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广东省深圳市专用历史教材梳理复习第3部分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课件(25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
改善
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
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
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运输的发展 ①截至 2010 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②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③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④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 交通状况。 ⑤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80 年代 “四大件”
90 年代 “三金”
A.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2000—2010 年 “一动不动”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这次试验的成功( D )
A.标志着我国核导弹已经领先于美国 B.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宣告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 D.使我国从此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
2.(2021·浙江)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广泛
而深远的影响。下列有关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4.(2021·江西)右图反映了( C )
A.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C.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B.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D.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5.(2021·湖南)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
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B )
70 年代末 “三转一响”
A.18 世纪 60 年代,珍妮纺纱机问世,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B.19 世纪后期,欧洲人设计出内燃机,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C.20 世纪中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英国诞生,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 重大突破 D.21 世纪初,神舟五号发射并成功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 史性突破
3.(2021·湖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2021 年
2.通信事业的发展 ①电信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 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 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②互联网: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 普及率越来越高。 ③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 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据李颖著《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
社会生活变迁(八下 P97-P101) 【课程标准】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 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概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 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 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表现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
衣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彩和样式单调
食 住 娱乐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 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 题
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 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描述
年代尺
知识网络
考点解读
考题示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 “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等很多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研究成 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 繁荣景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 各个方面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史料链接 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决胜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1.(2021·山东)“导弹核武器”一般称核导弹,是指具有携带核弹头的 能力、并能够达成远距离核弹投送任务的导弹。1966 年 10 月 27 日,我国
三、农业——杂交水稻 1.概况:1973 年,袁隆平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 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影响:为解决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 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医学——青蒿素 1.概况:20 世纪 70 年代初,屠呦呦团队终于发现了能够有 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影响:开创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治愈率极高,得到世界卫 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2015 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
五、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技, 重视教育,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
史料链接 1.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 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4.“两弹一星”精神:爱国主义、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于创 新的精神。
二、航天科技 1.1999 年,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成功试飞,开启 飞天之旅。 2.2003 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搭载杨利伟成功 升入太空并返回地面,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 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出舱,实现太 空行走。
③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 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 界上第 5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杰出科学家:邓稼先——两弹元勋(逝世后,名字才广为人知);钱学森—— 导弹之父。
3.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 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科技成就(八下 P90-P95) 【课程标准】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 术的重要作用。 一、“两弹一星” 1.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①1964 年 10 月 16 日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 成功。
5 月 22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不幸逝世,以后每一
缕升起的炊烟,都将是对袁老最深切的怀念。下列选项与袁隆平相符的是( C )
①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2015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③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④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
⑤获得“两弹元勋”荣誉称号
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的研制, 汇集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他 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 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 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真正是“干惊天动地 事,做隐姓埋名人”。钱学森、邓稼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