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和投资萨缪尔逊经济学第十八宏观经济学浙江财经学院PPT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支相抵点 A
F”
C
B
DE
FG
消 费
储蓄 消费函数
45°
F’ DI
20000 22000 24000 26000 28000 30000
可支配收入(美元)
第11页/共42页
盈亏平衡点
收支相抵点:消费等于可支配收入。以上图为例,这一般发生 在25000美元的收入档次。 如果低于该点时,家庭的实际消费就会多于其收入,所进行 的是负储蓄。 如果高于该点时,家庭的实际消费就会小于其收入,开始出 现正储蓄。
如果收入看起来是永久性的,那么人们就会消费 所增加的大部分收入。
如果收入的变动是明显暂时性的,那么所增加的大部分收入 就会被储蓄起来。
政策含义:只有没有预期到的影响未来收入的政策变化才能影 响消费。
第21页/共42页
生命周期假说
家庭根据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支出以实 现一生消费效应最大化。因此,消费取决于他们在生命期内 所获得的总收入和财产。这样,消费就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 命周期阶段。
第34页/共42页
B.2 投资需求曲线
r, i DI
投
B
资 收 20
益
,
利
率
(
百 10
分
比
/
年5 )
10
投资需求曲线
M’ M
20 30
40 50 60
DI
I 70
投资支出(百万美元)
投资取决于利率,向下阶梯型倾斜的投资需求曲线。
第35页/共42页
投资的影响因素:投资曲线的移动
r,i
(a)较高的产出水平
消费和储蓄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上升。人们不再进行负 储蓄而开始进行正储蓄的收支相抵点,在这里是25000美元。 在这个收入水平上,每当收入增加1美元时,消费增加85美分 ,储蓄增加15美分。
第8页/共42页
分析:收入决定储蓄与 消费
分析工具 消费函数:联系消费与收入 储蓄函数:联系储蓄与收入
第9页/共42页
入与消费之间的差额。 个人储蓄是在个人资产负债中记帐,其储蓄是个人实际
的净资产价值的年度变化,包含了资本利得的实际价值。
两者的差别,可用财富效应来解释,个人高的储蓄率 只体现为一种帐面价值,不反映经济的真实情况。
图
第27页/共42页
储蓄率的两种衡量方法
国民账户储蓄率 家庭资产负债表储蓄率
储 蓄 率
投资的三个基本要素: 产出水平 成本 利润预期
第30页/共42页
产出水平
整体产出水平是决定投资的重要因素,投资对商 业周期反应敏感。
第31页/共42页
成本
借款的利息率
政府的税收率 资产的折旧率
……
第32页/共42页
利润预期
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行业形势分析 经济形势分析 政治形势分析 …… 总之,企业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
年轻时期:家庭收入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 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 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
中年时期:家庭收入会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 例会降低,收入大于消费,因为一方面要偿还青年阶段的负 债,另一方面还要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防老;
老年时期:收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
图
第24页/共42页
储蓄率:中、美、日、德
全球前四大经济体中,美国的储蓄率是最低的,低于日 本、德国,更低于中国,且美国居民部门储蓄率的趋势性 下降。
第25页/共42页
美国储蓄率下降的原因
1、社会保障体系的建全,消除某些私人储蓄的必要性;
2、资本市场的发展,新的借贷手段将使人们能够更容 易借到钱;
投
资
率
收 益
、
利
D’I
DI
0
I
投资支出
GDP的增加使曲线向外移动.
第36页/共42页
(b) 较高的税收
r,i
投 资 收 益 、 利 率
DI
D’I I
投资支出
企业税收的增加将会对投资起抑制作用
第37页/共42页
(c) 对互联网的乐观预期
r,i
投 资 收 益 、 利 率
DI D’I
I 投资支出
企业乐观预期,使投资向外移动.
第38页/共42页
小结
消费、储蓄与收入的关系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消费的决定因素的几个模型 投资的决定因素 投资需求曲线
第39页/共42页
复习思考题
1.决定消费和投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如何消理解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及其关系?
