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孔乙己》课堂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5课 肖培东《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5课 肖培东《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000fe06bec0975f465e2bd.png)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背景:“同题异构小说,多重对话经典”的初中语文对话式教学课堂研讨会。
一、一“记”——你们最“记得”孔乙己的什么?(内容感知)生:肖老师生日快乐!(今天是肖老师的生日,这个班级的王益民老师知道了,让学生们课前问候表示祝贺。
)师:谢谢你们王老师记得我的生日,也谢谢你们记住了我的生日。
快乐之余,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记得孔乙己的生日吗?你说。
生1:不记得。
文章中没有提到。
师:那你们记得孔乙己的名字吗?生2:也不记得。
师:为什么?生2:因为全文只提到了他的绰号。
师:孔乙己,“乙己”两个字是他的绰号。
好,打开课本,看看这句话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徐杰老师点评:具有“切入”功能的课堂教学语言,可谓干净利落,别具一格。
在借班上课时,教师不仅要适时“暖场”,更要找准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两者巧妙融合。
培东在“记得”与“不记得”之间,用寥寥数语,迅速展开了学生原初阅读经验的交流。
)生(齐读):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师:对,这“乙己”还不是他的本名。
再问,你记不记得孔乙己家里的人?生3:不记得。
师:为什么?生3:因为他是孤儿。
师:孤儿,哪里看出来的?生3:小说没有提到他家里的人。
师:没有提,你也不能随便下“孤儿”这个结论,但他一定是孤独的人。
课文根本没有写到孔乙己家里的人,也没有人去关注孔乙己家里的人。
(徐杰老师点评:具有“评判”功能的课堂教学语言,不应该仅是“对错”的判断,更应该在对话过程中渗透评判的依据,这就是“以理服人”。
“没有提,你也不能随便下‘孤儿’的结论”,就不仅有评判,还兼有评判的理由;评判之后,培东意犹未尽,从“没有写到家里人”,“没有人关注他的家里人”,得出“孤独”的结论,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孤儿”的回应,更是在有意将学生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入。
)师:同学们,这篇小说你们已经读了几次了,还听说你们还拥有很多《孔乙己》的赏析资料。
《孔乙己》优质课实录-(人教版九年级)
![《孔乙己》优质课实录-(人教版九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13e121ff0740be1e640e9ad8.png)
一、检查预习并导入新课。
师:今天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
读了课文你们看到怎么样的孔乙己?他最大的爱好是什么?生:喝酒师;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偷东西他最大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之乎者也最真爱的东西是什么?长衫他有哪些优点?饱读诗书善良一笔好字生:品行好师:你从哪里看出生:从不拖欠。
师:哪句话最能看出他在人心中的地位?生:可是没有他……师:他写作这篇文章有什么用意呢?生:揭露封建科举制对人们的毒害师:当时科举制度已经废除,还有什么用意?生:迂腐的读书观念。
师;有自己理解。
生:悲凉的社会。
师:是的,鲁迅也说他要表现一般社会对于穷苦的人的凉薄。
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读。
二、分析课文。
(一)众酒客是用怎样的眼光开看孔乙己?生:掌柜、酒客。
师:同学们看是客观的看,酒客是用什么眼光看孔乙己?生:是嘲笑。
所有人看他笑,说他的新伤疤,说是亲眼见到他被吊着打。
师:就这段文字,我们来重现当时那个情景。
三个酒客三位同学来读。
其余人旁白。
看他们如何嘲笑孔乙己。
生分角色朗读。
师:有一些疑问来问酒客,自己先评价你们表演如何。
生:还不错。
师:你这是叫到,你为什么是叫到,不是说到?生:所有人都在看他玩笑,所以叫到就是在嘲笑。
师:那你刚才叫的怎么样?生:不太好。
师师范。
师:你就是想告诉本人他有新疮疤了啊,有什么别的用意?生:让大家都知道他又偷东西了,遭人打。
师:好。
第二位,为什么前面的酒客已经在叫了,你为什么还高声嚷?生:孔乙己没回答,所以嚷,吸引别人。
师示范,但声音小。
师:这样可以吗?学生糊涂了,赞成老师。
师:别的同学怎么看?生:声音应该又大又清楚。
师示范,但语速快师:这样如何?生:音量要收一点。
师:谁来示范。
第三位,你强调了那几个字?生:亲眼,吊着打。
师;证据,那要再强调。
夸张一点读,证据确凿。
生读。
师:看来这是真的在强调。
我研究这3句话讲的都是一件事,为什么要分3句说,不一句说,不是多此一举吗?生:想看别人的表现。
生:玩弄,就像猫抓老鼠,先抓他再弄弄他,不让他一下子死。
《孔乙己》公开课课堂实录
![《孔乙己》公开课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1fa355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9.png)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 特点。我们看到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冷漠无情。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深刻 体会到鲁迅的思想和人文关怀。最后,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大家是孔乙己, 大家会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谢谢观看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确实,孔乙己的悲剧原因既在于他自身的沉迷和 不负责任,也在于社会的冷漠和无情。这种社会环境的冷漠和无情,是导致孔乙 己无法融入社会的主要原因。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五、课堂活动
师:接下来,我想请大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重现小说中的几个场景。希望 大家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生2:我觉得孔乙己很善良,他虽然自己生活困苦,但他对别人的苦难却很 同情。
师:非常好,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到了孔乙己的特点。接下来,我想请大家探 讨一下孔乙己的悲剧原因。
生3:我觉得孔乙己的悲剧原因在于他太沉迷于喝酒,不务正业,最终导致 了自己的悲惨命运。
生4:我认为孔乙己的悲剧原因在于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在小说中,人们对 孔乙己的悲惨境遇并没有给予多少同情和支持,反而嘲笑和唾弃他。
