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真题训练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上学期寒假真题训练09卷
九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
1.(2021·辽宁大连·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恬.静(tián)倔.强(juè)如雷.贯耳(léi)喜出忘.外(wàng)
B.丰饶.(yáo)莅.临(lì)眼花潦.乱(liáo)杞.人忧天(qǐ)
C.怯.懦(qiè)枯躁.(zào)当之无愧.(kùi)轻歌曼.舞(màn)
D.轩.昂(xuān)积攒.(zǎn)味同嚼蜡.(là)随机应.变(yìng)
【答案】D
【详解】
A.倔.强(juè)——jué,喜出忘外——喜出望外;
B.丰饶.(yáo)——ráo,眼花潦乱—— 眼花缭乱;
C.枯躁——枯燥,当之无愧.(kùi)——kuì;
故选D。
2.(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A.在排演话剧《屈原》时,同学们全心投入,将角色扮演得入木三分
....。
B.自从玫瑰增选为济南市“市花”后,玫瑰花饼成为炙手可热
....的商品。
C.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开放,这个消息真是大快人心
....。
D.春天,济南五龙潭公园的樱花开放了,如云似雪,美不胜收
....。
【答案】D
【详解】
A.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适用对象错误,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扮演。
B.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
语句说的是“玫瑰花饼”受到人们的青睐,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C.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使人感到非常痛快。
这是个好消息,不能用“大快人心”,与语境不合。
D.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D。
3.(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文物专家主编的《故宫营建六百年》,面世数月就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学术界的好评。
B.全国多地陆续开通的中欧班列,在新冠疫情期间为欧洲多国送去宝贵的医用和生活物资。
C.通过开展党史宣讲进课堂等,我们学校广大师生的思想觉悟很快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D.4月下旬国内旅游价格大幅上升,此前一直居高不下的出境游价格却下降了将近1倍。
【答案】B
【详解】
A.词序不当,可将“广泛”与“学术界”交换位置;
C.成分残缺,可在“等”后面加上“活动”;
D.不合逻辑,可将“下降了近一倍”改为“下降了近一半”;
故选B。
4.(2021·辽宁鞍山·中考真题)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芳草鲜美,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3)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7)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
(8)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9)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1)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牵挂、关心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百草丰茂落英缤纷海日生残夜学而不思则罔自缘身在最高层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报路长嗟日暮山重水复疑无路千树万树梨花开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茂、残、罔、嗟、疑、随君、夜郎”等字词容易写错。
5.(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阅读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选段一
寄你的书里,《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前面都有序文,写得不坏;你可仔细看,而且要多看几遍;隔些日子温温,无形中可以增加文学史及文学体裁的学识,和外国朋友谈天,也多些材料。
谈词、谈曲的序文中都提到中国固有音乐在隋唐时已衰敝,宫廷盛行外来音乐;故真正古乐府(指魏晋两汉的)如何唱法在唐时已不可知。
这一点不但是历史知识,而且与我们将来创作音乐也有关系。
(节选自《傅雷家书》)选段二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入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
(节选自《儒林外史》)(1)阅读选段一,你从中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
(2)选段二中范进“欢喜疯了”,后来用什么方法治好了他的疯病?
