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工大附中初三核心模拟卷(下)化学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工大附中初三核心模拟卷(下)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3g 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 4.4g 二氧化碳和 1.8g 水。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无法计算出该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 B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 2:1 D .3g 该物质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1244
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A .除去KNO 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 2SO 4:加入适量BaCl 2溶液
B .分离CO 和CO 2两种气体:选用NaOH 溶液和稀盐酸
C .制取KOH 溶液:将NaOH 溶液与KCl 溶液混合后过滤
D .检验Na 2CO 3溶液中是否含有NaOH :先滴加酚酞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g
C .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4个中子
D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4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
A .等质量、等浓度稀硫酸中加入不同的金属
B.盐酸、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C.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C H NO。

有关5.为了战胜癌症,医药界致力于研制抗癌新药,紫杉醇是一种新型抗癌药。

已知紫杉醇的化学式是475114
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中含有47个碳原子
B.该物质各元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该物质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
D.该物质中O与H元素的质量比为14:51
6.向集有湿润的CO2的密闭容器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用湿度传感器测定容器内相对湿度的变化如下(已知一定体积的密闭气体,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下述错误的是()
A.容器内发生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B.起始阶段曲线上升是因为反应有水生成C.最后曲线回升是因为温度下降D.容器中的温度变化是因为发生化学变化7.下列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酸钾中含氧元素,是氧化物
B.空气中含有多种元素,是化合物
C.硝酸钾含有两种营养元素,是复合肥料
D.过氧化氢溶液只含氢、氧两种元素,是纯净物
8.下列常见生活用品中,所用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铝合金门窗
B.制作快艇艇身玻璃钢
C.用于气体电子打火机的压电陶瓷
D.用来包装食品的聚乙烯薄膜
9.下列有关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检验稀HCl与NaCl溶液取样,分别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B鉴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分别加热,观察是否有固体残渣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的NaOH溶液和C除去CO气体中少量CO2气体
浓硫酸的洗气瓶后收集
D除去CaO固体中少量的CaCO3加入适量稀盐酸后,过滤
A.A B.B C.C D.D
10.右图是某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的是()
1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O B.O2C.HCl D.KOH
12.饮食健康是人民群众普遍的生活需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元素摄人量不足易患骨质疏松症
B.维生素C缺乏会引起夜盲症
C.酱油中添加铁元素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
D.奶茶中添加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加香醇
13.下列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A.B.
C.D.
14.有16g氢氧化钠和氧化铜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为了测定此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将此混合物倒入烧杯中(不考虑实验中造成的损失),并取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只得到蓝色中性溶液(题中涉及的盐溶液均认为中性),蓝色溶液中溶剂质量为90.8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5% B.30%
C.36% D.40%
15.C919大飞机采用的复合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下列说法正确的

A.Si3N4中Si、N元素的质量比是3:4 B.Si3N4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Si3N4含有2个氮分子D.硅元素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化学与生产紧密联系:常见的绿色净水剂、消毒剂有:①高铁酸钾(K2FeO4)②聚合硫酸铁([Fe2(OH)n(SO4)3-n/2]m)③二氧化氯(ClO2),这3种物质中共含有____(填数字)种金属元素,高铁酸钾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红褐色的氢氧化物____(填化学式),该物质对水中的杂质有絮凝作用。

ClO2制备方法较多,我国科学家探索的新方法是:氯气(Cl2)和固体亚氯酸钠(NaClO2)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盐和ClO2,反应方程式为____。

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陶瓷工业等领域。

工业上从铝土矿中获得单质X(X的化学式____),从空气中获得氮气,再将单质X、N2和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AlN和CO。

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其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____。

氮化铝陶瓷属于____(填“无机材料”或“合成材料”)。

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

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

汽车尾气中有毒的CO 和NO x经特殊的催化装置后,转化为两种无色无味无毒的常见气体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SO,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
17.(8分)工业上常采用“双碱法”除去烟气中的
2
SO,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吸收
2
___.NaOH溶液喷成雾状能充分吸收SO2的原因是_____氧化室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已知部分原料的价格如表所示.
试剂Ca(OH)2NaOH
价格(元/kg)0.36 2.90
SO,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比用NaOH直接吸收更低,原因是___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上述工业流程中,处理相同量的
2
为测定工厂周围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将3
2m周围空气通入一定含量碘(2I)2.54mg的碘水中,经
SO+I+2H O=H SO+2HI。