别人也便这么过”,前面是喜剧色彩,后面是悲剧色彩,这两者是不协调的, 但放在一起却正好凸现出悲剧。它说明悲剧就在喜剧中酝酿,揭示了悲剧形成的 因果关系和本质特征。同时它也是对旧时代的血泪控诉。这句话同前边“店内外 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相呼应,“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是喜剧气氛,“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也是喜剧气氛;同时它又是下面情节发展的基础:既已被人“快活”,故下面人 们的麻木、残酷便有存在的合理性了;既已被人“快活”,故下文人们的淡漠也 就不足为奇了;既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学实录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2408c6bf7ec4afe04a1dfa9.png)
《孔乙己》教学实录阳春市实验中学梁铭浩一、导入新课师:在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一个读书人,他中举后笑疯了,这个人的名字叫做……?生:范进。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个读书人,他却是被别人笑死了,他的名字叫做……?生:孔乙己。
师:我们的名字都是谁给我们取的呢?生:父母。
师:父母起的名字,寄托着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但是孔乙己这个名字,是他父母起的吗?生:不是。
师:那是谁起的?生:绰号。
生:酒店里的人起的。
师:起这个绰号有什么典故吗?生:上大人孔乙己。
(师:这是哪里的句子啊?)生:描红纸上的。
师:所以说他的这个绰号起得是非常随意的,它跟我们在《水浒传》中看的到黑旋风李逵、及时雨宋江这些绰号不一样。
《水浒传》中的绰号很有气势,不仅体现了人物的特点,还体现了人物的江湖地位高。
而孔乙己这个随便起的外号,说明他的社会地位……(生:低)二、整体感知1、外貌:师:孔乙己这个地位低下的人,他长什么样子呢?生:穿着长衫(读书人)生2:身材很高(有劳动能力)生3:瘦生4:脸色清白(没有营养,生活贫困)师:这说明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好吃懒做2、语言师:孔乙己在本文中说过很多话,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生: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师:为什么这句话让你印象深刻?)因为这句话一般人都是不这样说的。
(师:那一般人是怎样说的?)不多了,我自己都不够吃了。
师:在酒店里的人都是普通劳动者,说的是日常口语。
但孔乙己经常说“之乎者也”一类的文言文,他在显示自己是一个读书人,但却丝毫不顾及周围的环境。
生:窃书不算偷。
(师:那你认为算不算偷呢?)算。
(师:孔乙己认为读书人的行为都是高尚的)师:这两句可谓孔乙己最独特的“孔式语言”了。
3、性格:师:孔乙己有什么爱好呢?生:喝酒师:孔乙己喝酒有什么特点吗?生:孔乙己是唯一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人。
师:有人站着喝酒吗?生:穿短衣的人。
他们都是处于社会低层的人,要参加体力劳动,穿长衫不方便。
师:有穿长衫喝酒的人吗?生:有,他们都是读书人或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
第5课《孔乙己》 课堂实录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5课《孔乙己》 课堂实录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20b1b5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62.png)
以“偷”看《孔乙己》——《孔乙己》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偷”观孔乙己,走进人物内心。
2.“偷”照群众,感受社会环境。
3.以“偷”溯源,反思当下。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知道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是一个别样的存在,你能找到识别他的标识吗?生:长衫。
“孔乙己是酒店里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穿长衫是有身份的,是读书的文化人,但是他没钱,长衫又脏又破,而且是站着喝酒,是很另类的存在。
师:说得好,他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存在。
生:他满嘴“之乎者也”,在酒馆里,很容易辨识。
师:“之乎者也”,不行吗?生:之乎者也说明他是喜爱读书的,只是嘴里说的“者乎”类的话,只是别人的笑料,理解不了他。
师:嗯,有点意思了。
还有吗?生:我认为是“笑声”,课文里说“只有孔乙己到点,才可以笑几声”,还有“引得众人哄笑: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说明孔乙己是大家哄笑的对象。
师:说得真好,有辨识度。
老师也来说一个。
师:我说一个“偷”,大家看,但凡酒店里说到“偷”,孔乙己就成话题中心,或者说但凡说到孔乙己,“偷”字少不了。
师:同学们看“偷”,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交代了什么。
生:共出现四处。
第一处是课文第四节,说孔乙己到店,人家就说他偷了何家的书,被人吊着打。
接着孔乙己为偷书辩解。
师:表达清晰,一下子,我们的孔乙己就成了酒馆里的话题中心。
生:第二处是在第五节,说他生活潦倒,免不了做些偷窃之事。
第三处是在第十节说孔乙己偷到丁举人家,被打折了腿。
最后一次是在文章后面十一节,过了很久都没到酒店的孔乙己出现时,非常落魄颓唐,可是掌柜如往常一样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
”师:你能否从这感知一下,接下来会出现什么事?生:我想他的末日就到了,因为连最后一点尊严也没了。
师:没错啊,一个“偷”串联了孔乙己的许多事,也让我们感受到背后的悲凉。
生:虽然孔乙己没到场,但酒客们谈得非常起劲。
把孔乙己贬得一无是处,说孔乙己这样的怎么能跟丁举人比。
师:所以同为读书人,在群众们的心目中怎么就不一样呢?生:因为丁举人是读书成功了,孔乙己没成,就什么都不是。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文字】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8fac0096960590c69ec376a8.png)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孔乙已》这篇小说。
(板书课题:《孔乙己》),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把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小说开头为什么要写鲁镇酒店的柜台“和别处不同”,是“当街的一个曲尺型的大柜台”?教师:这位同学第一个提问了,很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学生:我想是为了说明鲁镇独特的习俗,交待孔乙己生活的环境,这也属于是环境描写吧! 教师:对,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
