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共30张PPT)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 时间最长的货币,用重量作为 货币单位。这种小铜钱外圆内 方,象征着天地乾坤。
“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 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为一铢。
在汉武帝时期,因进击匈奴的需要,汉武 帝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实行了盐、铁和酒 的国家专卖制度。
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 进行管理。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 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 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 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推恩令”的实施 原因: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 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豪强地 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 ,横 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 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推恩令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

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 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 样,侯国越来越多,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刺史
父 偃
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先“削”、后平”
削藩令
七国之乱
平定叛乱
汉武帝
与汉景帝相比较,同样是削藩, 汉武帝的“推恩令”妙在何处?
1. 方法相对缓和,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诸
2. 侯得帝感国到恩势封戴力地德,的名实。加诸强侯为为中 子推削央 弟恩你集 ,德国权 不仅的没目有的反。抗,还对皇
治、思想、经济和军事 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 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 进入鼎盛时期
2、商人控制冶铁 铸币卖盐(控制国 家经济命脉)
3、商人唯利是图, 不关心国事。
解烦之措 1
目的是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和集权中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位期间,通过改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实现了对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到汉武帝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开疆拓土等方面。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掌握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汉武帝时期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汉武帝时期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阐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主要介绍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权、开辟丝绸之路、推广儒家思想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认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2.难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武帝的政策措施。

4.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时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课件,以便于课堂教学演示。

3.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等,用于教师备课和拓展学生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汉武帝即位后的形势,那么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呢?”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新人教版
答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措施不仅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还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后世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补充和说明:
1.例题一: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政治措施的核心,学生需掌握其内容和作用,理解其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意义。
2.例题二:均田制是汉武帝时期经济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了解其原则和意义,分析其对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的影响。
举例:推恩令的实施细节,如何解决了诸侯国尾大不掉的问题,以及这一政策如何体现了汉武帝的治国智慧。
2.教学难点:
-理解推恩令、均田制等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以及这些政策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措施如何共同作用巩固了中央集权。
-认识到汉武帝时期政策对于后世的影响,以及这些政策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3.例题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文化政策的代表,学生需掌握其背景、原因和影响,认识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4.例题四:通过比较汉武帝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加深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5.例题五:综合论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分析题:让学生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对后世的影响,检测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讲解
1.例题一:简述汉武帝推恩令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案:汉武帝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推恩令的作用是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预习笔记一、“推恩令”的实施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一、“推恩令”的实施背景:诸侯势力强大,生活骄奢淫逸,政治公开反抗朝廷,甚至企图谋反。

地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推恩令”的实施: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

“推恩令”的内容: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候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16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16张)
及其子弟。
0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思想:
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确立为 正统思想;汉武帝 在长安办太学,以
儒家五经为教材
03
盐铁专卖
3、经济:
(1)将铸币权 收归国有,统 一铸造五铢钱
3、经济:
(2)实行盐铁 专卖
知识小结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1、政治: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2、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经济:将铸币权收归国有,统一铸造五铢 钱;实行盐铁专卖
思考探究
如何评价汉武帝所采取的巩固统一 的措施?
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加强,大一统 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使西汉 进入鼎盛局面。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加强集权,巩固统一
01
推恩令的实施
西汉疆域


西汉建
封 国
立之初

实行郡
意 图
国并行 制,即
郡县制
和封国
制并存
刘濞,刘邦侄子,封吴王。吴国的豫
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就招募天下亡命之 徒来此偷偷铸钱,并在东边煮海水为盐。 因为不纳税,吴国的资财非常富有。他在 封国内减轻赋役,招纳其他郡国亡人和" 任侠奸人",扩张势力。

1、政治:
(1)实行推 恩令
算一算:
一个封地为1600里的诸侯王,有四 个儿子,他的四个儿子又各有四个儿子。 在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下,这个诸 侯王的王国在他孙子为王时,他每个孙 子的封国平均还有多大面积?
100里
1、政治:
(2)建立刺 史制度
把全国划分为13个 州部、每州派刺史 一人,代表中央监 视地方官员、豪强