(3)参照批注一,将批注二补充完整。
批注一:傅雷建议儿子读古典书籍,意在希望儿子增加学识,提高艺术修养。
批注二:吴敬梓写范进等读书人的丑态,意在
【答案】
(1)多阅读诗文;仔细看,认真看,反复看;多温习,增加学识。
(2)胡屠户打了范进一嘴巴。
(3)示例一:抨击封建社会科举制度,讽刺病态社会的世态炎凉。
示例二:揭露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
【分析】
(1)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提炼。
根据“你可仔细看,而且要多看几遍”可概括出“多阅读诗文”和“仔细看,认真看,反复看”;根据“隔些日子温温,无形中可以增加文学史及文学体裁的学识”可概括出“多
温习,增加学识”。
(2)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
作答时结合课文《范进中举》中的情节可知,范进因欢喜狠迷了心窍而发疯,邻居出主意,只消他怕的人来打他一个嘴巴。
大家找来胡屠户,胡屠户打了范进一嘴巴,范进被打晕后醒来便好了。
故答案为:胡屠户打了范进一嘴巴。
(3)此题考查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代表,通过描绘封建社会中读书人的群像,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有力地批判,揭露社会的世态炎凉,讽刺了腐朽黑暗的现实。
进行批注时,注意参照批注一。
示例:吴敬梓写范进等读书人的丑态,意在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讽刺腐朽黑暗的现实。
6.(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综合性学习。
为了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发挥美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作用,我市扬帆中学决定开展以“美冶情操·浸润心灵”为主题的艺术节系列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识歌谱感受美)小明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经典咏流传”音乐会,请你根据歌谱的歌词内容,帮助小明理解陈毅元帅被困梅山时创作《梅岭三章》的情感,让他更好地领悟此诗“大义凛然、坚毅地”的演唱基调。
要求:不超过40字。
(观作品发现美)在绘画展上,作为袁隆平的崇拜者,你看见一幅《一梦70年》的画作(如图),激动不已。
请你从构图要素的角度介绍这幅作品。
要求:思路清晰,语言简明,不超过120字。
(编剧本创造美)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准备把寓言故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成剧本,用来参加课本剧汇演。
请你在下面即将完成的剧本的横线处,补写出人物对白时的神态。
旁白身为神使又是商人底护神的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赫耳墨斯值多少钱?
雕像者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值多少钱?
雕像者还要贵一点儿。
赫耳墨斯这个值多少
雕像者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答案】【识歌谱感受美】示例:为了革命事业,我生死不渝,希望生者继续奋斗,献身革命,事业必胜。
【观作品发现美】示例:画的左边,袁老站在一人高的稻田里,肩搭白毛巾,手抓稻子,眼看右边。
右边是少年袁老,一手夹着书本,一手举着稻穗。
画面的远处太阳照亮大地,画的下方,书写着“袁龙平一生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
【编剧本创造美】漫不经心洋洋自得
【详解】
【识歌谱感受美】根据谱中的文字可提取出诗歌内容“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了作者生死不渝的战斗意志,即使到了泉台也会继续革命,和阴间的统治者阎罗做斗争。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表现了作者的殷切希望,希望还活着的革命者继续奋斗,争取革命的胜利,把捷报告诉自己。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
革命必将胜利,劳苦大众将获得自由与幸福。
【观作品发现美】考查图文转换。
看图可知,图中的左右两个人物都是袁隆平,左边的是老年时期的袁老。
他站在一棵比人还要高的水稻下边,右肩上搭着一块白毛巾,就像是一位朴实的农民。
他手里抓着一把稻子,眼睛看着右下方。
右边是年轻时候的袁老。
他左手举着一株稻穗,右手夹着一本书。
画面的远方一轮红日照耀着大地。
画的下方写着三行文字,为“袁龙平一生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
按一定的顺序,把画中出现的各个元素介绍清楚即可。
【编剧本创造美】考查赏析人物心理。
第一空:根据“为神使又是商人底护神的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可知,赫耳墨斯来到人间,只是为了看自己受到了多大的尊重。
他问其他诸位神灵的雕塑多少钱只是随口一问而已,故此空可填:漫不经心。
意为: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第二空:此时他问的是自己的雕塑,根据“身为神使又是商人底护神的赫耳墨斯”可知,他觉得自己既是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理所当然会得到商人的尊重,那么,他的雕塑一定会比其他神灵要贵很多。