学生:老师,第一段为什么要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教师:好,谁来帮她解答?学生:这是为了说明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
学生:不对,我想应该是间接说明孔乙己生活的年代,因为读者从小说后面的落款日期“1919年”就可以大体推断出那是上世纪末发生的事。
教师:好,出现不同看法了。
同学们想想哪个意见更有道理一些啊?学生:后面一种意见有道理些。
教师:对,我也同意后面一种意见。
在这里,作者主要还是为了交待时间背景。
学生:老师,课文上说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我想问一问,什么叫“穿长衫的人”?教师:好,有没有同学能够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呀?教师:我提示一下,在这里,“穿长衫”表明什么? 同学们可以联系第一自然段的有些描写衣着的语句。
学生:我想是表明一种身份吧。
说明他是一个读书人,有一定身份。
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前面说“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莱,慢慢地坐喝。
”这说明孔乙己不是干体力活的人。
教师:你能够联系前后文来分析,不错。
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又有同学举手了,请那位男同学提问。
学生:为什么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说“大约孔乙已的确是死了”?既是“大约”又是“的确”,这好像是矛盾的。
该怎么理解呢?教师:好,好。
你这个问题有“科研价值”!(众大笑)同学们别笑,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
因为这个问题弄懂了,这篇小说课文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问题也好理解了。
【初中语文】《孔乙己》课堂实录+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孔乙己》课堂实录+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42ff7a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e.png)
《孔乙己》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比较孔乙己的变化,解读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重点)2.通过分析孔乙己不变的因素,解读悲剧人生的成因,探究孔乙己的社会意义,阐释对国民劣根性的认识。
(重点)3.通过辩论新时代下孔乙己的新出路,归纳自立自强、与时俱进的新读书人形象。
(难点)教学过程:一、解字词,读字音师:孩子们先看一下,咱们学习的方法是批注吟诵学读书(生读)。
好,先解字词,读字音(大屏幕出示:一、解字词,读字音),好,你读一下。
(大屏幕出示:羼水、荐头、阔绰、声气四词及其解释。
)生:羼水(chàn):混合,掺杂;荐头(jiàn):介绍职业的人;阔绰(chu ò):阔气;声气:这里指态度。
二、细读文,察体温师:很好,孩子们,这四个词语我们一定要掌握,会读、会写、会解释。
文章是人写的,人是有体温的,那文章也是有体温的,再看看这篇文章,它每段的温度如何,凉的还是热的。
大屏幕出示:酒店、酒,给人感觉是凉的,还是热的……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
师:这段文字是凉的还是热的?生:凉的。
师:怎么你得出凉的呢?生:热的。
师:到底是凉的还是热的,从哪里看出是热的?生:热热地喝了休息。
生:可以随时温酒。
生:有热水。
师:哦,有热水。
文章一开头,这酒店给人是一种凉的还是热的感觉?生:热的。
师:嗯,是热的,酒店里有酒,那你爸爸喝酒的时候,喝的是凉的还是热的?生:凉的。
师:那是白酒。
如果是绍兴黄酒,热了喝更好,明白了吗?酒喝到肚里是凉的,还是热的?生:热的。
师:文章开头,酒店和酒给人的感觉是凉的还是热的?生:热的。
师:对,酒店是热的,酒也是热的。
(大屏幕出示酒、热。
)请在第一段批注“热”字。
酒店与酒是香醇的,温暖的,温馨的,热烈的(再次大屏幕出示。
课文《孔乙己》教学实录
![课文《孔乙己》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52077c087c24028905fc3a5.png)
课文《孔乙己》教学实录【课堂实录】(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这是鲁迅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的第二篇,这篇小说的结尾非常特别,结尾是这样说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PPT出示句子)请大家打开课文,看看是否是这句话?在这句话中,我特别注意到两个词,一个是“大约”,一个是“的确”。
请大家说说“大约”和“的确”各是什么意思?生:“大约”表示估计和不确定。
师:“大约孔乙己死了”表示不确定孔乙己有没有死,有可能死了,也可能没死。
生:“的确”表示确实和对真实情况的一种肯定。
(二)把握孔乙己的形象师:“孔乙己的确死了”就表示孔乙己肯定已经死掉了。
那么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PPT出示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要求及思考角度)师:请大家在课前熟悉孔乙己的情况下,先从孔乙己自身的情况进行独立思考。
(3分钟)要求:1、在课前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重点阅读文中对孔乙己的描写和介绍。
2、划出能证明你结论的语句,并通过在原文旁作批注的方式加以说明。
现在开始。
(2分25秒)师一边巡视一边提醒:请注意是文中对孔乙己进行描写和介绍的文字。
通过对这些描写和介绍的思考,想想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可以把你的一些想法和思考直接用批注的形式写在原文旁边。
(师巡视,有的同学批注非常精彩,提醒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时间)师:(7分35秒)时间到。
同学们读书非常仔细认真,对孔乙己的描写和介绍找得非常准,有很多批注很精彩,现在我们进行小组内交流,先看要求:(PPT出示)教师重复问题,朗读要求。
小组内轮流发言(3分钟)综合出本组的最佳答案。
(2分钟)师:(11分22秒)我看大多数小组已经讨论完毕。
(PPT出示要求3):请各组的记录员综合组内的最佳答案写在白板上。
具体的格式,我们见屏幕上的要求。
