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且日益明显,C项正确;仅根据一个良渚古城无法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排除A项;良渚古城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文明遗址,不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不能反映母系氏族社会的村落景象,排除B项;良渚古城时期尚未具备较为完善的国家形态,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待业保险”制度是一种覆盖范围仅限于国营企业且保障层次很低的失业救济制度,仅仅是为了解决失业者最基本的生活困难,实行“失业保险”制度表明我国已能实事求是地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现象,摆脱了旧有观念的束缚,依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寻找多种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使失业保险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可见思想解放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D项正确;并不是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是国家对失业现象的界定变了,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且“已经”的说法夸大了,排除C项。故选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