此时他充满了信心,问多少价钱,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罢了。
故此空可填:洋洋自得。
意为:形容非常得意、自我欣赏的样子。
二、阅读。
(一)(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密营
(1)那天傍晚,她拨开洞口的矮树丛,小心翼翼地从密营里走出来,十分警惕地看了一下四周,确定已经很安全了,这才抱着一只水罐,紧贴着崖壁向溪边走去。
(2)密营很小,很隐蔽,在长满野葡萄藤的断壁与一片茂密的杂树之间,就像是被风吹落在山中的一
颗干瘪的果子,很难被人发现。
而那条小溪,就在密营百步开外的地方。
(3)快要走到一半的时候,她突然站住了。
一个陌生的声音让她警觉起来,她忙摘下背上的那支马枪,紧张地伏下身去。
(4)循声望去,她看到了一个影子,那影子就躲在溪边茂密的草丛中,伸长脖子,把整个头探向了水面。
猛然间始起头来,抖了抖唇边的水滴,回过头去叫了一声。
(5)那声叫把她逗笑了,原来是一只狍子。
(6)她已经半个月没有吃上一粒粮食了,他也没有。
她可以吃野果,吃树叶和树皮,但是,他不能只吃这些。
他是她的丈夫,在西征时,腿上受了伤,现在就躺在密营里。
(7)那只狍子来得可真是时候。
她想,这可真是天赐的美味。
她边想着,边瞄准。
(8)但是,她的目光越过准星,突然看到一只小狍子从一旁的草丛里走出来。
那只小狍子太小了,一步三晃,总是站不稳。
(9)它一定是那只狍子的孩子了。
瞬间,她心里翻江倒海,慢慢地把枪收了回来。
(10)这当儿,“砰”的一声枪响,把他吓了一跳,那只狍子应声倒了下去。
小狍子慌乱地站在那里,看着倒在地上的妈妈,声音凄切地呼唤它,很快,一群人从对面的坡地上跑过来,一边跑着,一边兴奋地喊着什么。
(11)她听出了这是日本人的声音,一颗心旋即又提了上来。
那些人跑到那只狍子倒下的地方,把它从那片被血染红的草丛里拾起来,和那只被吓坏了的小狍子捆在一起。
头也不回地抬走了。
(12)那声枪响,让他突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努力挣扎着身子,半晌才从地上坐起来,之后,他就像一个开始学走路的孩手一样,一寸一寸走向洞口。
(13)暮色哗啦一下涌了过来,险些把他撞个跟头。
咬牙坚持着再次站稳之后,他抬眼看到,她怀里抱着那只水罐,已经快要来到洞口了。
(14)“你终于能走了……“她说。
她实在抑制不住心中的惊喜,眼里的泪水一下涌了出来。
(15)他说:“我听到了枪响,到底怎么了?”
(16)“他们又来了。
”少顷,她说。
(17)他知道“他们”是谁。
从上个冬天开始,日本人天天在山里转,采取梳篦山林的策略,封锁了每一道进出山林的路口,发现一处密营,就烧毁一处,妄想以此将抗联队伍。
那些抗联伤病员连一处藏身的地方都没有了。
为了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两个月前,抗联队伍不得不翻山越岭走上西征的道路。
(18)西征路上的第一仗,他腿部就中弹负伤了,无法跟着队伍一起西进了。
不但他不能,就连她也不能了。
后来,他们就来到了这座密营。
(19)为了让他尽快好起来,她必须经常离开密营,跑到山林深处,把一些老鸹眼树皮扒下来,熬成膏药,敷到他的伤口上,这种树皮,治疗枪伤效果很好,他的伤渐地好了起来。
可是话却越来越少了。
(20)她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21)这天夜里,她梦见了那只小狍子,还有里黑洞洞的枪口,看到那枪口,她一边着急地扯着嗓子大声喊叫着不要开枪,不要开枪,一边不管不顾地扑了过去……
(22)他使劲拉了一下她的胳膊,把她拉醒了。
(23)过了一会儿,他说道:“咱们去找部队吧!咱不能再在这里待下去了,你看,我的伤已经好了。
我已经想好了,明天咱就走!”他的话很坚决。
(24)她望着他,不无担心地问道:“你真的能走?”
(25)他咬着牙,嘴里蹦出了一个字:“走!”
(26)天要放亮的时候,她搀着一瘸一拐的他,终于离开了山缝里的那座密营,就这样一步一步头也不回地往前走着,山林里到处充满了危险,两个人谁也说不清楚,到底能不能顺利地找到自己的队伍。
(27)但是,到这时为止,他们都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取材于童村的同名小说)
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感受小说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共读了小说《密营》,请你完成以下阅读探究任务。
7.(鲜活人物我来谈)鲜活的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你从这篇小说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她”?请简要概括。
8.(动人情节我来析)动人的情节扣人心弦,第(21)段写“她”梦见小狍子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9.(精彩语言我来赏)修辞用得好,词语用得妙,往往会使小说语言更具有表现力。
请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1)密营很小,很隐蔽,在长满野葡萄藤的断壁与一片茂密的杂树之间,就像是被风吹落在山中的一颗干瘪的果子,很难被人发现。
(2)暮色哗啦一下涌了过来,险些把他撞个跟头。
10.(细腻的情感我来品)朗读是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对于小说第(23)段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你认为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请说明理由。
(1)咱们去找部队吧!