格式:我们组认为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并没有死),因为?……?……?…………师:写要点就可以了,否则白板不够写的,一会儿还可以请发言人上台根据白板上的要点进行解释说明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已己》课堂实录及点评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已己》课堂实录及点评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b750f14afe04a1b171de1c.png)
《孔已己》课间播放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学生沉浸到音乐声中。
【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对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而对音乐的选择也很重要,如泣如诉的音乐为课文的学习创设了特定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并从中去体会、想象。
】一、导入师: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先生,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抱负。
(投影出示: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抱负)在一生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孔乙己,体味小说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课题:孔乙己)二、初读师: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且想一想,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
6分钟后交流)师:谁来认读一下这些生字新词?(投影出示生字新词:阔绰羼水唠叨打折了腿蘸门槛砚)(先指名认读,后出示拼音,再注意字形,最后齐读两遍)【王乃森教授曾说过,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本。
很多语文教师却忽略了字词教学。
而教者却不遗余力地花时间教学生读词认字,显示了教者对语文教学的正确定位。
】师:读了课文后,你觉得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善良的人。
师:为什么?生:因为他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师:老师相信你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还有吗?请同学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来回答。
生: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守信的人,因为他能按时还上酒钱。
生: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很可怜的人,最终他死了,可他的名字还在酒店里的粉板上。
生: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许多不良品质的人。
师:是吗?他有哪些不良品质?生:他好喝懒做,还偷东西。
生:他还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
明明偷了东西,还说:“窃书,不算偷。
”师:还有其它方面吗?生:明明没有钱,还要去喝酒。
(学生大笑)生:明明是一个没有地位的人,可还要装作斯文人。
师: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生:课文第四小节有这样一句话:“他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
《孔乙己》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共3篇
![《孔乙己》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1e18c8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b.png)
《孔乙己》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共3篇《孔乙己》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1《孔乙己》优质课实录(人教版九年级)说起《孔乙己》,相信许多人都不会陌生。
这部文学作品中凭借孔乙己那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而且,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知识。
本篇文章将通过一节优质课的实录,向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更好地掌握这部作品的内涵以及教学应用。
一、预习环节在本节课的预习环节中,学生们有机会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探究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孔乙己》这一文学作品。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对故事中的背景场景、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设计了一系列预习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和人物性格的了解。
例如:“孔乙己为什么要在酒店唱歌?”、“孔乙己是如何面对金春华的挑衅的?”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也为后面的课堂讨论和阅读分析做好了铺垫。
二、阅读分析在阅读分析环节中,教师把课堂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梳理故事线索和人物形象上。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
接着,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重点探究孔乙己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认识到孔乙己这个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尊严和追求,从而引发学生对于人性与人格塑造的深思。
其次,教师还在阅读分析环节中,采用了一些游戏型的教学方式,例如角色扮演、分组分角色等,让学生们在紧张的氛围中更好地体验到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感情和格局。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三、小结环节在小结环节中,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特别是要求学生围绕这部作品中的“爱、尊严、友情”等主题进行综合总结,并且给出自己的感想和思考。