通过计算说明此烟气排放后测定I2与二氧化硫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2224
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______。

[资料信息: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规定如下表所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用单位体积的空气
中所含二氧化硫的质量表示)]。

浓度级别标准(mg·m-3)
一级浓度≤0.15
二级0.15<浓度≤0.50
三级0.50<浓度≤0.70
18.(8分)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有关金属或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 自然界的金属通常以单质形式存在
B 合金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
C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D 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黄金的熔点很高加热时铜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如图1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
图1 图2
①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写出D试管中出现的现象:______。

③上述实验不能证明镁、锌、铁、铜、银五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如图2是CO与CuO反应实验的改进装置,当实验中出现______时,即说明反应开始发生了。

该改进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黄铜是铜和锌形成的合金,将某黄铜20g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0.4g氢气,试计算这种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化学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将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到装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甲、乙中,微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完全溶解,试管甲中的溶液显绿色,试管乙中的溶液显蓝色。

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写出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探究一:为什么CuCl2溶液显绿色而CuSO4溶液显蓝色?
氯化铜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 + 2AgNO3 = 2AgCl↓ + Cu(NO3)2①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有关;
②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氯离子有关。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加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显______色,说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无关,与铜离子有关。

小组的操作:取试管乙中的溶液滴加一定量的______,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绿色,则猜想②成立。

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猜想②成立。

实验方案:取试管甲中的溶液,______(请简述实验操作与现象)。

探究二:氯化铜溶液显绿色是否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步骤Ⅰ. 用托盘天平称取无水氯化铜固体5.0 g置于小烧杯中;
步骤Ⅱ. 往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搅拌,观察溶液的颜色并记录。

室温下的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如下表:
加入水的体积/mL5101520253035404550
溶液颜色深绿墨绿墨绿蓝绿绿色深蓝蓝色蓝色浅蓝淡蓝(5)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仅从上述实验数据判断,为配制蓝色的氯化铜溶液,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超过______(数据精确到0.1%)。

探究三:氯化铜溶液显绿色是否与溶液的温度有关。

化学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技术研究温度对溶液颜色的影响。

取5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铜蓝色溶液作为待测液,用色度计测定其透光率,绘出如图(透光率越小,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大,溶液颜色越浅)。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氯化铜溶液的颜色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D 【解析】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4g+1.8g-3g=3.2g ,此选项错误;
B. 根据元素质量守恒,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加上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小于3g ,则此物质中含有氧元素,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
12100%44
⨯=1.2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8g ×12100%18⨯⨯=0.2g ,1.2g+0.2g <3g ,因此该
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此选项错误;
C. 原子个数比=元素的质量除以相对原子质量,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1.212g :0.21
g
=1:2,此选项错误;
D. 根据元素质量守恒,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此选项正确。

故选D 。

2、B 【解析】
A 、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取样,滴加BaCl 2溶液,反应后过滤可以除去硫酸钾,但是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方案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方案合理,故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钾溶液不反应,方案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D 、碳酸钠也是碱性,加入酚酞后也可以使其变红,无法鉴别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再滴加盐酸,无论是否含有氢氧化钠都是先无气泡,后有气泡生成,无法鉴别。

故选B 。

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氯化钾不反应;无色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性或中性不变色,据此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

3、D 【解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A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故A 不正确;
B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故B 不正确;
C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有52-24=28个中子,故C 不正确;
D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4,故D 正确。

故选D 。

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A 【解析】
A 、稀硫酸是等质量且等质量分数,硫酸的质量是相同的,铝和镁的质量是足量的,稀硫酸一定会反应完,由于产生氢气的氢元素全部来自硫酸,所以生成氢气质量相等;铝和镁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 + 3H 2SO 4 = Al 2(SO 4)3 + 3H 2↑,Mg + H 2SO 4 = MgSO 4 + H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18份质量铝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镁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消耗等质量的金属时,铝产生的氢气多,图像与事实相符,故选项A 正确;
B 、向盐酸、氯化铜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开始加入的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没有沉淀生成,当盐酸反应完,加入的氢氧化钾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故选项B 不正确;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最终溶液的pH 不会小于7,故选项C 不正确;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开始煅烧的时候,固体碳酸钙不会分解,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煅烧一段时间后,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才会增大,故选项D 不正确。

