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 漫画家的幽默不会“谢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9年5月26日,丁聪去世。
2010年6月13日,华君武去世。
2018年8月22日,方成在京病逝,享年100岁。
至此,“漫画三老”成历史名词。
方成驾鹤仙去,终结
了那个“漫画大家林立”的辉煌时代。
方成说话很幽默。
记得那一年采访他时,一见面便问候他:“您的身体很健康。
”他随口而出:“反正还活着。
”一下子使初次见面的现场气氛活泼起来。
当时,年近九旬的他,身体还很硬朗,腿脚灵便,记忆力也很好,只是有些耳背。
难怪有人说:“要是他活不到100岁,肯定是老天爷犯糊涂了!”没想到,他在百年之时,走了……
“漫画家方成”的诞生纯属“无中生有”
方成并不姓“方”,而是姓“孙”,原名“孙顺潮”,因此他常戏言自己是孙悟空的本家。
方成的祖籍地在广东香山市(现中山市),距离孙中山家乡翠亨村不远的一个名为左埗头的村子。
他的父亲孙笑平在北京铁路局文牍课做小职员,1918年6月10日方成出生在北平,四五岁时在广东乡下居住过几年。
入小学之前,哥哥先用北平话教他识字。
方成于铭贤小学插班上小学四年级。
当时,他家住地附近的西四牌楼南边路东有个食品商店叫隆景和,牌楼底下靠东路南有个鲜鱼店,还有一片卖菜和日用品小摊子。
距方家二三十米远有个“西安市场”,里面有各种小吃,各种曲艺和杂技表演等。
小时候的方成喜欢在市场里逛,听听相声,吃点小吃。
不知他对于幽默艺术的喜爱是否就是从那时逛市场的时候萌芽的。
方成从小便喜欢画画,像那时许多孩子一样,爱画骑
◎吴志菲
早年,他被“赶鸭子上架”而涉足漫坛,“半道出家”。
矢志追求的不
只是漫画本身,还有漫画的灵魂——幽默。
渐渐地,他由画家变“写家”。
老人的幽默毫无造作,让人清爽又解乏
100岁方成 漫画家的幽默不会
“谢幕”漫画大家方成(宋汉晓/摄)
FIGURE 物
马打仗之类的“小人儿”。
他上小学是在教会学校,在学校最喜欢上图画课,教图画的是一位英国女教士。
她教画的方法是讲故事,讲完让学生画这个故事里的情节,同时教学生应该怎样画,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平时在家方成也画着玩,开始是画在墙上,画在笔记本和课本上。
1931年,方成在市立第三中学上初中。
初中一年级有一次上生物课,方成不用心听讲,只顾画画,被老师捉住,要他下课到休息室找老师。
方成本以为要受罚,不料老师把画还给他,还说画得还好,但不许上课画画不听讲。
还有一次,方成在课堂上偷着给老师画像,没想到得到老师的喜爱,还曾送给他一盒水彩颜料。
初中三年级时,在铁路局上班的父亲便请当时颇负盛名的国画家徐燕荪每逢周日教方成一次画画。
不料两个月后,因父亲失业方成中断学画,但由此他学会用传统绘画描线技法作画。
1935年12月,17岁的方成在弘达中学上高中二年级。
那时,国民党政府在日本威胁下,妄图实行所谓“华北自治”,热血学生纷纷联合起来反抗。
正放寒假时,北平爆发“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
弘达中学学生会在“学联”负有宣传任务,方成的同学知道方成平时喜欢画画,还会画“小人儿”,就让他画宣传画。
方成借上海出版的杂志《上海漫画》作参考,画了五六张送到“学联”去。
当时,反动军警是用强力水枪和大刀镇压游行学生的,并用刀砍伤不少学生。
所以,贴在弘达中学大门外那一张漫画,画的是一把宋哲元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大刀,刀上鲜血淋淋,标题:“中国人的刀,哪国人的血?!”这幅漫画的意思很明了,大刀本来应该用来杀入侵的日寇的,可蒋介石却拿它砍起了中国人。
这幅画是方成的第一张漫画。
他还有一张漫画画的是许多人挽着手,联合起来与反动势力斗争。
这之后,方成坚持在学校办宣传壁报,每周一期,每期发表一幅反映学校生
活的纪实漫画,一直持续画了三年多。
虽然喜欢画漫画,但是那个时代的
人们并不认为画漫画可以作为终身职业。