这种总结方式不仅对于学生对这部作品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题目和学习建议。
《孔乙己》课堂实录
![《孔乙己》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b80631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1.png)
(孔乙己)课堂实录师:在大家认真阅读了(孔乙己)一文后,我们来商量一个问题:一个的孔乙己。
〔教师板书〕请大家用一个词评价孔乙己。
生1:一个好喝懒做的孔乙己,我用“好喝懒做〞评价孔乙己。
师:何以见得?生1:小说中第5小节中写道:“惋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师:“好喝懒做〞一词揭示了孔乙己性格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好喝〞,另一方面是“懒做〞。
我们先说说孔乙己的“好喝〞。
刚刚这位同学指出文中一个结论性的语句,我们能不能再从小说中找出具体的信息来表示孔乙己的“好喝〞与“懒做〞呢?生2:文章第4、5、6小节就写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形;第11小节又一次写到了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情形。
可见他是“好喝〞。
师:说得有道理。
他在小说中第—次出场时付账是怎样的情形,后来呢?生2:第—次是“便排出九文大钱〞,后来是“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师:“排〞是一种怎样的动作?“摸〞又是怎样的动作呢?哪个同学能够为大家模仿模仿?〔一名学生模仿,许多学生笑。
〕师:大家是觉得诸老师让这位同学模仿孔乙己的动作这样的教学好笑呢,还是领会到鲁迅先生用词精妙而会心一笑呢?生3:我觉得孔乙己的动作可笑,从中也可以看到他的性格很可笑。
师:性格怎样可笑?生3:他略有几个钱,就在人们面前炫耀,“排〞出九文大钱,显示出其傲慢神情,显示出“财大气粗〞的神情,也表示他看不起短衣帮,其实也未必比他们有钱。
而“摸〞则显示出他的困窘,他没钱的时候就“摸〞出四文大钱,说明他底气缺少。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
大家再探究一下,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咸亨酒店时,用“摸〞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生4:我认为“摸〞字可以表示出孔乙己的钱不多了,假设钱多,一把就可以掏出来,用不着摸。
生5:我认为用“摸〞可以和身着衣服有关,孔乙己钱不多,这四文钱,我想嗜酒如命的孔乙己肯定是视假设珍宝,肯定要深藏,他肯定会藏在破夹袄的最平安的口袋里,千万不要丢掉呀。
〔大家笑〕师:你这样说,倒让我想起了上个世纪80年代,诸老师去南京读书里,带了些钱,我母亲就将钱用针缝在裤子一个很深的口袋里。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学实录及反思 新人教版(通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教学实录及反思 新人教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5134c05776eeaeaad0f33048.png)
《孔乙己》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师:同学们,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孟郊,他在46岁的时候写过一首小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瞧他那得意劲,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得意吗?——他考中进士了!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他当然得意了!可是,在科举体制下,像他这样金榜题名的毕竟是幸运的少数,大多数读书人甚至连个秀才也考不上。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孔乙己。
(板书:孔乙己。
板书过程中问:这篇小说是谁写的?选自哪里?生答,师板书作者。
)师:有人曾经问过鲁迅先生:“《呐喊》中哪一篇小说最好啊?”鲁迅先生说:“我最喜欢《孔乙己》。
”大家已经读过文章,下面,就请大家再浏览这篇传世经典,从姓名、相貌、穿着、学历、职业等方面来简要介绍一下孔乙己。
只有读得仔细才能答得精彩。
好,开始。
(生看课文后回答。
教师相机处理:1、本文主人公叫——,这是他的真实姓名吗?你觉得他喜欢这个绰号吗?2、就相貌看来,年龄不算小了。
3、虽然是花白胡子了,仍旧是童生。
4、职业不稳定,基本上是无业游民。
)师:刚才,大家已经对孔乙己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挑战,假如同学们也要到咸亨酒店休闲一下,恰巧孔乙己也在那儿,你能不能一眼就将他认出来?(学生回答。
)师:注意是“惟一”,那可就奇怪了,去咸亨酒店的人很多,就没他这样的吗?(学生回答。
)师:原来在咸亨酒店喝酒的人那是分等级的!站外边的是穷苦的短衣帮,踱进店面隔壁房子里的是阔绰的长衫客。
“踱”,什么叫踱?(生答,要求学生前台表演。
)必要的指导语:不要紧张,咱们师生二人合作一下,我来给你导演,好吗?你先按平常走路的习惯走两步。
(生走)好,这叫走,下面我们准备“踱”,首先注意你的神态,高傲一点,咱是有钱人,咱阔绰。
再注意一下你的动作,下巴抬高,手倒背。
好,慢慢地迈步。
(生表演)你很有表演天分,怎么样,踱与走的感觉不一样吧?(生答)踱什么感觉?(生答)师:那孔乙己为什么不踱进隔壁房子里去坐喝呢?生答(贫困)。
九年级语文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
![九年级语文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cea5254cf84b9d529ea7a17.png)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教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在这影剧院的舞台上上课,这“教室”真还有点特殊。
我们真成了在演戏了。
(众笑)不过,这个布置让我感到了一种寓意,就是今天的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你们看,同学不是坐在舞台的中央吗?而李老师则在舞台的一边。
这显然是意味着应该突出你们的作用,也就是说,你们今天千万不要只是听李老师上课,而应该是在李老师的协助下自己学习这篇课文。
李老师第一次和你们见面,我先说一下我上课的特点。
我上课喜欢同学提问或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在我看来,凡是能够提出问题或和其他同学甚至和老师不同的观点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
同学们把问题提出来以后,李老师先不作解答,而请其他能够解答的同学来解答,如果没有同学能解答,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
也就是说,面对课文,同学们应该和老师以及作者平等对话。