(2)明天咱们就走!
11.(深刻主题我来探)阅读了助读资料卡后,有同学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用真实名字好,有同学则认为用“她”和“他”好。
你赞同那种观点,为什么?
【答案】
7.做事谨慎,警惕性高;爱自己的丈夫;善良,有爱心;有斗争经验;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8.内容上,表现了“她”善良、有爱心的特点和他们所处环境之危险、日本部队的凶残,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恶之情;结构上,既呼应上文日本人猎杀狍子的情节,又为下文“她”和丈夫离开密营寻找部队作铺垫。
9.①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密营比作干瘪的果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密营小而隐蔽,很难被发现的特点。
①这一句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暮色来得急而快的特点,衬托“他”此时紧张的心情。
10.①应该用商量的语气读。
“他”意识到环境的危险,考虑自己的伤情,提出这个想法,希望得到妻子的认同。
①应该用坚决的语气读。
结合“咱不能再在这里待下去了,你看,我的伤已经好了。
我已经想好了”等语句可知,此时“他”已拿定主意。
11.示例:我赞同使用真实姓名。
因为这样能增强文章内容的真实感,也能让读者对杨贵珍和宁满昌这两位抗联英雄有更深刻的印象。
【分析】
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和理解。
根据(3)段“快要走到一半的时候,她突然站住了。
一个陌生的声音让她警觉起来,她忙摘下背上的那支马枪,紧张地伏下身去”可知,她做事谨慎,警惕性高,有斗争经验;;根据(6)段“她可以吃野果,吃树叶和树皮,但是,他不能只吃这些。
他是她的丈夫,在西征时,腿上受了伤,现在就躺在密营里”可知,她疼爱自己的丈夫;根据(9)段“它一定是那只狍子的孩子了。
瞬间,她心里翻江倒海,慢慢地把枪收了回来”可知,她善良,有爱心;根据(27)段“ 到这时为止,他们都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可知,她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8.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从内容上看,“她梦见了那只小狍子”“她一边着急地扯着嗓子大声喊叫着不要开枪,不要开枪,一边不
管不顾地扑了过去”刻画出其善良和有爱心的性格;而开枪的是日本人,结合(17)段“从上个冬天开始,日本人天天在山里转,采取梳篦山林的策略,封锁了每一道进出山林的路口,发现一处密营,就烧毁一处,妄想以此将抗联队伍。
那些抗联伤病员连一处藏身的地方都没有了”还写出了他们尽管在“密营”,但处境十分危险;
从感情上看,“着急地扯着嗓子”“不管不顾地扑”除了表现善良、有爱心的品格,还含着对日本人毫无人性的憎恨;
从结构上看,呼应了前文她没有开枪,日本人猎杀狍子的情节,使文章衔接紧密;同时为下文同意丈夫的建议,义无反顾去找部队埋下了伏笔。
9.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从密营“小”“隐蔽”和对密营的比喻看,是环境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密营“很难被人发现”的特点。
从修辞角度看,“密营”像“一颗干瘪的果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极言其小和不引人注意,突出了“密”的特点。
(2)从“哗啦一下”和“把他撞个跟头”看,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他撞个跟头”的主语是“暮色”,又有拟人的意味;生动想象地刻画了“暮色”来的迅疾,烘托他听到枪声后焦躁不安的心情。
10.本题考查朗读语气的揣摩。
(1)从(17)段“日本人天天在山里转,采取梳篦山林的策略,封锁了每一道进出山林的路口,发现一处密营,就烧毁一处,妄想以此将抗联队伍。