1936年方成高中毕业本想考燕大学医,却
只考入武汉大学化工专业。
1937年,日军大
举入侵。
在国民党统治地区,国军不敌日
军,节节败退,大片城乡沦陷,国民党政府
最后退到四川重庆。
抗战爆发后,方成向
学校请假,在香港舅舅家住了两年。
1939
年秋,方成回校继续读二年级,这时武汉
大学已搬迁到四川乐山。
当时,武汉大学教室和宿舍分布在乐
山的各个角落,文法学院和图书馆设在文
庙。
文法学院的同学思想活跃,经常写一
些文章贴在文庙的墙上,他们称之为“壁
报”,方成有时来文庙图书馆借书,看到墙
上贴的这些慷慨激昂的文字,难免眼热,
于是也有了办壁报的想法。
方成与几个要好的同学筹办壁报,并
为壁报取名为《黑白》,每周出一期,壁报
社就叫“黑白社”。
同学们有的写诗,有的
写文章,有的主持版画,方成负责漫画。
方
成原来很少画漫画,只是在北平参加学生
运动时曾试着画过,有一定的基础。
壁报
社每周都需要稿件,却只有方成一人画漫
画,于是他便四处搜寻合适的题材。
最先
画的是学校里的身边事,乐山气候潮湿,
居处简陋,老鼠又多,经常咬坏学生的衣
服行李。
方成根据这些内容画了一些有趣
的鼠画,妙趣横生,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受
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
解放后,方成经人介绍进《新民报》
任美术编辑,1951年起任《人民日报》国际
部美术编辑,专画国际时事漫画。
艺术道路上的几次自觉“转身”
纵观方成漫画艺术的成长之路,可以
看出他在民国时期创作的作品主要受英国
漫画家大卫·罗画风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
到“文革”之前,他的作品主要受前苏联
叶菲莫夫和画家创作集体库克雷尼克塞(3
人合名)画风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他的作品完全是自己独创的风格,雅致脱
俗,属于正宗的中国传统水墨漫画,即十
足的中国气派、浓郁的民族风格。
方成漫
画艺术的成长之路,体现的是一位艺术家
的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否定自己以往方成与忘年交在一起(余玮/摄)
的艺术形式,自觉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形式风格便与以往大不一样。
20世纪70年代中期,方成仍用钢笔画漫画。
1980年一个日本漫画家代表团来访。
其中一位漫画家送给方成一幅速写画。
方成需回奉作品一幅。
他从未画过做赠品的画,当然赠送人家讽刺漫画不合适,怎么办?于是他用绘制传统国画的笔墨,摸索试作两幅《水浒》人物:鲁智深和李逵。
因从无经验,画得不准确,每人都画过100多张,才逐渐画得像样。
从此,他就开始画水墨漫画。
当时除了方成,还有华君武、詹同、王复羊、何伟等人也开始“水墨漫画”的研究。
然而,方成的水墨漫画最具代表性,创作起步早、数量多、质量高,成为中国水墨漫画探索的“领军人物”之一。
方成擅长简笔水墨画,在表现形式上一般采用单幅画,也喜欢画短篇连环漫画。
他擅长线描,挺拔有力,富有变化。
创作水墨漫画,方成用的是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画法,饱含浓淡之墨的笔锋,纵情挥洒,使其画面具有明暗起伏的变化。
这种漫画看起来像国画,可它所具有的幽默情趣和夸张变形的人物造型,极具漫画特征。
他在许多作品中吸收民间的养料,采用中国的典故、俏皮话,作品气韵生动、大俗大雅。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方成更多地创作水墨漫画,李逵、鲁智深、钟馗、弥勒佛常常出现在他的笔端,那简约的水墨、那夸张的造型、那幽默的题诗,引起许多读者关注。
“幽默”之于普通人,可能就是一种爱好,一种情趣,而方成把“幽默”当成了一种学问,一种事业追求。
每当方成谈起幽默的话题,他的面容会立即变得严肃起来,语调也变得格外庄重。