总之,今天这堂课,不在于老师给你们讲了多少,而在于你们自己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对课文“悟”出了多少。
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孔乙已》这篇小说。
(板书课题:《孔乙己》)教师:同学们刚才也上了一堂公开课,学的是《最后一次演说》。
我感到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说》和鲁迅的《孔乙己》有着某种联系——《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本世纪中叶向全中国人民发出的摧毁旧中国的呐喊! 而这声“呐喊”,是本世纪初,鲁迅“呐喊”的延续。
鲁迅为什么在本世纪初把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取名叫《呐喊》呢? 这也许是同学们想知道的,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呐喊》中的《孔乙已》,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也许会找到答案。
好,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把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多。
(学生独自默读,思考。
教师巡视。
)男生A:小说开头为什么要写鲁镇酒店的柜台“和别处不同”,是“当街的一个曲尺型的大柜台”?教师:这位同学第一个提问了,很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男生B:我想是为了说明鲁镇独特的习俗,交待孔乙己生活的环境,这也属于是环境描写吧!教师:对,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
《孔乙己》课堂实录
![《孔乙己》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60a0aaa25c52cc58ad6be3e.png)
$《孔乙己》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孔乙己》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教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
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都会洒下同情的眼泪。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孔乙己的生活,去体会他悲惨的生活和不幸的命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教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6课《孔乙己》一文。
我们共同了解一下作品简介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启发,引导)教师总结:(课件打出)鲁迅(1881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
《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
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孔孟之道进行猛烈的抨击。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给划线生字词注音。
(课件打出)阔绰()羼()水间()或附和()不屑()打折()"教师:哪位同学给前3个词注一下音学生甲:chuò;chàn ;jiān;教师:他有一个音注错了,谁知道学生:(间(jiàn )或!同学们答道)教师:哪位同学给后3个注一下音学生乙:hè;xiè;shé。
教师总结,课件打出正确的拼音,音调:阔绰(chuò)羼(chàn )水间(jiàn)或附和(h è)不屑(xiè)打折(shé)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件打出)1、教师:文章选取了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你能说出这四个情节吗(启发,引导)学生甲:片段一: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课堂实录-孔乙己
![课堂实录-孔乙己](https://img.taocdn.com/s3/m/cd4fcb80f524ccbff121847b.png)
课堂实录-孔乙己XX设计思路.《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于廖廖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漠,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的小说力作,将其纳入文学作品的欣赏单元,颇有意味,因为可以挖掘的地方可供鉴赏的角度很多。
.尝试探究性学习,初步获得鉴赏小说的方法。
指导学生利用材料集中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深入探究悲剧来源的复杂性。
教师放弃权威角色,与学生共同探讨,起着启发引导帮助的作用,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品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尝试一种探究的乐趣。
.抓住矛盾性和复杂性是解读鲁迅系列悲剧小说的钥匙,并学会利用相关的材料撰写鉴赏文章。
.鉴赏文学作品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历练。
激发兴趣,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是本次阅读训练的要求。
文学鉴赏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
学习目标.学会利用材料,从多角度细节处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探究悲剧来源的复杂性,初步学会赏析小说的基本方法。
.抓住矛盾性和复杂性是鉴赏鲁迅系列悲剧小说的钥匙,并学会利用相关的材料撰写鉴赏文章。
.在鉴赏中初步学会思辨,思考社会中人的命运与性格社会等的联系。
学习重点学会利用材料,从多角度细节处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悲剧来源的复杂性,初步学会赏析小说的基本方法。
学习难点学会利用材料,全方位深入探究悲剧来源的复杂性。
课前准备.分发积累卡,指导学习本卡的生字难词。
.准备积累卡,收集有关评价《孔乙己》一文的材料,以备探究学习之用。
.准备积累卡,收集有关封建科举考试的材料,以备探究之用。
指导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教师导入:过去我们阅读小说,评价人物,总是简单地判为好人和坏人,这就像京剧的脸谱忠奸分明,犯了评价的幼稚病;而分析人物的悲剧,喜欢简单的贴上标签或无限拔高。
真正理解人物读懂小说,还要抓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探究悲剧来源的复杂性。