故选:A 。

5、C 【解析】
根据紫杉醇的化学式是475114C H NO ,进行有关该物质叙述的分析,选择正确的。

【详解】
A 、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紫杉醇分子中含有47个碳原子,不符合题意;
B 、根据该物质的化学式475114
C H NO ,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247):51:14:(1614)=564:51:14:224⨯⨯ ,其中碳元素占的比最大,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C 、由该物质的化学式可知,475114C H NO 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D 、该物质中O 与H 元素的质量比为224:5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6、D 【解析】
A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起始阶段曲线上升是因为反应有水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C、最后曲线回升是因为温度下降,相对湿度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D、容器中温度升高,是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导致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C
【解析】
A、氯酸钾由钾元素、氧元素、氯元素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含有钾、氮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溶液是由过氧化氢、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叫做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8、D
【解析】
解:A、铝合金门窗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B、制作快艇艇身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错误;
C、陶瓷属于硅酸盐材料.错误;
D、用来包装食品的聚乙烯薄膜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正确.
故选D.
9、C
【解析】
A、稀盐酸和氯化钠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无法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稀盐酸和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所含钙、镁离子的多少,取样、加热,硬水和软水均有可能产生固体残渣,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C、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的NaOH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后收集,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一氧化碳不反应,通过浓硫酸,浓硫酸能干燥一氧化碳,故可以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符合题
意;
D 、加热稀盐酸,稀盐酸能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稀盐酸也能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10、B
【解析】略
11、A
【解析】
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必须含有氧元素来解答.
【详解】
A 、水中有H 、O 两种元素,且含有O 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故A 正确;
B 、氧气只有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B 错误;
C 、HCl 由H 、Cl 两种元素组成,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C 错误;
D 、氢氧化钾是由K 、O 、H 三种元素组成的,则不属于氧化物,故D 错误。

故选:A 。

12、C
【解析】
试题分析:A 碘元素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缺钙会患骨质疏松症。

此项不正确。

B 缺乏维生素A 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 会引起坏血病;此项不正确。

C 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缺铁时患缺铁性贫血。

此项正确。

D 塑化剂不宜添加入食品中,此项不正确。

所以应选C 项。

考点:化学与健康
13、C
【解析】
A 、生铁中的含碳量高于钢中的含碳量,错误;
B 、氨气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1413
+⨯×100%≈82.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121614214
⨯++⨯+⨯×100%≈46.7%,错误; C 、在硫化氢中,硫元素为-2价,在单质硫中硫元素为0价,在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在硫酸中,硫元素为+6价,正确;
D 、火碱溶液显碱性,pH 大于7,酸奶显酸性,pH 小于7,错误;
故选:C。

14、B
【解析】
氢氧化钠和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2
NaOH+HCl=NaCl+H O,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22
CuO+2HCl=CuCl+H O,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只得到蓝色中性溶液,说明盐酸与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的氧元素都转移到了生成的水中,即生成的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等于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生成水的质量为:90.8g-(100g-100g×14.6%)=5.4g
氧元素的质量为:
16
5.4g100%=4.8g
18
⨯⨯
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g
100%=30% 16g

故选B。

15、B
【解析】A、Si3N4中Si和N的质量比为(28×3):(14×4)=3:2,错误;B、硅元素显+4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正确;C、Si3N4是由氮化硅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氮分子,错误;D、硅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易的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化学性质较稳定,错误。

故选B。

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1 Fe(OH)3Cl2+2NaClO2=2ClO2+2NaCl Al -3 1:1 无机材料2NaN3=2Na+3N2↑CO2 N2
【解析】
(1)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在高铁酸钾(K2FeO4)、聚合硫酸铁([Fe2(OH)n(SO4)3-n/2]m)、二氧化氯(ClO2)三种物质中有O、H、S、Cl四种非金属元素,Fe一种金属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高铁酸钾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红褐色的氢氧化物为Fe(OH)3;氯气(Cl2)和固体亚氯酸钠(NaClO2)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盐和Cl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常见的盐为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Cl2+2NaClO2=2ClO2+2NaCl。