2024年新版七年级历史七上册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2024年新版七年级历史七上册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①尊崇儒术 ②兴办太学
儒学
化危机——尊崇儒术 思想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贬低并排斥 ➢百家:儒家以外的学说 ➢独尊:独居首位
➢儒术:新儒家
这里的“儒术”不仅指 儒家学术,是指儒学和法术, 法术原来是指法家那夽传统 的严刑峻法和黄老之术的一 种结合,即外儒内法。
思考: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影响?
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 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设立太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 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 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 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匈奴犯边 袭扰大汉
化危机——反击匈奴 军事大一统
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一危机?
天子(汉武帝)为治 第,令骠骑视之,(霍去 病)对曰:“匈奴未灭,无 以家为也!” ——《史记·卫将军(官 职)骠骑列传》
匈奴未灭, 无以为家
—霍去病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漠北战役 大败匈奴
作用: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危机除——大汉固 大一统的作用
材料: (豪强地主) “役财骄
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 断于乡曲” 。
——《史记·平准书》
政治大一统
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一危机?
豪强地主 横行乡里
建立刺史制度 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危机二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重要知识点总结
的控制 作用 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尊崇 目的 为稳固统治
1
儒术
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使儒家忠君
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②还在长安兴办太学, 以儒 措施
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培养治国安邦
的人才, 儒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加强 手工业 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经济 ①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把煮盐、冶
管控 加强朝 措施 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③
廷对社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 ④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会经济 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 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 12 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必背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强大。地方豪强兼并土地, 欺压百 背景
姓。这两股势力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
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 地方 势力
措施
①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 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②又以各种理由 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③ 下令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这些豪强离开经营多年的故地, 势
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并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 影响
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总括: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 朝进入鼎盛时期。
2
力被削弱。④建立刺史制度,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 采取了那些措施?
(政治、思想、经济、军事)
第一板块
推恩削爵稳政局
思考:汉武帝面临哪些难题?

史料一:西汉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
风。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库存的珠宝玉器多于 京师。
史料二:中山靖王刘胜
的葬衣——金缕玉衣
史料三:地方上的豪强地主 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 乡里,与朝廷分庭抗礼。 诸侯王、豪强地主 势力强大 社会秩 序混乱
电视剧《汉武大帝》主题曲
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历史上经常以秦皇汉武并称。“他建立了一个 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 永远的名字”。
第 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
1、掌握汉武帝大一统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军事的措施及历史作用 2、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 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反击匈奴 , 夺回 河套和河西走廊。
3、漠北战役时间、人物、结果?
前119年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 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西迁。
回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措施 一、政治:推恩令、削爵除国 二、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长 安设太学)
三、经济:铸币权归中央,盐铁官营 专卖
五铢钱
国家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 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 济基础。
匈 西域都护 奴
商 夏 战国 春秋 西周
秦朝 西 汉
运筹帷幄拓疆土
汉初
第四板块 奴拓疆土
卫青霍去病破匈
阅读课文回答:
1、秦末汉初蒙古草原是哪个民族统 一的?首领是? 匈奴 冒顿单于 2、汉初和武帝时对匈奴政策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汉武帝收回了哪些地 区? 汉初国力弱,不得不与匈奴和亲。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共23张PPT)