.学生利用积累卡,自读课文,了解内容,解决生字难词。
.师生讨论(重在讨论的过程,答案不求统一)①小说为什么将酒店作为孔乙己活动的环境?②酒店小伙计我是否可有可无?二初步探究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师范读,学生重点感受孔乙己的言行举止。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课堂实录人教新课标版(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课堂实录人教新课标版(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4b7cfcb84ae45c3b358cf5.png)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课堂实录人教新课标版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讲鲁迅的《孔乙己》,以前学过很多鲁迅的文章,比如说《故乡》《风筝》,我不知道你们是否喜欢?生:喜欢,讨厌,一般师:为什么喜欢?哪个同学回答一下?生举手,(其他鼓掌):我喜欢,喜欢他的直率,敢于直言,对于政治方面的的什么都敢于说,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师:那么你觉得孔乙己是对政治的直言?生:嗯。
对封建的批评师:对封建的批评是吧?你知道封建是什么意思?(学生笑)生:我的感觉是对人性的磨灭师:封建是什么意思?,不是封建压迫,还有没有其他的,喜欢鲁迅的原因?生2:他在一些细小的方面能够把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喜欢他很细节的描写,不是很……从小的地方寻找一个突破口师:也就是说你喜欢他描写的方法,你喜欢他的散文,他喜欢杂文。
两位同学说了自己的喜欢,有讨厌的吗?说说看法。
如果没有的话,因为我喜欢调查学生,在光亚的时候学生给我说不要讲鲁迅,讲了呐喊还讲野草,有的学生觉得鲁迅太压抑……不喜欢可能跟大家的年龄有关,经历有关,有人说不到中年是不能懂鲁迅的,但是我想,伟大作家表达的人性的体验观察和思考,难道我们一定要到那个时候再来懂吗?今天学习孔乙己,以前学过,以前你们有什么感受或者问题?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有没有?生:我觉得孔乙己和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有共同之处,都是在社会中扮演落伍者和牺牲品的角色,虽然说别最后死了,但是存在生活在周围的人没有因为这个死而有所改变,正如作者所说:……孔乙己最后也是死了,但是作者说的……这是老师说的,师:刚才说是保守的走卒,那么你的根据何在呢?生:因为他在那些方面都……师:就是说在文章当中哪些地方让你得出结论生:偷书的时候说不是偷师:那么和保守有什么关系呢?师:保守是什么意思?生:思想守旧,不能接受新生事物师:老是说文言文是吗?所以他就是一个保守落伍的人,因此就应该被社会所淘汰是吧?所以他就必须死,不能改变以适应时代?有没有不同的看法?都同意他的意见吗?没有人起来回答是吧?生:(生鼓掌)通过这篇课文,我也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师:表现在什么地方?生:孔乙己被打,但是没有一个人肯帮助他师:你认为他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生:一部分,也有他自己的原因师:是他的天性还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生:有社会有个人的原因师:就象现在应试教育,考不上大学压力就很大是吧生:有这种感觉师:你总得来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懒惰,没有自食其力,思想保守,思想迂腐师:你觉得他思想是什么样的?生:应该是停留在封建社会很保守很保守的思想师:我们说一个观点的时候,必须有自己的根据,你的根据在哪里?他的思想是什么,然后再判断他是先进的还是保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课堂实录人教新课标版
师:《孔乙己》这是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小说,你们预习课文后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孔乙己?我现在通过问题检查一下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生:读书生:喝酒
师;: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生:爱面子生:偷东西
师:最大的语言特点是什么?生:满口子乎者也
师:最爱的东西是什么?生:长衫
师: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生:一笔好字饱读诗书品行好
师:哪句话最能看出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生: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他不在,别人也便这样过
师:鲁迅难道只是想告诉人们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吗?写他的用意是什么呢?
生:揭露科举制度的毒害
师:1919年写这小说的时候科举制度已经结束多年了,应该还有其他的什么?
生:告诉人们不要死读书,反对迂腐的读书观念
生:揭露世态炎凉,人情冷漠人世悲凉
师:是啊,你说的很仔细,鲁迅也曾经说过,这篇小说表现了一般人对一弱者的凉薄
文中除了写孔乙己还有些什么人?
生:酒客掌柜丁举人等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酒客和掌柜,看看他们用什么眼光看孔乙己?
生:鄙视,嘲笑
生:从第四段中“孔乙己你又添新伤疤了……”“还有人高声嚷道……”“什么清白,我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起来打”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第四段的部分内容
师:现在我们再现一下这个场面,你们都是酒客,来,我们找三位同学扮一下酒客
三人分别扮演角色读,其他人读旁白部分
师:酒客,看屏幕这三句话已经特意设置成了红色字体读完后,教师鼓励同时说:这里也有些疑问,请同学自我评价一下,请刚才几位同学回答一下
师:第一个同学,你为什么“叫”道,而不是“说”道?
生: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添伤疤了……
师:目的就是让别人知道——,这里有没有什么言外之意?
生:我根据这个判断他遭人打了
师:大家都来看啊,他偷东西了
师:第二位同学,前面已经叫了,你为什么还要高声嚷?
生:前面嘲笑一下后,孔乙己没有回答,所以要再大声叫……
师:那你刚才读得怎么样?
生:“嚷”要低沉些师低沉地读了一遍
生:老师嚷得太小,要又大又清楚老师用指责的口气读了一遍
生:这样太高了,没有疑问,太凶狠了
师:我不行了,要不你再来一次学生又读了一遍
师:第三个酒客,你刚才特意强调了哪个词?
生:清白,吊起来打因为掌握了证据,所以证据确凿……台下掌声响起……
师:为什么同样的一句话的意思要分三次说?
生:想看孔乙己的表现,好嘲笑
生:想玩玩他,逗逗他,像猫捉老鼠一样
生::慢慢玩弄他,玩
师:所以他在众人面前失去了尊严
生:这些人有点过分
师:还有没有别的嘲笑的话?