第40页/共42页
问题与讨论
日趋升温的“消费券”经济现象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向纵深层
面扩展,在国家宏观调控首要目标“保增长”的大背景之下, 各地相继推出一系列措施来拉动内需,其中,发放消费券现 象引起国人广泛关注。继成都市率先在2008年12月发放消费 券之后,重庆、杭州、南京等地政府先后行动起来,向不同 群体发放各种名目的所谓“消费券”。这些种类名目繁多、 使用领域不同、限制条件各异的所谓“消费券”,让人目不 暇接。日趋升温的“消费券”经济现象,一方面反映出政府 和企业急于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迫切心情,并可能在一定 时间、范围之内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有可能危害整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应引起人 们的注意。
收入是决定储蓄与消费的首要因素。
第7页/共42页
消费和储蓄主要由收入决定
(1)可支配收入($) (2)净储蓄或负储蓄($)
A 24000 B 25000
-110 0
C 26000
+150
D 27000
+400
E 28000
+760
F 29000
+1170
G 30000
+1640
(3)消费($)
24110 25000 25850 26600 27240 27830 28360
个人收入
8,929
减:个人纳税
1,114
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
7,816
减:个人消费支出(消费和利息) 7,526
等于:个人储蓄
291
备注:个人储蓄率
3.7
第6页/共42页
收入决定储蓄与消费
原因 储蓄的绝对值或其占收入的百分比,
富人都多于穷人;穷人的消费可能比收入还要多,进 行负储蓄;收支相抵时,既不储蓄,也不负储蓄。 结论
3、财富的快速增长,财富效应的增加刺激了消费,降 低了储蓄率;
4、统计错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错误的将储 蓄算成了消费,例如,购买电脑等耐用消费品,应该是 投资(储蓄),而不是消费;二是少计算了收入,多计 算了消费和消费税收。
思考
中国的储蓄率为什么这么高?
第26页/共42页
如何衡量储蓄
对于家庭与国家而言,储蓄的衡量方法是不同的。 国家的储蓄是在国民收入帐户统计,其储蓄是可支配收
第12页/共42页
边际消费倾向(MPC)
定义 指当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美元时所引起额外或增加的消 费量。
公式:MPC=△c/△y = dc/dy
特点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 0<MPC<1 ; 随收入增加,MPC递减。
第13页/共42页
储蓄函数
定义储蓄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关系式:S=F(Y),设S代表储蓄,Y代表收入。
消费和投资萨缪尔逊经济学第十八宏观 经济学浙江财经学院
会计学
1
课前思考
1、你关注过最近几个月的CPI吗?何谓 CPI?这个指数能反映出什么经济问题呢? 2、你从事过股票投资吗?投资可以拉动经 济的发展。通常,股票投资是一个零和游 戏,那么它能拉动经济增长吗?
第1页/共42页
A 消费和储蓄
引子
如今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热衷于为大学生办理信 用卡。在享受信用卡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大学生开始 出现不能节制消费的情况,成为“卡奴”,你是否也是 KN?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储蓄函数不是单独存 说明 在的,而是依赖于消费函数。储蓄可定义
为收入减消费,所以,储蓄函数又可以由消费函数 推导出来。其计算公式为:S=-A+(1-B)Y,其中1-B代表 边际储蓄倾向,其值一般为正数值,但小于1,即0<1-B <1;-A代表收入为零时的储蓄量。 储蓄函数的图形是消费函数图形的镜像
年轻的消费者群体:“月光族”、“新贫族”、“百 万负翁”,“消费敢死队”?你会不会拥有上述的代名 词?