2、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从儒士中选拔官员
思想大一统
汉代讲学图
拓展延伸:课本57页
根据以下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 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汉 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 么内容?
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 目的一样: 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蛮的破坏。汉武帝独尊儒术, 以儒学为正统。
经济大一统 经济问题 私人铸币现 象存在 盐铁经营权 掌握在豪强 手中 经济措施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盐铁官营;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 价
汉武帝的这些经济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 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 奠定了经济基础。
归纳总结
政治
实施“推恩令” 建立刺史制度 中央集权空 前增强
三、汉武思想大一统
自主探究二 诸子百家依附诸侯,对抗朝廷,民 众思想混乱,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一 危机?实现思想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 材;2.培养儒学人才,让儒生入朝做官。
思想大一统 董仲舒(前179—前 104年)广川(今河 北景县)人。是我国 古代著名思想家。他 认为“天人相应”, “罢黜(chù)百家,独尊儒术 ” 天是万物的主宰,皇 帝是天子,代表天意 统治人民,人民必须 服从皇帝的统治。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主要介绍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背景、措施、成果等方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素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事件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4.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原因和背景。

2.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历史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3.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材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汉武帝继位时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原因和背景,通过PPT展示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如设立郡国、推行均田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3.操练(15分钟)针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设计一些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_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_优秀课件
——根据西汉桑弘羊《盐铁论》改编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这些措施产生什么作用?
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 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 而用足。
(翻译:政府获得了经营盐、铁的丰厚利润,打 击抑制富商大贾,减少富人的收入,让百姓的 收入相对齐平。因此,虽然军事上东西征伐, 不增加赋税也足够用。
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巩固大一统? 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影响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很活跃。
必耗于此,犹阴阳不并耀,昼夜有短长也。
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抗朝廷。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因此,虽然军事上东西征伐,不增加赋税也足够用。
推恩令的实施
秦朝灭亡之后,百废待兴,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采取休 养生息的政策,使得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 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 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诸侯国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推恩令的实施
探究三
探究四
汉初,中央政府纵贵族铸钱, 从而引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豪强招人煮海水为盐,贩卖到 各地,富同天子,而中央政府 则债台高筑,入不敷出。
——根据《汉书》改编
西汉时,匈奴经常南下抢劫骚 扰,汉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 亲”,并奉送大量财物以求和 平。但匈奴的抢掠并未停止。 匈奴成为威胁汉朝疆域的一大 隐患。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推恩令”妙在哪儿?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渐 渐地)弱矣。
——主父偃(yǎn)
名推恩德 实削封国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标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标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等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从引导学生阅读《汉初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对比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历史记载,逐次分析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任务。

课标分析:
汉武帝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王朝的精神支柱。

儒学也从此成为了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推恩令”的实施,巧妙的解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

在社会经济方面,汉武帝实行盐铁国营专卖,中央收回铸币权,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改善国家财政状况,为维护国家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新课标要求历史课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还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己的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
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
集军队。
山靖王刘胜的葬衣——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 用的,可后来某些诸侯王也使用金缕玉
衣。这说明了什么? 拟同天子
“推恩令”的实施- 西汉初年的社会背景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 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建立监察制度: 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 名,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 禁他们为非作歹。中央设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皇族。
政治举措
1、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2、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作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中央对 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了,实现了政 治上的大一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堂导学
问题思考:什么叫大一统?
中央在政治、思想、经济、 军事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 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 这就是“大一统”。
汉高祖刘邦 (休养生息)
汉文帝、景帝 (“文景之治”)
汉武帝 国势最昌盛
“推恩令”的实施
汉高祖 刘邦
刘邦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
同姓王,这些诸侯王在自
①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
②发动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 率 精骑出击匈奴。
(4)影响:
他的国号成为这个继秦民始族皇永之后远又的一名位字雄才大略
的皇帝,历史上经常以秦皇汉
------
武并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共35张PPT)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展现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逻辑清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具体措施和意义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史实,深入理解汉武帝的政治智慧和文化成就。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帝王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客观地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武帝的全面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2.难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体案例,分析汉武帝的政治智慧和文化成就。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3.史料:收集相关史料,用于辅助教学。

4.视频: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为何要巩固大一统王朝?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呈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材主要介绍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和影响,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