生:孔乙己,你也识字吗?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
生:这两句话是致命的要害,(抬头看着老师)你想想,要是你十年寒窗,最后什么也没有读出来,你肯定早就难过死了,且别说别人来嘲笑
师屏幕显示这段话说:我们仔细看看这几句话有没有暗含玄机?
生:明显知道是识字的,但又说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是故意揭他伤疤
师:这里有特别的神情
生:不屑置辩
生:很得意
师:酒客们希望能看到这场面?
生:不希望,这样就不能嘲笑他了
师:有没有希望的?
生:我想是希望,因为先捧他,捧得高高在摔下他,因为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全场掌声响起)
生:因为认识字是最骄傲的地方,在最骄傲的地方讽刺他,就是摧残他的自信
生:捞,很简单,好像谁都能考上,但是他没有(师也配合手势做了一个捞东西的动作)
师: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揭,连起来看哪件事对他打击更大?
生:是后者,颓唐不安,笼上一层灰色,而刚才只是胀红了脸,并且红了之后还能慢慢复原这明显说明对他的打击更大
师:这五句话真厉害,是事先商量好了,还是即兴发挥?
生:即兴发挥,因为酒客喝酒前不会讨论这些事情,其实那个社会,这种冷漠是惯性的态度,习惯了这样去作弄——
师:是有了默契,心领神会对不,长此以往,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刚才那个同学说到猫捉老鼠,其实鲁迅在《狗猫鼠》那篇文章里也说到了猫捉老鼠和人们的幸灾乐祸一样……
你们现在觉得仅仅是嘲笑吗?
生:鄙夷生:笑柄笑料取乐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话,你们找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情况
师出示鲁迅《暴君的臣民》中的一段话: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很慰安
生:是赏玩……
师再出示并一起念:群众,尤其是中国的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娜拉走后怎么样》
师:所以他们应该用一个词——“看客”来形容下面我们看掌柜的对话
生读,同时屏幕显示(第11节中掌柜的话)
一个同学读孔乙己,大家分角色读
问题:掌柜的看孔乙己的眼光和众酒客有什么不同?
师:第一句话说,你还欠十九个钱呢?是什么意思
生:冷漠,贪财,冷血
师: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怎么说冷血?
生:不礼貌,没有客套,直接就问钱,孔乙己都已经那样了也不关心,说明没有同情心
师:和酒客比,他更多了一份冷酷,对
下面一句和前面某个地方似曾相识(学生答出)师继续:他们说的目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酒客是纯粹的嘲笑,而掌柜的明知这些还说,目的是招揽客人,因为他知道酒客都喜欢这样,可以调节气氛,是自己生意更好
师:所有前面……“引人发笑”……
生:是在利用孔乙己
师:即使腿断了,也还要利用,他的眼光里更多的是冷酷,还有残酷的利益
他的目的有没有达到?
生:达到了,前面说没有顾客,而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
师:人数发生了变化,再看笑声——哄笑——笑了——为什么人数变少了,笑声也小了,说明有一样价值没有了
生:说明此时孔乙己被取乐被嘲笑的价值也没有了
师:所以,连生命失去也就无人顾及了全文来看,这些酒客对谁产生了伤害或影响?
生:当然是孔乙己,子乎者也的话,后面掌柜的又一次嘲笑了,而孔乙己只是低声说道,跌跌跌说明自尊已经丧失,精神已经消失殆尽了
生:失去了读书人的尊严
生:失去了生活的信念,因为第十段中说话的声音变了,连长衫也没有了
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孔乙己死在人们的冷漠里嘲笑里,所以文章最后有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还有对谁产生了影响?
生:对孩子们
生:有一句话说,学习要从娃娃抓起,“我”从小学到的东西会影响我一生,“我”一开始赞赏,教我写字,“我”后来不耐烦,越走越远,这个孩子从小就学到了嘲笑,而掌柜的也不加指正——,
师:这种看客文化不仅……而且形成了冷漠的氛围,甚至连小孩
子也变得麻木不仁
屏幕显示《呐喊》自序中的一段话: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师:还有谁在看这一切呢?
&nb, sp; 生:是作者,当然也有我们
师:我们通过谁知道呢,当然是作者通过小说告诉了我们这一切,我们思考一下鲁迅的看和文中众人的看是一样吗?
师:鲁迅冷静地用八字里概括这些人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他是肃然不笑的,我们也冷静地看,我们也肃然不笑,这样就会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出示文字材料——在中国,尤其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的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于高兴的尽有————南腔北调集
师联系实际,出示视频——2003年湖南跳楼事件,跳楼者在众看客的起哄下喝酒跳下身亡
师:今天你是什么态度呢?今天看客现象死灰复燃
真没有想到鲁迅半个世纪前的现象今天还在上演,中国最缺乏的就是诚与爱(鲁迅语)
孔乙己少了,但是冷漠还在——当漠视……以下为教师激情演讲内容……只有这样我们的社
会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有希望,最后一段话送给你们也送给我共勉
但愿那些看客的冷漠能够将我们震醒,让我们——……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