那些抗联伤病员连一处藏身的地方都没有了”可知,他们的处境十分危险,(21)段“她”的噩梦放大了这种危险;(14)段“‘你终于能走了……’她说”为他离开的想法,提供了可能;(23)段“过了一会儿”说明是经过慎重思考的,本句“吧”字,体现出是商量的语气;因此,应该用商量的语气来读。
(2)根据前文“过了一会儿”的慎重思考和“咱不能再在这里待下去了,你看,我的伤已经好了。
我已经想好了”情况分析,可见,主意已定;本句应读得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干净利落。
11.本题考查观点和看法。
开放题,赞同哪种观点都可,要答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如果答赞同使用真实姓名,应扣住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使人影响深刻和对英雄的怀念与尊重角度作答。
如果赞同使用“她”和“他”,应扣住“她”和“他”是无数抗联战士的代表,不适用具体人名更具象征性和代表性,更能突出赞美群体这一主题。
示例:我赞同使用“她”和“他”。
因为文中人物是广大抗联英雄的写照,使用“她”和“他”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能突出赞美广大抗联英雄的主旨。
(二)(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搏”与“博”
李国文
①搏斗的“搏”与博弈的“博”,这两个长相差不多的汉字,却囊括了世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全部。
②尚在襁褓中的时候,婴儿渴望能爬、能站起来;当自己颤颤巍巍站立在地面上时,又期望能迈开脚步;能够走路以后,又希望能跑,能跳……人的生命,就在一个欲望紧接另外一个欲望、一个目标死咬另外一个目标的驱动下,有意或无意地,孜孜不倦,奔跑不已。
假如人们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去“博”,同时也去“搏”的话,这恰是人类对大千世界的无限追求与巨大获得吧。
③其实,“搏”与“博”,既有趣,也很艰难。
若从字面意义来忖度,有趣,等于是收入;而艰难,当然需要当事人付出了。
一本万利,属于每个人都有过却不可能实现的奢望,但是,人是有进取心的动物,通常情况下,哪怕付出要多一些,收入要少一些,也会继续“搏”与“博”下去。
或许,这才是生命的深切含义。
④无论那欲望或是目标,定义为高尚的、庸俗的、伟大的、平凡的,哪怕仅是为了最狭义的生存而苦苦挣扎;也无论其目的,在于追求,在于获得,或者根本无所谓追求和获得,只是充满青春活力,不甘沉沦。
总之,每个人都敢“搏”,敢“博”,活得有滋有味的。
⑤虽然,每条路的尽头,并不总是开满了鲜花、飞扬着彩带、激荡着掌声,抑或洋溢着笑脸,但为此望而却步者,却极为稀少。
毕竟谁也不能完全把握未来,很难保证绝对的成败输赢。
未来有许多不可知的变化,A即使胜利在望,也可能功亏一篑,B眼看走投无路,反倒能绝处逢生。
其实,“可能”与“不可能”,永远各占百分之五十。
⑥人的可贵,不仅仅在能伸出拳头“搏”,还在敢拿出命运“博”,尽管每个人都知道,充其量,自己仅有一半的胜出机会,尽管如此,仍旧寄予希望,兴致勃勃地往前行进。
其实,有时明知失败,也不会止步的。
比如,仰望过纪念碑,拜谒过烈士墓,那些前赴后继、杀身成仁的志士,难道不了解自己所处的险境吗?令人敬畏的是,总有人敢于把脑袋放置在断头台上,义无反顾,显然,是为了自己可能看不到的明天,在先拿自己“下注”。
这种大无畏的奋争精神,当然值得世人敬畏、尊崇了。
⑦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本是一搏”的这个“搏”字,也无妨说成“一博输赢”的“博”。
“博”既有胜负之分,成败之别,那么,也就等于在“搏”。
人类下赌注时,获胜概率甚至只有百分之一,尽管如此,仍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搏”与“博”,否则,怎么叫作“孤注一掷”呢?
⑧“神舟”翱翔太空,人类登上月球,并不是在完全的把握下获得成功,而是在没有什么希望的情况下,披荆斩棘,前赴后继,跌打滚爬,头破血流,经历无数次失败,才达到目的。
如无一“搏”之心,唯知因循守旧,苟安自得,庸庸碌碌,不肯冒某种程度的险,去“搏”与“博”的话,那么,人类至今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