(2)从铝土矿中获得单质是铝。

由材料分类可知,氮化铝陶瓷属于无机材料;由于单质X、N2和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AlN和CO,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X为Al2O3;AlN中Al的化合价为+3,则N的化合价为-3;其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1:1。

(3)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2NaN3=2Na+3N2↑;汽车尾气中有毒的CO和NO x经特殊的催化装置后,转化为两种无色无味无毒的常见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及气体性质可知:气体为CO2、
N 2。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SO 2+2NaOH=Na 2SO 3+H 2O 增大了二氧化石硫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接触面积 2CaSO 2+O 2=2CaSO 4 通过沉淀室的反应,实现了NaOH 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 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 此烟气排放后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二级
【解析】
(1)吸收塔中,用NaOH 溶液吸收SO 2,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SO 2=Na 2SO 3+H 2O ,NaOH 溶液喷成雾状能充分吸收SO 2的原因是增大吸收面积;
(2)氧化室中通入氧气的目的是将亚硫酸钙氧化成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aSO 3+O 2=2CaSO 4;(3)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 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通过反应II 实现了NaOH 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 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

(4)设2m 3空气中含SO 2为x
2
2
224SO +I +2H O =H SO +2HI
64254x 2.54mg
64254=x 2.54mg
解得:x=0.64mg
空气中SO 2浓度=0.64mg ÷2m 3=0.32mg/m 3
由于0.15mg/m 3<0.32mg/m 3<0.5mg/m 3,说明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二级。

故答为:(1)2NaOH+SO 2=Na 2SO 3+H 2O ,增大吸收面积;(2)2CaSO 3+O 2=2CaSO 4;(3)实现了NaOH 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 的用量;(4)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二级。

18、C Δ
24422
Cu+2H SO =CuSO +SO +2H O 浓() CuSO 4+Fe=FeSO 4+Cu 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实验A 只证明了镁是氢前金属,实验B 只证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实验C 只证明了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无法证明镁、锌、铁之间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35%
【解析】
(1)A 、自然界的金属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 错;
B 、合金也可以是一种金属中熔合了另一种(或几种)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B 错;
C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C 正确;
D 、黄金的熔点为1064℃,比铁的熔点还低,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下也不易发生化学反应,D 错。

故选:C 。

(2)加热时铜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Δ
24422Cu+2H SO =CuSO +SO +2H O ↑浓() 。

(3)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①B 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 4+Fe=FeSO 4+Cu ;
②写出D 试管中出现的现象: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③实验A 只证明了镁是氢前金属,实验B 只证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实验C 只证明了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无法证明镁、锌、铁之间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4)如图2是CO 与CuO 反应实验的改进装置,当实验中出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即说明反应开始发生了。

该改进装置的主要优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5)解:设锌的质量为x 。

2442Zn +H SO =ZnSO +H 6520.4x
g ↑
65x =20.4g
x=13g
则铜的质量为20g-13g=7g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7g 100%=35%20g
⨯ 故答案为:(1)C ;(2)Δ24422
Cu+2H SO =CuSO +SO +2H O ↑浓()(3)①CuSO 4+Fe=FeSO 4+Cu ;②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③实验A 只证明了镁是氢前金属,实验B 只证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实验C 只证明了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无法证明镁、锌、铁之间的金属活动性顺序;(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5)35%。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CuO+2HCl=CuCl 2+H 2O 蓝色 NaCl (或其他合理答案) 滴加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白色沉淀生成,绿色溶液变蓝色。

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14.3% 变深
【解析】
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详解】
CuO+2HCl=CuCl+H O。

(1)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2
[实验1]
(2)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加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显蓝色,说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无关,与铜离子有关。

[实验2]
(3)小组的操作:取试管乙中的溶液滴加一定量的NaCl,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绿色,则猜想②成立。

(4)验证②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氯离子有关,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实验方案是取试管甲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到的白色沉淀生成,绿色溶液变蓝色。

[实验3]
(5)由表格中的数据,随着水的体积的增加,溶液的颜色变淡,故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6)从实验数据判断,为配制蓝色的氯化铜溶液,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超过
5g
⨯≈,故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超过14.3%。

100%14.3%
30g+5g
[实验4]
(7)氯化铜的透光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故实验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氯化铜溶液的颜色变深。

透光率越小,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大,溶液颜色越浅,氯化铜的透光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