第2页/共42页
家庭预算开支的一般模 式
储蓄
医疗保健 和其他
交通 住房
食 品
调查表明,可支配收入作为消费开支的一个决定因素是很重
要的。
第3页/共42页
中美的储蓄消费观
中国:高储蓄,低消费 美国:高消费,低储蓄 金融危机本质:美过度消费和中国生产过剩危机 购买美国国债:用中国人的储蓄,为美国人消费
第18页/共42页
消费的决定因素
当前可支配收入 永久性收入和生命周期模型 财富和其他影响
第19页/共42页
消费与可支配收入
十
年 价 格 )
亿 美 元 (
可支配收入 消费
1996
年份
结论:日常观察和统计研究表明,当前可支配收入水 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要素。
第20页/共42页
永久性收入
定义收入的趋势水平,也即剔除了暂时或瞬时的影响之后的收 入。 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永久性收入,而不是偶然所得的“暂时 性收入”。 原因
年份
20世纪90年代由于股票价格急剧上升,家庭资产负债表计 量的储蓄率保持高水平,但国民收入帐户所计量的储蓄率却在 剧烈的下滑。
第28页/共42页
B投资
投资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第一,它是支出的一个很大且很容易变动的部分,投资 的大幅度变动会对总需求产生重大影响,这又会进一步 影响商业周期。 第二,投资导致资本积累。投资能够提高一国的潜在生 产能力,从而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
第22页/共42页
财富影响
财富效应:较多的财富会导致较多的消费;财富的迅速增加或减少会 导致消费活动的急剧变化。 1929年股市大崩溃 加重历事的史实经济的大萧条
第23页/共42页
国民消费函数
结论: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国民消费水平的主要 决定因素。
拟合的消费函数:表明消费紧密地随着可支配 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图
第14页/共42页
储蓄函数的图形
S
3000
净
储 2000
蓄
( 1000
美
元 )
0
-1000
D E FG
BC
储
A
蓄
D
20000 22000 24000 26000 28000 30000
I
储蓄曲线通过从收入中减去消费而得。
第15页/共42页
边际储蓄倾向(MPS)
定义 是在所增加的每1美元可支配收入中被用来增加储蓄的部 分。 公式:MPS=△s/△y=ds/dy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增加1美元可支配收入的储蓄 量。在图形上,它是储蓄函数的斜率。
关系: MPS=1- MPC
第17页/共42页
A.2 国民消费行为
目的 国民消费与储蓄行为是理解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的
关键。
传导 机制 1、短期,消费是总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消费急剧变动,可能会通过对总需求的 冲击影响就业与产出。 2、储蓄可用于投资新产品的部分,而投资是长期经济增长 的推动因素。
传导 机制 由总需求而影响短期产出水平;又通过
对资本形成的作用而影响潜在的生产能力与总供给, 从而左右长期的产出水平。
第29页/共42页
B.1 投资的决定因素
投资的类型:私人国内总投资、国外投资、政府投资 以及无形投资
私人国内总投资的类型:住宅房屋的建筑的投资,企业对 因定设备、软件和建筑投资,存货的增加。
特点 MPS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随收入
增加而递增,0<MPS<1,MPC+MPS=1 (证明:∵△y=△c+△s △c/△y+△s/△y=1 MPC+MPS=1)
第16页/共42页
小结:消费与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是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储蓄函数是储蓄与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增加1美元可支配收入所增加 的消费量。在图形上,它是消费函数的斜率。
第33页/共42页
利率与投资
政府主要(经由中央银行)靠利率来影响投资利率。
假说
利率越低越能激发投资热情。
原因对投资规模的影响是指利率作为投资的机
会成本对社会总投资的影响。在投资收益不变的条 件下,因利率上升而导致的投资成本增加,必然使那些投资 收益较低的投资者退出投资领域,从而使投资需求减少。相 反,利率下跌则意味着投资成本下降,从而刺激投资,使社 会总投资增加。
第4页一些 概念
消费:指的是居民户在最终的商品与 服务上的支 出, 消费项目: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 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个人储蓄率:个人储蓄额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图
第5页/共42页
储蓄=可支配收入-消费
项目
2002年金额
(10亿美元)
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指消费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凯恩斯理论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 惟一的决定因素。
关系式: c=c(y)=a+by,其中c为消费,y为收入,a为自 发消费部分,b为边际消费倾向。
图形表示:直观
图
第10页/共42页
消费函数的图形
C 消 费 支 出 ( 美 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