2.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措施。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汉武帝措施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分析汉武帝措施的具体实施和效果。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图表等资料,直观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成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案例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位历史人物。

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统治地位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措施,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的措施对于巩固大一统的影响。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2024版新教材)

3.汉武帝用了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结果如何?
(1)推恩令:
内容:结果:
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2)刺史制度:
内容:结果: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董仲舒
王猛
小篆
二、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功劳有哪些相似之处?谁的功劳更大?
①他们都在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秦始皇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到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汉武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实现“大一统”,开创了汉朝乃至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鼎盛局面。因此,他们的功劳难分大小。②他们在历史上都是有功也有过,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
1.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流行。2.诸侯王门下的宾客们,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措施:
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措施:
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推恩令”、刺史制度
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
军事: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军北击匈奴
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经济:国家的经济命脉被富商大贾控制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2024版新教材)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
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采 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 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会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41年—前84年) 汉朝的第7位皇帝, 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 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罢黜百 ①实行盐铁
家 独尊儒 官营、专卖
②设刺 术”
②统一铸造
①颁布推恩 史

政治
思想
经济
五铢钱
③统一调配 物资,平抑
物价
评价汉武帝
• 功:汉武帝在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军事等
方面实现了大一统,将西汉王朝推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
• 政治上: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推行“推恩令”;
【1】 汉 武 帝 削 弱 诸 侯 国 势 力 的 实
质是( B )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2】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B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3、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 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 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一批 儒生全部活埋。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 想,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1)根据以上材料,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采取以上措 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 经济上,统一货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政策,将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儒道之争 思想混乱
诸侯坐大 威胁中央
豪强横行 掌控经济
匈奴犯边 袭扰大汉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梦想
大一统危机
现实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业 盛年武帝的帝国 :政治一统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


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

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
封号。
“推恩令”
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 ——《通典.职官》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诸侯王诸侯 Nhomakorabea侯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儒道之争 思想混乱
诸侯坐大 威胁中央
豪强横行 掌控经济
匈奴犯边 袭扰大汉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施“推恩令” 设置刺史
梦 想
大一统危机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梦 少年武帝的帝国
儒道之争 思想混乱
诸侯坐大 威胁中央
豪强横行 掌控经济
匈奴犯边 袭扰大汉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梦想 大一统危机 现实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穿 越
你最想在长安的_太__学___求学
时 你学习的教材是__儒_学__五__经_
空 你要努力成为_儒__学__人才,进入政府机构
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7岁
12岁 _儒__道___之争,思想混乱
公元前142年 “苍鹰”郅都死,长安豪强多犯法 14岁 __豪__强__横行,掌控经济
公元前141年 景帝崩,刘彻继位
16岁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梦 少年武帝的帝国
“何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上 参尧舜,下配三王?”
——《汉书·武帝纪》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业 盛年武帝的帝国
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 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
——武帝元朔二年诏书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业 盛年武帝的帝国 :思想一统
1.视频中的“董公”是谁?他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视频最后汉武帝如何理解“新儒学”的思想内涵?
尊王攘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现 实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业 盛年武帝的帝国 :经济一统
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政策
私人铸币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豪强控制盐 铁经营权
盐铁官营
影响
改善财政,为很 多政策推行奠定 了经济基础。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人 教版部 编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12课汉 武帝巩 固大一 统王朝 (共21 张PPT)
儒道之争 思想混乱
诸侯坐大 威胁中央
梦 少年武帝的帝国
时间
事件
年龄
危机
公元前156年 公元前154年 公元前152年 公元前150年 公元前145年
刘彻生于未央宫 吴楚“七国之乱”,景帝无 奈诛晁错
遣南宫公主嫁匈奴单于
立王美人(娡)为皇后, 立彻为太子
儒道廷辩,辕固生讽黄老之 学,被掷猪圈
3岁 _诸__侯___坐大,威胁中央 5岁 _匈__奴___犯边,袭扰大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