他常说,幽默不是挠痒痒,不是插科打诨,不是挤眉弄眼,幽默是智慧的自然流露,是自信的个性显现,尤其是在曾经多灾多难的中国,老百姓
的幽默多是含泪的微笑,是面对苦难的豁
达和乐观。
方成虽然不说相声,但他和相声大师
侯宝林不仅是多年挚友,更是艺术同道。
1977年以后,他们经常切磋幽默艺术,诸
如滑稽与幽默的区别、西方人与东方人的
幽默之异同等等,以至于后来两人在接人
待物、言谈举止,甚至语音、语调和语速,
都极为相似。
侯宝林曾将相声和漫画称为
亲哥儿俩,形象地比喻:“相声是立体的漫
画,漫画是平面的相声;相声是有声的漫
画,漫画是无声的相声。
”方成听后,拍手
称妙。
方成的漫画,有人曾评论说“无声的
相声,有形的杂文”,俱是用幽默点燃的。
一个是漫画大家,一个是相声大师,
对艺术的共同追求使两位大师结下了深厚
的友谊,并对各自的创作相互产生着激励
和影响。
侯宝林去世后,方成独自承担起
创建中国式幽默学的历史使命。
1982年,方
成致力于漫画理论和幽默理论的研究。
他
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研究西方幽默的经
典著作,由单纯的漫画创作引申对整个民
族幽默文化的研究,导引民族幽默精神,
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
方成认为幽默
是文化高度发展后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方
式,是一种高级文化,这种文化有助于改
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
和社会的幽默感如何,甚至是检验这个国
家和社会的和谐程度的标准之一。
由画漫画转而研究幽默理论,80岁的
方成开始换“笔”,原来的画笔换成电脑
键盘,原来的画画变成在键盘上输入汉
字,他也由画家转型为作家。
他用杂文和
随笔的笔法,写出了10多本关于幽默艺术
的理论著作,成功地走向了文学。
晚年,他
在写作这条路上执著地走着,不断出版有
关幽默等理论和自己人生的杂文,而漫画
却极少涉足了。
写杂文随笔,成了他晚年的
挚爱。
他给许多报刊开过专栏,按时交稿,
成了名副其实的专栏作家。
而且,他经常应
邀到国内各大学去讲授幽默学的课程,还
把讲座开到了大洋彼岸,曾在美国巡回做
幽默学的报告。
百岁人生的“圆满谢幕”
方成是个好动的人,年轻时他游泳、
打乒乓球、干木工活都在行。
晚年的他腿
脚尚健的时候,仍坚持旅游和健身。
80多岁的时候,他外出——大到受邀
参加北京市内的有关活动,小至买菜、会
友,都是骑着自行车“独来独往”。
就算是
离家20多公里之遥的海淀中关村,他也是
骑上自行车就去——一个多小时,他慢慢
骑,边蹬车边到处看看。
直到88岁时,家里
人极力劝阻,方成不能骑车出行了。
方成曾画过一幅骑自行车的自画像,
还题写了一首打油诗:“生活一向很平常,
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
说到方成的“忙”,他的办公桌是他一辈
子最亲密的“伙伴”。
他曾自言,只要离开
办公桌,自己就找不到感觉。
他还曾幽默
地写下“没空生病”四个大字。
生活中,他
也常对人说:“忙得顾不上生气,忙得顾不
上抽烟。
”关于“忙”,方成曾说过一句话,
“我长寿的秘诀就一个字,就是‘忙’,忙
得忘记了身体,忘记了休息,忘记了一切,
甚至忘记了死亡”。
从一种视角来看,方成
忙的都是他自己喜欢的事,也许正因为兴
趣所然,他的“忙”自然就和爱玩的孩子一
样忘了一切。
自从1986年离休后,方成坚持每天上
午画画、下午作文。
“忙”成了他生活的主
旋律。
当然,他的长寿跟他性格豁达风趣
有很大关系。
没到百岁之时,他多次在自
己的画作后面落款“百岁老人”,可见他对
百岁的期待。
96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在楼
下晒太阳,有邻居问他:“您今年多大岁数
FIGURE 物
了?”他说:“还有4年呀我就走了。
”对于生死问题看得透看得开,不忌讳无顾虑,这种良好心态也是老人长寿的一个原因。
没想到,他最终走在百岁之时。
在接触过方成的人印象中,方成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虽然顶着“漫画大师”的光环,但是人们只要走近方成,丝毫不会感到拘束,因为他总是乐呵呵和蔼可亲地讲故事、开玩笑,从来没有大话空话和客套话。
曾经常与方成一起在小区里晨间锻炼的老邻居们都觉得方成名气这么大,但丝毫不像当今画坛一些自诩“大师”的名流那般摆架子。
和他交谈,拉东扯西,话题都很接地气。
也许正因为如此,不少和他一起晨练的老朋友,都毫无顾虑地直呼其名:方成!后来,他身体变弱不得已坐上轮椅,天气好的时候家人就推着他出来晒太阳。
大家看到他了都上来和他打招呼。
虽然方成不是相声艺术家,但生活中他经常把这种幽默“包袱”抖得恰到好处,令人闻之忍俊不禁。
晚年的他耳朵有点背,本是一件憾事,但他不以为然:“好啊,我好话听不到,坏话也听不见。
”晨练时,别
人轻声议论他听不清,因而很少插话,但
问及他感兴趣的话题,他便会出人意料地
给大家抖点幽默“小包袱”。
有一次,他跟
身边人开玩笑说,“我以前属马,现在属龙
了”。
别人不理解,问这是什么意思。
他回
答说“听不见了,还不属龙(聋)吗?”
方成真正了不起的是,他的幽默天性
以一生的颠蹶坎坷打底。
他早年遭逢战
乱,颠沛流离,衣食无着,曾一度流浪到
上海、香港等地鬻画为生。
他常说,画漫画
本是为了养家糊口。
好不容易解放了,方成
在报社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步入正轨,
然而好景不长,随后爆发的“文革”浩劫,
致使同为漫画家的妻子陈今言受到迫害而
病逝,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
从此,方成
又当爹又当妈,拉扯着孩子艰辛度日,其窘
迫困苦可想而知。
或许正是这些苦难和艰
辛,教会了方成以微笑来面对人生,使得他
的幽默超越了一般的诙谐和滑稽。
方成有两幅竖写的斗方,也很能表达
本人的情怀。
一幅叫“舍得”,左侧有“多
舍多得,少舍少得,不舍不得”12个小字。
这也是他的人生守则,一个富有哲理的箴
言。
他的一生,有所追求,也有所放弃。
另
一幅斗方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他喜
欢安静作画,安静做学问,不喜喧嚣和喧
闹。
他脾气很好,不与人争执。
一辈子从没
说过别人的不是,永远都是谦虚随和,对
人也是有求必应。
晚年的方成功成名就,照理说,他尽
可以独享这份“一览众山小”的荣光。
但是
他却从不孤芳自赏,用他自己的话说:“自
己个儿玩多没劲呀,跟大家一起玩儿,那才
有意思!”于是,他出画集,要带上已经故
去多年的老友钟灵一起出:“我已90多岁,
朋友不少,新交故知,男女老少都有,深交
挚友不止两三位,而称为通家之好的,惟
有钟灵一家。
”他办展览,要带上学生一起
展——水墨漫画虽说是方成的首倡,但是
他认为要发展要创新,还是要靠越来越多
的年轻人一起参与。
方成曾把数十年珍藏下来的380多幅
名家书画无偿地献给家乡中山市,受到家
乡140多万群众的称赞。
2010年,中山市政
府授予方成“支持中山文化事业突出贡献
奖”的殊荣。
2018年6月23日,中山市举行
了百岁方成书画展,并结合孙中山故里旅
游区的建设,决定建立“方成美术馆”,初
步选址定在翠亨5A景区内。
2018年8月28日8时,成百上千爱戴方
成的人们自发来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兰
厅送别方成。
门厅外悬挂“缅怀方成 我们
永远爱您”的横幅和“忠厚正直慈惠常留
众人颂,一生平和典范堪作后人师”的挽
联,这是人们对方成高洁品质的追慕。
灵
堂的大屏幕滚动播放着方成的生前照片,
其音容笑貌仿佛犹在人间。
百岁之年,83年漫画岁月的幕布徐徐
拉上,方成的人生圆满谢幕。
人间少了幽
默,天堂多了笑声!
责任编辑 余玮
方成漫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